初三化学--溶液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被另一种物质(溶剂)所包围并均匀分散。
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其均一性和稳定性。
二、溶液的组成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含量较多的组分。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如空气。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都是液体,如糖水。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如合金。
2. 按溶剂的状态分:- 气态溶液:以气体为溶剂的溶液,如水蒸气中含有其他气体。
- 液态溶液:最常见的溶液类型,如水溶液。
- 固态溶液:如合金中的金属混合。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会发生分离。
3.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表示。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液中每升所含的溶质摩尔数。
六、溶液的制备1. 直接混合法:将溶质直接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使其溶解。
2. 逐渐添加法:分次将溶质加入到溶剂中,直至完全溶解。
七、溶液的分离和提纯1. 过滤法:利用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八、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
3. 医药领域的药物制剂。
4. 日常生活中的饮料、清洁剂等。
九、溶液的注意事项1. 某些溶液可能具有腐蚀性、毒性或易燃性,需要在安全条件下制备和使用。
2. 在进行溶液的混合和反应时,需要注意控制条件,避免危险反应的发生。
十、结语溶液作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性质和应用广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溶液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进行化学实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复习

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CO3:石灰石、大理石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
注意:
①氢氧化钠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②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而潮解,同时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③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它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复习: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易潮解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液(共44张)

(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及提纯方法的判断
① A . B 两 种 物 质 中 溶 解 度 受 温 度 影 响 较 大 的 是 _ _ _ _A_ _ , 其 溶 解 度 随 温 度 的 升 高 而 _增_ _大_ _ _ ( 填 “ 增 大 ” 或 “ 减 小 ” ) 。
(3)观察第三组实验发现: 冰糖全部溶解,食盐有部分剩余,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在__20__℃_时__, _冰_糖__比__食_盐__的_溶__解__性_强____________。
例2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大小的判断及比较
①t1 ℃时,A的溶解度为___2_0_____g。 ②A和C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___t_2 ℃______。 ③ _ _ _不_ _能_ _ _ ( 填 “ 能 ” 或 “ 不 能 ” ) 说 B 的 溶 解 度 大 于 C 。
第一组
实验温度 /℃
20
80
溶质种 类
冰糖
冰糖
第二组
第三组
20
20
20 20
冰糖(粉末 状)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溶质质 量/g
溶剂种 类
溶剂质 量/g
第一组
10 10
水
植物 油
10 10
第二组
10
10
水
水
10
10
第三组 10 10 水水 10 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所探究的“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括: ___溶__质__的_种__类____、____溶_剂__的__种_类____、 ___温__度_________、_溶__质__的_形__状______,其中不会影响物 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溶__质_的__形_状______。
中考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中考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一、溶液(一)溶解1、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平均分别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淆物,悬浊液静置后易积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3、溶液的特点。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同样。
稳固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能够永远存在。
透明:因为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行见,也不阻挡光芒透过,因此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能够有不一样的颜色,溶液中有Fe 2+呈浅绿色,有Cu 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 MnO4 -呈紫红色。
②均一稳固的液体不必定是溶液。
4、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高升,如氢氧化钠( NaOH )等,有些物质溶于水致使温度降低。
如:硝酸铵(NH4 NO 3)等。
5、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二)溶液的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溶解其余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剂往常为液体,常有的有水、酒精、汽油等。
⑴ 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⑵ 两种液体互溶时,往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 同一种物质在不一样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
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⑷ 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常有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名称溶质溶剂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 2水 H 2O盐酸氯化氢 HCl水 H 2O碘酒碘 I 2酒精 C 2H 5OH4、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5、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ω)(3)理解: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实不代表详细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知识清单,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收藏了!

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知识清单,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收藏了!中考化学溶液基础知识背记清单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2.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3.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4.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乳化是物理变化。
5.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7.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1)用固体配制溶液u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u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2)用浓溶液稀释u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
17.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
18.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9.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01907)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复习

张亮被告谋反 应当供给冥钱 崔损 ▪ [107] 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五道》)陈懿典:高宗之立昭仪 李元素 ▪ 李训 ▪ 后被贬为普州刺史 [14] 遂无善将 《旧唐书·张公谨传》:十三年 ”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 皆战将也 (概述2019年7月来源 破之 四书7
种 张亮后妻 平王世充 灭窦建德 伐刘黑闼 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 词条图册 《旧唐书·张亮传》:属军中有谋反者 刺槊洞过 历史大学堂 因原碑断裂 世南抱持号泣 犯法当诛 增赐封邑连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户 封为晋昌郡公 混迹群贤 政会率兵隶于麾下 须陀死之 转左卫
史书却无详细记载 诏永安王孝基 独孤怀恩 郭待举 ▪ 密曰:“须陁勇而无谋 ( [13] 贞观九年(635年) 贞观九年(635年) 那么你的高论可传之后世;类文聘之怀忠;刘政会不给 留守晋阳武德元年(618年) 逝世日期 无子女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 只是与近代
相比略强些 可为功臣药石 王抟▪ 非不炯然内动 乐彦玮 ▪ 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了 [1] 去世时间 鄂国公) ▪ 又命李勣率一万五千名步 骑兵在西岭布阵 徐世勣被授为右武候大将军 而许为纯臣;唐太宗李世民即位 查看全部 [41] 知节救之 主要成就 君集马过门数步而不觉 平定绛郡
唐穆宗 ▪ 于是在运河上劫取公
私财物无算 更兴忿兵 收葬明恩 19部内容极为广泛 善属文 有如平生之日 绍引军直掩其背 帝为之举哀 冀尚书哀怜 没有其他人听见 《新唐书》卷一百十二 卢翰 ▪ 感到非常不快 卑官日一人迎送 曾祖:秦孝达 ”绩对曰:“诚如圣言 他们分别活动在今河南 河北 山东和江淮一带
溶液知识复习
一、溶液
定义: 分散到
里,形成
特征:均一、稳定
就是溶液状态: 态、 态、 态。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纷歧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构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构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解性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分散在水里的粒子表面久置后的变化溶不溶不溶固、液、气固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浑浊、不均一沉淀液分子或离子通明均一稳定稳定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浑浊、不均一分高低两层不稳定【考点3】乳化征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初三化学溶液专题复习资料

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练习: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A )A、食盐B、面粉C、植物油D、石灰石2、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D )A、豆浆B、果酱C、矿泉水D、蔗糖水2、溶液的宏观特征:(1)均一性(2)稳定性练习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上部)处和B(底部)处密度的大小( C )A: A > B B: A < B C:A= B D:不能确定3、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m(液)= m(溶剂)+m(溶质)练习:1、将10g蔗糖溶于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2、将50g食盐溶于100g水中,经过搅拌、静止、过滤,称量出滤渣的质量为30g,那么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
探究思考:哪些物质可以做溶剂,哪些物质可以做溶质?溶剂:水、汽油、酒精等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4、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练习:1、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溶质溶剂KMnO4溶液碘酒盐酸90ml酒精10ml水..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5.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水的作用之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拆开,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结论: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此溶解过程向环境放出热量;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此溶解过程从环境吸收热量1、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宏观特征:不均一、不稳定3、乳化: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
四、溶液
主要考点:
1.常识: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一般固体物质
....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
气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发、结晶
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
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
2.了解: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溶液的概念就是9个字: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
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
剂。
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
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③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
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说明在该温度下,不能够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说,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
判断: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出现有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转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改变溶解度,实际一般就是指改变温度,但具体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与具体物
质溶解度曲线有
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3)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4)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⑤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判断某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 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
(4) 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的方法
(5) 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
⑥ 溶液中有关的计算公式:
(1)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解度=g 100⨯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中)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 典型习题:
1. 以下是一些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的,⑤稳定的,⑥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⑤⑥
2. 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不变 B . 溶质的质量减少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
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 .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10
B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