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PhD全奖申请经验谈如何套磁

合集下载

美国留学:顺利套取美国大学的OFFER的套磁技巧

美国留学:顺利套取美国大学的OFFER的套磁技巧

美国留学:顺利套取美国大学的OFFER的套磁技巧学校名称:美国美国大学(华盛顿特区)所在位置:美国对于很多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套磁一直是很多人既爱又怕的,因为它能助你顺利申请美国大学的OFFER,也能是你的美国研究生申请被拒,下面就来看看如何使用套磁技巧顺利套取美国大学的OFFER。

在很多人看来谁都可以套磁,并且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当然了,效果肯定是人和人有差别的。

这涉及到套磁的本质。

我认为,套磁的核心就是跟教授交流,让他认识到你是个好娃娃,有潜力,或者说的难听一点(但是更接近事情的真相一点)就是你有利用价值,人家花钱雇你的话,你能贡献出高于普通学生的生产力。

要是你还不如普通学生,一点特殊的地方或者闪光点都没有的话,老师直接等学生入学了以后随便挑两个不就比你强了?我相信这个套磁的本质应该是正确的,经得起推敲的。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假如承认这个前提,那么有几个地方我们格外需要注意。

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交流,而不是像PPT一样的presentation.前者需要你写出来的东西能吸引人,让对方有回复和你交流的欲望。

后者就是像讣告一样,XX同志,生于XXXX年,干过XXXX事情,得过XXXX奖励。

你说你看到讣告有交流的欲望么…这个比喻比较搞笑,但是难听了点,见谅啊。

大家理解什么意思就行。

所以,套磁的一个很核心的东西,也就是很多人反反复复强调的东西,就是要从教授的科研入手。

我当初的那个套磁信也是加了点对方科研的东西在里面的,但是完全就是照搬他的主页介绍。

这就好比说你跟莎士比亚套磁,你说你写的这个罗密欧与朱丽叶很不错啊,你看你是这么写的啊,XXX(把这本书ctrl C+ctrl V了一下),然后说你看我最近写了一个罗密欧和牛丽叶,我牛不牛?要不要我?有什么意义。

关键是你得有想法,提出你对他的科研的一些认识。

提想法怎么做?这个提认识说得简单,但是我认为90%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这需要对相关领域确实比较有了解了以后,而且自己还要很善于思考,总结。

美国博士留学套磁信写作三个阶段

美国博士留学套磁信写作三个阶段

美国博士留学套磁信写作三个阶段留学美国博士套磁,一般而言,套磁分为3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后期,前期一般为申请前7月到11月,中期为申请期间11月到12月,后期即收到offer以后。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美国博士留学套磁信写作三个阶段。

留学美国博士套磁阶段一:前期(7月-11月)前期套磁一般询问该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如招不招中国学生,录取比例。

了解这些对于你是否选择该校,你的申请有几成胜算,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一般主要联系学校教授,主要包括学校在职的正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套磁之前,一定要了解教授的研究背景,研究兴趣,研究领域以及最近正在做的项目。

一般而言,要仔细阅读教授的paper,在第一封套磁信里,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表示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并针对教授的研究项目和领域提一些自己的问题,说一下自己的研究经历,尤其是和教授非常match 的研究部分。

此外,第一封套磁信不要太长,直击重点即可。

每个学校一次只能跟一个教授发邮件。

切忌同时给不同的教授发套磁信,这样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所套教授明确不招生或者一直不回复的话,那再换其他教授继续套磁。

留学美国博士套磁阶段二:中期(11月-12月)中期套磁主要告诉教授,现在的申请状态,自己的申请号之类的,更重要的是介绍自己现阶段的学习内容或者正在做的研究项目,当然也可以是研究教授的某篇文章,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时候,每封邮件中最好标明自己的出生日期和申请号,让教授对自己的印象加深。

此外,还要积极争取面试来提高自己的录取率。

套磁频率需谨慎,不要太过频繁,有些申请者为了使教授了解自己一天发一封邮件,结果反而使教授对自己反感,一般而言保持一周一封邮件的频率即可。

留学美国博士套磁阶段三:后期(收到offer后)后期套磁一般是在拿到录取以后,博士全奖,一般是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容易拿到。

大部分学生一般一开始只是先拿到录取通知书,这时候就要跟教授多联系问问奖学金发放的情况,以及是否需要RA,TA,表明自己的兴趣,增加自己获得全奖,学费减免或者获得RA,TA的机会。

美国博士申请套磁经验浅谈

美国博士申请套磁经验浅谈

美国博士申请套磁经验浅谈针对美国博士申请,初步是要进行套磁的,如何有效的套磁吸引到外方学校的注意呢?针对这个方面中青留学老师进行一些经验的总结与大家分享:首先,要明确套磁的对象。

套磁对象一般是自己喜欢崇拜的教授,并且教授的研究方向必须跟自己是契合一致的,要求你必须先进入官网页面的faculty一栏了解下教授信息,之前教授的科研作品之类的信息,然后在通过邮件进行自我介绍,特别是要说明你们感兴趣的方向或者实验方向都是一致的。

几封往来邮件之后待你和教授熟络时,可以给教授发下你早日准备好的简历或个人陈述,这样能让对方更加深入的了解你。

有很多学生不太明白套磁邮件应该如何命题,我给你一个建议:套磁的时候把教授发的文章题目作为套磁的题目,这样会比较容易吸引到教授的注意,打开邮件去过目一下,或者直接写明你感兴趣方向的名称,这样也能充分吸引教授的目光哒。

由于套磁是一个漫长摸索的过程,所以建议同学们不要焦急,有些学生参考套磁模板去写,但往往结果不是被教授宛然拒绝就是杳无音讯。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教授每天收到那么多封邮件,看的多的,你的内容和别人的都一样,自然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且邮件很容易被忽略。

所以建议可以多说一些对教授的作品非常感兴趣,先交流下学术上的,然后再问下教授当年是否有招生名额,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等等。

总之,套磁是一个很费神的事情,心态一定要平和,可能你发了十几封邮件才有一封回复的,那一刻你会觉得很受挫,对方很打击人,但是一定要坚持,再投递其他学校看看。

另外给大家一个忠告,如果你没有太强的研究背景,建议也不用进行套磁的工作了,光靠语言成绩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最后一个建议,给学生发简历或个人陈述的时候,建议将word转化成PDF发送,比较正式一些。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浅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申请美国博士时如何套磁

申请美国博士时如何套磁

申请美国博士时如何套磁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博士学位有很高的含金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要去美国读博士,报考美国的博士要套磁,下面店铺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套磁的流程。

首先要确认想要报考的专业,主要是确认专业的细分方向。

和国内的导师沟通是否有推荐的学校。

做选校报告,把想要报考的专业的导师全部列出来,建议每所学校选三个意向导师来进行套磁。

最好是同一所学校不要发送多个导师,这样会显得学生没有诚意。

在套磁信发送之后至少要等待三天以上,如果三天以上没有导师回复或者是拒绝了的话再给第二位导师套磁,导师的回信都要及时的沟通。

1. 套磁信不要写太长。

字数在两百字以内,一封长信对于比较忙的教授来说是不会仔细看的,所以第一封套磁信一定要简洁的说明你的经历和研究的背景,在联系稳定了之后就可以写长一点,但是也不要太长了。

2. 不要泛泛而谈。

要把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准确的说明,在同一个领域,导师研究的方向也不完全是相同的,每个导师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你一定要清晰的说明自己的兴趣方向,而不是说想研究某个领域。

3. 不要用各种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能力和品格。

你可以把你的能力从过去的经历中体现出来,描述一下你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导师会自己做出判断的,要用事实来介绍自己。

4. 不要带附件。

对于陌生人的附件,会让导师误以为是病毒,可以在第一封套磁信中不带简历,导师可能没时间看,如果你的邮件中有他很感兴趣的内容,他会回复来询问你详细的情况,这时候你可以把简历发给他。

5.套磁信的频率。

套磁的频率最好是保持在1-2周联系一次,如果时间太紧密的话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如果时间跨度太大的话,很有可能会让导师忘了你是谁,要保持一个长久并且连续的联系,让教授看到你是真的对他的研究感兴趣,这样才能打动他招收你并且提供给你奖学金。

美国博士申请套磁有哪些需注意的

美国博士申请套磁有哪些需注意的

美国博士申请套磁有哪些需注意的
选择美国留学的同学们,套磁信可以帮助你拿到录取通知,同时也可能起到反作用,所以大家在套磁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点。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美国博士申请套磁有哪些需注意的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开头成为不具体
很多不大了解套磁套路的同学在邮件开头会使用“Dear professor”,这种称谓也经常出现在“海套”中。

这种称谓对教授来讲感觉可能不会很好,因为这是一个“统称”,对所有教授都可以用这个称呼,由此可能导致教授怀疑你写的是邮件模板,同时群发给了好多教授。

所以建议在邮件开头直称“Professor Lin”或者“Doctor Wang”,搞清套磁对象,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在被重视和尊重。

2、不要同时与一所学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教授联系
想一想,如果同一所学校的两位教授偶然间一聊天,发现同一个学生都在联系他们,还说对他们的研究方向都感兴趣,那……就尴尬了吧。

他们可能会认为你对自己的专业定位迷茫、对套磁这件事不认真,没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导致套磁失败。

3、不要用附件方式发送简历
如果将简历放在附件中,教授打开它还需要花时间,如果正好赶上教授当时比较忙,很可能放弃打开附件;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的电脑系统不同,附件发送给教授之后对方打不开,这种情况下,教授会毫不犹豫地删掉我们的邮件……
所以建议大家在发送邮件的时候,将简历以图片形式放到邮件正文,让教授看得清晰明了。

4、邮件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
美国人通用的邮件比较简短,200字左右为宜,所以切忌长篇大论,简明扼要、表达出重点即可。

美国博士留学申请套磁信息

美国博士留学申请套磁信息

美国博士留学申请套磁信息简单说,套磁的作用在美国留学博士申请中要比硕士申请有用,理工科申请中要比文科有用,因为对于理工科的同学,你所拿到的奖学金其实就是教授的研究经费的一部分,因此与其说是学校给你发奖学金不如说是教授给你发。

而对于文科,情况完全不同,研究经费一般由院系决定,教授可以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一位网友向我们介绍了申请美国研究生时的“套磁”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他现在就读伊利诺伊大学,Ph.D +RA全奖。

在没有到美国之前,对套磁的问题始终抱有怀疑太多,觉得那么多学生申请几个位置,似乎套不套没有关系,反正教授不会看。

直到某次该学生受邀到美国参加学院活动以及面试,在一周内亲身经历了整个招生录取的过程,才彻底改变了很多过去错误的观念和想法。

为了防止一些朋友重蹈覆辙,特此把一些“内幕”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套磁常见问题:1. 一般录取比例是怎么样的?有多少人是套磁后才被录取的?有多少是直接录取的?因学校和院系不同差距很大,但是很多好学校不会少于20:1的竞争量,我老板每周收到的申请都有接近20份,终年不息。

我们系有10个中国人,全部为套磁后被录取。

我们办公室有6个美国人,全部为接受教授面试后被录取。

直接录取的情况我到本系两年从未听说。

我有一个朋友没有套磁被录取,但不是offer。

相反,文科情况相去甚远,某些学科,如会计,根本无法套磁,老师完全凭你的背景和分数选择,在此说明,以免误导大家。

2. 套磁时讨论些什么?主要介绍自己研究经历和以后的计划,突出自己有的特长。

如果你没有研究经历(坦率地讲你的机会就损失一大半),那简单地让老师认识你。

GRE和TOEFL的成绩不属于讨论范围(PS我老板现在都不知道我GT是多少),但过去的成绩和专业背景应该加以介绍。

3. 套磁应该注意些什么?套磁的风格并无统一格式,每个人做法不同,但应该将心比心,不要烦别人,不要催促,不要说很多感激或者抱歉的话去恶心别人。

美国博士留学申请套磁的五个注意事项

美国博士留学申请套磁的五个注意事项

美国博士留学申请套磁的五个注意事项申请美国博士,大家都知道的是要套磁,但怎样套磁呢?其中很多细节往往起着决定性因素,那么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86店铺从5个方面来分析。

一、个人简历(CV)每位同学都拥有一份个人CV。

那么,什么样的CV才达到学术CV 的标准呢?什么样的CV可以更能突出自己的研究能力?全部的获奖都要写在CV中?找工作的CV和申请PhD的CV有一定的区别,想要突出和表达自己的逻辑也是不一样的。

工作CV是重点体现的是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申请PhD的学术CV一定是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重点体现自己的研究能力,是一份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学术CV。

二、套磁信套磁信如何才能吸引导师的眼球,从而去阅读你的套磁信,而不是丢进垃圾箱?一位同学写了一篇1200多字的套词信。

找3个人去改语法,最后,这篇套磁信成功改成一篇自夸信。

信中重点不集中,突出点也很分散,导师看到第二段就已经不想继续看了。

导师阅读套磁信的时间很短,因此,套磁信尽量做到精悍简明。

三、研究计划申请前要准备好一篇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吗?如果已经准备好的研究计划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致,那你很有可能收到一封拒绝信。

所以,研究计划需要与导师一起商讨后,再根据导师指引的方向去写。

四、导师沟通每位导师的名额是有限的,你要明白你是有竞争对手的。

导师在斟酌要录取哪位同学的标准是择优录取的,同时,导师也希望接受态度最积极,好学向上的同学。

所以,递交网申之后并不一定就是高枕无忧,还要不断与导师积极沟通,让导师看到自己积极的学术态度。

五、面试很多同学过不了面试。

不管是电话还是面对面面试,前期都要对导师做好Research,了解导师喜好,要准备好自己proposal的相关研究方案,还增加自己的自信,语言表达也要有逻辑。

导师问你问题的时候,回答时,不要总是很犹豫,回答不到点上,你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申请PhD的前期是申请导师,把自己武装好之后剩下的就是怎么去表现自己,针对申请的每一步,每一个细节,都要做足,做到位。

美国留学教你如何利用套磁获得奖学金

美国留学教你如何利用套磁获得奖学金

美国留学教你如何利用套磁获得奖学金去美国留学,很多学生关心的是奖学金的问题,尤其是去读研究生的学生,因为美国高昂的学费,以及完善的奖学金制度,所以奖学金申请是很多学生关心的热点,下面就教你如何利用套磁获得奖学金。

助推你申请更好学校由于研究生阶段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替“老板”打工,在研究生生的录取问题上,手持大量经费的教授们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权力。

对于大部分学校,只要教授点名录取,而你的硬件条件不算太差,系招生委员会一般不会拒绝。

浙大某学生专业能力很强,但英语成绩不好,他就通过与教授持续的书信来往讨论专业问题,最终被华盛顿-圣易路斯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对于美国与加拿大部分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若已被系里录取但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教授愿意成为你的导师,那么你的录取资格将被取消。

中大某学生已拿到加拿大某学校录取通知,虽然她收到消息后马上与系里的老师套磁,但一个月后还是因为没有教授愿意接收而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在套磁过程中,你向教授推销的正是英语能力和在校成绩等硬实力以外的软实力,也即是你对教授工作的了解、对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的热情、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以及对以前相关研究经历的总结和心得。

因此套磁信的准备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其中最花时间的就是仔细阅读教授的简历以及近年来发表的优秀论文。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教授对专业的套磁信还是比较欢迎的,因为这免去了他从系里的海量申请人资料中挑出和他相关的学生资料的麻烦,而且学生们在信中显现的对专业的认识和表述能力,比硬邦邦的英语成绩更具吸引力。

保证获得持续奖学金自去年以来,留学生的奖学金已经在金融危机下风雨飘摇。

全奖的录取名额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了完全没有奖学金的研究生录取。

更糟糕的是,高校项目经费的萎缩和教授的裁减也让原有的奖学金不再有保证,可怜那些一直接受资助的优秀留学生们也开始为下一年的奖学金担忧。

如何获得持续的奖学金已成为出国读5年研究生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生受学校和导师的双重资助,导师能获得长期的有充足资金的科研项目是学生持续拿到奖学金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PhD全奖申请经验谈(二)如何套磁本文标签:美国PhD申请之如何套磁,美国PhD全奖申请,PHD套磁来源:金东方留学时间:2015-05-19 作者:孙革洪摘要:我对于套磁的定义,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与美国的博士导师建立联系,赢得面试机会,然后通过面试考核,最终获得美国Ph.D全奖录取。

网上对于美帝Ph.D申请是否需要套磁说法不一:有人一封套磁信也没有发就拿到了顶尖牛校PhD全奖录取,还有的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套磁信发了上百封却鲜有教授回复,最终全军覆没。

因此,对于美国Ph.D申请套磁的重要性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我们这里主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本文作者:孙革洪金东方留学总监国家发改委培训中特聘首席顾问,如有引用,请注明作者姓名及金东方留学字样,违者必究)我对于套磁的定义,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与美国的博士导师建立联系,赢得面试机会,然后通过面试考核,最终获得美国Ph.D全奖录取。

网上对于美帝Ph.D申请是否需要套磁说法不一:有人一封套磁信也没有发就拿到了顶尖牛校PhD全奖录取,还有的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套磁信发了上百封却鲜有教授回复,最终全军覆没。

因此,对于美国Ph.D申请套磁的重要性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我们这里主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一、美帝的Ph.D申请是否需要套磁?对于那些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学校的“大牛”们,其实套磁确实显得意义不大。

正如我在“申请经验谈(一)”中所说明的那样,对于录取委员会制的评审机制来说,大家比拼的是硬实力,这是其一;其二是这种评审机制导师的话语权有限,因为最终的录取结果是录取委员会讨论决定;第三个原因是,每个被录取的Ph.D 在录取的时候都不指定导师,而是在学校注册后,再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导师去讨论,最后确定导师。

但有多少申请人能吧自己划分到录取委员制的“大牛”行列中呢?我在“申请经验谈(一)”中曾经谈到我在为一个PhD申请人套磁过程中,巧遇录取委员会成员之一的没钱教授,最后经这个穷教授推荐,一举获得Fellowship大奖,从而两全其美: 教授不花一分钱招了个博士全奖申请人;学生不用干活儿获得大奖。

而这个过程中,套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急功急利的讲,当初套磁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机遇。

但如果不去套磁,即便有这样的幸运,也不会轮到你的头上!所以,我鼓励PhD申请人即便面对那些录取委员制的院校、即便你已经是大牛、即便你焦头烂额正在刷分或者忙着发文章,套磁也是一定要做的。

套磁做了你不一定就获得极好的机会,但如果套磁不做,你是一定会损失机会的。

再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客户托福只有84,GRE 302, 异想天开的想申请普林斯顿Ph.D全奖。

要知道,但凡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硬指标想被普林斯顿Ph.D全奖录取是没有一定点儿可能的。

但为什么我们还尊重客户的选择,全力的查教授的信息,并对匹配的教授进行套磁呢?是因为这个套磁的过程是对自己科研背景的一个修正。

在套磁过程中,客户的人品大爆发,普林斯顿的一个教授在表达了(1)录取是由录取委员会来决定,(2)你的语言考试成绩还有improve的空间之外,教授提到了另一个工科牛校UT Austin,并谈到那个学校的一个教授和你的研究领域很相关,我知道他正在找像你这样背景的申请人,你可以尝试联系。

正是在获得普林斯顿教授的信息后,我们成功找到了UTA这个教授,并且最终命中教授的高额RA。

从上面两个小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套磁不是全部,没人能够保证套磁后你就一定会被录取。

但如果不去做套磁,你可能就丧失了一些机会。

而在我看来,只要有半点可能,我们都会竭尽全力的去争取任何的可能。

二、套磁的原则是什么?既然套磁是为自己赢得机会的一个过程,那么,我们套磁的时候本着怎样的一个原则?套磁的时候该说些什么?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你发这个套磁的目的是什么,才能知道这封套磁信的重点放在哪里。

我非常不赞成“轰炸式”的套磁方式,美国大学教授的时间十分宝贵,但有的学生为了能够让美国大学教授看到自己的邮件,就采取多种方式变换邮箱,或者隔几天就发一个邮件,这种方式其实让很多教授都十分反感。

就套磁目的而言,我更愿意把套磁分为“海套”、“学术套”、“情感套”等等。

“海套”更多的是尝试和教授建立联系,获取教授GROUP的资金和招生状况的邮件;“学术套”是在获得教授初步的肯定后,在研究领域方面突出自己的背景,获得教授的青睐;“情感套”五花八门儿,这里不详细说了。

网上也流传着很多套磁信的模板,让很多人非常认可的套磁信大概是:首先找到匹配的教授,其次看教授发表的文章,再次写读后感,最后谈自己的观点。

我非常赞赏这么做的勇气,但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么做的人几乎很难坚持下去、并且会感到非常frustrated,更重要的是这么做可能事倍功半,原因有几个:(1)最牛的学生申请人如果想把教授的东西看懂并且能有感想,最少也要需要1周的时间,那一周的时间只能联系一个教授,这种效率太低了;(2)可能你真的花一周的时间写出自认为很深入的东西,但在做学术的教授眼里看来,依然是很初级的。

你把教授的研究总结的再深入,也只是教授的研究成果,和你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3)你可能要写至少1-2页才能把你花1周时间做么明白的、自认为是“成果”的东西表达清楚,但你不知道这样要多花教授几分钟的时间来读你那1-2页蹩脚的、还有可能有严重错误的套磁信。

我这里不详细讨论每个套磁信怎么写,但我觉得大家要弄清楚下面几个原则,有针对性的写套磁信,才会收到效果:(1)简洁的语言:我能用1-2句话说清楚的,绝对不会为了表达我知道的更多而叽里呱啦写的更多,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教授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简明扼要的套磁信会让教授在很短的时间做出判断;(2)邮件主题直接表达用意:很多人都说,我发了N多陶瓷,教授都不搭理我,因此网上又流传一种“标题党”的套磁方式,如果你是教授,点开一封邮件发现和自己的预期不相符,想想你是什么感受就知道了。

(3)自我背景描述:这个是至关重要的,让你用简短的语言把自己的优势说出来,不要让人猜,要直截了当:你做过什么,你会做什么,你打算去做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4)邮件内容留有余地:很多中国学生写的套磁信就跟掰玉米棒子差不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看过太多套磁信,在读信的时候,我就能大概猜出这个做Research的申请人情商如何。

虽然学术要严谨,但说话还是要social一些,整的要么低三下四过度客气,要么跟警察发号施令一样duang duang duang 的。

三、套磁的时机?套磁的时机其实显得很重要,因为如果套磁的时机合适,你可能没那么牛就被录取了。

举个例子大家就能理解了:一个企业招聘员工,如果这个企业没有招聘的想法时,再牛的申请人递交简历,企业也不会考虑这个申请人,因为不需要;但如果正好在企业招聘员工旺季、有职位空缺之际,你可能一下子就被看中了。

套磁的时机就好比应聘投简历的时机一样。

通常来说套磁的时机并不绝对,因为不同的TEAM和教授,recruit PhD的计划也是不同的。

但有几个是需要注意的:(1)对于一个大组:大组的特点就是不差钱儿,TAKE项目都是很规律的,一般是每年的开学前,这个年度的科研经费就差不多到位了。

因此,9-10月套磁就不算很早的;(2)对于一个小组:小组的特点就是funding有限,并且不是很规律,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而小组的教授申请科研经费,多数都是今年年底、或下年年初才有结果,因此11,12月套磁会比较清楚;(3)AP比Professor机会更多:这个是很多华人学生不能理解的。

教授肯定比副教授厉害呀,在中国都是越老的越值钱,大牛教授带几个二老板,二老板再带博士生,因此联系大老板肯定比联系二老板更有机会,如果大老板拍板儿了,二老板还能说个不字?其实美国的AP比Professor更有机会,是因为AP每年想的是如何expanding,如果能出成果,如何成为tenure,而真正的那些获得tenure的老教授来说,他们其实不care找到什么样的PhD,因为他们已经是Tenure了。

这个话不能说的太透,我想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美国人也是人,美国做学术的也要吃饭的。

四、套磁的目标?我们前面讲了那么多,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套磁来判断,我到底申请哪些学校的哪些教授是靠谱的,即:套磁是为最终提交PhD申请做准备的。

我常常听到很多客户问:我的托福多少分,GRE多少分,GPA 多少分,申请美国的PhD,能够被什么样的学校录取。

然后有很多留学中介的所谓专家也会迎合,你要申请到TOP30,托福要至少100,GRE要320之类的。

在我看来,这些人的这些说法都是外行,一定没有什么美国博士的申请经验。

但凡申请过美国PhD的学生或顾问,就会懂得,Ph.D的核心其实不申请大学,而是申请教授或Group, Ph.D 和MASTER不同之处在于,PHD除了拿学位之外,还要承担科研任务,要对导师的科研有贡献。

因此,做科研这件事儿,对T, GRE, GPA的依赖程度是最低的。

因此,套磁的目标就是判断我对于哪些教授或者哪些Group的科研是有可能有贡献的,他们可能招我,我才能以此来决定到底申请哪些学校。

说到这里,我想多说几句套磁对于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重要程度。

如果你从来没有套过一个学校的教授,或者你套磁过但未得到任何反馈,而你申请的全部学校都是类似的状况,那么你的PHD申请处于极度高的风险。

可能有些人会站出来说,我就一个都没套,我背景也一般,我就是被哪个学校录取了PhD全奖。

但站出来说这话的人,不能被我们当做规律去推广。

套磁的目的就是要判断我最终会选择哪些学校的哪些教授,作为我申请PhD的目标,这些示和教授都是我投了简历,参加了面试,并且有过反馈的学校。

这个也是我们选择PHD学校的重要依据。

当然,有些学校如果是自己的dream school,那不论套磁是什么状况,可能都要申请,但这样的学校不能在申请学校中占主流,否则也是高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