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展望
电子战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重点

电子战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重点吴世龙1,吴世岭2(1.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合肥230037;2.庐江县白湖一中,巢湖231508)摘要:介绍了现有电子战武器装备的类型,探讨了电子战武器装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指出了未来电子战武器装备的发展重点,对于了解电子战武器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战;装备;现状;趋势中图分类号:TN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32-1413(2004)06-0003-03DevelopmentTrendsandEmphasesofTheEWWeaponEquipmentsWUShi-long1,WUShi-ling2(1.ElectronicEngineeringInstituteofthePLA,Hefei230037,China;2.TheNo.1MiddleSchoolintheLujiangCounty,Chaohu231508,China)Abstract:TypesoftheEW(ElectronicWarfare)weaponequipmentinexistenceareintroduced,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developmenttrendoftheEWequipmentarediscussed,thedevelop-mentemphasesaredemonstrated.Thisarticleisusefulinlearning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trendoftheEWweaponequipment.Keyword:EW(ElectronicWarfare);equipment;presentsituation;trend0 引 言21世纪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电子战必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导作战样式,其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将促使各国军队竞相发展电子战手段,以适应未来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的需要。
电子战新技术发展综述

O 引 言
2 世 纪 的战 争 是 以 电子 信 息 为 核 心 的高 新 技 术 1
设施 与装 备 不受 敌方 干 扰 、 制 和 摧 毁 而 进行 的作 战 压
行动 , 含 电子 抗 干 扰 、 子 加 固 、 率 分 配 、 号保 包 电 频 信 密 、 隐 身及其 他 电子 防 御 手 段 。现 代 战 争不 再 是 使 反
Ze a gne , ng Xi n ng Zha ng Yong h , e Ze i Ya s un H we , n Zhih g z on 。
( . isl n t u e o r F r e En i e rn i e st ,Xi a 1 8 0,S a x ,Ch n 1 M s i I s i t fAi o c g n e i g Un v r iy e t ’n7 3 0 h n i i a;
关键 词 : 电子战 ; 电子 侦 察 ; 子 进 攻 ; 子 防 御 电 电 中 图 分 类 号 : TN 7 9 文献标 识码 : A
El c r ni r a e n w e h q e d v l p e u m a i e e t o c wa f r e t c ni u e e o m nts m rz
息战 设 备 , 备多 功能 隐身 化 、 控 化和超 小 型化 的武 具 遥
器系 统 。近年 来 , 国在 加 强 电子 战 装备 升级 改 造 的 各 同时 , 新装 备新 技术 也 正在 不断 涌现 ] 。
目前 电子 战 已经从 最初 单一 的无 线 电通 信对抗 发 展为 雷 达对抗 、 辐 射 对 抗 、 电对 抗 、 身 对 抗 、 声 对 反 光 隐 水 抗、 卫星 及强 辐 射 武 器 对 抗 乃 至 近 来 兴 起 的 网络
雷达与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雷达与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现代战争的演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雷达和电子对抗技术成为现代军事竞争中最为重要且具有战略性的领域。
雷达和电子对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空中、水面、陆地等各种领域,成为当今军事装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雷达和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主要讨论点,分析未来雷达和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在实战中的应用。
一、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雷达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
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高精度与高可靠性高精度与高可靠性是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敌方干扰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雷达技术需要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保持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避免因受干扰而影响战斗效果。
2. 智能化智能化是未来雷达技术发展的另一大趋势。
通过集成人工智能等技术,雷达可以更准确的探测目标,同时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处理,可以在战争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决策。
这也意味着受过训练的人员需要掌握更加高端的技能和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雷达技术。
3. 小型化和模块化小型化和模块化是未来雷达技术发展的另一大趋势。
未来雷达技术将越来越多地集成于无人机、小型卫星等装备中,这也要求雷达技术本身可以更小和模块化,以便更好地集成到其他装备中。
4. 多态化多态化也是未来雷达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多态雷达技术可以在不同频段之间进行转换,使其更好地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干扰和敌对行为,进一步加强雷达技术的威力和应用。
二、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未来电子对抗技术将面临以下发展趋势:1. 智能化智能化也是未来电子对抗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电子对抗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针对敌方干扰和攻击行为进行推测、识别和反制,加强电子对抗技术的威力和效果。
2. 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在未来战争中,电子对抗技术需要具有高效率和高可靠性,能够应对各种新的干扰手段和攻击方式,保证电子对抗能力的持续进行和有效地施展。
电子信息对抗装备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电子反对抗又称为电子御防,它是为了保障己方电子设备能正常工作而采取的反侦察、反干扰 和反摧毁措施。它不像电子侦察那样有独立的电子设备和系统,而是将各种措施附设在电子系统 (武器系统和平台)中或战术运用中,且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反对抗措施一般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考 虑:
从战术角度出发,在电子设备的配置和操作使用上采取一系列组织措施。例如,在规定的时间 和地区内禁止无线电通信,避免过早地暴露己方电台的位置,多频段雷达结合使用,使敌方难于对 整个雷达网进行干扰,或几部雷达轮流开机和关机,以对付反辐射导弹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各种电子探测设备和电子信息对抗装备就像矛和盾一样在不断的 对抗中互相促进和发展。现代各种新型军用电子设备的频段不断扩展,从长波、短波、微波发展到 了毫米波频段。早期生产的干扰机一般只能工作在S频段上,80年代以后干扰的工作频率得到了 较大的发展已达0.5~18GHz,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干扰机的工作频率可达到40GHz甚至更高。面 对干扰机工作频段的不断扩展,从战术角度出发的多频段雷达组网使用将很难在实战中发挥出理 想的抗干扰效果。众所周知要想对敌方的电子设备进行有效的干扰和压制,只在频段上覆盖还是 远远不够的。现代电子设备为了在技术上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在发射功率上不断提高,那么为 了干扰压制住敌方军用电子装备,提高干扰机的功率以及采用功率管理技术是干扰技术发展的重 要途径。美国在50年代研制生产的干扰机功率只有上百瓦,60年代就达到了上千瓦,70年代已达 几千瓦,80年代后其干扰机的脉冲功率已达到兆瓦级,预计不久后发射功率高达到几兆瓦级的干 扰机就会被军方广泛使用。面对如此高的干扰功率,各种电子探测设备将变得无计可施。 3.2干扰技术朝多波束技术方向发展
关键词 电子信息对抗装备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特点
电子对抗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

电子对抗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摘要:简要介绍了电子对抗技术的的概念,对电子对抗技术进行了分类。
探讨了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论述了电子干扰技术的辐射与反辐射摧毁技术。
同时,探讨了电子对抗技术中的隐身技术与电子防御技术。
最后论述了电子对抗装备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对抗技术;电子干扰技术;辐射;反辐射摧毁;发展趋势0 引言电子对抗技术,简单地说是直接应用于信息对抗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是军用信息技术的一个分支和现代军事高技术之一。
由于军队广泛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装备进行战场侦察、目标监视、作战指挥、通信联络、武器控制与制导,从而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电子对抗的目的就在于:削弱或破坏敌方而同时又保护己方的这种能力,为掌握战场主动权,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电子对抗将成为对抗敌方自动化指挥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的重要手段。
1 电子对抗技术的分类电子对抗技术包括电子对抗侦察技术、电子干扰技术、电子防御技术和反辐射摧毁技术等。
按其运用领域,也可分为雷达对抗技术、通信对抗技术和光电对抗技术等。
电子对抗侦察技术包括对敌方电磁辐射信号的截获、测量、信号处理、识别、威胁判断,以及对辐射源测向、定位等技术。
电子干扰技术包括有源干扰技术和无源干扰技术。
电子防御技术包括各种反电子侦察、反电子干扰和抗反辐射摧毁等技术。
反辐射摧毁技术包括对辐射源精确定位技术和导引技术等。
电子对抗侦察技术对密集复杂、多参数变化、超宽频率范围和全空域的环境信号进行搜索、截获、测量、分析和识别是电子对抗侦察技术的显著特点,主要反映在接收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上。
在接收技术方面应用低噪声固态器件、声表面波器件、微波集成器件、电荷耦合器件,研制出信道化接收机、数字瞬时测频接收机、压缩接收机、声光接收机,较好地解决了在超宽频率范围内电磁辐射信号的全概率截获,以及瞬时测量信号参数的问题。
由于采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快速傅里叶频谱分析技术、高精度时差法测向定位技术和实时信号处理技术,使通信对抗侦察能截收跳频、直接序列扩频和猝发通信的信号,并能对1毫秒的短信号测向定位。
浅谈电子战争发展趋势

浅谈电子战争发展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已广泛渗透到各种作战装备和作战行动当中。
而电子战争(即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已从战争辅助保障手段发展成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战武器,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军队的高度重视。
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序幕与先导,并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进而决定战争进程和结局,电子战是军力倍增器,是继陆、海、空、天战场之后的第五维战场。
纵观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在电子战设备方面主要有以下的发展动向:1.电子信息对抗装备和技术发展将以综合一体化、联网化为主流发展方向。
综合一体化能使电子设备中的各类功能性模块获得最大限度的通用性、共用性、共享系统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并大大降低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2.发展平台外一次性使用的有源雷达诱饵。
平台外自卫干扰新概念为对抗导弹攻击开辟了一种极有希望的自我保护手段。
3.加速研发升空的多用途无人机.隐身机电子战平台.20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世界上已掀起一股发展军用无人机的热潮,重点研制和装备电子战用的无人机。
4.加强电子攻击的“硬杀伤”手段和能力。
5.发展新一代反辐射导弹,提升对敌防空压制能力;6.发展无源探测定位系统,其在现代强电磁环境中占有与有源雷达探测定位同等重要的地位,是未来对付空中预警机、电子干扰飞机、隐身飞机等高价目标以及其他大功率辐射源的重要电子战手段。
7.大力发展红外光电对抗装备8.大力发展新型电子战武器,如:计算机病毒干扰. 高功率微波武器等。
电子战是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一个攻防兼备的双刃“杀手锏”,其运用无形的电磁能和定向能攻击或瘫痪敌方的军事信息系统和降低敌方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攻击效率,使其丧失战斗力。
电子战武器将越来越成为现代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为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我国应该从综合一体化的体系对抗的高度来应对未来战争对电子战进攻和防御提出的各种新要求,了解与国外电子战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抓住重点,将电子战纳入范围更广、威慑更大的信息战范畴,加紧开发研制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陆、海、空、天综合一体化的电子战系统,增强中国的电子战防御能力!。
世界军事电子发展态势

世界军事电子发展态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军事电子技术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核心驱动力。
本文将对世界军事电子发展的态势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全球发展趋势、重点领域、案例以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分析军事电子、发展趋势、重点领域、案例、未来展望。
全球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军事电子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技术创新: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等不断应用于军事电子领域,推动着军事装备和系统的智能化、自主化和协同化。
2、战略合作:各国在军事电子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通过跨国合作共同研发、资源共享,提高自身军事实力。
3、法规与标准:各国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军事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防御与安全: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军事电子领域的防御与安全技术得到高度重视。
重点领域分析1、美国:美国在军事电子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军事电子产品。
同时,美国注重发展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以保持其军事领先地位。
然而,美国在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
2、俄罗斯:俄罗斯在军事电子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淀。
近年来,俄罗斯重点发展无人机、电子战系统和高端军用电子元器件。
然而,俄罗斯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相对落后。
3、欧洲:欧洲在军事电子领域的发展较为均衡。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纷纷加大投入,推动本土军工企业的创新发展。
欧洲在卫星导航、雷达和通信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
4、中国:中国在军事电子领域的发展迅速。
中国军队大力发展信息化装备,推动智能化战争指挥系统建设。
此外,中国在量子通信、高速铁路和5G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案例分析1、美国“波特”无人机:波特无人机是美国军方研发的一款大型无人机,具备先进的侦察、打击和情报搜集能力。
然而,近年来波特无人机在作战中多次出现故障,导致作战计划被迫中断。
这一案例提示我们,在军事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信息化作战中的电子战装备与技术发展

信息化作战中的电子战装备与技术发展信息化作战已成为现代军事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电子战装备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于保障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信息化作战中的电子战装备与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电子战装备的分类根据作战任务和使用环境的不同,电子战装备可以分为电子侦察装备、电子对抗装备和电子保护装备三大类。
1. 电子侦察装备电子侦察装备主要用于收集和分析对方电磁信号,获取有关敌情、敌情态势和敌方作战指挥系统等重要信息。
这类装备包括电子侦察舰、侦察飞机以及地面电子侦察设备等。
它们通过对电磁信号的探测和分析,为我方提供精确的敌情信息,为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2. 电子对抗装备电子对抗装备针对敌方电磁系统进行干扰和破坏,以削弱敌方作战能力。
这类装备包括电子干扰弹、电子干扰车辆和电子干扰飞机等。
它们通过发送特定的电磁信号,扰乱敌方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其在战斗中陷入被动,从而为我方作战争取胜提供有利条件。
3. 电子保护装备电子保护装备主要用于保障我方通信和指挥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防止被敌方侦察和攻击。
这类装备包括密码通信设备、反侦察雷达和抗干扰通信设备等。
它们通过加密和反侦察手段,确保我方的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不被敌方获取和破坏,并能够有效地抵御敌方的干扰。
二、电子战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一些目前值得关注的技术领域。
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战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电子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增强实时决策和快速反应能力。
2. 网络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在电子战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通过建立高速、安全的信息传输网络,可以实现电子战装备之间的协同作战和信息共享,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3. 光电技术光电技术的应用为电子战装备的侦察和干扰手段提供了新的选择。
例如,红外干扰技术可以对敌方红外制导武器进行干扰,削弱其精确打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展望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已广泛渗透到各种作战装备和作战行动当中,从侦察、监视到预警,从通信、指挥到控制,从情报处理到作战决策,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设备。
未来武器系统的先进程度将越来越取决于其电子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未来战争中电磁频谱控制权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对电磁优势的争夺将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制高点。
1、未来电子战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1.1日趋一体化和通用化现代战争中,战场上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以往那种彼此分立、功能单一的电子战装备已远远不能适应作战需要了。
一体化和通用化已成为当前电子战装备发展的重点和未来电子战装备总的发展方向。
所谓一体化,就是将功能相近、相互关联的数个设备组合成一个系统,从而简化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电子战装备的信息综合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对付多种威胁。
如美军的F-4G"野鼬鼠"电子战飞机,将雷达告警系统、双模干扰吊舱、箔条和闪光弹投放系统、反辐射导弹发射系统与机上的雷达、导航、显示等电子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对敌方雷达告警、识别和精确定位,然后酌情施放电子干扰软杀伤或发射反辐射导弹硬摧毁。
所谓通用化,是指电子对抗系统的设备普遍采用标准化的模块结构,通过组建多种作战平台通用的弹性系统骨架,使不同的系统、设备之间尽可能拥用相同的电子模块,相互之间可以通用,根据不同的对抗对象快速组装成功能不尽相同的电子战装备。
这样,避免了设备的重复研制,降低了成本造价;减少了设备、器件的种类,简化了系统的后勤保障和技术维护;并最终有效地提高电子对抗系统的反应速度和作战效能。
例如,美国现装备使用的电子对抗设备的型号达200多种,这些装备的设计、生产和维护极为复杂。
而目前美军F-15战斗机上所使用的AN/ALQ-135电子干扰系统以及新研制的AN/ALQ -165电子干扰系统,则都遵循了新的模块化设计原则。
法国研制成功的TMV-433电子战装备,既可用于舰船、潜艇上,又可用于直升机、巡逻机和海岸上,并能够根据作战平台不同,调整系统组件。
1.2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更有效地对付现代战争战场上复杂多变的电磁威胁,未来新一代的电子对抗设备,将广泛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大幅度提高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以具备更好的实时能力、自适应能力和全功率管理能力。
所谓功率管理,就是通过一体化和自动化对电子干扰资源实施科学管理,以便使电子战装备能以最佳对策形式响应瞬时电磁威胁态势。
功率管理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典型的功率管理系统由威胁信号接收机、计算机、干扰机、逻辑和控制接口设备等组成。
通过采用功率管理技术,电子战装备可自动截获、分析、处理威胁信号,与计算机预先存储的威胁数据库比较,排列出优先顺序,决定哪些可以暂时不管,那些必须立即采取对抗措施;然后由计算机控制选用有效的干扰样式和相应的辐射功率,以最佳的干扰调制参数和准确的频率、准确的方向、准确的时间,对敌方最有威胁的辐射源实施干扰;不断监视受干扰的辐射源对干扰手段的反应,鉴定干扰效果,效果不佳时可自动改变干扰方式。
采用功率管理后,电子战装备的效率大大提高,可以同时对付多个威胁目标,多者甚至可同时对付上百个目标。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功率管理的内涵将不断扩大,并将把各种干扰软杀伤手段和硬杀伤手段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针对不同的作战环境、不同的武器系统、不同的威胁辐射源,根据时间的急缓、指挥员的意想,采取最合理的预案、最有效的手段,对敌电子设备、武器系统实施分层次或一次性的压制和摧毁,使其彻底丧失战斗力。
如法国目前正在建造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装备的代号为"SEHIT-8"电子作战系统,中央控制室配备8台电脑,24个控制台,通过6台舰载雷达和80对天线,接收和处理来自舰队的其它舰船、预警飞机、侦察机、侦察卫星的信息,同时跟踪、辨别1000个不同的可疑目标或可能产生的威胁,指挥舰载战斗机、直升机、导弹和干扰系统进行攻击和防卫,其计算和探察能力比正在服役的航空母舰装备的电子作战系统高100倍。
美军近年来装备的AN/ALO-165、AN/ALQ一131、AN/ALQ-161等电子干扰系统以及正在研制的机载一体化电子战系统(INEWS),都广泛采用功率管理技术,具有多种干扰能力,可同时干扰多部雷达。
新一代电子战设备将能够在微秒以至毫微秒的时间内,精确地测量威胁雷达的频率,精确地测定其方位,自动调整好发射机,准确地控制干扰波束的宽度和指向,对威胁雷达进行定向干扰或者进行其他相应样式的干扰;自动对威胁雷达实施脉冲重复频率跟踪,进行覆盖脉冲干扰或同时干扰多部雷达,及时鉴定干扰效果,实时修正干扰参数,确保达到最佳干扰效果。
1.3工作频段不断拓宽毫米波技术和光电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电子战装备的工作频率不断向更宽的频段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电子战仅体现在通信对抗,在电磁波频谱中处于无线电波频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电子战除了包括通信对抗外,还有雷达对抗、导航对抗等,也处于无线电波频段。
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导航对抗等又统称为射频对抗。
当前的电子战,除了包括上述的射频对抗外,还有红外对抗、激光对抗、水声对抗等。
其中的红外对抗和激光对抗等又统称为光电对抗。
在电磁波频谱中,红外对抗覆盖了红外频段;激光对抗则由于有红外激光、可见光激光、紫外激光和X射线激光之分,覆盖了更多的频段。
从整体上看,未来电子战装备的工作范围必将扩展到整个电磁波频谱。
各种红外、激光探测、制导、火控系统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作战效能。
这些光电设备,在武器装备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在空对空导弹中,红外制导的导弹约占总数的60%,在航空机载武器中,激光制导、电视制导导弹的数量还在增加。
美国空军已将电磁对抗研究的重点,由射频领域转到光电领域,今后将会更加强调光电对抗研究,除继续完善和发展原有的投掷式红外干扰器材以外,还将发展各种机载红外干扰吊舱,以及机内安装的红外干扰机,如美国空军研制的AN/ALQ-144、AN/ALQ-147、AN/ALQ-157机载红外干扰系统等。
在激光领域的对抗方面,美军已经研制出AN /AVR-2型激光告警接收机,同时还在研制其改进型AN/ALQ-191激光告警接收机。
在激光干扰设备方面,正在研制激光干扰箔条、激光干扰气溶胶和激光有源干扰机等。
其中,激光有源干扰机,是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攻击武器的导引头,以及探测系统的光电敏感元件,使其饱和甚至燃毁。
这种激光有源干扰机,将成为对抗红外、电视、激光制导导弹以及光电探测系统的有效装备。
另外,仅就射频对抗而言,其工作频率范围也越来越宽,几乎覆盖了整个无线电波频段。
80年代研制使用的电子侦察装备的工作频率为0.5~18吉赫范围;90年代研制使用的电子侦察装备工作频率范围将扩展到40吉赫;预计到21世纪初,电子侦察装备的工作频率范围可达到0.05~140吉赫。
1.4处理能力和发射功率不断提高高技术战争对电子战装备性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战场上电子设备密度的增加,战场上电磁信号的密度大大增加。
以空中雷达信号为例,70年代空中雷达信号密度是4万脉冲/秒,80年代剧增至100万脉冲/秒,90年代则达到100-200万脉冲/秒,而未来战争还将更高。
每秒100万脉冲意味着什么?它相当于一架空中飞行的飞机,要同时受到1000多部雷达的照射。
面对这样的电磁环境,现代作战飞机上的电子战装备必须有很强的接收、分析、处理电磁信号能力,迅速地区分出哪些是己方雷达,哪些是敌方雷达,并要区分敌方雷达的威胁性质和等级,以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否则飞机将很快被击落,根本谈不上执行作战任务。
另外,在现代战争中,从敌方系统辐射制导电磁信号到武器击中目标的反应时间很短,有的甚至只有几秒到几十秒,如空空导弹一般只有3-4秒;地空导弹稍长些,"空中卫士"5.7秒、"响尾蛇"6.5秒、"斯伯达"7秒、"罗兰特"8秒、"长剑"8秒、"海标枪"13秒、"萨姆-6"30秒;反舰"飞鱼"导弹,从末制导雷达开机到击中目标是29秒;反坦克导弹的飞行时间一般为20-25秒;等等。
因此,要求电子战装备的反应速度必须非常快,必须能迅速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以免遭敌方高技术兵器的攻击。
另外,现代战争也要求电子战设备的功率不断提高。
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提高单管的发射功率,将目前的单管连续波功率几千瓦,提高到今后的10千瓦左右;二是采用多波束干扰技术,该技术对单管发射功率要求不高,并且能做到360度全方位覆盖,也有利于实现方向和波束的功率管理;三是采用固态功率源,这样可以减小干扰发射机的体积、重量和耗电量,为建造大功率的干扰发射机奠定基础。
2、未来电子战装备技术的发展重点2.1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隐身技术是电子战的产物,又称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是为防止武器和平台被探测设备发现所采取的综合措施。
隐身技术综合了材料学、电子学、光学、声学、气动力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采用吸波材料、隐身外形设计、冷却、消声等技术,以降低飞机、导弹、舰船、战车等武器系统被探测的概率。
当前隐身技术的应用已有了突破性进展,F-117A隐身战斗机、B-2隐身轰炸机已投入使用,预计未来服役的新一代轰炸机、战斗机、预警机、巡航导弹、舰船、战车大多将具有隐身能力。
隐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雷达的探测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
目前国外发展的反隐身技术主要还是在雷达技术方面,如发展米波和毫米波雷达、双基地雷达、超视距雷达,激光雷达、谐波雷达、机载预警雷达、被动雷达和光电探测系统等,同时提高雷达的威力,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方法,改善信噪比。
此外,还将大力发展能摧毁隐身飞行器的导弹和电磁微波武器。
随着反隐身技术的提高,隐身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如采用高性能的新型吸波材料,采用"探测-记忆"雷达和低截获率雷达等。
用于电子战的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将是未来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领域。
2.2反辐射导弹反辐射导弹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电子战的主要"硬杀伤"手段。
未来反辐射导弹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采用新微波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扩大频率覆盖范围,提高导引头对信号的贮存、分析、识别和记忆能力,增强在复杂电磁信号环境中攻击目标的能力;提高反应速度、飞行速度,延长留空时间,研制可以自动搜索、跟踪目标的小型巡航式反辐射导弹,给敌方以持续的威胁。
目前美国正在研究论证AN/APR-38雷达寻的,以及警戒系统后继型号AN/APR-47,可为反辐射"硬摧毁"实时提供更精确的目标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