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品鉴
七大茶类品鉴

七大茶类品鉴一、鉴茶“八因子”嫩度:茸毛、锋苗、白毫条索: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色泽: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净度:纯净、夹杂物香气:高低、强弱、纯正与否、持久时间滋味:浓、强、鲜、醇、苦、涩、粗、异汤色:色度、亮度、浑浊度叶底:整碎、嫩度、色泽、匀度二、干茶品鉴要领:(一)干茶外形评语(嫩度、条索、净度)细嫩:叶芽细嫩,显毫。
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嫩度低于细紧,结实有锋苗,身骨重。
紧实:紧结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条索粗大,稍感轻飘。
心芽:尚未发育开展成茎叶的嫩尖,一般茸毛多而成白色。
显毫:芽叶上的白色茸毛称“白毫”芽尖多而茸毛浓密者称“显毫” 毫有金黄、银白、灰白等色。
细紧:条索细长卷紧而完整。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身骨: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
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为好茶。
重实: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匀齐: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等相近。
光滑:形状平整,质地重实,光泽发亮。
扁平:扁直坦平。
短碎:面长条短,碎末茶多,无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丝筋显露。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嫩度差,色泽露黄。
(二)干茶色泽评语墨绿:色泽深绿泛黑,匀称光滑。
绿润: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灰绿:色泽绿中带灰。
铁锈色:色泽深红而暗,无光泽。
青绿:色泽绿中带青,光泽稍差。
砂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为优质乌龙茶的色泽。
青褐:褐中泛青。
乌润:色黑而光泽好。
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花杂: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猪肝色:色泽红而带暗,像猪肝的颜色。
棕色:色泽棕色带红,叶质较老。
(三)七大茶类干茶外形评点:及三、茶汤香气品鉴要领(一)香气品评:1.茶汤香气品评要领:(1)最适合闻茶香的叶底温度是45℃〜55℃。
(2)闻香时的每段嗅香时间最好是2〜3秒,不易超过5秒或小于1 秒。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口感和健康。
因此,制定茶叶审评标准对于保障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审评标准是对茶叶品质的一种客观评价,其内容涉及茶叶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茶叶审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茶叶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
一、外形。
茶叶的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第一印象,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依据之一。
茶叶的外形应整齐、匀称,无杂质,色泽自然,有光泽。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外形也有相应的要求,如龙井茶要求扁平整齐,毛尖茶要求芽头肥壮,银毫显露。
总体来说,茶叶的外形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整体美感。
二、色泽。
茶叶的色泽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茶叶加工工艺和保存情况的重要依据。
茶叶的色泽应鲜艳自然,不宜过浅或过深,不应出现发黄、发红、发黑等异常情况。
对于绿茶而言,其色泽应为翠绿欲滴;红茶应为红艳明亮;乌龙茶应为金黄清澈。
总体来说,茶叶的色泽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鲜活和清新。
三、香气。
茶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叶的香气应清新持久,纯正鲜活,有明显的品种特点。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香气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新嫩芽香,红茶要求鲜醇花香,乌龙茶要求清雅幽香。
总体来说,茶叶的香气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清新和纯正。
四、口感。
茶叶的口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直接体验。
茶叶的口感应鲜爽饱满,回甘生津,有持久的余味。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口感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爽甘醇,红茶要求醇厚鲜甜,乌龙茶要求鲜爽回甘。
总体来说,茶叶的口感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饱满和回甘。
综上所述,茶叶审评标准涉及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对茶叶品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消费者可根据茶叶审评标准,选择和生产优质茶叶,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列举六大茶类品质特征

列举六大茶类品质特征
茶类品质特征可以通过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和茶底等方面来评判,以下是六大茶类品质特征:
1. 外观:茶叶外观需要整齐、匀齐,色泽鲜艳,无杂质、碎屑等。
不同的茶类其外观特征有所不同,如龙井茶的茶叶扁平而匀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铁观音茶的茶叶形状卷曲,色泽乌润,表面有银毫。
2. 香气:茶叶的香气需要清香、高雅,与不同品种的茶叶有着不同的香气特征,如绿茶的茶香清新、高雅,红茶的茶香浓郁、芳香。
3. 滋味:茶叶的滋味需要鲜爽、浓郁,不同品种的茶叶滋味有所不同,如普洱茶的滋味醇厚、甘润,龙井茶的滋味清新、鲜爽。
4. 汤色:茶叶的汤色需要澄清明亮、鲜艳,不同品种的茶叶汤色有所不同,如绿茶的汤色清澈明亮、翠绿欲滴,红茶的汤色红艳透亮。
5. 茶底:茶叶的茶底需要嫩绿、柔软、均匀,不同品种的茶叶茶底有所不同,如西湖龙井茶的茶底嫩绿柔软,铁观音茶的茶底紧实圆润。
6. 叶底:茶叶的叶底需要嫩绿、柔软、匀齐,不同品种的茶叶叶底有所不同,如绿茶的叶底嫩绿柔软、匀齐,红茶的叶底红艳柔软、匀齐。
以上是茶类品质特征的六大方面,不同品种的茶叶还有其它独
特的品质特征,如白毫银针茶的毫尖银白,兰花香型乌龙茶的兰花香气等。
评审一款白茶的标准

评审一款白茶的标准评审白茶的标准白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备受喜爱。
下面是对白茶进行评审的标准:一、外观特征1. 茶叶外形:白茶茶叶应呈现扁平卷曲的形状,叶片完整,颜色呈淡绿或银白色。
2. 茶毫:茶毫丰富,色泽匀称,而且茸毛应均匀分布在整个茶叶表面。
3. 茶汤颜色:茶汤呈现清亮透明的淡黄色或淡绿色。
二、香气特征1. 茶香气味道:白茶应具有清新淡雅的花香或草本香气。
2. 闻香气特点:白茶的香气应纯正自然,没有任何异味。
三、口感特征1. 茶汤口感:白茶口感应柔和顺滑,不涩不苦,回甘持久。
2. 茶叶回甘:白茶应留有回甘,口腔内有清爽的甜味。
3. 茶香余韵:白茶品尝之后,应有持久的花香或草本香气在口中留存。
四、质地和汤色1. 茶叶质地:白茶茶叶揉捻紧实,叶片柔软有韧性。
2. 茶汤澄清度:白茶茶汤应清澈透明,无杂质和浑浊。
五、冲泡方法1. 水温:白茶泡茶时,水温应控制在80℃左右,以避免茶叶苦涩。
2. 茶叶用量:白茶的茶叶用量一般为3克至5克,具体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
3. 冲泡时间:白茶的冲泡时间应控制在1分钟至3分钟之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口感。
六、产地和品牌1. 产地:白茶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宁德等地,其中福鼎白茶最为著名。
2. 品牌:好的白茶品牌应该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以及完善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
七、附加价值1. 保健功效:白茶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健胃、抗氧化等保健功效,这也是白茶备受健康追求者青睐的原因之一。
2. 茶文化传承:白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品尝白茶也是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以上就是对白茶的评审标准,通过对茶叶外观特征、香气特征、口感特征、质地和汤色、冲泡方法、产地和品牌以及附加价值等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品评白茶的品质和独特之处。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如下1:
1.嫩度:看外观,嫩度好的茶叶锋苗白毫,嫩度差的茶叶表面白毫凸出。
2.条索:嫩度好的茶叶条索紧结平整,嫩度差的茶叶条索显得松散。
3.色泽:嫩度好的茶叶色泽一致,嫩度差的茶叶色泽不一。
4.整碎: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
次序的分层。
5.净度:嫩度好的茶叶不夹杂任何杂物,冲泡后茶汤显得非常干净。
6.气味:闻茶叶的气味,是否带有青草气、陈味、焦味、酸味等异味,如
果有就不要购买。
7.汤色:冲泡后看茶汤的颜色,好的绿茶呈嫩绿色,好的红茶呈棕黄色。
如何判断一款茶叶的形状和外观

如何判断一款茶叶的形状和外观?判断茶叶的形状和外观需要注意茶叶的外观特征和形状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判断茶叶的形状和外观。
1. 茶叶的外观特征:茶叶的外观特征包括色泽、光泽、整齐度和干燥度等。
观察茶叶的外观特征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其质量和纯度的线索。
-色泽:良好的茶叶应该有鲜艳、自然的色泽。
不同种类的茶叶有着不同的色泽特征,如绿茶应该呈现出鲜绿色,红茶应该呈现出红褐色,乌龙茶应该呈现出青绿色等。
应注意茶叶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
-光泽:好的茶叶应该有一定的光泽,不应该呈现暗淡的外观。
茶叶的光泽可以反映其新鲜度和质量。
-整齐度:茶叶的叶片应该整齐排列,没有叶片破碎或断裂的迹象。
好的茶叶应该有完整、饱满的叶片。
-干燥度:茶叶应该具有适当的干燥度,不应该过于湿润或干燥。
过湿的茶叶容易受潮变质,而过干的茶叶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香气和口感。
2. 茶叶的形状特征:茶叶的形状特征是指茶叶的外形、叶片大小和形状等。
不同种类的茶叶有着特定的形状特征,通过观察茶叶的形状可以判断其种类和品质。
-茶叶的外形:茶叶的外形可以有很多种,如扁平、卷曲、球形、条形等。
不同种类的茶叶有着不同的外形特征,如龙井茶的叶片扁平、雀舌茶的叶片卷曲等。
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和产地。
-叶片的大小和形状:茶叶的叶片大小和形状也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茶叶质量的线索。
好的茶叶应该具有一定的叶片大小和形状的均匀性。
茶叶的叶片应该完整,没有破碎或损坏的迹象。
-茶芽的存在:有些茶叶种类中可能会包含嫩芽,如龙井茶、白茶等。
观察茶叶中是否有嫩芽的存在可以帮助判断茶叶的种类和质量。
3. 利用专业工具:在判断茶叶的形状和外观时,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工具来辅助观察。
-放大镜:使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茶叶的细节,如叶片的纹理、颜色等。
-茶叶筛:使用茶叶筛可以将茶叶按照大小进行筛选,以更好地观察茶叶的形状和大小。
-茶叶样品册:有些茶叶品牌或专业机构提供茶叶样品册,其中包含了不同种类茶叶的形状和外观图片,可以作为参考。
绿茶评判标准

绿茶评判标准
一、茶叶外观
绿茶的外观应呈现出鲜绿、翠绿、黄绿等颜色,色泽鲜艳、均匀。
茶叶外形应紧凑、匀整,无明显碎片和杂质。
二、香气
绿茶的香气清新、高雅,有淡淡的草香和花香。
优质绿茶香气持久、纯正,无异味。
三、滋味口感
绿茶的滋味口感醇厚、爽口,有回甘、回甜等感觉。
优质绿茶口感顺滑、细腻,无涩感。
四、叶底
绿茶的叶底应呈现出鲜绿、嫩绿等颜色,叶片完整、匀整。
优质绿茶叶底柔软、有弹性。
五、产地和品种
不同产地和品种的绿茶品质和口感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高山绿茶品质较好,口感更加鲜爽、醇厚。
六、采摘时间和制作工艺
绿茶的采摘时间和制作工艺对品质和口感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春茶品质最好,夏茶次之,秋茶品质最差。
同时,制作工艺也对品质和口感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制作工艺会产生不同的口感和香气。
综上所述,评判绿茶的品质和口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茶叶外观、香气、滋味口感、叶底、产地和品种以及采摘时间和制作工艺
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评判绿茶的品质和口感。
茶知识—如何分辨别茶叶等级

茶知识—如何分辨别茶叶等级刚入门的茶友时常面临一个考验,就是如何迅速判断眼前这道茶的品级高低。
认真地说,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大量的样本,无法速成。
但是总有一些一般规律,可以让你用排除法过滤掉太多干扰,在更规范的样本里学习和比较。
01开汤前1.看干茶: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
2. 看干茶: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的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
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会有不自然的感觉。
3.闻干茶--香气纯正,穿透力强的为上;有异杂味儿,香气飘忽的为下。
但是,并不是好茶都会很香,尤其是陈年老茶,干茶也许闻不到香气。
这里就要区分香气淡和香气飘忽否定的区别了。
简单说,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乱。
02开汤中1.看杯盖–如果是用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
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2、闻杯盖–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03品饮中1、嘬茶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
借用茶友的口头禅“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
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2、回味–茶汤下喉,对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
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的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3、看汤色–澄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
4、看汤色变化–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鉴武夷岩茶“三看”、“三闻”、“三品”
1.三看:用眼睛评断。
一看茶叶的外观形状和色泽:好的岩茶外形条索应紧结重实:条形匀整饱满,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细看叶面有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二看汤色,优良岩茶冲泡后茶汤色应是橙黄和清红.清澈明亮,浓茶呈鲜亮琥珀色;三看叶底,叶片极软,叶边呈暗红色,中央清绿略带黄色。
2.三闻:岩茶泡开后要闻三次。
第一泡闻岩茶香气的高低及有无异味;第二泡闻岩茶的香型,如肉桂呈桂皮香型,水仙呈兰花香型;第三泡闻香气持久度,好岩茶“七泡有余香”,大红袍“九泡不失本味”。
闻香时讲究“三口气’:不仅靠鼻子闻,而且将茶汤散发出的香气自口吸人,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更细腻地品评香型.感受岩韵。
3.三品:指品啜茶汤来评鉴岩茶的内质。
一品火功,判别是“足火”或“老火”。
足火的岩茶茶汤有糖香的甜味,老火的则有焦苦味。
若茶汤带青草味,则是因火功不足所致。
二品滋味,看茶汤是鲜爽、甜爽、浓醇、醇厚、醇正,还是平和、淡薄、甚至粗淡、生涩、苦涩。
个人对茶汤滋味喜好不同,一般而言好岩茶汤人喉顺口滑润有活性,初品时虽有茶素苦涩味.但回甘明显。
三品岩韵,武夷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散发“岩骨花香”。
虽然体会这样的韵味并非易事,确是品饮武夷茶最大乐趣。
如何鉴别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类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建瓯县等地。
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
基本加工工艺为萎凋后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
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其中白毫银针分为一、二、三级,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贡刁分为特级贡眉和一、二、三级,新白茶分为特级新白茶和一、二、三级。
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1、白茶外形的审评
(1)白毫银针
以福鼎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北路白毫银针(以福鼎产区为代表),以政和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南路白毫银针(以政和产区为代表)。
白毫银针茶外形品质以毫心肥壮、银白闪亮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为次。
(2)白牡丹
白牡丹以适制白茶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
白牡丹外形品质以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为上,以叶张瘦薄、色灰为次。
(3)贡眉和寿眉
以小菜茶、福鼎大白茶或大毫茶鲜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优质贡眉和寿眉叶张肥嫩、夹带毫茶。
(4)新白茶
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
新白茶外形品质以条索粗松带卷、色泽褐绿为上,无芽、色泽棕褐为次。
2、白茶的内质审评
主要审评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
审评方法为:将3g茶叶用150ml沸水冲泡,浸泡5min后对各审评项目进行审评。
(1)汤色
汤色以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红、暗、浊为劣。
(2)香气
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好。
(3)滋味
白茶滋味以鲜美、醇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
(4)叶底
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
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春茶、夏茶、秋茶的鉴别
我国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
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
但划分标准不一致。
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
有的以时间分: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旬采制的为夏茶。
7月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
现将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
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绿茶,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色泽绿翠,叶质柔软,而且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含量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鲜爽,香气浓馥保健作用明显。
而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
夏茶新梢生长迅速,但很容易老化。
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味显苦涩。
春茶、夏茶、秋茶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鉴别。
1、干看。
主要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上加以判断。
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者,乃至春茶的品质特征。
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荷地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且茶叶香气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
另外,还可以结合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花、果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近似绿豆,那么可以判断为夏茶。
到秋茶时,茶树鲜果已差不多有桂圆大小了,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8月间茶树花蕾已经开始开花,9月开始,已出现开花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
但通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经过筛分、拣剔,是很少混杂花、果的,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2、湿看。
就是进行开汤审评,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作出判断。
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为春茶。
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不论红茶还是绿茶,叶底均显得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此为夏茶。
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有铜绿色叶芽,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当属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