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记忆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五讲记忆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五讲记忆

14-4-12
Wei CAI
15
14-4-12
Wei CAI
16
保持
• 储存和巩固已识记而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 保持的特征
– 精简,浓缩,增添,赋予意义 – 人脑中记忆内容的变化(Bartle4, 1932)
14-4-12
Wei CAI
17
14-4-12
14-4-12
第5讲 记忆
-什么是记忆 -记忆过程 -记忆的信息加工 -遗忘
记忆的一般概念
14-4-12
Wei CAI
2
什么是记忆
•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 理过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 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与感知觉不同 –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 记忆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 – 识记à保持à再认/回忆
目击证人的证词可信吗?
• 记忆不可靠
14-4-12
Wei CAI
21
14-4-12
Wei CAI
22
再认
• 如何测量记忆保持量?
– 回忆法 – 再认法 – 节省法 – 重建法
• 指过去经验或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面 前时仍能确认和辨认出来 • 再认的特征
– 知觉分析+记忆检索 – 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受到原有记忆牢固程度、 再认事物与原有记忆相似度以及人本身经验、 期待等因素的影响 – 错误再认表现为不能再认或再认错误。
– 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是否需要 使用方法
识记à保持à再认/回忆
• 机械识记 vs 意义识记
– 机械识记:对无意义的或缺乏了解的材料,依据其 表面特征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记忆。 – 意义识记:指人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 内在的练习,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识记

普通心理学记忆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记忆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

记忆记忆(memory):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

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

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

通过再现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

各人记忆的快慢和准确、牢固、灵活的程度,可能随其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对记忆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而异;各人记忆的内容则随其观点、兴趣、生活经验而转移,对同一事物的记忆,各人所牢记的广度和深度也往往不同。

识记(memorization):反复认识某一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以及其间的联系,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是记忆的开端环节。

从有无预定目的和任务来看,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从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是否理解来看,又可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在一般情况下,识记的主要规律是:(1)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在有意识记中,记忆任务越明确具体,效果越好。

(2)任务的久暂也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识记任务越持久,记忆效果越好。

(3)识记材料变成直接操作或活动对象,效果会更好。

(4)识记所需时间,往往随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时间量要比材料数量大得多。

识记效果依赖于材料的性质。

一般说来,意义材料优于无意义的材料;形象材料要优于抽象材料;课文优于难句。

随意识记(voluntary memorizing):亦称“有意识记”。

与“不随意识记”相对。

个体在识记目的明确,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并借助一定意志努力的情况下发生的识记。

进行随意识记时,个体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把注意力专注在识记对象上,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

其效果远优于不随意识记,在个体掌握系统知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不随意识记(involuntary memorizing):亦称“无意识记”。

与“随意识记”相对。

个体在没有识记目的,不使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情况下发生的识记。

《普通心理学》:记忆的概述

《普通心理学》:记忆的概述

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所谓经历过的事物,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如见过的⼈或物、听过的声⾳、嗅过的⽓味、品尝过的味道、触摸过的东西、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等。

这些经历过的事物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定条件下呈现出来,这就是记忆。

例如,我们读过的⼩说,看过的电视节⽬或电影,其中某些情景、⼈物和当时激动的情绪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各种印象,当别⼈再提起时或在⼀定的情境下,这些情景、⼈物和体验过的情绪就被重新唤起,出现在头脑中。

记忆同感知⼀样也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记忆是⽐感知更复杂的⼼理现象。

感知过程是反映当前直接作⽤于感官的对象,它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的经验,它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l.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我们参观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

如我们见到过的⼈或物、看到过的画⾯、听过的⾳乐、嗅过的⽓味、尝过的滋味、触摸过的物体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正常⼈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通常发展得较好,在⽣活中起主要作⽤。

触觉记忆、嗅觉记忆与味觉记忆,虽然⼀般正常⼈在这些⽅⾯也都有⼀定发展,但从⼀定意义上说可称之为职业形式的记忆,因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的⼈由于特殊职业的需要,这些记忆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于缺乏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的⼈,如盲⼈或聋哑⼈等,其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等会得到惊⼈的⾼度发展。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对游泳的⼀个接⼀个的动作的记忆,对体操、舞蹈动作的记忆等都属于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运动、⽣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及熟练的基础,对形成各种熟练技能技巧是⾮常重要的。

运动记忆⼀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

在运动记忆中,⼤肌⾁的动作不易遗忘,⽽⼩肌⾁的动作易遗忘。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人体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存在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存储: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等以
一定的形式保存在人脑中。是编码和提取的中间过程。
(精细复述)
因此需要记忆的参与; 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人的动作技能、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都必须依靠记忆,才会有经验的累计。 人的记忆联系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学习、工作
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三、记忆的分类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进行的划分。 信息进入感觉记忆,引起个体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经过
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回忆和再认是其基 本形式。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①人对外界的信息能主动进行编码; ②人是有选择的接受外部信息; ③记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个体保存经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只有在人脑中保存个体经 验的过程才叫记忆。(立传,写日记,写博客)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 在知觉、解决复杂问题中,个体的过去经验有重要作用,
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很少收外界因素干 扰,比较稳定。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 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 影响。
(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通常通过语言传 授而一次性获得,提取需要意识的参与。
复述和加工,存储到长时记忆中,以备在需要时被提取出来, 重新进入短时记忆中。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记 忆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记 忆
(一) 识记的种类
1.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 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 识记的方法,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2) 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有助于识 记的方法,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一、识记
一、识记
(一) 识记的种类
2. 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1) 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识记者能 理解识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 (2) 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二、保持
1.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二、保持
(三) 遗忘及其影响因素
2. 影响遗忘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2)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程度 (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二、保持
(三) 遗忘及其影响因素
3. 遗忘的原因 (1)记忆痕迹消退说 记忆痕迹消退说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 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抑制说 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 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
普通心理学 (第六版)
记忆
Contents
目 录
01. 第一节 记忆概述 02. 第二节 记忆过程 03. 第三节 记忆系统和记忆的组织
第一节
记绪忆 概论述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 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等以映象的形式在人脑中保持,以后在一定条件的 影响下重新得到恢复。这种在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就是记忆。

普通心理学记忆

普通心理学记忆

case: H.M缺少将短时记忆转到长时记忆
的能力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2
第六章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仅会引起神经元突触 结构的改变, 而且会导致神经细胞内部的生 物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核糖核酸及某些 特异性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
(一)核糖核酸
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分子 结构来承担的, 海登等人把大分子看做是信 息的“存储所”, 认为RNA(核糖核酸)和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记所化学分子载体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3
第六章第三节 三个记忆系统
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 二、感觉记忆 三、短时记忆 四、长时记忆 五、遗忘
2024/7/29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 三个记忆系统 第四节 内瘾记忆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种类 3.记忆过程
第六章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1、记忆的定义: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存储、 提取)。
2.记忆的种类: 按其内容可分为:
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人们认为反
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P213白鼠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0
第六章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突触结构:
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 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 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由于涉及到结 构的改变,因此其发生的过程较慢,并需 要不断的巩固。这种突触变化一旦发生, 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存储在大脑中。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二、感觉记忆(选择)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选择、简答)四、长时记忆(选择、简答)五、遗忘(选择、简答)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1)传统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2)认知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过程的上述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3、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

储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甚至终生。

容量没有限制。

(2)图尔文按照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①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②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3)按照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①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①加工深度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大学必修课《普通心理学》记忆

大学必修课《普通心理学》记忆

*
*
(四)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 记忆
1.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记忆所保持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它以表象的形式储存。一般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形象记忆 为主,也存在着某些触觉的形象记忆。
*
*
2.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并以亲 身感受和深切体验为形式的记忆。
记忆的目的,也是检查记忆效果的指标。
*
*
二、记忆类型
(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 1.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亦称自动记忆,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
前任务能自动产生影响的记忆。 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提取而并不在
意识记忆信息的过程是否有意识的。
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
*
*
(二)记忆环节
“记”主要表现在识记和保持上,“忆”主要表现在再认 和回忆上,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1.识记 识记是个体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又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Fra bibliotek2.保持
保持:个体通过识记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和存 储过程。
实陈述出来,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内容、状态、事 物的变化发展的原因等。 涉及“是什么”(what)和“为什么”(why)的知识。
*
*
2.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 它是一种对具体事物操作的记忆,包括知觉技能、运动技
能和认知技能等操作过程的信息。它涉及“如何做”( how to do)的知识,需要经过多次尝试和练习才能获得 ,且难用语言描述和言传。 它通常不需要个人意识的参与,当开始知识学习时,将按 一定程序学习,最初比较困难,但经过反复地按程序进行 ,就会逐渐意识不到其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记忆
汪广华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经历过事物---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感,实践的事情(练习过的动作) 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环节:识记—保持—再认与重现(回忆) 信息加工观:编码—储存—提取
再现图形受左右两排定势词的影响表现:
Page 13
记忆恢复现象
记忆恢复是在一定条件下,主
体学习后过几天的保持量比学习后
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这种记忆恢复现象在学习有意
义的材料是表现得最为明显。
Hale Waihona Puke 记忆恢复现象比成人表现更为
普遍;学习较难的材料比学习容易
的材料更为面线;学习程度较低时
比学习纯熟时更易出现。
原因:经过充分休息后,原先被压 抑的记忆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Page 14
遗忘
遗忘:一部分回忆不起来或者发生 错误回忆,这种现象称为遗忘。
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最早研究遗忘现象并发现其规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艾 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 的趋势。
Page 15
影响识记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影响识记效果的首要因素。有意识记优于 无意识记)
2.学习的态度(积极情绪优于消极情绪) 3.识记材料的数量与性质(直观形象的比词的材料好,视
觉的比听觉的好,有意义的比无意义的好,有韵律的比无 韵律的容易识记) 4.对材料的理解(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5.识记的方法(整体识记、部分识记、综合识记) 综合识记效果最好,部分识记效果最差。 6.此外,人的主观需要、知识经验、性格特点、能力类型 等都对识记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Page 11
二、保持
保持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 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 是回忆的前提,也是记忆力强弱的重 要标志之一。
量变——内容减少 质变——概括、完整,积极变化
曲解、遗漏,消极变化 ——说明人的记忆保持过程是一种主动
加工的过程,人的知识经验以及期望 在发生着影响。
Page 12
2.影响遗忘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意义与作用 (2)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 (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3.遗忘的学说 (1)痕迹消退说 (2)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倒
摄抑制) (3)动机性遗忘说
(4)现在线索依赖性遗忘。
Page 16
有效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4)多感官参与多样化复习 (5)活动有助于记忆。
程序性知识的最显著特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Page 8
第二节 记忆过程
一、识记——就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是 信息的输入(编码)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1、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把 识记分为: 无意识记——(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有预定识记目的,经过一定的意 志努力,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
Page 17
三、再认
(一)什么是再认 ——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别和确
认的过程。 ——再认的条件: 1.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越巩固,越容易。 2.当前事物与经验的相似度。越相似,越容易。 ——再认错误的表现: 1.不能再认;(彻底忘记) 2.错误再认。(张冠李戴)
Page 9
2、按识记材料有无意义以及对材料是否理解,把识 记分为机械识记——(指识记的材料本身无内在 的意义,或虽有意义但学习者不理解,仅靠机械 重复、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指在理解识记材料的基础上,依 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
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Page 10
Page 2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 条件。
记忆在个体生存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记忆是知觉、思维和创造的基础 记忆是人的心理发展、知识获得与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Page 3
记忆的分类——以记忆的内容为标准
形象记忆--以感知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动作记忆--以做过的动作或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
Page 18
(二)再认的种类 1.根据目的性与意志努力 无意再认——几乎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极快的再认。 有意再认——需要意志努力或追记来识别或确认。 2.根据内容的程度与范围 完全再认——对面对的事物能全面确认 不完全再认——不能达到全面确认。
Page 5
记忆的分类——以提取记信息时有无意识
内隐记忆---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 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外显记忆---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 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Page 6
记忆的分类——以保持时间的长短为标准
感觉记忆:瞬间 记忆的开始 特点: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 短时记忆: 1分钟 操作记忆 特点: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特点:容量无限、保持时间很长
Page 4
记忆的分类——是否有情境性及自我体验的参与 度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事 件的记忆。(情节记忆)
特点:具有情境性,与自我体验密切联系,储存的是自传式的 信息。
语义记忆---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特点:记忆信息以语言的意义为参照,稳定性强,易存易取。
❖320705 19880521 25 1 5
Page 7
记忆的分类——以信息加工处理与存储的方式
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件和事实性信息的记忆,具有明 显的可以言传的特征。
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包括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两部分,它是经过个体观
察学习与实际操作练习而习得的记忆。
如弹钢琴,练习打字,考驾照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