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的护理

一·定义:发热即体温过高,且机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二。正常的体温及测量方法

1、口温:置舌下3分钟,正常<37.5℃,平均37.0℃。适用于配合的年长儿。

2、腋温;临床常用。至少5分钟,正常36.0--37.0℃,平均36.5℃。除了休克和周

微循环衰竭者,适用于各年龄儿童。

3、肛温:最准确,插入3-4cm。约2分钟。正常36.5--37.7℃平均37.5℃。适用于

病重及各年龄阶段儿童。

4、耳温:用耳温枪测量仪于外耳道内,20秒即可。

三、婴幼儿自身特点及儿科疾病特点

1、儿科被人们称为“哑科”。因患儿不会自我表达,很多时候需要家属的转述或者

医务工作者的检查才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所以无形中为儿科的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2、婴幼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易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

3、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3-5个月自母体获得IgG渐

消失。加之IgA水平不足因而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疾病。一般6-7个月小儿自行合成IgG的能力可达到成人水平,抵抗力逐渐上升。

4、病理反应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同样的致病因素因年龄的关系会有不同

的症状。

5、儿童病情变化快,易反复。

6、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四、小儿体温的特点

1、婴幼儿的体温略比成人高,所以父母手触感温不准确

2、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成人大,所以婴幼儿比较容易散热

3、婴幼儿肌肉组织少,产热能力较差

4、婴幼儿血液循环首环境温度的影响

以上四点,婴幼儿体温波动幅度大,但自然界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婴幼儿可能烧到40.0℃时还活动如常,因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设定点相对比成人高。所以,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小儿比较耐烧,成人若体温达到39.0℃就会头痛欲裂,甚至出现胡言乱语。

五、发热的分组

临床上以口温为例,发热可分为四组

低热:37.3--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0℃

六、发热的分类及病理机制

分类:1、发感染性发热:多见。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细菌、真菌、支原体、寄生虫引起。

2、非感染性发热:少见。

七、发热的临床过程及表现?

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表现:疲乏无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皮温下降。A骤升:突然上

升,在数小时内达高峰(肺炎球菌肺炎);B、渐升:逐渐上升,数日达高峰(伤寒)

护理上要保暖,多饮水。

2、高热持续期:产热=散热

表现:体温保持一定时间,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

痛,头晕,食欲下降,全身不适,软弱无力。护理上要根据医嘱行物理降温或药物

降温。

3、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体温恢复正常护理要保持皮肤干燥,多饮水,避免受凉。

八、热型

1、稽留热:39.0-40.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1.0℃,见于伤寒肺炎球

菌肺炎。

2、弛张热:39.0℃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1.0℃以上,体温低时仍大于正常体温。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低脓性疾病。

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至39.0℃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正常或正常以

下。经过一个建协又上升,并且反复发作,即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见于疟疾。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的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

九、产热与散热的方式

产热:细胞新陈代谢的方式。人体以化学的方式产热,主要产热的部位是肝脏和

小骨骼肌。

散热: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临床上常用的冰袋,冰帽,凉水湿敷属于传导散热;乙醇擦浴、温才水浴属于蒸发散热。

十、影响体温的因素

1、昼夜:早2点--6点最低;午后1点--6点最高

2、年龄:儿童>成人

3、性别:成年女性>男性0.3℃,女性脂肪>男性

4、肌肉活动

5、药物:如麻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此外,病情,紧张,进食,环境温度均受影响。

十一、高热过久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1、高热会使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增加13%。

2. 高热会使心率增加,体温每上升1%,心脏搏动会增加15次/分,故心脏负荷会

加重,呼吸会加快

3、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从而产生烦躁惊厥。

4、高热时会使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食欲下降。

5、高热会使机体防御机能下降,

不利康复。

十二、降温措施及护理措施

1、降温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是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小血管扩张,出汗等方式促进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一般体温达到38.5℃应用。

常用的药物:

布洛芬类甜倩

对乙酰氨基酚类扑热息痛泰诺林退热栓

赖氨匹林类来比林

阿司匹林类在儿科不常用

体温较高者,不易降温者,可联合两种交替应用

注:有高热惊厥史的体温38.0℃或出现寒战,就应立即应用退热药物,最好及时就医。

物理降温1、冰枕,冰袋,头部冷湿敷可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

2、温水或酒精擦浴

温度:32--34℃

酒精的浓度:25--35%,30℃乙醇200--300ml

擦浴的顺序:1、双上肢取仰卧位颈外侧--肩--肩上臂外侧--前臂外侧--手背;侧

胸--腋窝--上臂外侧--内侧--手心。

腰背部:取侧卧位从颈下肩部--臂部,擦毕穿上衣。

2、双下肢:取仰卧位

外侧:髋骨--下肢外侧足背

内侧:腹股沟--下肢内侧--内髁

后侧:臀下--大腿后侧--腘窝--足跟

时间每侧3分钟,全过程20分钟以内。皱褶处的时间稍长一些,因此处大血管比较丰富,易散热。新生儿及血管疾病的患儿禁用乙醇擦浴。擦浴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寒战,面色苍白,呼吸心率的异常。降温30分钟要复测体温,并在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上体现出来。个人认为,小儿皮肤比较薄嫩,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用乙醇擦浴,易损伤皮肤,和酒精易经皮肤吸收引起酒精中毒。

禁忌部位:胸前区,腹部,后颈,后足跟。

冷盐水灌肠:既降温又通便。特别适用于细菌性痢疾高热时

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单独使用会发生寒战,一般在冬眠疗法的基础上应用。

小贴士:1、高热寒战且无汗时的小儿,采取酒精擦浴降温,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应避免受凉,擦浴部位不可一次性全部裸露。要擦哪露哪,擦浴的过程中,由于皮肤很快会冷却,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及血管瘀滞,必须按摩患儿四肢小躯干,以促进血运,加速散热。

2、高热寒战伴出汗的小儿,一般不宜用酒精擦浴,因为寒战时皮肤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散热少,如果用冷酒精刺激会使血管更加收缩,皮肤血流减少,从而妨碍体内热量的散发。

十三、观察病情:1、检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在安静的状态下测量。4/日。如喂奶饮水运动后要先休息15分钟后再测量,测量时腋窝要干燥。高热时每4小时一次,如超高热或高热惊厥趋势或其他特殊情况时,须1-2小时测量一次,给予退热处理后根据病情情况0.5-1小时后应测量体温一次,并上报医生,作记录。注意观察热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心率的变化。

2、观察是否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肿大,结膜充血及意识等伴随症状。

3观察饮食情况,尿量等

4、补充营养水分,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及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

5、增加舒适。注意休息。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a、口护: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易出现口腔感染。应于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患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b、皮肤护理:热退期,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位。防止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发生褥疮及并发症

十四、心理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