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习惯的养成

合集下载

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合集5篇)

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合集5篇)

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合集5篇)第一篇: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1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也就是说,从小养成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一个人自幼就应该通过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我们的学习、生活、做人、处世,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干预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我们的人生。

然而,一个人的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后天成长中慢慢养成的。

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从细节入手,潜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一、改变固有环境,培养良好习惯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孩子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大环境的特殊性。

农村地区相对来讲,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人与人之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利于孩子好动和发展好奇心的环境,容易致使孩子性格孤僻;2.家庭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当前农村家庭青壮年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大多留守与老人生活,成为留守儿童,孩子缺少与父母的情感交流,缺少文化知识的教育,致使影响孩子性格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因此,教师要营造环境,制造氛围,尽可能地弥补孩子在这种大环境下的教育缺失,给予孩子更多情感上的帮助、心灵上的慰藉。

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追求上进,希望获得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与赞扬的孩子,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固化习惯所致。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塑造良好的日常习惯1.规律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养成固定作息时间,包括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和做作业等。

家长可以制定作息计划表,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奖惩机制,激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2.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刷牙、洗澡等。

可以通过给予表扬和奖励来鼓励他们,并与他们一起制定个人卫生计划表,提醒他们注意细节。

3.整理、清洁环境:教育孩子保持整洁的生活环境,要求他们每天整理床铺、桌面和书包等。

家长可以给予示范,与孩子一起制定整洁环境的规则,并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励孩子主动参与。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1.均衡饮食:引导孩子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鼓励他们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营养的食物。

教育他们避免过多食用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

2.定时进餐:教育孩子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规定固定的餐食时间,并避免在饭前吃零食。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并在家庭聚餐时加强亲子交流,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3.节约粮食:教育孩子节约粮食,提醒他们不浪费食物。

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家庭菜园种植,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和收获的过程,培养他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恩之心。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家长和老师可以指导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具体的学习内容。

同时,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调控,让他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和娱乐设备的诱惑。

同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学习工具,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搜索与整理能力。

3.激励与奖励: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奖励他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和成绩。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塑造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因此,作为资深教育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室的桌椅要舒适合理,教室内的布局要整洁、明亮,教学用具要齐全,学生的课桌要保持整洁,并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或其他空旷地方设置自习区,提供给学生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时间安排习惯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共同制定学生学习时间表,明确每天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采取逐步增加学习时间的方式,一开始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从20分钟开始,慢慢逐步增加到1小时,最后稳定在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时间长度。

三、重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环。

要鼓励小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四、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规矩和制度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建立起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规矩和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规定学生写字要工整、字迹要美观,要求学生背诵英语单词,鼓励学生多读书等。

同时,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去遵守和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是关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应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示范。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时指导学生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是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规律作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习惯培养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小学生的健康和学习均有积极影响。

首先,小学生应尽量保持规律的起床和睡眠时间,每天都应按时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其次,小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应有合理的休息时间安排,适当的休息能够让大脑得到放松,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尽量避免吃零食和垃圾食品,保证膳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合理的饮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精力和学习能力。

二、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首先,小学生应在安静、整洁、明亮的环境中学习。

远离嘈杂的音乐和电视声音,关闭任何与学习无关的设备,创造一个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

其次,要保持学习区域的整洁,摆放文具的位置要规整,保持书桌的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小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此外,保持室内的良好通风,如有必要,可以适度调节室内温度,确保小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三、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通过不断的培养和练习来形成。

首先,要培养每天规划学习任务的习惯。

小学生可以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表,安排好学习时间和任务,有计划地完成作业和复习。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小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习培训班或请教老师、家长等来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要培养良好的记忆方法,小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复习卡片等方式来帮助记忆。

此外,要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小学生要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勇于面对并努力克服。

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规律作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习惯培养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引导、示范、奖励和自我管理四个方面,探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引导引导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步。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情境引导、言传身教和培养兴趣等方法,引导小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1.情境引导。

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行为引导,创设适宜的环境和场景,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室里设立行为规范标语,提醒学生注意班级的行为规范;在家里布置小学生学习的环境,放置书架、学习桌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言传身教。

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小学生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

优秀的教师和家长要做行为的榜样,与小学生保持良好的相处方式,使小学生受到正确的行为引导。

3.培养兴趣。

兴趣是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教师和家长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有意义的活动中。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参观考察等,让小学生在积极的社交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示范示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步骤。

小学生是非常容易受影响的群体,他们能够从身边的偶像或同伴中学习到很多行为习惯。

1.教师示范。

教师是小学生最直接、最重要的示范对象。

教师要懂得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当教师迟到时,可以主动向学生道歉,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让小学生明白迟到是不对的行为。

2.同伴示范。

同伴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也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来源。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小学生与优秀的同龄人交往,观察学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此作为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参考。

三、奖励奖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奖励,可以刺激小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力。

1.直接奖励。

当小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直接的奖励,如表扬、鼓励、奖品等。

小学生怎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小学生怎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小学生怎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所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小学生应该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要按时起床、吃饭、睡觉,这种规律性的生活习惯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时间观念。

2. 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小学生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比如说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等等,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

3.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小学生的饮食应该以营养均衡、健康为主,并且要勤洗手、少吃零食等等,这样能够预防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许多身体问题。

4.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小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说勤洗手、勤刷牙和勤洗澡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习惯,既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也能够保持身心健康。

二、培养学习习惯1. 建立学习计划和目标小学生应该建立学习计划和目标,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好学习的进度和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 勤奋学习小学生应该勤奋学习,一定要把每一门功课都认真对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时复习和检查错题。

3. 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安静、整洁、明亮,并且有书籍、工具和学习资料等等,这样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创造力的发挥。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地阅读各种书籍、杂志和报纸等等,这样可以开拓思维,增加词汇量,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阶段是建立个人能力的重要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们要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这样他们在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会更轻松、更自信地前进。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南昌市曙光小学黄恋恋心理学家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

”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

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孩子在小学这个阶段,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的好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要求孩子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有的小孩总是喜欢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这样长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三心二意的不好习惯,这时家长就应该及时的纠正孩子这不好的行为,如可以关掉电视,静静的坐在孩子身边一会儿,和孩子静静的讲讲话,然后再来让孩子一心一意的做作业。

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

经过训练,现在孩子回家后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上课时,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我的本子没带。

”“老师我的笔找不到了。

”等等之类的问题,发生这样的现象都是孩子们没有养成有条理的习惯,那么在孩子就要养成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

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这时家长就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做完作业后或者看完书后,让孩子们检查检查,书本是否已经在书包里放整齐了,还有什么学习用具落下没?在等到第二天上课前再次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做事有条有序的良好习惯了。

三、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我们经常会碰到孩子问:“爸爸这道题怎么做?您能教教我吗?”而大多数家长都说:“老师不都教过了嘛,自己去想,自己去做。

”这时我们的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

而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他就包办代替,这时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生是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

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处于成长期,他们需要时间和耐心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小事做起,一步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按时起床,穿衣整齐、整理床铺等生活习惯,同时引导他们养成守纪律、乐于助人、讲卫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模仿学习。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注重奖惩结合。

家长和老师在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既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惩罚。

对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比如夸奖、物质奖励等,让孩子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而对于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和老师也不能姑息,需要适当的进行纠正和惩罚。

但是惩罚也需要有度,不能过于严厉,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伤害。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渐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到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来,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

培养孩子自觉地完成作业、自觉地整理书包、自觉地保持课堂纪律等能力,让孩子从小树立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的过程。

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奖惩结合,注重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小学生行为习惯。

希翼家长和老师都能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习惯的养成
张丹
小学的知识以基础为主,打好基础犹如盖大楼打坚实的地基,所以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

但是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缺少养成习惯的意识,这时外界的辅助就显得特别重要。

简单来说,就是做好监督,做作业当考试,不能随便翻课本去抄写,不会的允许存在。

等做完后和孩子一起分析是题目没有读懂还是知识点没有领悟,针对问题再帮孩子分析。

如果是没有读懂题目就做题,说明孩子的习惯还比较毛糙,需要让他多读几遍,简述题目的意思,然后再下笔去做,后面再有题目有类似的情况,就先看是否是题目没读懂就下手,多监督几次,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道认真读题的必要性和如何理解题目了。

如果是知识点没有领悟,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针对知识点给予帮助,可能是上课时没注意听讲,也可能是对知识根本就不理解,所以需要帮助他去理解。

为了确保孩子针对存在的问题点能记忆深刻,错题本就非常重要,将错误的题目集中起来,定期不定期的让孩子去翻看一下,然后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考一下,这样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得到突飞猛进,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也非常重要,以后他尝到甜头后会慢慢的把这种方法坚持下去,长期对他来说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个人认为,孩子的习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注重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

通过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达到事倍功半的听课效率。

由于预习要在家
里进行,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事情,需要持续不断的坚持下去。

二,注重培养孩子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
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其实这对学生的一辈子影响非常大,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按时交家庭作业或忘带书本文具的情况,一问学生,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家长忘给自己装进书包里了,显然,这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的家长给收拾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完全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自己收拾,孩子做完作业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将书本文具收拾进书包,并且放整齐,长期训练,孩子就会形成习惯,这样孩子不至于交不了家庭作业或忘带课本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些成绩差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脑子笨不聪明,而是因为听讲的习惯差。

要么上课爱和同学讲话,要么上课爱搞东西,要么上课看课外书,要么上课老爱走神……。

总之,这类学生的注意总是集中不起来听课,导致学习成绩提不上去。

因此,要想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关键是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但要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也不能靠单纯地说教。

一方面老师或家长都要给孩子讲明学习的目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

另一方面,老师或家长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勤奋刻苦学习的伟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自己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努力把精力集中在听课上,努力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后自查的习惯。

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做完作业之后都不愿意自己检查,嫌麻烦,做完作业之后,负责一点的家长就让家长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依赖性,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

教师和家长要互相沟通,共同督促孩子养成作业自查的习惯,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制定一些奖惩的制度,作业书写漂亮,正确率高的可奖励孩子红花或是五星,以提高孩子自查的积极性。

尤其是数学学科,经常与计算打交道,如果孩子不养成自查习惯,那么作业的正确率可想而知了。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老师和家长长期不懈地坚持督促孩子进行反复训练和强化,孩子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家长就可以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省不少心,对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