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思考】若不考虑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能形成吗? 提示:不能。不考虑地转偏向力,赤道和极地之间只能形成单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填一填] ①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的气压带名称: A_赤__道__低__压__带__, C_副__热__带__高__压__带__, E_副__极__地__低__压__带__,H_极__地__高__压__带__。 ②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的风带名称: B_信__风__带__, D_盛__行__西__风__带__,F_极__地__东__风__带__。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_海__陆__热__力__差异大。 2.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4.亚洲季风环流:
西北
夏威夷高压
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5.南半球气压带分布特征:基本呈带状分布。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 ) ②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势力弱,冬季风的势力强。( √ ) ③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 ) ④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 )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常涉及不同视角图,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典例示范】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课结束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据图可知,a为东南风;东南季风是受海陆热 力差异的影响而形成;b为西南风;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 转而形成的。第(2)题,a季风、b季风均为夏季风,在其影响下的天气高温多雨。

气压带和风带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A、 B、 C、 D、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C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①是冷性气流 D
乙点位于30°N
②盛行西南风
本节课内容到此结束
课后作业:
做《作业与测评》上的相关内 容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P33页的活动 注意假设条件:
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地球不自转
3、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是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低压
90N
——单圈环流
60N
30N
高压
高压
低压
0
这种热力环流能否维持?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练习
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C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C、地转偏向力 B、地形的障碍 D、摩擦力
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的是 ( B )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赤道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 偏向力。假设地表均匀。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极锋 10 6
副极地低压带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中纬环流
9
8

高中地理_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案例归纳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2.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并能运用地理原理进行解读的能力3.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能敏锐的捕捉到现实世界中与地理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二、学情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节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的的具体应用,在学生已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和特点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后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但自然景观的差异往往是宏观角度上的,学生很难亲眼看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因此为使学生理解和对比景观的差异,特搜集了众多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

三、重点难点1.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降水的影响2.学会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解读,掌握其成因,特点3.给出自然景观图,会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其形成的影响没有风……船上的马匹会因缺乏饲料和淡水而死亡……疑惑3:马纬度气候成因一位横穿北纬10°驴友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植被茂密,沟谷狭窄,蚊虫肆虐,降水量大,对游玩造成极大影响......索马里半岛,所见之处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漠,最常见的动物是骆驼,天气炎热干燥......疑惑4:沿北纬10°,非洲东西两岸气候差异明显的原因学习目标展示学生齐看学习目标,关注红色字体标注的关键词。

了解学习目标,有目的的学习课前必备知识迅速回顾【课前必备知识】,掌握记忆(2分钟)温故而知新自主探究1.完成【自主探究】的三个题目,注意在材料里标注关键词,答题的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规范化(5分钟)2.教师展示学生答案,学生先批分后改正,做好整理(3分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

案例一分析一、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疑惑1: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为何多于北部?一位导游在介绍纳瓦里诺岛时说道: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问题 1.阅读以上实例,确定形成这些现象的气压带或风带。 提示:从纬度位置角度分析。
2.分析上述现象的成因。 提示: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产生的影响方面分析。 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地区都位于北纬30°附近,两地的自然景观是否 一样?为什么?
提示: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角度进行思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本节是对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等知识的应用,主要内容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形 成过程及其移动规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学习时需重点掌握以 下内容: 1.低、中、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过程;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季节移动;3. 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
3.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 ✕ )
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向不同,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盛 行西北风。
4.冬季亚欧大陆上出现的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 ✕ ) 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南移的副极地低压带。 5.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 √ ) 6.北半球所有气压带都呈块状分布。 ( ✕ ) 北半球的气压带并不都呈块状分布,在冬季成块状分布的是副极地低压带,而在 夏季呈块状分布的是副热带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 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亚洲高压)多生成于北半球秋分日至冬至日,冬季位于西伯利 亚、蒙古地区,是大范围的高压中心,也是典型的大陆气团。西伯利亚高压是北 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 区,使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加寒冷。 西伯利亚高压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入侵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 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我国南海地区;春季 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16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16张PPT)
带、风带〔风向〕
[小组合作]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 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 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例如:数量、分布、盛行风 的风向……〕

个南
气北
压 带
对 称 、
和相
六间
个 风
分 布

[问题探究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冬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夏至日
北纬90°
66°34′
23°26′ 0° 23°26′
冷(高压)
〔低压〕
[问题探究2] 三圈环流的形成
考虑:上下纬之间受热不均 +
地转偏向力
[小组合作]
〔以北半球为例〕 讨论低纬环流圈 的形成: ①赤道上空的风 为什么不能一直流 向极地上空? ②副热带高气压 带是如何形成的? ③低纬度近地面 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 是什么风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冬压至日带-春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冬至日-春分日
60° 66.5ºN 30° 23.5ºN
B.乙地位于300N附近 D.②是冷性气流
图2为“某日南半球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 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 带,完成3-4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带、风带〔风向〕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讨论低纬环流圈的形成: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共46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共4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7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夏 威夷高压流向亚洲大陆,在东亚为东南季风。在南亚由于 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图所示:
季风成因: l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冬夏) l南亚:海陆热力性质(冬);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气压(带夏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
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 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
影响的结果。
气压带和风带
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 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 响的结果。
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会比平原地区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 在夏季高原地表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 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 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毕,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两大季风都被 “抽吸”进入大陆。
气压带和风带
项目 季节
东亚季风
冬季
特征
成因
分布
终年受赤道低 南北纬10°之 热 终年高 新压加带坡 控制。 间。 带 温多雨。

三大雨林气候
林 全年 特例:信风 区:
气 降水在 候 2000mm
左右。
带大陆东岸 刚果盆地、马
(信风+暖流 来群岛、亚马 +迎风坡)。 孙平原。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2、由“热力”原因(冷热不均)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气压带、__________气压带 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气压带、: ___________气压带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夏季_____移,如夏至日,赤道低压带全在赤道以_____。

冬季_____移。

如冬至日,赤道低压带全在赤道以_____。

①在下图中写出6个风带和7个气压带。

②画出北半球的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② ① 甲 600 乙1.(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传,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传,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是信风带B .②是温和湿润的气流C .甲点位于30°N 附近D .乙点位于赤道附近 读右图,完成3题。

3.若此图为北半球中纬环流圈,②为近地面风向,则其为A .东北信风B .东南信风C .中纬西风D .极地东风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4~5题:4.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 .①极地高气压带B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C .③东南信风带D .④副极地低气压带 5.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近地面共有6个气压带、6个风带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 空白部分表示风带。

回答6-7题。

6.图中字母a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60ººº60ºº30ºº ººD .极地高气压带7.图中字母b 处所示的风向是 ___________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8~10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从容说课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

②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北半球尤为明显。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三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分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难点较多,如: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

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2.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A.③气流是东北风B.甲处是30°N,乙处是赤道C.甲处是副热带高压带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读下列四地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

3.四地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题。

4.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近地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上述“某月”是()A.1月B.4月C.7月D.10月6.该月甲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8.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北半球季节,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完成下面两题。

9.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①是西南风B.②是暖性气流C.①是西北风D.②是冷性气流10.在地球上,图示气压带、风带的数量共有()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题组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A.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B.7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C.纬向分布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D.冬、夏季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1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主要是()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B.地表高低起伏C.海陆热力差异D.地转偏向力的影响13.世界上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是()A.中亚B.东亚C.西亚D.东南亚14.下图为北半球某季节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A气压活动中心是()A.亚洲高压B.亚洲低压C.副热带高压D.极地高压15.当亚欧大陆被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副热带高压带被热低压切断B.副极地低压带被冷高压切断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完成下面两题。

16.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17.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下面两题。

18.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有()①A处的数值为1004②A处的数值为1012③B处的数值小于1020④B处的数值大于1020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9.关于C、D两处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C处常年盛行东南风B.C处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C.D处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D处常年盛行东北风“你妈喊你穿秋裤啦!”2017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11月18—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20.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B.阿留申低压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D.江淮准静止锋21.常与图例“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是()A.连续阴雨B.天高云淡C.浓雾蔽天D.云雨大风22.“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地表形态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能力提升练题组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冬季,大澳大利亚湾在强风控制下风浪甚大,素以风大浪高闻名,以致船舶难以停泊。

希利尔湖位于该湾西部的中岛上,它是一个咸水湖,湖水的颜色会随着盐度的增大呈现出从淡绿到深红的色调变化。

根据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江西南昌二中高三第四次考试,)冬季控制大澳大利亚湾的强劲大风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2.(2019江西南昌二中高三第四次考试,)如果希利尔湖的颜色可随季节发生变化,下列哪个月份该湖湖水最可能呈现出深红色()A.3月份B.6月份C.1月份D.9月份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③处气压带的名称是()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4.()①③④三处气压带形成的因素是动力因素的有()A.①③④B.①③C.③D.③④5.()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降水较丰富的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2019山东德州陵城一中高二期中,)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2019山东德州陵城一中高二期中,)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①西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④东南风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8.(2019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期中,)巴厘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其他时间为旱季。

巴厘岛雨季时盛行()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题组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在冰川覆盖的地区,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称为冰川风。

珠峰北侧海拔5300~7000米处为冰雪表面,昼夜盛行下山风,风力强劲,阵风达到7~8级,风速为13.9~20.7米/秒。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5月联考,)与冰川风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C.东亚西北季风D.太行山东坡的干热风10.(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5月联考,)珠峰北侧冰川风势力强劲的主要原因是()A.冰雪覆盖面积大B.坡度和落差均大C.人类活动影响小D.冰雪厚度大11.(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5月联考,)推断风力最强的时段为当地时间()A.0时至4时B.6时至10时C.14时至18时D.19时至23时专题强化练七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选择题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于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移动2.()若甲、乙风带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风带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乙风带为极地东风带读某区域对流层大气运动理想模式图,回答下题。

3.()关于a、b两点近地面空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a点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B.a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C.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D.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湿润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2018河北衡水中学二调,)图示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A.甲、乙、丁、丙B.乙、丁、丙、甲C.丙、甲、乙、丁D.丁、丙、甲、乙5.(2018河北衡水中学二调,)图示()A.甲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B.乙地可能为非洲南端好望角C.丙地地处南美洲太平洋沿岸D.丁地地处非洲撒哈拉地区6.()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图27.()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②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①8.()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有()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差异④海陆位置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第二节综合拔高练五年选考练考点气压带、风带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

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1.(2018浙江4月选考,18,2分,)该日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2018浙江4月选考,19,2分,)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A.自西南向东北B.自西向东C.自东北向西南D.自东向西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下题。

3.(2018北京文综,7,4分,)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4.(2017海南单科,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

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5.[2017浙江4月选考,2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下表为上图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单位:mm)。

6—9月占全年比重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540.0901.0273.090.9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三年模拟练选择题切洋葱时洋葱中的大蒜素会散发出来,刺激人的眼睛产生流泪现象。

有网友做了如下实验:在案板旁边点燃一支蜡烛再切洋葱,这样就不会流泪了。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9上海普陀高考二模,)关于该实验所利用的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B.点蜡烛处气压高使气流水平扩散C.切洋葱处垂直气流整体下沉D.点蜡烛处垂直气压差小于切洋葱处2.(2019上海普陀高考二模,)与该实验中气压形成原理一致的有()①赤道低压②副热带高压③副极地低压④极地高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下图为世界局部大洋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2019北京昌平高三期末,)由图示信息可知()A.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B.甲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C.乙海区位于中纬西风带D.该区域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右偏转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的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的盛行风(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