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长调

合集下载

草原瑰宝——蒙古长调

草原瑰宝——蒙古长调

草原瑰宝——蒙古长调【摘要】蒙古长调是属于草原的独特瑰宝,更是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财富,文章简述了蒙古长调的起源、分布、发展及传承,期望能够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使蒙古长调艺术能够久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关键词】蒙古长调;形成;发展;传承蒙古民族世代以草原为家,生存环境和民族风貌造就了他们坚韧、豪迈、热情的性格,歌声更是陪伴着他们生活的每时每刻,述说着他们的深情,述说着草原上动人的故事。

蒙古长调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如今依然回响在中国大地,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亦是广为人知。

1.长调的起源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

“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

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

长调除了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悠远之意。

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蒙古族的祖先由山林地带向蒙古高原迁徙,逐渐由狩猎转变为畜牧,长调这种歌曲形式也渐渐产生发展起来。

在很长一段的历史时间内长调占据了蒙古民歌的主导地位,并对蒙古族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调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草原生活,几乎涵盖了草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对自然的赞颂:长期的游牧生活使得蒙古人对大自然的变化体验最为深刻,面对着茫茫的草原、壮阔的山河会心生崇敬,四季更迭时光易逝会感悟珍惜光阴;又如对亲朋的浓厚感情:婚丧嫁娶、朋友往来,或开怀或忧伤或期待或彷徨,这些情绪都可以用歌曲表达出来;再如对牲灵的咏叹:这点可以从蒙古人对马的热爱上充分的体现出来。

马对蒙古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可以借助生活生产的工具,更是一生的朋友,是最忠实可靠的生活伴侣。

在长调中以马为名的歌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其他如历史典故、风俗礼仪、道德信条等内容也经常在长调歌曲中出现。

可以说长调是一部草原教科书,世世代代传承着草原文明,传播着草原文化。

2.长调的特色与风格区长调豪放又不失细腻,字少腔长,宜于叙事,旋律悠长、徐缓,主要形式“密—疏—更密—疏”,一般情况下,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由于节奏自由,长调所表达的情感也呈现多样化,欢快、舒坦甚至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这在其他民族民歌中很难找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PPT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PPT


进入现代后,以放牧为生的生活方式逐渐地被改变,哺育 列 了无数代长调歌手的草原文化环境正一点点消失,这都给
蒙古长调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一些曾经繁荣的部落
长调已基本失传。
05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与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现代化生活方式对蒙古族人们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长调民歌传播范围空间逐渐缩小。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长调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 界 的 瑰 宝
目录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02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03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04 蒙古族长调形态特征 05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 简介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长调民歌以独特的方式演唱者蒙古族的民俗文化,物质、社会、精神民俗 文化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中都得到了体现,表现出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风格。
感谢观看
饰音的旋律构成,音调高亢,音域宽

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

节奏自由而悠长。
03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
连,体现的是蒙古族延续生活方式。

遗 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
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

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
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非 蒙古族长调民歌承载着的是蒙古民族的历史,更是蒙古

蒙古长调的名词解释

蒙古长调的名词解释

蒙古长调的名词解释蒙古长调是中国传统曲艺形式之一,源于蒙古地区的民间歌曲。

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已经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长调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国内外都有着一大批的忠实拥趸。

蒙古长调隶属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曲艺”类别,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技巧而闻名。

它通常由一个人独立表演,表演者通常身穿传统的蒙古服饰,手持琴弦乐器马头琵琶。

表演者通过马头琵琶的弹奏,结合声乐的演唱,将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传达给观众。

蒙古长调的演唱方式独特而独具魅力。

表演者通过不同的音调、音符和音节的变化,构建了独特的旋律体系。

这种旋律体系通常具有独特的音高和音色,使得蒙古长调在演唱过程中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蒙古长调通常以叙事为主题,内容涉及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爱情故事等。

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者能够生动地再现故事中的场景和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背后的文化价值。

蒙古长调的演唱技巧独特而复杂,需要表演者具备出色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首先,表演者需要掌握独特的音调和咬字技巧,以准确地表达旋律和歌词的情感。

其次,表演者还需要通过呼吸和发声的控制,准确地掌握节奏和力度。

最后,表演者还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及琴弦乐器的演奏,增强演唱的艺术效果。

蒙古长调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凝聚了蒙古地区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不仅在民间广泛传承,也得到了专业音乐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

蒙古长调的独特艺术形式和深刻内涵,使其成为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蒙古长调的魅力还在于其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共鸣。

通过歌唱和音乐的表达,蒙古长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引发思考和共鸣。

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辛酸和激情,感受到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包容。

同时,蒙古长调也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勇气和力量,带给人们生活中的积极正面的能量。

在现代社会中,蒙古长调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蒙古长调朗诵稿子

蒙古长调朗诵稿子

蒙古长调朗诵稿子
蒙古长调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声乐形式,常用于朗诵、歌唱、演说
等各种文艺表演。

在蒙古,这种声乐形式被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之一,被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蒙古长调以其特有的节奏、音调、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而闻名,
它的特点是把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听众可以深刻感受到表
演者的情感内涵。

不同于其它声乐形式,蒙古长调采用了一些独特的
表现手法,例如颤音、润音、咽音、假音、吸气、压颤等,使得表演
者的嗓音能够产生更为高亢、激越的效果。

蒙古长调从它的表演方式可以分为单人演唱和合唱,从其来源可
以分为蒙古族、满族、阿尔泰族等,从其歌曲内容可以分为歌颂祖国、赞颂英雄、抒发爱情等。

文艺表演使用蒙古长调时,不仅能够吸引大
量观众、蓬勃发展,并且还能体现出蒙古族民众的文化特点,增加民
族文化自信心。

蒙古长调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着崇高的地位,从它的传承、
演唱史中,可以看出蒙古长调地位与历史影响力的重要性。

同时,作
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之一,它也提供了很多学术研究价值,为后人留
下了丰富的音乐文献。

长调名词解释

长调名词解释

长调名词解释长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属于草原牧歌类型,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

人称“道吉卓德”:汉语意思为创始者或领唱者。

歌手都必须是博尔济吉特氏。

他们没有特殊的服装要求,一般都穿长袍。

扎木年与胡尔年是蒙古人传统的说唱艺术。

巴尔虎草原上的博古克是蒙古说唱艺术的代表。

其形式由某个专门从事这种艺术的人来完成。

这种演唱方式虽然可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但却因缺乏宣传教育作用而没有很好地推广开来。

一年一度的乌兰牧骑艺术节上,来自各旗县区的蒙古族歌手争相献艺,这些代表着蒙古族音乐最高水平的演员们,以嘹亮的歌声、动听的琴声、优美的舞姿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成功举办的第七届国际民歌节,集中展示了全国民歌的魅力和风采。

在内蒙古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关心下,经过各级民族文化工作者不懈努力,蒙古族传统音乐已成为我区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无穷魅力。

蒙古长调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素有“草原之魂”的美誉。

从2007年起,中央电视台连续举办三届“草原上的歌唱家”大赛,使“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真正唱响了大江南北。

玛依拉的演唱大多用蒙语演唱,内容多为描写爱情、赞美家乡、祝福亲人等。

大都是在户外即兴表演,不化妆、不做道具。

演唱者身着艳丽的蒙古袍,怀抱七弦琴,头顶飘带,踏着马头琴声的节拍边走边唱。

玛依拉的歌词全部押韵,歌词长短随歌曲而定,短则三、四句,长则十多句,一般由两个人对唱,也有一人领唱众人合的,场面热烈火爆。

在每个礼拜五下午的时候,内蒙古人都会从城市赶往乡村。

他们成群结队的来到一片绿油油的田野里,放眼望去,天地间铺满了耀眼的黄,它们比任何时候都要壮观。

这是阿爸的杰作,阿爸在他们小的时候就经常带着他们来到这儿,指导他们演出,让他们去感受那美妙的音符。

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当他们熟悉之后,便立刻把节奏加快,越来越快,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这欢快的旋律。

蒙古长调观后感

蒙古长调观后感

蒙古长调观后感引言近日参观了蒙古长调,触动颇深。

蒙古长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观赏蒙古长调的表演,我对蒙古族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体验到了其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蒙古长调的观后感。

蒙古长调的历史和传统蒙古长调源于蒙古族的牧民生活,起源于古代民族的经验和智慧。

作为一种传统的口头艺术形式,蒙古长调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维。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蒙古人民对自然、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和寄托。

蒙古长调的传统形式持续了几个世纪。

在漫长的历史中,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宫廷音乐,受到贵族和皇帝的喜爱。

而到了现代,蒙古长调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财富。

蒙古长调的音乐形式蒙古长调的音乐形式独树一帜,独具特色。

它以独特的旋律和复杂的曲调著称。

蒙古长调的音乐结构通常包括四个部分:起股、中股、落股和尾股。

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旋律和表达方式,通过叠加和变化展示出蒙古长调独特的韵律和音乐性。

蒙古长调的音乐语言极其独特,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情感、描绘景色和表现人物。

无需语言文字,蒙古长调就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纯粹的情感和美感。

蒙古长调的文化魅力蒙古长调所展示的文化魅力令人陶醉。

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观赏蒙古长调的表演,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深情厚意。

长调中经常描绘大草原的壮丽景色、牛羊的奔跑和飞瀑的激流,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长调也展现了蒙古人民的情感和日常生活,例如牧民的辛勤劳动、家庭的温馨和友情的珍贵。

蒙古长调还体现了蒙古族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歌曲中常常表达出对家国的深情厚意、对友情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每一个音符和歌词之中,让人们对蒙古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蒙古长调的当代意义蒙古长调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摘要】蒙古长调是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其音乐风格特点饱含草原风情,具有悠扬、深沉的特点。

演唱形式多样,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的变化。

传承方式主要通过口传和实践相结合。

在当今音乐界中,蒙古长调具有独特影响力,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其形成背景与蒙古族的生活、文化以及历史传统密不可分。

蒙古长调独特性凸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对世界音乐影响深远。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蒙古长调,可以更好地弘扬蒙古族文化,推动世界音乐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蒙古长调、音乐风格、形式、历史、特点、演唱、传承、影响、形成背景、独特性、未来发展、世界音乐。

1. 引言1.1 蒙古长调的概述蒙古长调,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也是蒙古族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唱形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蒙古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蒙古长调具有悠久的历史,凝聚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传承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精神。

蒙古长调的魅力在于其深沉悠扬的旋律和富有表现力的歌词,能够触动人心,引发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思和感悟。

蒙古长调不仅在蒙古族内部广泛流传,也逐渐受到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

它的美妙旋律和独特韵味已经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成为世界音乐文化交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2 蒙古长调的历史渊源蒙古长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蒙古民族的生活和文化。

据历史记录,蒙古长调最早起源于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一种以口传心传的传统歌唱形式。

在古代,蒙古长调被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传承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被视为一种祭祀和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在蒙古长调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音乐本身的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是蒙古长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通过蒙古长调,人们可以感受到蒙古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情感表达,这些都构成了蒙古长调独特的历史渊源和魅力所在。

2. 正文2.1 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特点1. 蒙古长调的音域广阔。

浅谈蒙古长调与美声唱法

浅谈蒙古长调与美声唱法

浅谈蒙古长调与美声唱法长调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史中同艰苦的自然环境抗争时的一种重要的情感抒发方式,其音乐风格高亢明亮、曲调悠长、节奏舒展,具有强烈的大草原辽阔苍劲的气息,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奔放豁达、崇尚自然的人文情怀。

美声演唱艺术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最早是源自“阉人歌手”所创造的一整套歌唱方法,后来逐渐发展为意大利古典唱法的一种特殊发声方法和声音形式。

美声演唱艺术形成后,陆续向欧洲其它国家扩展,并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声演唱艺术已经同中国本土的民族声乐艺术种类相互融合、影响,成为我国声乐艺术家族的重要成员。

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下,比较这两种声乐艺术之间的异同,对于推动我国的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蒙古族长调和美声演唱艺术概述作为重要的声乐艺术类型,蒙古族长调和美声演唱艺术都有着漫长悠久的发展历史,都是已经成熟了的、系统的发声技巧和表演形式。

1蒙古族长调“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因此长调又被称为“长歌”、“长调歌”、“草原牧歌”等。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有着浓郁的草原游牧民族风格:其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其曲式结构多为由上下句构成的乐段,或由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联句体,多不对称。

偏好运用各种各样的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从而使曲调长短相济,疏密得当。

部分长调民歌还带有引子、尾声、副歌之类附属性结构。

另外,长调民歌的歌词一般为两行一段,在不同的韵部上反复叠唱。

其演唱方法繁多且难度较大,除了“诺古拉”外,还有真声与假声、头腔共鸣等独特技巧。

2美声演唱艺术美声唱法产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末期,“美声”一词源自意大利文“Bel Canto”,即“美好的歌唱”之意。

美声演唱艺术最早是由“阉人歌手”所创造的一整套歌唱方法发展而来,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 属于哪一种?
2、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 表现这首歌曲,你会选哪种 为什么? 3、你觉的应该用什么样的情 绪演唱这首歌曲?Βιβλιοθήκη 声音:嘹亮、悠扬古
流行于牧区
族 三
草原--衣、食、住、行、娱

宝 骏马—那达慕盛会
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
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 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
蒙古民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其音乐歌曲的内在品质也大都饱含苍凉、 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 地方,只要你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 歌,便立刻能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 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请你说说有关内蒙古大草原或牧民 生活的知识。
蒙古族人民有三件宝,你知道 是哪三件?猜猜看!
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是哪件?
我们最熟悉的蒙古族歌唱 家是谁?
请听腾格尔的《天堂》思考下 面的问题:
歌曲描写的是什么?表达 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歌词:少、短
唱腔:长、远
蒙古族长调 节奏:自由、舒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