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与积累30页PPT

合集下载

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古诗文ppt课件

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古诗文ppt课件

一、古诗词朗读、积累与运用
返回目录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返回目录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返回目录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二、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理解
返回目录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
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
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
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小知识】《石灰吟》写作背景
•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 情操的决心。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
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
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
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
返回目录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2021年新高考1卷古诗文阅读10-16题 课件(30张PPT)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2021年新高考1卷古诗文阅读10-16题 课件(30张PPT)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试卷分析
古代诗文阅读
10~16题
1
信息类1~5:“诗画异质”(朱光潜+钱钟书)
小说6~9:卞之琳《石门阵》
古文10~14:《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诗歌15~16:《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
作文23:“体育之效”“强弱之变”
2
选材新宠——《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 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 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 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300多万字,另有《考异》、 《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 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⑤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 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 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7
边读边做选择题,选定离手不纠结。
10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 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①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 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 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 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②上与群臣论 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 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 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 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③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

小升初——古诗文常积累专项复习 课件 (36张幻灯片)

小升初——古诗文常积累专项复习 课件 (36张幻灯片)

古诗的物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词运用
你能从中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吗? 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 )
②一片一片又一片,飞人梅花都不见。( 冬 )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夏 )
④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
古诗的物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词运用
描写思乡的诗句,你能写出几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好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你能说说这俩 首古诗表达了 作者什么思想
感情吗?
古诗的物象及象征意义
知识点
物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的物象及象征意义
知识点
物象及象征意义
表现别离的:柳、长亭、短亭
1、柳树。杨柳是春天一个情意丰富的意象。古人借杨柳表达多种情 意,有借杨柳抒发惜别深情,有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表示春天万 物生长的活力。形容柳的形体特征及阴柔之美。还有借杨柳揭示一 些生活哲理。
例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的物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试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夕阳”这一艺术形象。
参考答案: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 气氛。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 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 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 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一、评价题型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七年级古诗词积累专题课件(49张PPT)

七年级古诗词积累专题课件(49张PPT)

杨花①落尽子规②啼, 闻道龙标③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手法:融情入景、景中见情,借“杨花”“子规” 两种意象,点明时令(暮春),烘托凄凉、悲惋的 氛围,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手法:借景抒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 格化,寄托诗人的离愁和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关切。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①共剪西窗烛, 却话②巴山夜雨时。
炼字:“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 自然之景,也流露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表现 诗人深重的绵绵愁思。
手法:诗人运用想象,遥想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 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 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 了的“昔日”之苦。
【写作背景】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后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主旨】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烘托出悲凉的情感基调, 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怀。
第 3 首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①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②,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 5 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①共剪西窗烛, 却话②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何当:何时将要。②却话: 回头说,追述。 【译文】你问我哪天归来,我尚未确定 日期,大巴山的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 里涨满了水。/ 何时将要在西窗下共剪 烛花,秉烛长谈,追述今夜我在巴山听 雨时对你的思念。
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和豪迈的气概。
【写作背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归师途中登上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

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ppt(31份)29

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ppt(31份)29

[唐]王湾
【考情搜索】湖南人教地市近5年35套试卷均未考
查。
对偶点题。这一联先写“客路”后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写“行舟”,将诗人人在江南、神 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充分表露了 出来。与尾联的“乡书”“归雁” 遥相照应。
运用对偶修辞,写船上所见景色“平”
“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 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 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为 颈联中“江春”一语作了铺垫。“阔” 字描写了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给人以 广袤苍茫之感。“正”“悬”二字写出 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三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
一、观沧海 二、次北固山下
三、钱塘湖春行
四、天净沙· 秋思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六、夜雨寄北 七、泊秦淮 八、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九、木兰诗 十、望岳
十一、春望
十二、使至塞上 十三、黄鹤楼 十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十五、赤壁
十六、过零丁洋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虚景描写。寥寥十六个字,写出了沧 海之大,借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 豪迈的气概。 这八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的结尾,与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诗意并无必然的联系。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 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 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诗人欲 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主旨】诗人紧扣季节特征,通过对春水初平、早
莺争树、新燕衔泥、春花初绽、浅草没蹄、翠柳遮
堤这六组画面的描摹,把早春西湖的春意盎然、生 机勃发、充满活力描写得恰到好处,抒发了诗人对 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考点精练 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 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这两句诗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出诗人不为凡俗 事物忧扰,醉心山水、平易畅达的愉悦心境。

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ppt

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ppt
7.山居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古诗词
8.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诗词
9.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诗词
10.登鹳雀楼
古代经典
(二)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古代经典
(六)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古诗词
13.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古诗词
14.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1张P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1张PPT)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
那重新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
指月亮
指月亮
把酒问姮娥: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
嫦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披散
白发渐渐增多,好像故意欺负 我,怎么办呢?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
还要砍去月中桂树婆娑的枝叶,因为人们 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现实场景: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对话月亮: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表达了岁月流逝、 功业无成 的愁思与抑
郁,也表达了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愤
言 志
想__象__场景:
与痛苦。 砍去桂枝:砍去象征_一__切__投__降__势__力__的桂枝,反对

回首向来萧瑟处,
明指: 途中所遇风雨
抒情:归去,
1.风雨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语双关 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2.启示:自然界的雨晴很寻常,政治风
雨和人生险途也应坦然面对。
3.情感:豁达乐观
定风波 【宋】苏轼
本词主旨:写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词人雨中潇洒徐行, 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_乐__观__旷__达_ 的生活态度和__坦__荡与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
地名,在洛阳城南
杰出人物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小溪
长沟流月去无声。 月光映照在小溪里,随着溪水悄无声息地流逝。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