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川教版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学习目标1、记住本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主要科学家和发明家;认识电力的应用是其的重要标志。
2、通过认识科技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再次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二、学习过程(一)导入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
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二)自学任务(独立完成)展示自学成果1、活动方案一阅读教材完成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的相关知识点(1)1876年,定居美国的英国人________发明了电话。
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_________发明了无线电报。
(2) 1831年英国______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______理论。
____________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2、活动方案二阅读教材完成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的相关知识点(1)1885年,德国人_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1896年,美国人______制造出更加先进的______汽车,此后又建成了______。
1903年,美国人_____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的第一步。
(2)爱迪生美国人,被称为“发明大王”和“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______是他最重要的发明,它改变了___________。
(三)小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组长检查完成情况,个别辅导,共性讨论,问题完善)1、活动方案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12—11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电力是怎样被开发出来的?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有哪些优点?电力是如何得到广泛应用的?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2)近代通讯技术主要包括哪两方面?近代通讯技术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3)牛刀小试:“IC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
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第18课 工业革命学案 川教版

第18课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
2.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顿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
3.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4.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影响。
2.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自主学习】1.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兴起。
1733年,凯伊发明了,拉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提高了纺纱效率。
2.1769年,吸收前人的成果,成功研制出可作动力机的。
到19世纪30至40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______________诞生了,这一产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________________国家。
随后,美、法、德等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______________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
3.1814年,英国人 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比较实用的________________。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各国相继出现了兴建铁路网络的热潮,19世纪50至70年代因此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_。
4.工厂制度最大限度地使机器发挥生产效能,充分激发工人的_________________,与传统的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_______________和经济效益有了极大提高。
但是工厂制度同时也引发了工人生产生活状况恶劣、雇佣童工现象泛滥等问题。
5.工业革命是一次重大的______________变革。
它极大地提高了______________,促进了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欧美列强加强了对______________国家的殖民掠夺。
7,18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1)

学案设计科目:历史(九上)课题:第18课—审核:学习目标:1、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认识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2、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学习,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制作科技成果图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尝试分析科技革命的发展领域及方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从而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爱科学、学科学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老师寄语:只要心中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奋耕耘将迎来一片翠绿【自主预习——夯实基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原因:。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内容:、、。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内容:、。
二、电力的应用和电讯技术的兴起1、电力的应用(1)、理论突破:1831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发现了现象并提出了________理论。
他因此获得了“电气时代奠基人”的美誉。
(2)、新能源的产生:19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____被发明出来,_______成了带动机器生产的新能源。
⑶、电力广泛应用产生的影响:。
2、电讯技术的兴起近代电讯技术的重大成就是:和的发明。
1876年,定居美国的英国人_______发明了,此后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
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_________发明了。
他因此获得“无线电之父”的美誉。
三、汽车和飞机的发明1、内燃机的发明:继蒸汽机之后应用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是:的发明。
1883年,德国工程师制成了;1892年,又一名德国工程师制成了。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第18课 工业革命教案 川教版

第18课工业革命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生在哪个国家
首先在英国发生。
1.作用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
的“一枝独秀”指的是( A )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英国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于
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推动了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深远影响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但它的缺点是纺出的纱比较细
特改良蒸汽机
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
瓦特运用科学理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影响以及相关的重要发明。
一、导入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工业革命?2.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哪个时期?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二、进修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地点:主要发生在欧洲和美国- 原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钢铁、化学等行业的兴起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新技术的应用:电力、内燃机、化学工业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大规模生产:工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交通运输的革新:铁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加速了商品流通和信息传播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工业化水平提升- 社会:城市化加剧,劳动条件恶劣,社会阶层分化加剧- 文化: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文化形式,如电影、广播等4.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电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内燃机:奔跑、福特等汽车制造商发明了内燃机,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电话:贝尔发明了电话,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三、进修任务1. 阅读课实情关章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2. 小组讨论,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3. 搜集相关资料,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其意义四、拓展延伸1. 与同砚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2. 观看相关纪录片或电影,进一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进修,你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觉得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迪和影响?本节课的导学案到此结束,希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对历史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愿大家在进修中不息进步,探索未知的领域!。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川教版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列举电力广泛应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将科技成就制成图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科技革命的发展领域及方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一、重点:科技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法、启示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过度)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英国,一系列机重要的发明创造,把人类带入到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在大机器生产的推动下,19世纪末,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再次跃上一个新台阶,人类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又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呢?这些发明创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了这节课你就会明白。
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上)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word教案(2)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工业革命的兴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三、工业革命的完成(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四、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考:(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代社会的启迪。
二、导学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时期。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代社会的启迪。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和机器,引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时期,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工业化国家兴起的一场技术革命。
3. 分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电力、钢铁、化学工业、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重大进步和创新。
4. 探究: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如加速了工业化经过、改变了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增进了城市化发展等。
5. 总结: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如强调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培养、注重环境珍爱等。
四、导学作业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并撰写小结报告。
2. 个人思考: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自己的影响,写一篇感想文章。
五、拓展延伸1. 观看相关纪录片或电影,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了解。
2.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拓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六、反馈评判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评判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 教师反思:反思本次导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息成长和进步,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导学提纲
一、时间:_________年以后
二、电力的应用和电讯技术的兴起
1.电力的应用
(1)理论突破:_______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__________理论。
(2)新能源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____被发明出来,
__________成了带动机器生产的新能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二欠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_____________”。
2.电讯技术的兴起
(1)电话:1876年,定居美国的英国人_______发明了电话,此后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
(2)电报: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_________发明了无线电报。
三、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1.内燃机的发明
(1)发明:内燃机的发明是继_________之后应用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
在前人发明的基
础上,1883年,德国工程师__________制成了以_______为燃料的内燃机。
1892
年,又一名德国工程师________制成了以__________为燃料的内燃机。
(2)意义:内燃机的发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条件。
2.汽车的发明
(1)1885年,德国人______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2)1896年,美国人____________制造出更加先进的______汽车,此后又建成了
___________。
汽车工业很快在一些国家建立起来。
3.飞机的发明
1903年,美国人________________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的第一步。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五、“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国大发明家,他在一生中获得__________多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爱迪生众多的改进和发明中,为人们所熟知并广泛应用的有____、电话机、电车、电报机、_______、电压表、________、蓄电池等。
_________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它改变了___________。
爱迪生的发明为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世界变得更加光明灿烂,人们称赞他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A.18世纪下半叶B.19世纪下半叶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2.电磁感应原理在生产与生活中广泛应用,这应该得益于()
A.法拉第B.爱迪生C.狄塞尔D.贝尔
3.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A.水力B.蒸汽C.电力D.石油
4.一百三十年前,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了()
A.电话B.无线电报C.汽车D.飞机
5.19世纪90年代,在英、法两国之间试验,成功实现了横穿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发报的是()
A.贝尔B.马可尼C.法拉第D.狄塞尔
6.设计创制了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的是()
A.法拉第B.爱迪生C.狄塞尔D.戴姆勒
7.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有
()
①法拉第②亨利·福特③卡尔·本茨④威尔伯·莱特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8.右图是一款世界著名的汽车商标图案,你知道它与下列哪一个人物有关吗?
()
A.爱迪生B.史蒂芬孙C.莱特兄弟D.卡尔·本茨
9.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将人类这一理想变成现实最早是在()
A.1870年、英国
B.1885年、德国
C.1903年、美国
D.1901年、中国
10.下列当今的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发明无关的是()
A.打电话问候朋友B.乘公共汽车上班C.坐飞机旅游D.网络交易
1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
A.爱迪生B.西门子C.法拉第D.卡尔·本茨
12.“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现这种生活场景最早只可能是在()
A.文艺复兴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工业革命
13.催生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汽车生产线14.下列各项中有关因果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的发明B.内燃机的发明——汽车、飞机的创制C.发现电磁波——电灯的发明 D.内燃机的广泛运用——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和提炼
15.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车投入使用B.电动机车的运转
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D.汽车的制造和使用
16.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17“IC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
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是谁最早发现的
( ) A.爱迪生 B.贝尔 C.马可尼 D.法拉第
18.一位学者在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写道:“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
”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恩惠”是( )
①②③④
A.①②B.③
④ C.②③ D.①④
19.1931年,美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哀悼一位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B.爱迪生 C.卡尔·本茨D.史蒂棼孙20.如今汽车已开始走进中国百姓家。
追根溯源,建成汽车装配线,降低了生产成本,才使得汽车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狄塞尔B.卡尔·本茨C.亨利·福特D.莱特兄弟
二、非选择题
21.读下列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飞机②马车③火车④轮船
图一 图二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种交通工具?它们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2)请分别说出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和发明的时间。
(3)这两种交通工具分别以什么为动力?它们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4)当今世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说出有哪些负面影响?怎样来解决?
第二次工业革命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21.(1)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
(2)火车机车:史蒂芬孙,1825年;汽车:卡尔·本茨,1885年。
(3)火车机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
意义: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负面影响有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等。
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量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