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级审计师理论例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理论例题第一章审计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原则正确认识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对于推动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试述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应把握的原则。(一)为什么要进行审计理论研究(总结审计实践的客观需要;审计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前提;有助于提出正确的审计指导原则)(二)应从什么角度把握指导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要有政治视角;要有法制观念;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审计本质的问题,有很多观点。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是受托责任论的观点,即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请对这一论点进行论述。(一)受托责任关系的概念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的一种。受托责任关系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以至于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才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二)作为审计产生的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的特征

对于作为审计产生与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如下一些特征:(1)资源经管权由委托方转到受托方,资源经管权的转移是受托责任关系的核心与本质内容。(2)受托责任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委托方给予受托方权利、受托方对委托方承担一定义务与责任关系的确定。受托方运用被给予的经营权,有义务经管好所代管的资源,并向委托方报告履行经营责任的情况。(3)受托责任的内容必须能够明确下来,并通过法律、规章、契约等有效形式加以体现,使其能够具体运作。(4)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应该加以计量,以使受托方能够报告责任履行情况,委托方能够评价责任履行情况。例如,受托方经常运用会计计量手段,并以会计报表形式报告其履行责任情况,委托方则依据会计报表给予评价,以便确定或解除受托方的经管责任。

(三)为什么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将资源经营权委托给受托人之后需要对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由于资源经管人受托经管资源占有人的资源后需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以解脱自身的经营责任,这都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身份的第三者加以检查和评价。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又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因而可以对受托人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因此说,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见审计理解成是由独立的第三者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证明。(四)为什么说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受托责任关系反映了受托人的社会需要,而委托人的社会需要在层次和水平上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因而受托责任关系的外延也总是在不断的演变。受托责任的性质有原始的受托财产保管责任扩展到受托经营责任;内容由受托财务责任扩展到受托管理责任;范围由对特指的委托人责任扩展到非特定的委托人的社会责任。而受托责任关系外延的变化导致了审计的发展、变化和创新,因为它要保证对受托责任的有效监督和证明。从这层意义上说,审计既在受托责任关系基础上产生,又随受托责任关系外延的演变而不断深化和发展。

受托责任性质、内容和范围的变化导致了审计类型和审计内容的变化发展,但不论审计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还能做什么?辅导补习美容养颜家庭家务加班须知

类型和审计内容如何变化,审计的本质都没有变,都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无论是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还是现在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直至后来的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都是从不同角度或方面对受托责任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第三章审计环境及其对审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影响并改变着审计的范围、内容与方式、方法,推动了审计的发展,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述信息技术对审计产生的影响。(一)信息技术对审计业务范围的内容和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计算机处理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使得整个世界“变小”,不仅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几乎要求获得实时的、可靠地信息,以便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产生伊始就以“提高信息可靠性”为使命的审计职业来说,面临着更大的社会需求。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从传统的财务把表或其他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近年来开始的信息系统审计就是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

(二)信息技术对审计方式、程序以及审计项目管理产生的影响

审计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知道,传统审计的主要方式是手工查账随着计算机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审计人员欲对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必须首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否则,无法实现对财务或非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真正意义的信息系统审计出现了。随着电子商务的全球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许多业务的处理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联网审计成为审计的主要方式之一。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也体现在审计证据方面。传统的审计证据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即使是存储的在磁盘上的信息至少是“可读(可理解)”的。而信息技术条件下,很多审计证据都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存储或传输,可能是某一瞬间计算机或网络产生的操作记忆,是由特别的符号和代码组成的记录,这些电子证据不仅对于一般的审计人员“不可读(不可理解)”,而且需要专门的计算机取证技术进行分析才能取得。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其获取、存储、传输和分析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程序,否则,难以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由于审计内容和审计证据形式的变化,传统审计的程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否则难以实现审计目标。仅就调查了解内部控制一项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内部控的内容与传统内部控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审计人员就必须采用不同的调查和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正是由于审计方式、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变化,审计项目的管理和控制的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审计职业界及时出台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指南,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三)信息技术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我们的被审计单位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

务处理,审计人员必须知道如何运用技术运行他们的业务并且达到单位目标,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这种理解,他们就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国国家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之处就曾经指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也好,以联网方式进行审计也好,都需要审计人员至少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