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论语·阳货篇》

合集下载

2019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2017年版)必背《论语》12则及译文

2019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2017年版)必背《论语》12则及译文

《论语》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篇》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什么用?”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7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强,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仁爱看做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大吗?死了以后才罢休,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作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

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呵。

《论语阳货》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阳货》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阳货》中的名言名句《论语·阳货》是《论语》中的一篇章节,记录了孔子和弟子阳货的对话。

这篇章节中,孔子对于阳货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与回答,传授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和教诲,成为了《论语》的重要篇章之一。

以下是《论语·阳货》中的一些名言名句。

1. “志士之幽思若谷风。

”这句话是孔子对阳货的评价,意思是志士内心的思考就像山谷中的风一样幽深。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在谈到学习的态度时说,真正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3.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居。

’”这是孔子对于求学的态度的表达,他说自己还从未停止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努力。

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是孔子通过一个寓言故事告诫阳货,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5. “君子之道,贻于子孙以求古之序。

”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继承和追求古人的道德传统和品德修养。

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和交友的重视,他认为学习之乐在于坚持不懈地练习,交友之乐在于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

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在论述仁德的问题时说,一个不被人理解却依然保持平和心态的人就是君子。

8.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告诫阳货不要担心自己没有职位,而要担心自己所立足之地;不要担心自己没有被人了解,而要努力让自己为人所知。

9. “人之不修身,而能修人乎?未闻其有也。

”孔子在论述人与人关系的问题时说,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如何能够去教育、修正他人呢?10.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说知识者喜爱水的流动,仁者喜爱山的稳定。

以上是《论语·阳货》中的一些名言名句。

这些语句虽然简短,但却包含了孔子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智慧。

通过对话中的问题与回答,孔子传达了人的修身、学习、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重要原则,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借鉴。

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理解性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每日一练(统编版) 解析版

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理解性默写-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每日一练(统编版) 解析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18练《论语》十二章一、易错字填空《〈论语〉十二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于言,就有道而正(),可谓好学()()。

”(《论语·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何?人而不仁,如()何?”(《论语·八佾》)(3)子曰:“朝闻道,()死()()。

”(《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于义,小人喻于()。

”(《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文胜质则史。

()()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乎?死而后(),不亦()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也。

”(《论语·子罕》)(9)子曰:“()者不惑,仁者不(),勇者不()。

”(《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为仁()(),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

”子曰:“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斯语()。

”(《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于人。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答案】慎、焉、也已、礼、乐、夕、可矣、喻、利、焉、也、野、史、文质、弘、重、已、远、篑、往、知、忧、惧、惧、由己、其目、视、听、言、动、事、矣、者乎、恕、施、兴、观、群、怨、迩、于二、理解性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读论语阳货篇有感

读论语阳货篇有感

读论语阳货篇有感读论语阳货篇有感论语·阳货篇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如下为读论语阳货篇有感,欢迎阅读!读论语阳货篇有感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这一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人要学会轻身外之物,才能强心灵之轻而永得愉悦,终生无悔,于政于事业是一种莫大的得益。

也把那些对身外之物看的很重,而怕失去怕得不到的人称之为“鄙夫”,即被鄙视之人,小人也。

这样的人是不是“可与事君也与哉”,可以重用呢?最后的结论是不可能应重用。

这种“鄙夫”对得到利益或权利非常看重,怕失去;对未得到的利益或权利,怕得不到。

在这种心态下,“鄙夫”“无所不至”,就会不择手段地想得到未得到的,千方百计地维护既得的。

在这种“不择手段”与“千方百计”中,其围绕的中心是“自己”,并不是“他人”;是“局部”而非“大局”。

你说这样的人能够“与事君也与哉”?能够于政于事业有莫大的帮助吗?当然是不可能。

“鄙夫”做事,即使有利于政于事业,也是自己先得益得大益。

他决不会无故耗费心血地去换来自己的小益,更不可能白忙乎而自己一无所得。

当然,同这样的“鄙夫”共事相交,就得多留几个心眼,要谨慎。

我们虽不应存害他之心,去阻挡他,但也得防范一下这种“鄙夫”的“无所不至”。

也许你的见解不同于他,他就会与你不利。

如今社会,这样的人更是比皆是,政界如此,商界如此,甚至于艺术界也在有这样的人出现。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更有甚者是好多少年朋友,也因利益问题成为“鄙夫”,呜呼!读论语阳货篇有感今天在乡下爷爷家呆了一天,除了做饭外,我把自己关在房间,安安静静的读《论语心读》和《了凡四训》感觉时间真的好快!“君子藏器于身,伺机而动。

”《阳货第十七》开篇讲到了孔子如何应对阳货?从孔子面对尴尬局面,灵活应对,不失礼也不得罪,足可以看出孔子超常的智慧,并非一般人理解的迂腐、木讷、、、、、、其实,读到此篇,最值得我反思和学习的就是面对各种人,所应采用的不同态度,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度,让自己不失礼同时又不得罪对方?尤其是生活在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学会保护自己应该是第一位的,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智慧又是何等的重要,由于自己这方面缺失的太多,不知不觉会让自己陷入一种焦虑之中,想的多了,反而让人的心真正无法静下来,越是那样,越感觉自己信心不够,底气不足,无形中感觉自己不光进步不大,甚至退步了。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

”此言妄也。

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

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

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

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

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

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

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

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材料二: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论语·雍也》中说“子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

②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论语》、《孟子》“阳货”、“阳虎”非一人考辨

《论语》、《孟子》“阳货”、“阳虎”非一人考辨

《论语》、《孟子》“阳货”、“阳虎”非一人考辨摘要:阳货之名,见于《论语?阳货》,然《左传》作阳虎,《孟子》则阳虎、阳货并见,至于诸子所述、《左传》、《史记》、《汉书》所录,皆作阳虎,与《论语》、《孟子》异焉。

自何晏以来历来注家多以“名虎字货”解之,义晦而未明。

据考证,货、虎古音相近,盖古人以音定字,往往二字通用,故古籍时而阳货、时而阳虎,今考证,阳虎阳货本一人,而邢?m以“阳虎字货”者,非也。

关键词:《论语》;《孟子》;阳货;阳虎;非一人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12-01《论语?阳货》篇中有名阳货之人,欲“见孔子”而使之仕,(《论语?阳货》),而在《孟子?滕文公章句上》里则作阳虎,《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作阳货,《墨子?非儒篇》也作阳货,《左传》中作阳虎(《公羊》《?Y梁》亦然),至于《庄子?秋水》《淮南子?人间》《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及《史记》《汉书》皆作为阳虎。

何晏注《论语?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

”孔安国注曰:“阳货,阳虎也。

季氏家臣而专鲁国之政。

”邢?m疏:“阳货,阳虎也。

盖名虎字货。

”盖诸家所注,以为阳货、阳虎一人也,名虎而字货,其源出自孔安国。

《孟子?章句上》:“阳货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而在《孟子?章句下》又云:“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

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赵岐又注之:“阳货,鲁大夫也。

孔子,士也。

”可见,赵注《孟子》前后之不同,疑因阳货、阳虎为两人。

崔述在指出由于先秦典籍的记载有所不同,似乎阳货、阳虎当为两人。

他的考证依据有三点:“第一、夫虎乃季氏家臣。

虽专政,未尝为大夫”第二、《春秋》未载阳虎之名,第三、可能古籍成书之谬误所致;在这里崔述可能未识春秋之例,得出阳虎阳货非一人,而误判之,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家臣称大夫,其由来渐焉《左传?昭公七年》:“(孟僖子)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

文言文翻译-《论语》-阳货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阳货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高中语文 《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 《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其中的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部分,包含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的成长和修身养性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学而篇《论语》十二章的第一篇是学而篇,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第二章:为政篇为政篇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的观点。

他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素质,而不仅仅是具备某种技能或者权力。

第三章:八佾篇八佾篇中,孔子谈到了八佾的意义。

他说:“君子周急不继富。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注重修身养性,而不是追求物质上的富裕。

第四章:里仁篇里仁篇中,孔子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受到的事情。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篇中,孔子谈到了公冶长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

第六章:雍也篇雍也篇中,孔子谈到了雍也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保持谦逊和自律的态度,不要傲慢自大。

第七章:述而篇述而篇中,孔子强调了传承和学习的重要性。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才能不被迷失和失败所困扰。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篇中,孔子谈到了泰伯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懂得合作和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九章:子罕篇子罕篇中,孔子谈到了子罕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持并取得成功。

第十章:阳货篇阳货篇中,孔子谈到了阳货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善于交际和沟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十一章:微子篇微子篇中,孔子谈到了微子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十二章:子张篇子张篇中,孔子谈到了子张的故事。

他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目标和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货篇作者:佚名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作者:佚名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

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孔子走过去。

)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

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

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

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

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

’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

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

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

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

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话呢?”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

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

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

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

”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

”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

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

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

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

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孔子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恶,他这一生也就终结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