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2~3 内容。
【教学目标】1. 认识 5 个生字,会写“昼、耘、桑、晓”这 4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并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习语文,离不开古诗词,听说咱们学校的学生不光现代文知识掌握得好,古诗词积累得更是好。
今天,我们先来对对诗,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1.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对的诗句都是描写什么地方的生活的?像这种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我们叫作田园诗。
今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古诗,它就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一首。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 课,学习古诗三首的第一首, 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正音兴xìng,兴致的意思,还有另一个音读xīng,兴旺、兴盛。
二、知人解题1. 对于范成大,你了解他吗?你知道哪些关于他的事情?范成大,南宋诗人,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为官34 年后因病辞官。
此后十年隐居在石湖,写下了六十首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2. 释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田园:农村生活;杂兴:各种兴致。
)三、读出诗味1. 初读,正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一生读,正音:当、供、种。
2. 再读,读出节奏。
试着给诗划出节奏,并按划出的节奏读给大家听。
指名一生读后全班齐读!3. 三读,读出诗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包含了五个课文,分别是《草原》、《枫桥夜泊》、《长相思》、《山居秋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些课文都是古诗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单元还配有相应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需要进一步激发,让他们能够主动去阅读和欣赏古诗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古诗文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基本文言文知识。
2.教学难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激励评价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者课件2.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3.学生分组名单4.教学评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者录音带,播放与本单元相关的音乐或者语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文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26页)

第一单元单元概述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本单元以“ 童年” 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塑造了乡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稚子弄冰》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一诗是诗人即景而写,写出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场景,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萧红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祖父的园子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
《梅花魂》通过五个小故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口语交际围绕“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 那一刻” 的情形写具体。
语文园地包括“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三个板块。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教会学生在习作中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古诗三首》 3 课时《祖父的园子》 2 课时《月是故乡明》 1 课时《梅花魂》 1 课时1 课时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2 课时语文园地 2 课时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通过描写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的劳动场面,塑造了乡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走进春天”,包括《古诗两首》、《小燕子》、《荷花》、《火烧云》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古典诗歌,又有散文和小说,涵盖了不同的文学体裁。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在阅读和理解上,仍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和文学典故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3.朗读和表达的训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课文解析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语调和情感的把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和语调问题。
之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春天”,包括《草原》、《碧玉簪》、《小桥流水》和《春日》四篇文章。
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景,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散文,又有诗歌,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如何描绘春天,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春天的美好景色和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不同文体的特点和欣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描绘的美好景色和情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学会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描绘的美好景色和情感;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于不同文体的特点和欣赏方法;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春天的美好景色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作业本:准备作业本,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导语、词语园地、口语交际、习作、阅读理解和语文素养。
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有阅读理解和口语交际的训练,还有习作的指导,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春天的概念和春天的美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春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运用词语描述春天的美景,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情感,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词语描述春天的美景。
3.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方式,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原文、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方案,准备好相关道具。
3.提前布置教室,营造春天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来描述春天的特点,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反思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分析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季正式使用。
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
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
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安排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内。
所谓“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课文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
(二)具体分析1.教材结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全册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
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包括两篇课文:《小燕子》和《荷花》。
《语文园地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说话练习、书写练习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朗读、理解课文方面,学生们的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
此外,部分学生在说话练习、书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说话练习、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3.说话练习和书写练习的指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书写等,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作业本。
4.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跟读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教师选取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让学生跟读和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童年往事)
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配合“童年”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了“说童年”和“写童年”等内容。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
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
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该单元的整体认识。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