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

附件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居住建筑)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公共建筑)附件2:徐州市绿色建筑设计应达标基本条文及审查要点(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设计和审查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4、《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20105、《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7、《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二、基本条文及审查要点:(一)居住建筑1 建筑设计1、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4.1.6)【审查要点】建筑总平面图中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7)【审查要点】污染源主要指:易产生噪声的学校和运动场地,易产生烟、气、尘、声的饮食店、修理铺、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
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项目的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化进行隔离。
3、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4.1.9)【审查要点】住区是否按照规划要求配建公共服务设施。
4、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4.2.1)【审查要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是否符合《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的规定。
5、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4.2.4)【审查要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是否按照《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的规定设计遮阳设施。
6、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4.4.2)【审查要点】居住建筑造型是否简约,是否设有大量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装饰性构件。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
1节地与室外环境1。
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1。
1。
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1.1。
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
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
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
2节能设计1.2。
1建筑造型节能1。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
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
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
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湛江市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参考版本

湛江市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参考版本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1993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一、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重复利用:有□无□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省标一星B□省标一星A□省标二星B□省标二星A□省标三星□国标一星□国标二星□国标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3.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4.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日照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筑间距的控制、户型的设置等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说明本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情况,包括设施种类、500m范围内幼儿园、会所布置情况;2.说明项目所属声环境功能区类型及住区声环境的测评结果(数据应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3.说明改善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小区通透设计、室外下垫面和建筑立面的热物性改性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方面的措施。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遵循和谐、适地、节约、高效、舒适、经济、人文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
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2、有关现行建筑绿色设计的要求三、设计方法1.在建筑绿色设计中,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2.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景观等专业紧密的结合。
3.绿色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
四、设计措施1、遵循当地城乡规划要求,满足场地和建筑的绿色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
做到场地内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
2、利用原有地形,合理的利用土地环境,适度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尽最大限度种植树木、花草,有利于原有生物生长,争取最大绿化面积,改善室外热环境,减少噪声。
在场地铺装材料上选用透水铺装构造。
3、场地内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垃圾收集设施。
4、建筑构造优先按被动措施,优化建筑体型和内部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尽可能使每个空间能满足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采用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建筑采用南北向布置的最佳朝向。
5、材料选用a.尽最大可能使用工业化建筑产品,选用成品门窗,预拌砂浆。
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建筑产品。
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b.频繁使用的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并考虑部分组合的同寿命性。
不同使用寿命的组合件选用便于拆换、更新和升级的产品。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说明-初步设计1. 背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通过集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环境友好的策略,绿色建筑旨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档旨在介绍初步设计阶段下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2. 设计原则2.1 绿色材料选择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可持续、环保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应符合以下标准:- 低碳排放:优先选择产生较少碳排放的材料。
- 可再生资源:优先选择来自可再生资源的材料。
- 无毒无害:材料应符合环境友好的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2.2 能源效率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提高能源效率的策略:- 优化建筑方向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
- 使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隔热材料,减少能源损失。
- 采用节能设备和系统,如LED照明和高效空调设备。
2.3 水资源管理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以下是一些水资源管理的策略:- 收集和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和冲洗。
- 安装高效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和双冲水马桶。
- 设计雨水渗透系统,以减少排水负担。
2.4 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策略:- 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新鲜空气的流通。
- 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室内装饰材料,减少空气污染。
- 设计舒适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3. 总结初步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遵循绿色建筑的原则和策略,我们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创造一个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在后续设计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这些设计,以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目标。
注:本文档所述的绿色建筑原则和策略仅供参考,请在实际设计中根据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应用。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

附件1: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居住建筑)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公共建筑)附件2: 徐州市绿色建筑设计应达标基本条文及审查要点(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设计和审查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4、《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20105、《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7、《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二、基本条文及审查要点:(一)居住建筑1 建筑设计1、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4.1.6)【审查要点】建筑总平面图中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
7)【审查要点】污染源主要指:易产生噪声的学校和运动场地,易产生烟、气、尘、声的饮食店、修理铺、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项目的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化进行隔离。
3、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4。
1.9)【审查要点】住区是否按照规划要求配建公共服务设施.4、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4。
2。
1)【审查要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是否符合《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的规定.5、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4。
2。
4)【审查要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是否按照《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的规定设计遮阳设施。
6、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4.4.2)【审查要点】居住建筑造型是否简约,是否设有大量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装饰性构件。
XX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一、 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 。
项目地点 。
建设单位 。
建设用地面积: m 2 。
项目建筑面积 m 2,其中地上: m 2,地下:m2;建筑层数 层;建筑高度 m。
2. 建设目标: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 项目总分 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技术 分; 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分;③节水与水XX 利用技术 分; ④室内环境质量技术 分; ⑤节材与材料XX 利用 分;提高与创新 分。
(填百分制折算分) 4.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5. 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商住建筑□ 6. 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21 2。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 J/T 229-2021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21 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21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21 7.《建筑幕墙》 G B21086—20218。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 J 75—2021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1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21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 J/T 0151-2021 12。
XX 、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XX 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XX21、应明确满足的条文编号、条文原文和相应技术措施;满足需在方框内打勾 ,并填写相应技术措施;不参评在方框内打斜杠并注明原因;不满足在方框内打叉 ,内容可不填写。
2、应简要叙述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描述、关键参数说明和设计效果表达,不得照抄照搬条文原文或条文解释;3、应注明支持得分的施工图图纸编号或其它专业资料(或分析报告、计算书等)在方框内打勾;4、若设计图纸暂不能提供(如景观、装修、二次专业设计),需在证明材料中注明,后期专业设计应按照本专篇填写内容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城海•松藻中心项目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部分)初步设计编制单位:XXXXXX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XXXXXXXX)XXXXXXX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部分)法定代表人:签名:技术总负责人:签名:项目总负责人:签名: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一、项目概况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
地块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约63 米,呈近似长方形状。
总用地面积为5205.00m2,设计为高层公共建筑。
项目由24层塔楼、4层裙房,地下3层车库组成。
总停车数为283辆,总建筑面积41676.45m2,为甲类公共建筑。
本项目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进行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银)级标准。
建筑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
二、建筑专业2.1 设计依据1、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规范、规定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50-052-2016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83)《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13J02 DJBT-069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5)《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6)《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2、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文件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3、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报告1)重庆市规划局下发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函2)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勘察结果显示本项目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3)南岸区环保局通过审核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渝(南岸)环备[2016]003号。
2.2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2.3建筑节能设计说明1 节能设计说明1)XXXX项目依据《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甲类建筑: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建筑,或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建筑群,为甲类建筑;2)建筑设计详见单体节能计算报告书(1)各功能房间外窗(含透光门)及透光幕墙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与房间外墙面积比房间满足《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第 3.2.11条规定:各主要功能房间应设外窗,其外窗(含透光门)及透光幕墙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房间外墙面积的10%,有效通风面积比小于10%的各主要功能房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换气量为2次/h。
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判定表(节能报告书详见附表1)(2)西向外遮阳判定3)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建筑材料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1)外墙节能措施及主要节能材料:厚壁型烧结页岩空心砖(外壁厚≥25mm,孔排数≥7排,孔洞率≥45%)(200mm)+玻化微珠高性能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燃烧性能A级(25.0mm)(2)外窗节能措施及主要节能材料外窗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6高透光Low-E+9A+6透明),外窗气密性为7级,水密性为3级,隔声性能为4级,抗风压性能为4级,可见光透射比0.72。
各主要功能间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满足《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第3.2.11条规定的有效通风面积不宜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的要求。
(3) 屋面节能措施及主要节能材料难燃型挤塑聚苯板燃烧性能B1级(厚度详各单体节能计算报告书), 构造为倒置式屋面保温系统,实际厚度按保温层的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
(4) 架空楼板的主要节能材料功能转换处楼板采用垂直纤维岩棉板(50mm),燃烧性能A级。
泡沫混凝土600烧性能A级(210.0mm)(5) 功能转换处楼板主要节能材料泡沫混凝土600烧性能A级(40.0mm)(6) 防火隔离带屋面与外墙交界处和屋顶开口部位设500mm垂直纤维岩棉板燃烧性能A级防火隔离带。
(7)屋顶透明部分:无且最小厚度不得小于50mm。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以上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满足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关于加强民用建筑保温隔热工程防火安全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74)号要求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结露设计主要依据围护结构各部位的保温构造,通过结露验算来判定各部位是否会发生结露。
主要包括:热桥、屋面、与土壤接触的地面、地下室外墙,具体详见节能计算报告书。
围护结构各部位结露验算结果4权衡判断计算结果表楼地面保温材料采用泡沫混凝土时,保温隔热层与楼地面面层之间的水泥混凝土结合层厚度不应低于40mm,且水泥混凝土结合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200mm的φ6.5mm钢筋网片,保温隔热层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后,方可进行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施工。
架空楼板构造措施:板材保温层采用丝径0.9热镀锌钢丝网,网孔12.7×12.7,φ7塑料膨胀锚栓固定,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
基层为混凝土时,锚栓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25mm。
当建筑楼地面保温层采用的全轻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LC15 级时,保温层与面层之间应设置水泥混凝土保护层,水泥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200mm 的φ6mm 钢筋网片。
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1)节地与场地规划选址(1)X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
获得相关部门书面认可。
(2)项目场地安全,不存在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无含氡土壤,无电磁辐射危害,无有毒物质危险源,场地的防洪设计符合现行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
项目选址非:■文物古迹;■自然水系;■古树;■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不应违反的保护区规定内容。
场地无■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含氡土壤;■电磁辐射危害;■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2)场地的生态修复及表层土的利用情况,场地是否进行生态修复:■是;□否。
挖方表层土是否利用:■是;□否。
生态恢复措施:■最大多样性法; 保护回收利用场地表层土。
(1)本项目建设时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开发建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变,为充分利用有机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的表层土壤。
项目施工阶段,景观专业考虑将表层土壤进行存放,用于后期建筑景观绿化用土,维持生物多样性。
(2)在建设项目后期,采用生态恢复的措施,保证项目场地内绿地率达到15%以上,且绿化植物采用乡土植物,项目场地内采用乔木、灌木、草皮等复层绿化的措施。
3)场地交通:行距离500m内有公共站点:■是;□否。
步行距离800m内轨道交通站点:□是;■否。
■地下车库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车库出入口设置在远离商业主入口出,停车设施不挤占行人活动空间,避免扰人活动。
■合理设置出入口并设置便捷的步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且与建筑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设置居民步行5-10min可以到达的公共服务设施。
本项目交通便捷,距离建筑主入口步行距163m处有一处公交站点,共计有2条公交线路,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有邮局、银行营业网点、餐馆、理发店、宾馆、药店、书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步行5-10min即可到达。
主要车行、人行出入口与万寿路和北面的万寿支路相接。
车行出入口在万寿路和万寿支路上分别开口与市政道路相接,在西面进入地下车库。
整个小区内部道路能够合理的人车分流。
市政道路基础条件相对成熟,周边有公共交通车停靠点以及停车设施设计,使项目的交通便利。
4)地下空间利用方案:地下设置3层停车库,面积为:10995.08 m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与用地面积比为211.24%。
项目场地内采用了大量的透水地面(透水混凝土及透水砖),架空绿化,实土绿化,场地采用植草砖,可做功能变化,平时用作集会场地。
5)建筑的公共性、共享性:(1)建筑内部的商铺可对外出租,对外开放营业。
(2) 建筑周边有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周边建筑集会议、展览、娱乐、购物一体,联合建设时已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3)建筑周边绿地、休息设施向周边市民开放,在后期物业管理中实行错时向公众开放的管理办法。
6)建筑物理环境设计(1)建筑风环境设计:重庆的冬季、夏季地风风向分别是北风和西北风,全年主要风向是西北风。
项目总平面设计主要考虑过渡季、夏季自然通风,且避免局部风速过大影响室外行走舒适。
1.(2)、本项目结合夹在城市干道的方形用地,满足退距要求后形成塔楼加商业裙楼的布局,,在夏季及过渡季节主导风为西北风,有利于场地空气流通,达到改善空气环境的目的,减少冬季风对建筑的影响,保证夏季和过渡季节的良好通风,为建筑微气候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为商业、办公房、客房设置。
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90%的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应低于2次/h,自然通风的各主要功能房间可开启外窗净面积满足房间地板面积4%的要求。
(详见节能报告《公共建筑规定性指标计算报告书附件1》及建筑模型),无外窗的各主要功能房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换气量为2次/h。
7)建筑视野与光环境设计:(1)、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平面和窗墙面积比,建筑楼距满足《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多数主要功能房间都能通过地面以上0.80m~2.3~高度处的玻璃窗看到室外自然环境,没有构筑物或者造成明显视线干扰。
(2)、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安装功率,照度设计值低于100lx。
室外景观照明运行时间为19:00~21:00,冬夏季因日落时间不同而略有差异,严格控制室外照明运行时间。
对于建筑室内照明,考虑采用内遮阳帘等措施,防止室内灯光外溢。
1)、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平面和窗墙面积比,建筑楼距满足《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多数主要功能房间外窗无视线干扰。
(3)、建筑外窗采用(6高透光Low-E+9A+6透明)采光良好。
(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中,重庆市光气候分区为V类地区,主要功能为办公楼、旅馆,办公楼采光等级为III, 光采光系数标准值为3.0;室内天然光照度标准值为450lx;,采光系数为0.2X1.2=0.24;旅馆中,主要功能房间为客房(大堂、客房、餐厅、健身房)采光等级为IV,采光系数标准值为2,室内天然采光照度标准值300(LX),采光系数为1/6X1.2=0.20;会议室采光等级为III,采光系数标准值为3.0,室内天然采光照度标准值450(LX),采光系数为0.2X1.2=0.24;走道、楼梯间、卫生间采光等级为V, 采光系数标准值为1,室内天然采光照度标准值150(LX),采光系数为0.2X1.2=0.24;光气候系数K值为1.2,室外天然光设计照度值ES12000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