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的发明故事
尼龙搭扣的发明

尼龙搭扣的发明
1948年的一天,瑞士发明家乔治·德·梅斯特拉尔喜欢带着狗外出散步,有一次散步回家,发现自己的毛呢裤上和狗身上都粘满了一种草籽。
草籽粘在狗毛上很牢,要花一定功夫才能把草籽拉下来。
乔治感到很奇怪,他运用了敏锐的观察力,用显微镜仔细观察这种草籽,只见草籽的纤维像几百个小钩子钩住了毛呢裤的绒面和狗毛。
他想,如果采用这两种形状的结构发明一个搭扣,那一定举世无双。
8年后,世界上第一个尼龙搭扣在梅斯特拉尔手上诞生了。
尼龙搭扣实际上是两条尼龙带,其中一条涂有涂层,上有类似芒刺的小钩,另外一条的上面则是数千个小环,钩与环能够牢牢地粘在一起。
尼龙搭扣不生锈、重量轻、可以洗,用途很广。
尼龙搭扣应用于服装、背包、篷帐、降落伞、窗帘、沙发套等方面,通常作为服装、背包等的组成部分,属于成品。
其搭扣也可用于工业等设备上,如工业机械设备搭扣、机箱机柜搭扣、电气柜搭扣等,故也被称作搭扣锁。
太空人还用它把食物包“挂”在太空载具的墙上,使他们的靴子能附在地板上。
牛顿在苹果树下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阿基米德在澡盆里顿悟浮力原理,兴奋地大喊“我找到啦!”乔治·德·梅斯特拉尔也是在散步回家后发现裤子和爱狗身上粘满草籽,才突发灵感并最终发明了尼龙搭扣。
可见,一些最为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一些极为寻常的机遇与观察。
尼龙6的发展历程:从实验室到全球应用的市场王者

尼龙6的发展历程:从实验室到全球应用的市场王
者
尼龙6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罗瑟斯博士在杜邦公司的实验室中首次合成了尼龙6。
1938年,杜邦公司实现了尼龙6的工业化生产,并命名为nylon(中文音译为尼龙)。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尼龙6主要被用于制造丝袜和其他纺织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尼龙6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包括制造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军工产品。
在近10年中,全球的尼龙消费量以年均7.5%左右的速度递增。
尼龙6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化纤和工程塑料领域,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医疗、食品包装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全球的尼龙6生产商主要包括英威达、杜邦、首诺、罗地亚、巴斯夫、兰蒂奇、旭化成等公司。
其中,生产规模最大的英威达公司约占全球尼龙6产能的40%,而产能前5位的公司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总之,尼龙6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市场。
尼龙的诞生

人类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由来已久,而谈到高分子材料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时,就不得不提起一种在二战期间就风靡全球的材料——尼龙。
当然尼龙只是俗称,其真正的成分是聚酰胺(PA)聚酰胺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的酰胺基,用作塑料时称尼龙(一些场合直接将聚酰胺称作尼龙),用作合成纤维时我们也可称为锦纶,聚酰胺可由二元胺和二元酸制取,也可以用ω-氨基酸或环内酰胺来合成。
根据二元胺和二元酸或氨基酸中含有碳原子数的不同,可制得多种不同的聚酰胺,聚酰胺品种多达几十种,其中以聚酰胺-6、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的应用最广泛。
1928年,美国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
杜邦公司为了弄清楚赛璐珞、蚕丝、橡胶等天然高分子物质的分子结构,并制造出与它们相类似的合成物质,以十分优越的条件破格将哈佛大学的卡罗瑟斯请到了公司。
他刚加入杜邦公司,就开发出了与丝绸具有相似结构的聚酰胺,虽然涤纶在此前已经问世,但作为纤维制品来讲熔点过低,所以他便决定以聚酰胺为主要研究对象。
经过研究,卡罗瑟斯发现聚酰胺进行冷延伸后张力会大幅提高,成为非常优秀的纺织品,这就是尼龙。
任何伟大的发现都会伴随着一些传说,尼龙的出现也不例外。
一名研究员为了测试涤纶实验材料的延展性能达到何种程度,抱着做游戏的心态拉着粘有一小团涤纶的玻璃棒在宽阔的房间里走来走去,竟意外地发现涤纶里抽出了又细又长的丝。
卡罗瑟斯从这件事情中受到了启发,他认为,既然熔点过低而无法制造纤维的涤纶具有这种性质,那么熔点很高的聚酰胺也应该具有这种性质。
果然和设想的一样,他发现聚酰胺中也能拔出细长的丝,而且这种物质与蚕丝十分相似。
可以看到,这样一次偶然的行为却能成为一项伟大发现的基础,其中离不开卡罗瑟斯过人的洞察力。
看到从涤纶中抽出的丝,便能从科学的角度联想到这种现象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他们之前已经发明出了叫做聚酰胺的这种纤维。
也就是说,正是这些有意无意的准备条件为伟大发现奠定了基础,仅凭空想是绝对没可能实现这种伟大的发明的。
尼龙搭扣的发明故事.doc

尼龙搭扣的发明故事作者:谢延昭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1期故事发生在1894年。
在瑞士,工程师乔治·梅斯特拉休闲的时候,喜欢到远郊打猎,可是每次打猎回家,衣服上总粘满一种种子,摘起来相当费劲。
他兴趣所致,就拿着这样的种子,请教了一个植保站的工程师,才得知这种种子叫商陆草,平常高一到二米,茎直立,带紫红色;叶片椭圆状卵形,顶端急尖;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微带红晕;果序下垂,轴不增粗;浆果扁球形,熟时紫黑色;种子平滑。
种子平滑?这真奇怪!回到家里,工程师拿起放大镜,想看清楚这些讨厌的平滑东西是如何粘在衣服上的。
他往放大镜里一看,发现这些草籽顶端长满了小钩钩,是它们紧紧地勾住了衣服上的纤维丝。
工程师把它们粘到自己家圈养的狗身上,然后从卷曲的狗毛上拉下来,就只听劈啪地一声响,但是拿放大镜看,小钩钩并没有断,只要拿丝织物去靠近它,立即又会被它牢牢地勾住。
工程师于是把商陆草种子反复地粘在狗毛上,然后又拉下来,又钩上去,又拉下来,钩上去……他觉得很有趣,而且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做两块布,布上面均织满这种钩子,不就能够互相粘接到一起了吗?于是,他认真研究起草籽钩的结构形态,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仿生实验,工程师乔治·梅斯特拉终于在70多次失败的实验基础上,发明出了被称为魔勾的尼龙搭扣。
这种尼龙搭扣,是由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两部分组成的联接带状织物。
钩带和绒带复合起来略加轻压,就能产生较大的扣合力和撕揭力,广泛应用于服装、背包、篷帐、降落伞、窗帘、沙发套等方面。
可用来代替拉链、揿钮、钮扣等连接材料。
尼龙搭扣采用锦纶做原料,由平纹组织和成圈组织交织而成。
钩带用0.25毫米直径的锦纶鬃丝成圈,经热定形、涂胶、破勾等处理,获得硬挺直立、不易变形的勾子。
绒带用锦纶复丝成圈,经热定形、涂胶处理获得直立、柔软略带疏散性的圈状结构。
钩带和绒带复合起来时,硬挺的勾子很容易勾住柔软的绒圈而起搭扣作用。
合成纤维发展历史

合成纤维发展历史
合成纤维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合成纤维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1907年:法国化学家奥斯卡·奥塞尔发现了人造丝,也被称为尼龙。
2. 1910年:荷兰化学家奥托·鲍尔发现了人造丝的第一个商业化应用,即人造丝制成的女士袜子。
3. 1930年:美国化学家华莱士·卡罗研制出了第一个合成纤维——聚酯纤维。
4. 1935年:德国化学家朱利叶斯·冯·布尔克发现了合成纤维的另一种类型——聚酰胺纤维,也被称为尼龙。
5. 1941年:美国化学家埃尔默·考丁发现了脲纶纤维,也被称为氨纶。
6. 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合成纤维的生产量大幅增加,尼龙成为最受欢迎的合成纤维之一。
7. 1950年代:莱克斯纳公司开发出了第一种聚酰胺纤维——莱克斯纳。
8. 1960年代:聚酯纤维的生产量大幅增加,成为一种重要的合成纤
维。
9. 1970年代:氨纶的生产量迅速增加,广泛用于弹力纤维制品。
10. 1990年代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合成纤维的种类和性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如芳纶、碳纤维等。
总的来说,合成纤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最初的尼龙到聚酯、聚酰胺、氨纶等多种类型的发展,不断推动了纺织工业的进步和创新。
pa尼龙材料发展史

pa尼龙材料发展史PA尼龙材料发展史PA尼龙材料是一种高性能的合成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PA尼龙材料的发展史。
20世纪30年代,德国化学家保罗·施莱克发现了尼龙6,这是一种由己内酰胺6单体合成的聚合物。
尼龙6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合成材料之一。
但是,尼龙6的熔点较低,不能满足高温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20世纪40年代,美国化学家卡尔·佛兰克发现了尼龙66,这是一种由己内酰胺6和己内酰胺66单体合成的聚合物。
尼龙66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更好的耐高温性能,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高性能合成材料之一。
20世纪5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了PA11和PA12两种新型尼龙材料。
PA11和PA12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20世纪60年代,日本化学家发明了PA6和PA66两种新型尼龙材料。
PA6和PA66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高性能合成材料之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了PA9T和PA46两种新型尼龙材料。
PA9T和PA46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20世纪80年代,日本化学家发明了PA12和PA610两种新型尼龙材料。
PA12和PA610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后,PA尼龙材料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PA尼龙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未来,PA尼龙材料将继续发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尼龙的故事

尼龙的故事人们对尼龙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尼龙制品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它历史的人就很少了。
尼龙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
本世纪初,企业界搞基础科学研究还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1926年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杜邦公司的的董事斯蒂恩(Charles M. A. Stine,l882~1954)出于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建议该公司开展有关发现新的科学事实的基础研究。
1927年该公司决定每年支付25万美元作为研究费用,并开始聘请化学研究人员,到1928年杜邦公司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总部所在地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瑟斯(Wallace H. Carothers,1896~1937)博士受聘担任该所有机化学部的负责人。
卡罗瑟斯1896年4月27出生于美国洛瓦的伯灵顿。
他开始受教育的是在得梅因公立学校,1914年从北方中学毕业。
卡罗瑟斯的父亲在得梅因商学院任教,后来担任过该院的副院长。
受他父亲的影响卡罗瑟斯18岁时进入该院学习会计,他对这一专业并不感兴趣,倒是很喜欢化学等自然科学,因此,一年以后转入一所规模较小的学院学习化学。
1920年获理学学士学位。
1921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来在南边柯他大学任教,讲授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
1923年又回到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
在导师罗杰·亚当斯(Roger Adams,1889-1971)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关于铂黑催化氢化的论文,初步显露了他的才华,获得博士学位后随即留校工作。
1926年到哈佛大学教授有机化学。
由于卡罗瑟斯性格内向,他认为搞科学研究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1928年受聘来到了杜邦公司。
卡罗瑟斯来到杜邦公司的时候,正值国际上对德国有机化学家斯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1881~1965) 提出的高分子理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卡罗瑟斯赞扬并支持斯陶丁格的观点,决心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因此他把对高分子的探索作为有机化学部的主要研究方向。
我国尼龙发展历程

我国尼龙发展历程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化学家Wallace H. Carothers首次合成成功。
由于其优良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尼龙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我国尼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我国尼龙发展历程的简要记录。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尼龙行业起步。
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尼龙的重要性和潜力,开始鼓励尼龙的研发和生产。
1954年,中国第一个尼龙丝厂在江苏省建成并投产,标志着我国尼龙产业的蓬勃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尼龙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我国建立了一批尼龙工厂,开始大量生产尼龙丝、尼龙布和尼龙制品。
这些产品主要用于纺织、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了我国尼龙产业的初步规模化。
70年代初,我国尼龙产业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尼龙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尼龙行业开始进行技术改进和产业调整。
在这一时期,我国尼龙产业逐渐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注重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
80年代以后,我国尼龙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尼龙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进展。
首先,我国尼龙产业实现了从数量追赶到质量争先的转变,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我国尼龙产业拓展了应用领域,尼龙制品开始广泛运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领域。
此外,我国尼龙产业还加强了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与国际尼龙产业形成了有机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我国尼龙产业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
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我国尼龙产业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
同时,我国尼龙产业还加强了科技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总的来说,我国尼龙产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尼龙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突破,并逐渐成为世界尼龙产业的重要一员。
今后,我国尼龙产业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推动尼龙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龙的发明故事
人们对尼龙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尼龙制品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它历史的人就很少了。
尼龙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
二十世纪初,企业界搞基础科学研究还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1926年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杜邦公司的出于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建议该公司开展有关发现新的科学事实的基础研究。
1927年该公司决定每年支付25万美元作为研究费用,并开始聘请化学研究人员,到1928年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瑟斯(WallaceH.Carothers,1896~1937)博士受聘担任该所有机化学部的负责人。
卡罗瑟斯,美国有机化学家。
1896年4月27日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顿。
1937年4月29日卒于美国费城。
1924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该大学和哈佛大学担任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28年应聘在美国杜邦公司设于威尔明顿的实验室中进行有机化学研究。
他主持了一系列用聚合方法获得高分子量物质的研究。
1935年以己二酸与己二胺为原料制得聚合物,由于这两个组分中均含有6个碳原
子,当时称为聚合物66。
他又将这一聚合物熔融后经注射针压出,在张力下拉伸称为纤维。
这种纤维即聚酰胺66纤维,1939年实现工业化后定名为耐纶(Nylon),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合成纤维品种。
尼龙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
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尼龙丝袜既透明又比丝袜耐穿,1939年10目24日杜邦公在总部所在地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轰动,被视为珍奇之物争相抢购,人们曾用“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绢丝一样美”的词句来赞誉这种纤维,到1940年5月尼龙纤维织品的销售遍及美国各地。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45年,尼龙工业被转向制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军工产品。
由于尼龙的特性和广泛的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非常迅速,尼龙的各种产品从丝袜、衣着到地毯,渔网等,以难以计数的方式出现,是三大合成纤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