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论文
关于煤化工专业的概论论文(doc 8页)

关于煤化工专业的概论论文(doc 8页)煤化工专业概论论文进后石油时代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供求矛盾,促进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行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升温,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项目不断增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
我国煤化工过热的突出表现就是“逢煤必化”。
为谋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几乎所有煤产地甚至煤炭调入地区都要大力发展煤化工,煤化工“大干快上”的势头正在不断谋划。
其中,晋蒙宁陕疆等资源型省区甚至纷纷出台了煤化工扶持政策,以期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原油和煤炭之间的比价逐步被拉大的情形下,利用国内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部分替代石化产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我国化学工业发展道路,也涉及国家能源安全。
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化学工业的发展潮流和我国的现实,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煤化工发展道路。
对传统煤化工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优化原料路线,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同时,大力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利用技术进步逐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在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的背景下,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应根据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选择现实、优质的原料和技术。
煤炭资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煤化工的发展更是受到了煤资源国和有关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
煤炭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
在当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倡导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特别是新型煤化工,调整我国的能源化工结构,就显得日益重要。
煤化工毕业论文

煤化工毕业论文煤化工毕业论文煤化工,作为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煤炭资源在中国是丰富的,因此煤化工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探讨煤化工的发展现状、挑战和前景,并提出一些建议。
1. 煤化工的发展现状煤化工是将煤炭转化为化工产品的过程。
它包括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和煤炭转化为化工产品等环节。
目前,中国的煤化工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煤炭气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合成油和合成甲醇等产品。
此外,煤炭液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能够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
然而,煤化工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煤化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其次,煤化工技术相对复杂,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发。
此外,煤炭资源的开采也面临困难,包括煤矿安全问题和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等。
2. 煤化工的挑战煤化工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首先,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对气候变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煤化工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性较高,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供应不稳定会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煤化工企业需要加强与煤矿企业的合作,确保煤炭资源的稳定供应。
另外,煤化工产业还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传统的煤化工技术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煤化工企业需要加大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力度,推动煤化工产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 煤化工的前景尽管煤化工产业面临一些挑战,但它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国作为煤炭资源大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这为煤化工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其次,煤化工产业可以为中国提供更多的能源选择。
通过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天然气、石油和化工产品等,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煤资源化学论文

煤资源化学论文论文(设计)题目:煤的液化(综述)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第一章煤液化概论 (1)第二章煤结构的研究 (2)1.1 煤的物理结构 (2)1.2 煤的分子结构 (3)第三章煤液化技术及其研发现状 (5)3.1 煤直接液化技术 (5)3.2 煤间接液化技术 (5)3.3 煤与废塑料共液化技术 (6)第四章煤液化残渣的性质和利用 (8)4.1 煤液化残渣的性质 (8)4.2 煤液化残渣的利用 (8)4.2.1气化 (8)4.2.2 燃烧 (9)4.2.3 焦化 (10)4.2.4 残渣的其他加工利用方法 (10)总结 (11)参考文献 (12)摘要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是我国21 世纪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煤炭既是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其高效洁净利用不容忽视, 煤炭液化技术是解决此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煤液化的发展历程、开发和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产业化前景进行了概括,详细介绍了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煤与废塑料共液化技术的特性、影响因素及其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煤液化技术在我国今后发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共液化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coal liquefactiontechniquesAbstractEnerg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the problems which China ought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Coal is the major energy source, and also the major pollution source discharged to the air , efficient and clean use of it allows of no negligence. The technology of coal liquefa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course,research status, exploit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and the outlook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coal liquefaction techniques a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key problems of direct, in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and co- liquefaction of coal and waste plastic are discussed. Some suggestions and viewpoints are given for the future coal liquefac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Key words: coal; direct liquefaction; indirect liquefaction; co- liquefaction第一章煤液化概论我国煤炭的储量比较丰富,全国累计探明煤炭保有储量超过1万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1.6%,其中经济可开采储煤炭约占30%。
煤化学论文(盛坤)

煤化工技术进展论文作者:盛坤院校:济宁学院系别:化学系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学号:2010084222 摘要:煤炭是中国的主要化石能源 也是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煤化工的发展符合我国油、气短缺 煤炭相对丰富的国情。
煤化工领域包括煤气化、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等。
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煤气化、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储量远大于石油、天然气储量。
根据目前发表的数据,中国已探明的煤炭科采储量约为114.5亿t,居世界的前列。
在我国这样一个煤炭资源大国,其主要化工产品完全由石油作原料生产是不现实的。
尽管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结构不合理,行业的中小企业较多而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布点太多,造成产业结构雷同,产品附加值较低,有些后续应用技术没有跟上等。
但发展煤化工符合我国国情,且国家政策总体上持支持态度。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
煤化工包括炼焦化学工业、煤气工业、煤制人造石油工业、煤制化学品工业以及其他煤加工制品工业等。
煤化工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
进入20世纪,许多以农林产品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品多改为以煤为原料生产,煤化工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化学品的生产又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
从而削弱了煤化工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
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建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
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制取冶金用焦炭,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
煤气化在煤化工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及各种燃料气,也用于生产合成气,煤低温干馏、煤直接液化及煤间接液化等过程主要生产液体燃料。
煤化学论文1

煤化学论文 ---- 煤基燃料的发展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化学目录摘要 (2)一、煤化工的概述 (2)二、我国煤基燃料的类型与工艺 (2)2.1煤制甲醇 (2)2.2甲醇制烯烃 (5)三、煤基化工研究新方向和发展趋势 (10)四、结论 (11)参考文献 (12)煤基燃料的发展摘要: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国家之一,煤炭是我国的绝对优势资源。
但是2002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为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将煤炭转化为石油替代品和一系列的化工产品,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新一代煤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还没有工业化装置投入运行,但间接f-t 合成碳氢燃料已有成功的工业经验。
和石油基燃料相比,虽然煤基碳氢燃料还不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但对于石油资源有限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煤间接液化也可合成煤基含氧燃料,即甲醇燃料和二甲醚燃料等。
和碳氢燃料相比,合成煤基含氧燃料不仅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而且充分利用了煤中C.H 和O 3种主要元素可以实现资源、能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能源,煤基燃料,洁净煤技,一、煤化工的概述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近几年来,煤化工发展逐步升温,不仅传统煤化工产品的产能急剧膨胀,而在建和规划中的产品主要定位在煤制油、甲醇/二甲醚和甲醇制烯烃等方面。
1、煤化工是规模效益非常明显的产业。
一些在建或规划中的煤化工项目多数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规模。
一些企业往往受资金、技术等某些条件的制约,采取将规划做大、分期实施的方式,化整为零、以小堆大,这样做并不能体现出规模效益。
2、煤化工是高耗水行业。
发展要量水而行,以不与民、生态争水为前提.严格控制在缺水地区建设煤气化或煤液化项目。
但一些产煤省区为了发展经济,以资源为手段,不顾及生态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大举招商引资,甚至在同一地区。
同一开发区内引进多个结构雷同的大型煤化工项目。
我国煤化工技术发展论文

我国煤化工技术发展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能源形势的不断严峻和国家能源政策的不断调整,大力发展相关的煤化工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煤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进一步优化我国能源消费格局,保护环境,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未来我国应该将进一步鼓励发展各种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努力提高我国煤化工技术的水平,为我国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我国煤化工技术的最新发展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在煤化工技术投入和研发等方面最大的国家之一,煤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我国在不断引进吸收国外煤化工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多项煤化工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煤炭的液化、煤制烯烃等技术上更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下面简单介绍我国当前煤化工技术的最新发展中的一些代表性技术。
1.1 煤炭的液化技术煤炭的液化技术即所谓的煤制油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的石油进口达到2.82亿t,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6%,也就是说我国超过一半的石油消耗需要从国外进口,近年来,我国一方面调整石油战略,加大石油进口多元化;另一方面加快煤炭的液化技术的研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来进行液化以弥补石油资源的不足,当前,煤炭的液化技术主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另一种是煤炭间接液化技术。
1.1.1 煤炭的直接液化技术煤炭的直接液化就是指对煤炭在一个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之下,利用加氢的工艺同时辅助以一定的催化剂来得到液态产物例如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的技术。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项技术的研发,目前在这项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神华集团在对当前世界上三大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主要采用人工合成超细铁催化剂,并且用量不大,将传统的溶剂脱灰过程取消,对有关的循环溶剂进行加氢处理,有效提高溶剂的供氢能力,并已经在2008年12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直接液化项目。
煤化学结课论文

煤化学结课论文---煤化学简介学院:物理化学学院专业:应用化学1001学号:311013030103姓名:郝一影煤化学简介前言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居世界前列,作为三大化石燃料之一,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在石油资源的紧缺和全球能源危机进一步深化的今天,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管理,再一次成为能源界的热点话题。
煤化学(coal chemistry),研究煤的成因、组成、性质、结构、分类和反应,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同时阐明煤作为燃料和原料利用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是煤化工的理论基础。
一、煤的基本知识1.1 煤的成因煤的形成主要包括下列过程:①泥炭化作用。
当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在有水存在和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分解、化合等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泥炭(泥煤)。
泥炭化阶段主要是植物残骸的菌解过程。
当原始物质为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时则形成腐泥,称为腐泥化作用。
②成岩作用。
当地壳下沉时,泥炭和腐泥的上部为沉积物所覆盖,在温度、压力的影响下,经过压密、脱水、胶结和其他化学变化,分别变为褐煤和腐泥煤。
③变质作用。
由于地壳的运动,褐煤层上部顶板逐渐加厚,受地压、地温增高的影响,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促使煤质变化,由褐煤变成烟煤、无烟煤。
成岩和变质是煤化作用的两个阶段。
按成煤的原始物质不同可将煤分为腐植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和残植煤。
腐植煤由高等植物所形成,包括泥炭(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其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占各类煤的主要地位。
腐植煤中以角质层、树脂、孢子、花粉等稳定组分为主的称残植煤。
腐泥煤主要由藻类和浮游生物等形成,如藻煤、胶泥煤。
油页岩则是一种含矿物质高的腐泥煤。
腐植腐泥煤的原始物质,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如烛煤。
1.2煤的组成1.2.1 岩相组成煤由各种类型的煤岩组成。
每种类型的煤岩又由各种煤素质所构成。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可以区分煤中的宏观煤岩成分,一般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关于煤化工专业的概论论文

煤化工专业概论论文班级:化工11级3班
姓名:陈朋辉
煤化工专业概论论文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简称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煤焦油加工和乙炔化工等。
煤化工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完整的煤化工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很多化学品的生产原料,煤化工的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被削弱了。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中东石油危机,世界经济大国开始重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呼声日渐高涨,使煤炭的高效和低碳化利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煤化工再度成为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
现代煤化工也称新型煤化工是指以煤气化为龙头以一碳化工技术为基础,合成、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油等,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大多属于现有石化产品的替代品,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煤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正逐渐从以焦炭、电石、合成氨为主的传统煤化工向石油替代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转变。
这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多样化,促进后石油时代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煤碳的化学综述课题名称:煤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学院专业:应用化学班级:1101学号:*************名:***指导教师:**煤碳的化学综述摘要: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煤炭的利用和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近年来,如何更加合理,有效,洁净的使用煤炭,是目前煤化学研究领域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就煤炭的化学使用方面进行相关综述。
关键词:煤炭煤化学化学使用煤气化技术洁净煤技术煤化工1.引言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2. 煤炭的化学组成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
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
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 90%~98%。
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
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
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 5 级:高硫煤,大于4%;富硫煤,为2.5%~4%;中硫煤,为1.5%~2.5%;低硫煤,为1.0%~1.5%;特低硫煤,小于或等于1%。
煤中硫又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
3.煤炭的主要用途煤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主要用于燃烧、炼焦、气化、低温干馏、加氢液化等。
(1) 燃烧:煤炭是人类的重要能源资源,任何煤都可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
①发电用煤:中国约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
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②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3%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③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13%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④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26%。
⑤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3%。
⑥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2) 炼焦:把煤置于干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煤中有机质随温度升高逐渐被分解,其中挥发性物质以气态或蒸气状态逸出,成为焦炉煤气和煤焦油,而非挥发性固体剩留物即为焦炭。
焦炉煤气是一种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煤焦油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油漆、染料、医药、炸药等。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铸造,也可用来制造氮肥、电石。
电石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化工产品。
(3) 气化:气化是指转变为可作为工业或民用燃料以及化工合成原料的煤气。
(4) 低温干馏:把煤或油页岩置于 550℃左右的温度下低温干馏可制取低温焦油和低温焦炉煤气,低温焦油可用于制取高级液体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
(5) 加氢液化:将煤、催化剂和重油混合在一起,在高温高压下使煤中有机质破坏,与氢作用转化为低分子液态和气态产物,进一步加工可得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
加氢液化的原料煤以褐煤、长焰煤、气煤为主。
4.煤炭的化学反应煤长期堆放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甚至导致自燃,使发热量、粘结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煤的风化。
煤在氧化剂存在下,经轻度氧化生成腐植酸,深度氧化生成低分子有机酸,剧烈氧化(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煤在一定氢气压力下加热,会发生氢化反应,使煤增加粘结性和结焦性;在有机溶剂和催化剂存在下加氢,可以得到液化油;和氯、溴等卤素可以起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在碱性介质中水解,可得酚类、碱性含氮化合物;与浓硫酸作用可得磺化煤。
煤的转化如干馏、气化、液化,均包含有许多反应,如解聚、缩合、氧化、氢化、氢解、氧解等反应。
通过这些过程,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产物或热能。
5.煤炭的气化现代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主要包括:德国FUTURE ENERGY公司的GSP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荷兰Shell公司的 SCGP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美国Texaco公司的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
SCGP气化工艺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其主要特点如下:(1)原料适应性宽。
褐煤、烟煤、无烟煤和石油焦等均可;(2)气化炉采用竖管水冷壁结构,无耐火砖衬里,设备维护量较少,不设备用炉。
GSP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已先后气化了80余种原料,不仅可以气化高硫、高灰等劣质煤,而且可以气化工业废料、生物质等,煤气中CH4含量极低,很适合生产合成气,气化过程简单,气化炉装置生产能力大,装置的开工率在90%以上。
该技术主要特点如下:(1)原料适应性宽,固体原料和液体原料。
固体原料中的褐煤、烟煤、无烟煤和石油焦等均可。
对煤的活性没有要求;(2)气化炉采用盘管水冷壁结构,无耐火砖衬里,设备维护量较少;(3)启动时间短,从冷态气化炉到热态满负荷运转只需0.5~1h。
此外,SCGP气化工艺、GSP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均有以下特点:(1)气化温度约1400℃~1600℃,碳转化率达99%以上,产品气体洁净,不含重烃煤气中有效气体(CO+H2)达到90%以上;(2)采用干法进料,氧耗低,空分装置规模较小,投资降低;(3)单炉生产能力大,日投煤量2000t~2500t的特点。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除含水高的褐煤以外,各种烟煤和石油焦均能使用。
其特点具备了上述两种工艺的许多特点,虽然是水煤浆进料,大量水份要进行气化,因而以单位体积的(CO+H2)计的煤耗和氧耗均比GSP及Shell干粉气化技术高。
但是德士古气化技术在我国使用最多,鲁南化肥厂、渭河化肥厂等十几套,并且经过我国有关科研、设计、生产、制造部门的多年研究,已基本掌握该技术,并能设计大型工业化装置,国产化率达90%以上,气化炉在国内制造,可以控制并节省大量投资、同时可有效缩短建设周期。
总之,该技术国内支撑率高,生产运行管理经验多,风险少。
6.煤炭的洁净化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
洁净煤技术(CCT)一词源于美国,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益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传统意义上的洁净煤技术主要是指煤炭的净化技术及一些加工转换技术,即煤炭的洗选、配煤、型煤以及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技术,国外煤炭的洗选及配煤技术相当成熟,已被广泛采用;目前意义上洁净煤技术是指高技术含量的洁净煤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煤炭的气化、液化、煤炭高效燃烧与发电技术等等。
它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新技术的总称,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也是高新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
根据我国国情,洁净技术包括:选煤,型煤,水煤浆,超临界火力发电,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道气净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
洁净煤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1)直接烧煤洁净技术。
这是在直接烧煤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①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主要是洗选、型煤加工和水煤浆技术。
原煤洗选采用筛分、物理选煤、化学选煤和细菌脱硫方法,可以除去或减少灰分、矸古、硫等杂质;型煤加工是把散煤加工成型煤,由于成型时加入石灰固硫剂,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烟尘,还可节煤;水煤浆是先用优质低灰原煤制成,可以代替石油。
②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主要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先进燃烧器技术。
流化床又叫沸腾床,有泡床和循环床两种,由于燃烧温度低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煤中添加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炉渣可以综合利用,能烧劣质煤,这些都是它的优点;先进燃烧器技术是指改进锅炉、窑炉结构与燃烧技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技术。
③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是消烟除尘和脱硫脱氮技术。
消烟除尘技术很多,静电除尘器效率最高,可达99%以上,电厂一般都采用。
脱硫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用浆状石灰喷雾与烟气中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干燥颗粒硫酸钙,用集尘器收集;湿法是用石灰水淋洗烟尘,生成浆状亚硫酸排放。
它们脱硫效率可达90%。
(2)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煤的气化技术,有常压气化和加压气化两种,它是在常压或加压条件下,保持一定温度,通过气化剂(空气、氧气和蒸汽)与煤炭反应生成煤气,煤气中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
用空气和蒸汽做气化剂,煤气热值低;用氧气做气化剂,煤气热值高。
煤在气化中可脱硫除氮,排去灰渣,因此,煤气就是洁净燃料了;②煤的液化技术,有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
间接液化是先将煤气化,然后再把煤气液化,如煤制甲醇,可替代汽油,我国已有应用。
直接液化是把煤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比如直接加氢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或煤炭与渣油混合成油煤浆反应生成液体燃料,我国已开展研究;③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先把煤制成煤气,再用燃气轮机发电,排出高温废气烧锅炉,再用蒸汽轮机发电,整个发电效率可达45%,我国正在开发研究中;④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当燃煤得到的高温等离子气体高速切割强磁场,就直接产生直流电,然后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发电效率可过50%~60%。
我国正在开发研究这种技术。
为了减少直接烧煤产生的环境污染,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外的煤炭气化、液化以及发电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通过实施洁净煤技术,煤矿企业在经济上增加盈利,环境由此得到改善,使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我国是烧煤大国,70%以上的能源依靠煤炭,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有更重要意义。
7.煤化工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
煤化工包括煤的一次化学加工、二次化学加工和深度化学加工。
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都属于煤化工的范围。
煤化工利用生产技术中,炼焦是应用最早的工艺,并且至今仍然是煤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燃料起,是干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
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压加氢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
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将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以上既是在煤化工转化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