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 章后练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
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B. 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C. 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D. 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快B. 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 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
则()A. 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一定需要介质B. 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 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D. 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5.相隔0.1s以内的两种声波会混在一起,使人无法分辨出来.那么在高山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人与高山的距离至少为()A. 340mB. 170mC. 34mD. 17m6.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7.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A. 将发声的音乐芯片悬挂于密闭玻璃容器中,向外抽气B. 将发声的音乐芯片密封好后,浸没入盛有水的水槽中C.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D. 将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8.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物理试卷(第一章 声现象)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 )A .B .C .D .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 A .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 .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 .紧闭室内的门窗 D .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 ~4m 高的透明板墙,如图1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 .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 .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 .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 A .装饰、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 .音色好坏 B .音调高低 C .响度大小 D .乐音三要素 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如图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 .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5是的波形,理由是。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元测试题: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的物体都在运动,因此不存在静止的物体B. 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C.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D.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2. 下列关于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 速度是标量,没有方向C. 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 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3.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B. 加速度是标量,没有方向C.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D. 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变化成正比4. 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的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D.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5. 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平抛运动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B.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C. 平抛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D.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00m,所用时间为______s。
7. 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80s,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8.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0m/s,运动了5s,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9.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运动了4s,速度为______m/s。
10.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为10m/s²,下落了2s,速度为______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_ ,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___ ,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___ 而产生的.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 ,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 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也能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传声.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______ 有关,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 m/s •5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 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 ___________ •7 •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 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 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 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 越低.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 也就不同.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 ,它由和决定.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 __________________决定,产生低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高音.13. 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 不同.14. 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 . 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次.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 .16. 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 到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 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 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B .19 .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 ________________ 的人恢复听力.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 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 _________ 的原理.21 •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 ______________ 产生,地震观测 站就是利用 _________ 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二、选择题22. 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B. 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D. 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 23. 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C .声音的音调D .声音的大小28 .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 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C .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D .月球上没有空气29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 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 .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30 .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 A. 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B. 每个人的远近不同A .空气、水、铜 C .水、铜、空气24. 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 .酒精 B .空气空25. 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 听到B .铜、空气、水 D . 铜、水、空气C .岩石D .月球上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 甲同学能A. 1次敲击声C . 3次敲击声26. 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A. 20 HZ~1100 HZ C . 85 HZ~1100 HZ27.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A .声音的响度B . 2次敲击声D . 4次敲击声B. 85 HZ~20000 HZ D . 20 HZ~20000 HZB.声音的音色C .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D.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31. 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B. 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C. 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D. 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32. 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B. “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33. 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A .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B. 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C. 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D. 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34. 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 .改造噪声大的机器B. 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C. 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D. 戴上防噪声耳塞35.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 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C. 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D. 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三、计算题36.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 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C)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37. 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 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38. 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 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39 •“ 5. 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 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 2 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参考答案:1 . 振动,振动,振动,振动2 . 振动,振动3 . 介质,空气,液体,固体,真空4 . 温度,3405 . 小于6. 17 m7 . 能感知1,听觉神经,骨传导&慢9 . 频率,快慢,高低,音调,音调10.音色,音色11 •响度,声源的振幅,至情源的距离12. 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短空气柱13. 音色14. 130815. 噪声,学习,工作,噪声16. 20 Hz , 20000 Hz17. 振动,能传递,更强烈18. 7019. 传导障碍20. 传播速度不同21 .次声波,次声波22. B 23. D 24. D 25. B 26. C 27. C 28 .D32. D 33. B 34. C 35. D36. 182 m37. 1700 m38. 850 m39. 145 m29. A 30 . C 31. B。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 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最慢()A.铅B.软木C.海水D.空气2 . 早期机械唱片表面如图所示,唱片上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以一定的速度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若唱片转动的速度比规定速度大,则放出的声音A.声速变大,响度不变B.声速变大,音调不变C.音调变高,声速不变D.音调和响度都不变3 . 正常人听到声音的范围是()A.20Hz~20000Hz B.高于20000Hz C.低于20Hz D.20Hz~2000Hz4 . 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C.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5 .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A.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B.说话时,用手指摸着喉头,手感觉到振动C.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吊着的泡沫球弹开D.用手按住余音缭绕的锣面,锣声立即停止6 . 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①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②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③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 . 某校于2018年3月13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8 . 第十七届科博会在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声学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9 . 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在教室周围植树种草可以减弱噪音的传播C.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D.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播能量10 . 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现象》章末复习课件1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工作声音, 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声音等级分贝,刚听弱声为0。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 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超70(dB), 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 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入耳, 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
第一组
实验1:跳动的纸屑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第五组
声波和水波
实验11:音叉、钢琴、长笛波形 图
实验12:响度不同的波形图
实验方法
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 理想实验+科学推理
类比法
图像法
一、声源固定画面分析) 1、我国考古队员利用超声波探测沉船,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 传播速度为1500 m/s,如果探测声呐从海面发出信号,信号从出 发到遇到沉船,再到被声呐接收所花时间为0.024 s,求沉船在 海面下多深处? 2、汽车开进一个两侧山坡平等的峡谷,鸣笛后经0.6s听到左边 山坡的回声,再经0.5s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求这个峡谷的宽度 (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对接中考——低声下气 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 提高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
对接中考——口口声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对接中考——金声玉振 音乐厅正在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 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 )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 音的( )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 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 )效应。
实验2:飞溅的水花
实验3:弹起的乒乓球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1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12.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________决定,_________产生低音,_________产生高音.13.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14.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15.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_ .16.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17.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________.18.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19.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_________的人恢复听力.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_________的原理.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_________产生,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______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二、选择题2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23.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A.空气、水、铜B.铜、空气、水C.水、铜、空气D.铜、水、空气24.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酒精B.空气C.岩石D.月球上空25.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26.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A.20 HZ~1100 HZ B.85 HZ~20000 HZC.85 HZ~1100 HZ D.20 HZ~20000 HZ27.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声音的大小28.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D.月球上没有空气29.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30.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A.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B.每个人的远近不同C.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D.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31.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B.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D.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32.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33.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3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D.戴上防噪声耳塞3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D.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三、计算题3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37.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38.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39.“5.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 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2 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参考答案:1.振动,振动,振动,振动2.振动,振动3.介质,空气,液体,固体,真空4.温度,3405.小于6.17 m7.能感知,听觉神经,骨传导8.慢9.频率,快慢,高低,音调,音调10.音色,音色11.响度,声源的振幅,到声源的距离12.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短空气柱13.音色14.130815.噪声,学习,工作,噪声16.20 Hz,20000 Hz17.振动,能传递,更强烈18.7019.传导障碍20.传播速度不同21.次声波,次声波22.B 23.D 24.D 25.B 26.C 27.C 28.D 29.A 30.C 31.B 32.D 33.B 34.C 35.D36.182 m 37.1700 m 38.850 m 39.145 m。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P16)1.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
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
或者仿照课上的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
对于前、后两种方法,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前一种方法,要大加赞赏。
凡利用课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来做验证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鼓励举一反三,鼓励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
2.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首先在实际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
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
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要求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
在这里,切忌用物理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学生。
不要打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
有关数据如下: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 km(实为1 463 km);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Z13(北京—上海)快车大约平均每小时运行120 km;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 km。
此题中体现两个能力培养点。
①假设。
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提出假设,在物理问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简化问题。
②估算。
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在许多场合,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
这里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此题不能只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否则就会种下“重计算,轻事实”的恶果。
如果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应该请他告诉其他同学能听到两次声音的条件(主要是铁管的长度足够长)。
如果没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有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才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总之,不要把此题当成一道计算题简单地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章后练习
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
1.本章知识结构
2.
2.我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
(2)“观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从对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是科学探究与科学发现的前提.观察不仅要用眼去看,更要动脑去想.
3.我还想补充(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感悟与体会).
_________________.
看一看,能给你什么启示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声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解析:人耳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物体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振动(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一般也不同.总的来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声,也就不存在传声快慢的问题.因此正确答案是A.
例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说话时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游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 m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人的说话声是由气流冲击声带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对人耳来说,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分开,因此人与障碍
物的距离至少为:s =
2vt =2
s 0.1m/s 340 =17 m.经分析判断可知:正确答案是B. 例3 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在播放时,你或许会感到惊奇,因为你
的声音听起来变细了(音调变高了).把其他人的说话录制下来,播放出来的声音你听起来觉得非常好,但是你的……恰恰是不好的,毛病出在哪里?解析: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敲响音叉,听一听它的声音,描述一下它的音调和圆润程度2)再敲响音叉,在音叉仍然振动时,把它手柄的底部紧紧地压在你一边的颌骨上,这时声音有什么变化吗?
分析和论证:根据实验结果——将音叉压在颌骨上时,听到的声音音调稍低,声音圆润. 可知:在你讲话的时候,你所听到的许多声音,特别是低频成分,是通过颌骨和头骨传导而来的.对你来说能增添你的嗓音的丰满度的那些低频音调,别人是听不到的.你从录音机上听你自己的录音时,与别人听到的你的讲话声是一样的.
方法指导:仔细审题,尽可能做出接近事实的猜想,可以大量减轻实验设计与验证的工作量.如,根据“把其他人的说话录制下来,播放出来的声音你听起来觉得非常好”这一事实,就可把录音机的因素给排除.然后比较“听自己说话的声音”与“听录音机播放的声音”的区别,就可做出本题解析中的猜想.
验证猜想的方法则由你的知识面和经验的多少及个人习惯自行设计,如你可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其他人调查进行检验.若向其他人调查,你能设计出要调查的问题吗?
测一测,你学得怎样
知识与技能 一、填空题
1.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__________.
2.回声是由于声音的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3.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____.
4.人们把高于__________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__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
5.人们以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 dB 是__________的声音.
6.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分别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 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3.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 调音符4和F 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6.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8.频率为60 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A.60次
B.1800次
C.3600次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9.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三、计算题
1.有一个发声体2 min振动3×106次,求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是多少?这声音人耳能听到吗?为什么?
2.如图1—18所示,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波所用的时间是4 s,海底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450 m/s)
图1—18
四、解释现象
山谷中潺潺的流水声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空气也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课本中是通过一演示实验得出上述结论的.请你说一说该实验的方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上述结论的推理过程.
2.请你设计一个测定水中声速的实验.
要求:(1)写出做法;
(2)实验中需要预先知道的已知条件及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都要用字母表示;
(3)水中的声速用公式表示.
1.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2.小明阅读课本时,看到课本上关于蝙蝠飞行时确定目标的方法,知道蝙蝠是根据反射声波的方位和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这时他想:这说明声音在反射过程中一定遵循什么规律,这规律是什么呢?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穿衣镜前放张桌子,找两个较长的纸筒和一架小半导体收音机(一块机械手表也可以).先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一条跟镜面相垂直的直线,这条直线叫镜面的法线.在法线的一侧平放一个纸筒,送音纸筒的筒口前放上那架收音机,让它的喇叭正对着送音纸筒.打开收音机,让它发出最小的声音.然后在法线的另一侧,拿着平放的听音纸筒听声音,慢慢改变听音纸筒和法线的夹角,当转到图1—19中所绘位置时,听到的声音最响.
图1—19
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里,假如我们把送音纸筒中轴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听音纸筒中轴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2)你认为此结论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测一测,你学得怎样 知识与技能
一、1.响度 2. 反射 3.频率 次数
4. 20000 20 20 Hz~20000 Hz
5.分贝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
6.(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二、1.BC 2.B 3.C 4.B 5.D 6.A 7.C8.C 9.A
三、1.3×106
÷120 s=25000 Hz.
因为25000 Hz >20000 Hz ,所以这种声音人耳听不到. 2.1450 m/s ×2 s=2900 m 四、是由水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方法见课本P 14演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时,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小,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时,铃声又逐渐增大,推理过程:罩内有空气时铃声大→空气减少→铃声轻弱→若没有空气→将听不到铃声→空气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从水面向水底发射声波,记录由发射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 ,则水中的声速为v =t
s 2,式中s 为水的深度,应是预先知道的已知条件. 科学探究
1.音阶越高,声音的频率越快(大).
2.(1)声音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略
初中数学试卷
灿若寒星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