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影视表演基础

影视表演基础

影视表演基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表演艺术的特性和影视表演的特点一、表演艺术和影视表演艺术的发展简说1.表演是人类的一种动态活动,依托于人们身体的一种动态的艺术;而戏剧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是一种动态造型的艺术,实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空里,演员以自身的“动作”把剧本中的人物表演给观众看的艺术2.剧本、演员、剧场(场地)、观众——戏剧的四要素。

其中,演员和观众是戏剧存在的核心基础;演员的表演是戏剧的核心,是在综合了文学(剧本)、戏剧(导演构思)、美术(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音乐(背景音乐、音响)、舞蹈(演出中的形体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段,有演员在舞台上直接传达给观众的。

演员是戏剧舞台艺术的中心3.电影表演艺术的出现是因为有了电影。

电影表演艺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4.最初的电影《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只是摄影机对生活情景的客观记录,十八个月后,乔治·梅里埃把戏剧带入电影,把舞台艺术中的剧本、演员、服装、化妆、舞台机关等系统应用在电影中5.表演是戏剧构成的主体6.在电影技术上,乔治梅里埃运用了“叠印”“多次曝光”“移动摄影”等手段,形成了电影逼真性和假定性并存的特性7.梅里埃之后出现的英国布莱顿学派在影片中注意了外景的完善使用,并出现了蒙太奇手法变化使用了镜头拍摄,使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有了区别8.1903~1909年间,查尔·百代支配了世界电影市场,这一时期被称为“百代时期”9.白带公司最著名的明星时安德列·斯特和麦克斯·林黛(后被卓别林取代)10.1908~1912年间,大卫格里菲斯创造了电影的语言,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11.卓别林把喜剧表演推向了默片表演的最高峰,在整个默片时期,由于卓别林,美国喜剧流派在世界上一直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12.1914年2月2日卓别林出演第一部影片《谋生》13.默片时期,前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启用非职业演员,创造了非职业演员成功塑造银幕群像的范例14.默片时期,前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影片《母亲》是典型的运用杰出戏剧演员进行创作的成果。

影视基础知识点总结

影视基础知识点总结

影视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影视产业概述1.1 影视产业的定义影视产业是指利用影像、声音和文学创作等手段,以各种艺术形式和商业模式为基础,生产和销售各类影视作品的产业。

它是一个涉及影片、电视节目、动画、游戏、音乐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

1.2 影视产业的组成影视产业由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动画、影视配音、影视广告等多个子产业组成。

其中,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是最主要的三大板块。

1.3 影视产业的发展状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的进步,影视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影视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1.4 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影视产业将更加多元化,包括了黑科技的运用、内容创作的多样性、IP内容的深度开发等。

同时,全球化合作将成为趋势。

第二章影视创作基础2.1 剧本创作剧本是影视作品的基础,良好的剧本有助于推动影视作品的成功。

而好的剧本通常需要包括有吸引人的故事、立体的角色、精彩的情节设计。

2.2 影视拍摄影视拍摄是指把剧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

影视拍摄包括摄影、美术、服装、灯光、道具、特效等多个方面。

摄影师在拍摄时需要考虑角度、光影、色彩等诸多因素。

2.3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剪辑、配音、特效、音乐、字幕等。

后期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的表现。

2.4 影视编导编导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核心人才,他们负责对剧本进行解读,将剧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视听的形式。

好的编导需要具备丰富的电影知识、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创意。

第三章影视表演基础3.1 演员表演演员是影视作品的灵魂,他们通过表演将角色的性格、情感展现出来。

好的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表演技巧、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对角色的深刻理解。

3.2 角色塑造角色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角色的深刻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

塑造好的角色需要演员注意角色的性格特点、心理转变和行为动作等方面。

影视艺术概论复习知识点

影视艺术概论复习知识点

1. 20世纪是电影的世纪。

2. 中国灯影戏从13世纪开始,就逐渐向南亚、波斯和欧洲传播。

3. 从1877年开始,美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具贡献的发明家爱迪生先后发明了留声机和可以连续拍摄的摄影机。

4. 1895年12月28日,是电影的诞生日。

这一天,法国导演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印度厅内,向公众放映了他所拍摄的电影。

5. 卢米埃尔喜剧片《水浇园丁》情景片《火车到站》6. 中国电影的最早放映是在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

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一开始就把西洋艺术媒介和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京剧结合起来。

首部中国故事短片电影《难夫难妻》(1913)由郑正秋、张石川编导7. 关于梅里爱:1897年建造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戏剧纪录片式的电影美学观念;开辟了摄影棚拍片的新天地;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8. 法国电影在1910年之前是世界电影的霸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电影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电影新霸主。

9. 20世纪20年代以来,法国电影主要流派:印象派电影、先锋派电影。

其中,先锋派电影分为达达主义电影和超现实主义电影,达达主义电影如《机器舞蹈》;超现实电影如《一条安达鲁狗》(人本化努力地回归真实)10.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德国电影两大主流风格是表现主义电影和室内剧电影。

由梅育等人创作的《卡里加里博士》,开辟了表现主义电影的先河。

另一部表现主义电影名作《疲惫的死》。

在苏联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下,德国出现无产阶级电影有声电影诞生于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拍摄了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王》;11. 电影基地的定点和定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电影称霸全球电影市场。

法国百代公司(最早的电影王国),最为叫座的几块招牌是文学片、艺术片、喜剧片和爱情片。

12. 美国的好莱坞:目前最大的电影基地或电影制作与发行中心,全球电影中心,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世界电影的大本营。

美国电影的发源离不开爱迪生。

影视表演基础精品

影视表演基础精品

影视表演基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表演艺术的特性和影视表演的特点一、表演艺术和影视表演艺术的发展简说1.表演是人类的一种动态活动,依托于人们身体的一种动态的艺术;而戏剧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是一种动态造型的艺术,实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空里,演员以自身的“动作”把剧本中的人物表演给观众看的艺术2.剧本、演员、剧场(场地)、观众——戏剧的四要素。

其中,演员和观众是戏剧存在的核心基础;演员的表演是戏剧的核心,是在综合了文学(剧本)、戏剧(导演构思)、美术(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音乐(背景音乐、音响)、舞蹈(演出中的形体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段,有演员在舞台上直接传达给观众的。

演员是戏剧舞台艺术的中心3.电影表演艺术的出现是因为有了电影。

电影表演艺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4.最初的电影《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只是摄影机对生活情景的客观记录,十八个月后,乔治·梅里埃把戏剧带入电影,把舞台艺术中的剧本、演员、服装、化妆、舞台机关等系统应用在电影中5.表演是戏剧构成的主体6.在电影技术上,乔治梅里埃运用了“叠印”“多次曝光”“移动摄影”等手段,形成了电影逼真性和假定性并存的特性7.梅里埃之后出现的英国布莱顿学派在影片中注意了外景的完善使用,并出现了蒙太奇手法变化使用了镜头拍摄,使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有了区别8.1903~1909年间,查尔·百代支配了世界电影市场,这一时期被称为“百代时期”9.白带公司最著名的明星时安德列·斯特和麦克斯·林黛(后被卓别林取代)10.1908~1912年间,大卫格里菲斯创造了电影的语言,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11.卓别林把喜剧表演推向了默片表演的最高峰,在整个默片时期,由于卓别林,美国喜剧流派在世界上一直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12.1914年2月2日卓别林出演第一部影片《谋生》13.默片时期,前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启用非职业演员,创造了非职业演员成功塑造银幕群像的范例14.默片时期,前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影片《母亲》是典型的运用杰出戏剧演员进行创作的成果。

(完整版)影视表演基础

(完整版)影视表演基础

教案(首页)课程编号讲课学生班级人数课程名称表演基础(一)课程种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选课()讲课方式理论(√)实践(√)实习()查核方式考试()考察(√)课程总学时120学时分派讲堂解说 120 学时;实习(上机)学时教材名称《戏剧表演基础》教学参考书[1] (中)关瀛著,《演员创作素质训练》中国戏剧第一版社,2005.[2] (港)尚伟著,《暖伤》新译中文第一版社, 2011.[3]( 中 ) 伍振国著,《影视表演语言技巧》中国广播电视第一版社,2006.[4]( 中 ) 刘诗兵著 , 《影视表演基础》中国传媒大学第一版社,2011.[5] (中)苏彭成著,《影视表演学基础》中国广播电视第一版社,2011.[6](中)梁伯龙李月著,《戏剧表演学基础》文化艺术第一版社,2004.[7](中)李锦云著,《表演心理学》世界图书第一版企业,2007.[8] (中)余秋雨著 , 《观众心理学》上海教育第一版社,2008.(参照书要求附作者,书名,第一版社,第一版时间)讲课教师尚伟职称助教戏剧影视表专业演每周一 1-4 节、周二 1-8 节、周食堂二楼表演实训讲课时间讲课地址室三 1-4 节第一章演员创作素质训练(24 学时)一、教课目标及要求表演教课就是要求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成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就是要求像生活中对待全部事物的态度相同,去对待全部舞台虚假。

因为,舞台上全部的全部都是虚假的、若是的,但训练有素的演员就能快速的,以假乱真,获取像人在生活中那样的一种自我感觉。

真切地相信全部的假设,进而身临其境。

将注意力集中到应当注意的对象上,对全部虚假的舞台态度正确,舞台感觉真切,能平静自如的、内外一致的、身心一致的,紧张和废弛能像生活中那样的适量,在达成舞台任务的行动过程中,细琐感情也是那样的自但是然,通情达理的表达和表露。

这些要求是生活中人的一种本能,当已进入虚假的情境,演员就一定有能力以假乱真,这种信念感,能创建出像真切生活那样的一种艺术真切感,进而才能获取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蒙太奇技巧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蒙太奇技巧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蒙太奇技巧蒙太奇技巧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是建筑学用语,意为构成,装配。

到了20世纪中期,电影艺术家将它引入到电影艺术,意思转变为剪辑,组合剪接,即影片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在无声电影时代,蒙太奇表现技巧和理论的内容只局限于画面之间的剪接。

在后来出现了有声电影后,影片的蒙太奇表现技巧和理论又包括了声画蒙太奇和声声蒙太奇技巧与理论,含义更加广泛了。

1、蒙太奇技巧在影视节目中的作用蒙太奇组接镜头与音效的技巧是决定一个成功影片的重要因素。

在影片中的表现有下面这些方面。

(1)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镜头的分割与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可以给观众在心理上产生新的含义。

单个镜头,单独的画面或者声音只能表达其本身的具体含义,本身不具有其他的思想含义或者深刻内容。

而如果我们使用蒙太奇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话,就可以使得一系列没有任何关联的镜头或者画面产生特殊的含义,表达创作者的寓意或者还可以产生特定的含义。

(2)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

一部几十分钟的影片,是又许多素材镜头中挑选出来的。

这些素材镜头不仅内容、构图、场面调度均不相同,甚至连摄像机的运动速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时候还存在一些重复。

编导就必须根据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认真对素材进行分析和研究,慎重大胆地进行取舍和筛选,重新进行镜头组合,力求做到可视性的保证。

(3)蒙太奇组接技巧可以按照观众的心理习惯,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由于每一个单独的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具体内容,但组接后就有了一定的顺序可以严格的规范和引导、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进行思考。

(4)可以创造银幕(屏幕)上的时间概念。

运用蒙太奇技术可以对现实生活和空间进行剪裁、组织、加工和改造,使得影视时空在表现现实生活和影片内容的领域极为广阔,延伸了银幕(屏幕)的空间,达到了跨越时空的作用。

(5)蒙太奇技巧使得影片的画面形成不同的节奏,蒙太奇可以把客观因素(信息量、人物和镜头的运动速度、色彩声音效果,音频效果以及特技处理等)和主观因素(观众的心理感受)综合研究,通过镜头之间的剪接,将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得影片的节奏丰富多彩,生动自然而又和谐统一,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

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

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一、第一课时:影视表演基础1. 教学目标:了解影视表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表演的基本技巧。

2. 教学内容:影视表演的定义、特点、基本技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影视表演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介绍影视表演的基本技巧。

(3) 示范:老师示范基本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老师指导。

二、第二课时:角色创造1. 教学目标:了解角色创造的重要性,学会创造角色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角色创造的意义、方法、技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角色创造的意义。

(2) 讲解:介绍角色创造的方法和技巧。

(3) 示范:老师示范角色创造的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老师指导。

三、第三课时:情感记忆与释放1. 教学目标:了解情感记忆与释放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情感记忆与释放来丰富表演。

2. 教学内容:情感记忆与释放的概念、方法、技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情感记忆与释放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情感记忆与释放的方法和技巧。

(3) 示范:老师示范情感记忆与释放的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老师指导。

四、第四课时: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1. 教学目标:了解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学会适应不同表演形式。

2. 教学内容: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适应不同表演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

(1) 引入:讲解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

(2) 讲解:介绍适应不同表演的方法。

(3) 示范:老师示范适应不同表演的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老师指导。

五、第五课时:表演技巧训练1. 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提高表演能力。

2. 教学内容:表演技巧的种类、训练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表演技巧的种类。

影视常识

影视常识

影视常识电影史及名词解释一、1.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几部影片《墙》、《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2.法国著名电影创始人乔治·梅里爱在1902年拍摄的科学幻想片《月球旅行记》,是其戏剧式电影的代表作。

3.爱森斯坦是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他导演的力作《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时至今日仍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的杰作。

4.1927年,世界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诞生。

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片《浮华世界》诞生。

5.美国越战片的代表作品有《猎鹿人》、《野战排》、《现代启示录》等。

6.奥斯卡金像奖是由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机构颁发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大奖项是金棕榈奖。

7.美国的著名“悬念大师”是希区柯克,他的代表作有《蝴蝶梦》、《后窗》等。

8.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有《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等。

9.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家庭伦理剧兴起,它的代表作有《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等。

10.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电影节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该电影节于1923年首次举办。

11.《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20世纪40年代末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性作品。

12.德国著名导演施隆多夫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是改自格拉斯的同名小说作品《铁皮鼓》。

13.50年代末兴起的法国“新浪潮”运动,得力于《电影手册》杂志,该杂志的主编是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

14.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是阿伦·雷乃,代表作品是《广岛之恋》。

15.日本第一部获得世界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是《罗生门》,导演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国际导演黑泽明。

16.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由谭鑫培主演,1905年在丰泰照相馆的露天广场上拍摄。

17.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电影的四大片种
(一)故事片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
基本特征:由演员扮演片中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二)纪录片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与无中生有
(三)科教片严格的、准确的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
(四)美术片
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总称。

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为动画片的先驱。

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迪斯尼摄制了以米老鼠与唐老鸭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

¡“万氏兄弟”就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影视艺术的形式要素与艺术手段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叫景物镜头。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

这种镜头表示的就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反映她的心理状态与感情色彩。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的旁观或中立的视角拍摄的镜头。

一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都就是客观镜头,它担负着叙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等剧作任务与通过画面体现风格的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色。

场面调度——源于法文Mise-en-senc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

最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

被引入到电影创作后,就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的完美结合,即就是影视的场面调度。

演员调度:导演对演员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相互交流时产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的调度。

镜头调度:即就是指摄影机的调度。

声音
电影的声音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与画外音。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对话就是指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

独白就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

旁白就是指画面时空以外的人所发出的声音。

自然声:我们在自然界能听到的一切音响,包括风声、雨声、流水声、动物叫声等。

画外音:声源以外的各种声音。

旁白与解说等也就是画外音,在塑造人物、结构时空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电影创作者的重视。

声与画的关系
三种主要的关系: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画分立。

声画同步:声音与画面相一致,就是电影叙述中最常用的一种声画关系,它使得电影在艺术表现上产生逼真、自然的效果。

声画对位:把按不同节奏发展的声音与画面组成统一的银幕形象,并在这个银幕形象中相互作用,产生蒙太奇结构。

声画形象相互作用的方式通常就是画外音;也可以就是造成某种对比。

声画分立:电影画面与声音声源有一定联系,但又使之互相分离的一种剪接方式。

蒙太奇
定义:法语montage一词的音译,原就是构成、装配的意思,用于电影艺术后,意为剪接、组合。

一部电影就就是运用蒙太奇的手段按照既定的情节、节奏将单个的镜头组合成场面进而形成段落并最终完成的。

美国的格里菲斯就是真正使蒙太奇成为艺术手法的大师,被称作蒙太奇的创始人。

长镜头
长镜头理论就是电影技术、艺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与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等人对长镜头作了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

定义:用一个持续时间相当长的镜头连续对一个场景、艺术内容进行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影视的表演艺术
演员的双重自我——体验派表演学派——表现派表演学派
电影表演的类型——本色表演-性格表演
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
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期(1895-1930)
默片时代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火车进站》,它成了电影这门艺术的开山鼻祖。

在电影的默片时代,卢米埃尔兄弟、法国艺术家乔治梅里爱与美国著名导演大卫格里菲斯等人都分别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卢米埃尔兄弟:客观再现生活
被称为“电影之父”。

经典作品:《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

乔治梅里爱:电影戏剧化先驱
她系统的将戏剧艺术的一些基本原则与操作方法如冲突律,服装、道具、布景、化妆,以及场、景、幕的划分等成功的运用到电影制作中,使电影故事化、情节化、戏剧化。

这就是对卢米埃尔电影直接摄录生活的重要突破。

为了使电影更好地表现生活,她运用了多种摄影技巧与表现方式来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她发明了停机再拍、多次曝光、叠印与合成、摇晃拍摄、快慢动作等特技表现,至今仍在电影创作中使用,对电影语言的发展作出了大量的贡献。

代表作《月球旅行记》
大卫格里菲斯 :电影艺术的奠基人
她在摄影镜头与电影蒙太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她就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艺术导演,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艺术的奠基人,更被后人称为¡°好莱坞技术主义的代表¡±。

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她在影片中大量运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艺术手法,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至今在电影创作中广泛应用。

查尔斯卓别林著名喜剧大师
哑剧表演,强化形体动作语言,设计了大胆而夸张、极富个性的表演。

代表作《摩登时代》、《淘金记》、《舞台生涯》
世界电影的成熟期(1930-1966)
20年代末,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宣告了有声电影的诞生,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

从此,构成电影艺术的三大基本元素画面、声音、色彩已经全部具备,电影走向更完美的成熟。

苏联蒙太奇学派
在苏俄电影的废墟上,爱森斯坦的不朽杰作《战舰波将金号》以其全新的革命内容与精湛的艺术形式震动了世界影坛,标志着苏联电影学派的兴起。

著名的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一般认为只有六年的历史,即从1945——1950、
1945年,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就是它的开山之作,宣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正式诞生。

两个口号:“还我普通人”、“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
“还我普通人”——新现实主义的核心
主要作品: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

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桑蒂斯《罗马11时》
“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新现实主义的创新
这就是在技术上提出的口号。

它创立了一种与好莱坞电影相对立的新的电影美学,即纪实主义电影美学,直接启发了巴赞的长镜头电影理论。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电影手册”派与“作者电影”论
五位核心人员: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罗伯尔
“作者电影”理论:要求每部电影都像一部小说、一幅画一样,只就是一个人的作品。

这实际上就是导演中心论。

夏布罗尔1958年拍摄的《漂亮的塞尔日》揭开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序幕,特吕弗1959年拍摄的自传体电影《四百下》奠定了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基础。

“左岸派”就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流派,以“作者电影”理论为指导。

巴黎塞纳河畔聚集了一批文学家出身的电影导演,她们被称为“左岸派”
代表人物: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新德国电影运动
从1962年“奥伯豪森宣言”开始,在西德境内掀起的一次要求改变旧德国电影现状,创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电影艺术运动。

这一运动前后延续了20多年,就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电影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