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立大学的代表——复旦大学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外貌描写

复旦大学外貌描写

复旦大学外貌描写一说到复旦,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人才济济、朝气蓬勃,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其实,上海名校众多,但能称得上名校的只有复旦。

说起复旦大学,大家一定不陌生。

作为国内顶尖学府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在国内高校中位列前三甲。

现在该校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获得诺贝尔奖得主到访美国的大学。

复旦在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以人为本”,它代表了城市文化与精神内核的一种高度统一,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更赋予复旦生机勃勃之气。

因此可以说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复旦变得更加优秀!1、复旦大学的外形复旦大学是国内顶尖的大学,位于上海市普陀区黄浦江畔,学校规模较大,学生人数众多,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的大门前有一座复旦大学标志性白色五角星,它既是校园主楼前的会客区又是校园的大门。

它体现了复旦的精神内核:博学多才(博古通今)。

校园建筑都体现了中西合璧、古今融汇的风格。

校园中不仅有一幢标志性建筑物——教学楼,还有一幢教学楼和办公楼前耸立过一尊黄杨树型大铜像。

这样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以及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相统一、高度统一而又和谐统一、雄浑大气与内涵丰富而又和谐统一等特征的建筑将作为复旦大学最重要、最醒目和最具代表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2、复旦大学的特点——精致的建筑设计复旦大学校园建筑的特色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相结合,建筑与文化相融合。

学校采用现代与传统的相结合的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与学校一贯倡导的“创新、人文、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

以“人文”为主题的建筑使“大学”与“人文”结合得很好。

这些特色建筑多为古典风格,给人以古朴雅致之感,极富古典韵味。

复旦大学校园共有9幢单体建筑,在设计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

其中主楼复旦大学医学院大楼、复旦大学东校医学院、复旦大学锦江学校分校以及光华大学附属中学等校园内均建有附属医院楼宇,各建筑均采用外廊式门廊设计,风格简洁大方。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1956年,复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五六十年代,杨西光、王零领导的学校党委支持校长陈望道狠......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建有上海数学中心、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 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观测台站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5个,国家临床医学 研究中心2个,国家医学中心3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 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创新引智基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卫健委 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保障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 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5个;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 点研究基地10个,中国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干福熹、郝柏林、安芷生、杨雄里、胡和生、杨福家、沈学础、李大潜、沈自 尹、陆汝钤、王迅、陈凯先、贺福初、黄春辉、林国强、杨玉良、洪家兴、陶瑞宝、赵国屏、彭实戈、江明、王 正敏、麻生明、赵东元、穆穆、许宁生、包信和、葛均波、金亚秋、孙鑫、陈恕行、金力、徐国良、张人禾、龚 新高、樊嘉、李骏、王梅祥
1947年元旦,复旦同学七八百人由虹口公园经四川北路进行游行示威。同日,复旦大学的33位教......
1950年,复旦大学的海洋学组并入山东大学,暨南大学的文、法、商三院,同济大学的文、法两院,以及 浙江大学、国立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
毛泽东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
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毛泽东主席为复旦亲笔题写了校名。同年,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入交通大 学土木工程系。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前身为私立复旦大学国文部,正式成立于1925年,当时的名称为中国文学科。

经陈望道、郭绍虞、朱东润、刘大杰、赵景深、陈子展、蒋天枢、王欣夫、张世禄、吴文祺等前辈的辛勤耕耘,为中文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目前的中国语言文学科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四个单位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俗学等教育部规定的二级学科以及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写作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影视文学等自设学科,学科齐全,于2007年通过教育部审定的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成为复旦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科之一。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目前共有教职员工128人,其中高级职称将近一百人,有强大的学术队伍,而各学科也都有深孚众望、成就卓越的学科带头人,如中国古典文学的章培恒、王水照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陈思和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的游汝杰、刘钊教授、文艺学的朱立元教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张汉良教授、杨乃乔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裘锡圭、陈尚君教授、文学写作学的王安忆教授。

各学科都有较好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学术布局,目前拥有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思和、张涌泉、刘钊,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王德威,6名新世纪优秀人才陈引驰、傅杰、陈广宏、陈正宏、张新颖、陈剑教授。

中国文学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同时也完成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出版了大量著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进入新时期以来,如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得了多种奖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十五”期间,有更多的研究专著获奖,如蒋孔阳、朱立元教授主编的《西方美学通史》、许宝华教授等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辞典》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运熙、黄霖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游汝杰教授的《西方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陈尚君教授的《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分别获上海市第六、七、八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陈思和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简介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创建于清光绪31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原名复旦公学,创建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是复旦大学的前身),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

公元1917年,复旦公学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民国年间,被确立为国立复旦大学。

“复旦”校名,由复旦先贤于右任先生提出,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句。

“复旦”二字,其一取旦旦努力,振兴中华之深义;二取“复我震旦”,反鞑爱国之意志;三取光辉绚烂,自强不息之意。

校名本身就充满着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一百多年来,复旦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

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复我震旦、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爱国奉献”的复旦精神,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复旦大学现任校长为杨玉良院士,党委书记为朱之文。

“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旨在自强不息,教育强国;作为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百年复旦厚积薄发,现已发展成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并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英文版校训:Rich in Knowledge and Tenacious of Purpose,Inquiring with Earnestness and Reflecting with Self-practice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教学原则:通才教育,按类教学教学理念: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复旦精神:复我震旦,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爱国奉献复旦校花:花中君子白玉兰校歌:复旦大学校歌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作曲,创作于1925年: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交相勉,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

全国大学高考百科汇编之《复旦大学》简介精选PPT

全国大学高考百科汇编之《复旦大学》简介精选PPT
复旦大学
院校简介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双 一流A类,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 养计划”,为“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 协会、环太平洋大学协会的重要成员,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 重点大学。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 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 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 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 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 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 迁重庆
重点信息
* 重点学科数பைடு நூலகம்:30
* 硕士点数量:243
* 博士点数量:154
* 学校院士数量:0 * 是否双一流:是 * 综合满意度(5分制):4.8 * 环境满意度(5分制):4.8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电子邮箱:admission@
学校官网:
招生电话:65642222
谢谢!
食堂情况
复旦大学食堂情况介绍 -本部食堂第一次从外面看怎么都看不出是食堂,共分四层。一楼大众菜肴,东首小厅 里菜色多样,味道还可以。二楼较一楼偏贵,但有些小炒的味道很不错。三楼冠名“教授餐 厅”,中午只对教师开放,下午才对学生开放,饭菜的价格较贵。四楼是办公室。 -北区食堂北区食堂是最大的,饭菜品种最齐全,且价格合理。除各色大众菜肴,还有很多特色小吃, 如菠萝饭、桂林米线、烧烤等。一楼、二楼均有糕点饮料出售。它的旁边有一个清真食堂, 为穆斯林同学服务,其服务员也是穆斯林。里面的红烧羊肉真让人垂涎三尺,快去吃吃看吧 ! -南区食堂相比之下,南区食堂是最小的。食堂中菜质量一般,价格中等。一楼二楼均有小炒,但价格 较贵。现在一楼开有卖西点和饮料的专柜(汉堡和蛋塔的味道不错呦,价钱也不高)。二楼 西边有一家清真食堂,饭菜味道可以,只是地方较小。南区食堂旁边有一叫“春晖”的食堂, 其食物感觉一般,但免费汤可是番茄蛋花汤啊,不容易! -六教旁小食堂总体感觉一般,且价格偏贵,环境不是很好。特色馄饨不错:)

复旦大学简单介绍

复旦大学简单介绍

复旦大学简单介绍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清朝光绪31年,初名复旦公学,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

“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复旦大学”;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与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一起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

2000年,该校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该校是由中央直属管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免书记校长的副部级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建设的名牌大学,是中国“六五”、“七五”、“八五”计划重点建设名牌大学、也是被纳入国家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的重要成员。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21世纪国际大学联盟的成员;综合实力在亚洲名列前茅,在全球也享有较高声誉。

该校设有直属院系30个,设有本科专业7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54个其中自设30个,专业学位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29个其中自设51个,专业学位10个,并设有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5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7个。

校园格局:学校以邯郸校区、江湾新校区为一体,以枫林校区、张江校区为两翼。

上海复旦校训和精神

上海复旦校训和精神

上海复旦校训和精神上海复旦大学是中国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

其校训和精神以其独特的风采和深远的影响力闻名。

本文将探讨上海复旦校训和精神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其在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

一、校训的内涵与特点上海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这八个简练而富有内涵的字眼,体现了复旦大学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博学而笃志”意味着复旦大学倡导学生广泛涉猎知识、积极追求学问的精神。

复旦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追求卓越。

同时,“笃志”也强调学生要具备坚定的志向和追求,并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相结合。

“切问而近思”强调复旦大学对学生提出的思考和质询的要求。

学生应积极思考问题,勇于质疑,主动探索。

这一特点体现了学校对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视,也培养了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敏锐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神的内涵与特点上海复旦大学以“实事求是、严谨求实、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为精神方针。

这一精神体现了学校对知识和态度的要求,也代表了学校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

“实事求是”是复旦大学对学生和教师在学术研究和学习中的要求。

学术研究应该紧密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应该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学习,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严谨求实”要求学校和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学习中保持严谨的态度。

学术研究需要扎实的基础和严谨的方法,学生应当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学习。

这一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学术诚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时俱进”反映了复旦大学对时代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回应。

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充满创新精神和开拓实践的能力,不断推动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追求卓越”是复旦大学追求卓越和提供卓越教育的精神理念。

学校期待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追求卓越,推动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三、校训和精神的作用与价值上海复旦校训和精神在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校训和精神为学校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动力。

[课件]复旦大学介绍PPT

[课件]复旦大学介绍PPT

复旦名人录:
• 复旦历史上曾经拥有一大批学术大师和著名学者,在国内 外享有盛誉。周谷城、陈望道、颜福庆、 苏步青、谭其 骧、周予同、陈建功、朱东润、胡曲园、严北溟、张世禄、 伍蠡甫、卢鹤绂、谢希德等著名学者长期在校执教,为复 旦奠定了雄厚的学术传统和基础。 谈家桢、吴浩青、谷 超豪、胡和生、王迅、陈中伟、杨雄里、杨福家、汤钊猷、 顾玉东、李大潜、陈灏珠、沈自尹、闻玉梅、王威琪、陆 谷孙、章培恒等一大批知名 专家,仍活跃在国内外学术 舞台上,成为复旦当代学术精神的代表。建校以来复旦大 学共培养了18万余名各类毕业生,涌现出包括于右任、邵 力子、陈寅恪、竺可 桢、张志让、李岚清等校友在内的 众多杰出人才,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复名复旦公学。 “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 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 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 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 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 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 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 日战争 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 并于1941年改为 “国立”。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鲁迅、 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 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复旦大学在新中 国成立 后经历了几次分离、再组合,在改革开放后逐步 发展成为了一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多科性研究型综合 大学。
• 现今的复旦大学,已是上海医科大学和复 旦大学强强合并的一所综合型大学。无论 是文科还是理科都位列中国高校前五名。
重点专业:
• 哲学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政治经济学 经济 学:世界经济、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国际 关系 • 文学类: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传播学、历史地 理学、 • 理工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 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生态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电路与系统、微 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医学类: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 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肾病、 传染病)、儿 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科、 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 结合临床、社会医学 与卫生事业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旦学院建立后,逐渐发展成为文哲数理四科, 震旦学院建立后,逐渐发展成为文哲数理四科, 学生人数由二十四人迅速增加至一百三十二人。 学生人数由二十四人迅速增加至一百三十二人。 著名革命党人马君武、邵力子都是当时的学生。 著名革命党人马君武、邵力子都是当时的学生。 1905年 1905年,法国天主教会某些人见震旦学院声誉 日隆,阴谋夺取学院领导权,逼迫马相伯“ 日隆,阴谋夺取学院领导权,逼迫马相伯“住 院养病”离校,任命法国神父南从周管理学校。 院养病”离校,任命法国神父南从周管理学校。 而南尽改学校原来的办学宗旨,加强宗教宣传, 而南尽改学校原来的办学宗旨,加强宗教宣传, 企图改变学校性质, 企图改变学校性质,把学校变成一个纯粹的教 会学校。 会学校。
B、求得“真的知识”和“活的学问” 求得“真的知识” 活的学问” 他反对把“ 读经” 作为学校的主要课程。 他反对把 “ 读经 ” 作为学校的主要课程 。 他说, 经学完全是空虚的形式, 他说 , 经学完全是空虚的形式 , 大家中 了空虚形式的毒, 了空虚形式的毒 , 其流弊有二:一是冬 烘头脑, 一是欺饰心理 。 烘头脑 , 一是欺饰心理。 他认为中国今 日之危亡, 根本原因在于科学的落后。 日之危亡 , 根本原因在于科学的落后 。 因而要救国, 因而要救国 , 必须振兴科学;要振兴科 学 , 必须改造中国封建教育制度 , 学习 必须改造中国封建教育制度, 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
三、马相伯的办学理念 A、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读书不忘救国, 复旦成立后, 革命精神更是弥漫桃园。 复旦成立后 , 革命精神更是弥漫桃园 。 同学多富于革命精神, 关心时事, 同学多富于革命精神 , 关心时事 , 每周 的中文作文, 较多讨论时局政治、 的中文作文 , 较多讨论时局政治 、 实业 问题。 于佑任办民呼、 民吁报时 , 问题 。 于佑任办民呼 、 民吁报时, 往往 择其优者, 作为该报社论发表。 择其优者 , 作为该报社论发表 。 当时舆 论称复旦为革命党的产生地。 论称复旦为革命党的产生地。
2、大夏大学 创建1924 年 创建 1924年 , 该校同厦门大学学潮有着不 可分割的关系。 可分割的关系。时,厦门大学部分学生反对学 校的“尊孔”教育,向学校提出改革要求, 校的“尊孔”教育,向学校提出改革要求,厦 大当局处理不当,激起全校师生的义愤, 大当局处理不当,激起全校师生的义愤,因此 酿成学潮。当局又无理解聘尚未期满的欧元怀、 酿成学潮。当局又无理解聘尚未期满的欧元怀、 王祉伟等教授,认同他们同情学生滋事。于是, 王祉伟等教授,认同他们同情学生滋事。于是, 部分教授愤而辞职, 部分教授愤而辞职,三百多名学生也集体离开 厦大到上海, 厦大到上海,请求原厦大教授欧元怀等九人组 成新校,初名“大厦大学” 后定名为“ 成新校,初名“大厦大学”,后定名为“大夏 大学” 以志该校系由厦大嬗变而来。 大学”,以志该校系由厦大嬗变而来。并寓光 大华夏之意。 大华夏之意。
3、光华大学 光华大学是1925年从美国人所办的教会 光华大学是1925年从美国人所办的教会 学校圣约翰大学脱离出来的而创建的。 1925年 1925年6月3日,上海圣约翰大学华籍师生 为悼念五卅惨案死难者,要求校方悬挂 中国国旗,降半旗致哀,遭到校长卜舫 济(F.L.Hawks Pott)的反对,并要求 济(F.L.Hawks Pott)的反对,并要求 学生立即离校,不许校内进行政治活动。
大夏大学初创时, 大夏大学初创时 , 广大师生刚从厦门来 上海, 上海 , 原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当 即捐出银币二千元作为开办费。 即捐出银币二千元作为开办费 。 于是教 授们请王伯群出面组织校董会, 授们请王伯群出面组织校董会 , 聘请了 马君武、 吴稚晖 、 汪精卫等人为校董, 马君武 、 吴稚晖、 汪精卫等人为校董 , 公推王伯群为董事长,马君武为校长。 公推王伯群为董事长,马君武为校长。
上海私立大学的代表——复旦 上海私立大学的代表——复旦 大学
上海私立大学中的“四大金刚” 一、上海私立大学中的“四大金刚” 1、大同大学 大同大学的前身是大同学院。该校的 创办人胡敦复等十二人在上海兴办大同 学院。1912年大同学院设本科。1923年 学院。1912年大同学院设本科。1923年 经部立案,正式更名为大同大学,先后 设立文、理、商、工四学院。1952年全 设立文、理、商、工四学院。1952年全 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原有院系分别 并入复旦、同济、交通等大学。
马相伯以花甲之年办学, 马相伯以花甲之年办学 , 得到社会各界 高度评价。1939年 高度评价。1939年4月,他百岁大庆时, 他百岁大庆时, 全国各大都会, 同时举行遥祝典礼 。 全国各大都会 , 同时举行遥祝典礼。 国 民政府同意于佑任、 邵力子、 民政府同意于佑任 、 邵力子 、 蔡元培等 人之请,对马相伯明令嘉奖。 人之请,对马相伯明令嘉奖。
4、复旦公学私立时期(1911-1917年) 复旦公学私立时期(1911-1917年 到1913年于佑任出面组织复旦公学董事 1913年于佑任出面组织复旦公学董事 会 , 聘请孙中山 、 蔡元培 、 陈其美 、 于 聘请孙中山、 蔡元培、 陈其美、 佑任、 王宠惠等人为校董, 佑任 、 王宠惠等人为校董 , 并推王宠惠 为董事长, 请李登辉为校长, 为董事长 , 请李登辉为校长 , 从此开他 了复旦的新生。 了复旦的新生。
1873年起投身于洋务,曾任东京中国使馆参赞、 1873年起投身于洋务,曾任东京中国使馆参赞、 神户中国领事,还一度赴朝鲜襄助新政。 神户中国领事,还一度赴朝鲜襄助新政。 1886年到此为止 887年奉李鸿章之命游历英 、 1886 年到此为止887 年奉李鸿章之命游历英、 法、德、美、意诸国,考察商务和教育,是为 意诸国,考察商务和教育, 后半生献身教育的契机。 后半生献身教育的契机。 1939年11月 日卒于云南谅山,享年百岁。 1939年11月4日卒于云南谅山,享年百岁。 2、震旦学院时期(1902年11月-1905年) 震旦学院时期(1902年11月-1905年 马相伯虽信奉天主教,借教会力量办学, 马相伯虽信奉天主教,借教会力量办学,却毅 然宣布办学信条:一、崇尚科学;二、 然宣布办学信条:一、崇尚科学;二、注重文 艺;三、不讲教理。 艺;三、不讲教理。
广大师生非常气愤,当即有学生五百五十三人 宣誓:永远和圣约翰脱离关系,嗣后不进任何 教会学校。同时中国教师十九人声明辞职,脱 离约大。 随即成立新校筹委会,并决定新校名为“ 随即成立新校筹委会,并决定新校名为“光华 大学” 大学”,即光我中华之意。九月三日,光华大 学开学,原圣约翰大学纷纷前来就读,并招生 九百七十人,比圣约翰的学生还多。 1951年,光华与大夏等合并组成华东师范大学。 1951年,光华与大夏等合并组成华东师范大学。
5、1917-私立复旦大学时期。 1917-私立复旦大学时期。 1917年 复旦决定创办大学本科, 1917年,复旦决定创办大学本科,正式改校名 为复旦大学。为筹集建设新校园, 为复旦大学。为筹集建设新校园,李登辉亲赴 南洋募捐,先后筹集三十余万元, 南洋募捐,先后筹集三十余万元,陆续在上海 江湾购地七十余亩, 江湾购地七十余亩,还得到大公司南洋兄弟烟 草公司和私人的独捐校舍多座。1922年春, 草公司和私人的独捐校舍多座。1922年春,新 校舍建成,奠定了复旦以后的发展基础。 校舍建成,奠定了复旦以后的发展基础。 复旦升格为大学后,除了原有的文、理两科外, 复旦升格为大学后,除了原有的文、理两科外, 还设有商科, 还设有商科,此后商科的人数在校生常处全校 之冠。 之冠。
李登辉(1872-1947) 祖籍福建同安, 李登辉(1872-1947),祖籍福建同安,父母 为南洋华侨。1972年出生于荷兰殖民地爪哇, 为南洋华侨。1972年出生于荷兰殖民地爪哇, 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从小在荷兰人 办的学校里接受初等教育。14岁到新加坡读书, 办的学校里接受初等教育。14岁到新加坡读书, 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1892年赴美国留学,后于1899年在耶鲁大学获 1892年赴美国留学,后于1899年在耶鲁大学获 学士学位,又回到南洋,从事华侨教育工作, 学士学位,又回到南洋,从事华侨教育工作, 并参加孙中山先生的海外革命宣传工作。 并参加孙中山先生的海外革命宣传工作。1905 年回国就任复旦公学的教职。1913年 年回国就任复旦公学的教职。1913年,马相伯 退休后,校董会推举其接任。 退休后,校董会推举其接任。
C、反对奴隶之学,主张“自主之学” 反对奴隶之学,主张“自主之学” 他的自主之学, 他的自主之学 , 首先表现在教育要独立 自主, 自主 , 不受教会和专制政权的控制;在 学校内部实行学术自由。 学校内部实行学术自由。 在复旦校园内, 在复旦校园内 , 他亦倡导民主自由的讲 学气氛, 他提出一切学科 , 学气氛 , 他提出一切学科, 重在开示门 径,养成学者自由研习的风气。 养成学者自由研习的风气。
1926年马君武受聘为广西大学校长后 , 1926 年马君武受聘为广西大学校长后, 由王伯群兼任校长, 由王伯群兼任校长 , 另聘欧元怀为副校 长 。 1929年 , 学校在中山路购地三百亩 1929 年 作为永久校址。 作为永久校址 。 至抗战前大夏大学大学 部注册的学生已达一千五百余人 1951年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 、 1951 年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 东亚体育 学校合并建成华东师范大学, 原销 。
二、 复旦大学的简史 1、创办人——马相伯 创办人——马相伯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复旦公学,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复旦公学 , 复旦公学 的前身又是从震旦学院独立出来的。 的前身又是从震旦学院独立出来的。
复旦大学的创办人是马良,字相伯, 复旦大学的创办人是马良,字相伯,是著名的 爱国人士。 信奉天主教, 1840年 爱国人士 。 信奉天主教 , 1840 年 4 月 17日生于 17 日生于 江苏丹徒。 1939年 11 月 日卒于云南谅山, 江苏丹徒 。 1939 年 11月 4 日卒于云南谅山 , 享 年百岁。 年百岁。 马相伯五岁入塾读书,12岁只身到上海进入法 马相伯五岁入塾读书,12岁只身到上海进入法 国天主教会办的依纳爵公学( 国天主教会办的依纳爵公学(后为徐家汇公学 的前身)学习神学和西方科学,毕业后留校, 的前身)学习神学和西方科学,毕业后留校, 31岁时得神学博士学位并被授予神甫职位,后 31岁时得神学博士学位并被授予神甫职位, 调任徐家汇公学校长。 调任徐家汇公学校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