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8_渔夫的故事_教学设计_教案_7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8_渔夫的故事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进述课文内容。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知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
难点:体会“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智慧的力量。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汉字文化五千年,我学我会我流传(读、标、圈、注、组、查)(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圈出本文带有拼音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组两个以上的词。
另外给几个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塞{ 撒{ 当{ 恶{(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词:“笑逐颜开、自言自语、弥漫、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始终、恩将仇报、罗嗦、起誓”(批注在书上)2、把握文章有整体,概括准确读流利(认真填写,课堂交流)(1)、熟读课文至少5遍,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用“||”标注在书上,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主要的意思(批注在书上)(3)、根据第2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
(4)、找出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字词句段,并做好批注。
(批注写在书上)(5)、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1、边学边思贵有疑,品词品句悟含义。
(1)、请你自己独立完成这一题,作者是怎样描写魔鬼外形的?用“--”在文中划出来,再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批注在书上)。
(2)、四人小组合作: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认真读故事,从哪些词句看出魔鬼的狡猾、凶恶、愚蠢和渔夫的智慧?描写魔鬼的词句用“--”标记,体现渔夫智慧的词句用“﹏﹏”标记,小组交流写上感想。
(批注在书上)(3)、独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批注在书上)。
2、读罢掩卷心有感,演演故事悟更深(1)、练习朗读与表演三个同学合作,分角色练习朗读,一人读旁白,一人读渔夫说的话,一人读魔鬼说的话。
要求:尽可能地加上动作,使自己的朗读显得更夸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8渔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

3.信息化资源:教学PPT、故事动画视频、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口头报告。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渔夫的故事》的PPT、动画视频和相关文化背景资料,要求学生预习并理解故事情节及文化背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8渔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渔夫的故事》。本课主要讲述了渔夫从海里捕鱼归来,听到孩子讲述自己在海边玩耍时遇到一个可怕的巨人,巨人要孩子一起回家去。渔夫决定去救孩子,他设计让巨人喝海水,巨人喝海水后越来越渴,最终被海水淹没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勇敢和智慧的力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渔夫的故事》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不理解,对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把握,以及如何将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此外,他们可能对如何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感到挑战,特别是在讨论和写作方面。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课本《渔夫的故事》。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深入理解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能力,强化对智慧的应用。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语文上册《渔夫的故事》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一语文上册《渔夫的故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渔夫的故事》的故事情节及细节2.分析故事人物形象及角色3.读懂并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所呈现的道理和感情4.感受并理解故事所表达的人生哲理5.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发掘6.提高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和分析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揭示2.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创设情境,在品读故事初步把握情节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沉浸于故事情境之中;2.阅读理解法:让学生以故事中的题材、情节、人物等为线索,较为深入地理解作品,感悟人文关怀与理性分析等人生价值观;3.课堂讲解法:讲解小说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4.学生研讨法:让学生结合小组讨论透彻地理解故事情节,感悟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5.反思法:在教学结束之际,让学生自行总结体验,提出对学习方法改进的建议和自我评价。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让学生先读一遍《渔夫的故事》全文,了解故事大体情节。
随后,指导学生通过提问该故事的基本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感性认识。
2.教学主要环节第一部分:讲解整个故事1.要紧紧抓住故事的情节线,如出发、捕鱼、变故、回家等等,描述故事中的情节转折,让学生掌握情节轮廓;2.通过画面重现让学生感性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人物注意事项,“画面重现”可以采用 ppt、手绘、走读、影视等多种方式,以获得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力;3.分析讨论眉批主题思想。
第二部分:人物分析1.让学生自行理解对故事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揭示;2.通过学习人物的事迹,探讨人物性格才能、道德品质、纷乱内心等方面内容,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价值。
第三部分:感悟人生哲理1.鼓励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所发现的人生哲理和生命力量;2.开展自由讨论,让学生表达感想并借助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可以编造其他结局或其他情节的讨论。
3.结束环节本节课在结束之际,让学生自行总结体验,提出对学习方法改进的建议和自我评价。
第8课《渔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8课《渔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3)doc初中语文(1)课时目标:1、了解民间故情况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程序:一、巩固预习1、让一名平常字词把握较差学生上黑板列出本课需把握的字词:〔生书写〕撒撬弥桅唆吻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2、解词:笑逐颜开恩将仇报堂堂二、解题启思1、文章选录于那部著作?你对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生:选自«一千零一夜»。
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闻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聪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亮的民族特点和地点色彩。
2、课文什么缘故不改为〝渔夫和魔鬼的故事〞?生:因为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三、梳理情节:1、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肃的人一辈子考查。
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如何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讨论,并领会情节的曲折性。
生: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咨询题而快乐。
当他遇到了凶狠的魔鬼,内心无比可怕之后,又冷静下来,按自己的打算骗魔鬼上钩,那个地点应是自信的。
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诱惑。
板书:欢乐可怕自信果断情节曲折四、研习性格1、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个性。
提示:你现在正扮演谁?缩短本人与文中角色差距。
2、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演员——魔鬼:魏礼伟渔夫:刘见乐道具——面具2个、马夹、风衣内衬舞台监督——杨绿野音响——魔鬼进出场模拟录音3、评议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生:我觉得〝渔夫〞在与〝魔鬼〞讲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可怕,同时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讲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疑,要有斩钉截铁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8渔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善良行为得到好报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善良行为得到好报的基本原理。
6.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一些学习任务单或练习题,以便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这些学习任务单可以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关系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等方面。
7.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以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这些讨论问题可以涉及故事情节的解读、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探讨等方面。
课堂
1.课堂评价:
-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渔夫的故事》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疑问。
-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集中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简单的测试,检验学生对《渔夫的故事》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不足之处。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思考的环境,可以将教室内的座位排列调整为圆形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并在教室内设置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装饰,如挂起一些与渔夫和精灵相关的图片或海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以确保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资源的正常使用。
知识点梳理
《渔夫的故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渔夫捕鱼时捞到一只神瓶,瓶中冒出精灵,答应满足他的愿望,渔夫因心地善良,未提出过分要求,最终得到好报的故事。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北师大版语文七上《渔夫的故事》word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案第七中学钱华教学设想: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通俗、夸张,情节曲折、生动,很受学生们欢迎。
因为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必多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课本剧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表演来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复述故事。
2、体会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展示交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导入)游戏前,先出示课件,展示游戏规则:①每组选出两个人对面站好,手拉手并高举过头顶作鱼网。
②其余的人一个拉一个从网中穿过。
③拉网的人口中念道:“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个小尾巴、尾巴……鱼”,然后用网套住一条鱼。
④捞鱼者可以任意重复“尾巴、尾巴……”,并可随时说出“鱼”,同时套住正在穿过的人。
(以单位时间内捕鱼最多的一方获胜。
)游戏结束后,现场采访捞鱼者,从而导出新课。
2、学生预习过程在学生预习之前,出示教学目标,并让学生对照着课前发的预习提纲进行针对性的预习。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个别答疑。
3、组内交流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就自己组的预习题进行交流,组内答疑。
4、分组展示预习成果。
第一组同学主要是对课文故事情节的展示。
这一组的学生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再现故事的主要情节,可以表演、可以分角色进行朗读等。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可以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
学生表演完,请同学来评价表演的如何,这个过程其实是对文本内容的再次品析。
第二组同学侧重于分析渔夫的性格特征。
这组同学可以用一些词语来概述渔夫的特征,并在课本中找出相应的语句,不全的地方可由其它组进行补充。
第三组同学侧重于分析魔鬼的性格特征。
(同上)第四组同学总结全文,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可以补充一些“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最后教师小结,当堂检测学习效果。
课后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8_渔夫的故事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12.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1、同学们请看图片,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渔夫面对巨大的魔鬼,你感觉他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2、这副图反应的是《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32课《渔夫的故事》,齐读课题。
正如同学们观察到的,故事讲述的是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板书渔夫和魔鬼)。
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在强大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赶快来读读课文二、疏通字词,理清脉络1、注意朗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开始吧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能读一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3、谁能解释“恩将仇报”是什么意思?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三、明确要求,自主学习(一)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这些问题(课件出示)1、你是怎样评价渔夫和魔鬼的?为什么这样评价?(勾画出相关的句子)2、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同学们自己读书,自己思考。
(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1、你是怎样评价魔鬼的?从哪里看出来的?2、但结果,是魔鬼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他又回到了胆瓶里,被渔夫扔回大海。
你怎样评价渔夫?3、多么镇定聪明的渔夫啊,他用什么办法,让魔鬼重新回到胆瓶里?4、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创设情境,讲述课文1、同学们这么精彩的一个故事我们一定要回家讲给父母听一听,可是太长了,讲的时候应该简短些。
请学生讲,讲后教师给以指导: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一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二要把精彩的部分介绍详细。
刚才我们看课文的时候知道了,那一部分最精彩?(渔夫让魔鬼重新回到胆瓶了这一部分最精彩)那么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怎样讲呢?小组之间讨论讨论,讲讲《渔夫的故事》。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8_渔夫的故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b、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2、过程与方法:以情境探疑教学为主导思想,小组合作交流为主要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3、情感教育: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体会故事揭示的道理。
难点:1.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2.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渔夫的故事1、问题设置:师:同学们,你一定还记得,小时候在妈妈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听故事的情境吧!下面呢,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一句话,大家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故事。
师:芝麻开门。
生: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师: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把。
生:阿拉丁神灯。
师:我曾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
生:渔夫的故事。
过渡语: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还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大家要再次共同走进这个故事,来学习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活动2【讲授】文学知识积累文学知识积累:《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包括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
主要反映中古时期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等。
(请一名同学当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一千零一夜》简介)。
活动3【活动】理清课文结构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老师有两个要求,一个是结合预习读准字音,另一个是结合预习,在此走入故事情节,准备复述故事。
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回答。
请同学来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的同时幻灯片展示故事情节:(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
2、小结:故事复述的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看来同学对故事情节非常的熟悉了,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结束后我们请一组同学来表演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巩固预习
1、让一名平时字词掌握较差学生上黑板列出本课需掌握的字词:
(生书写)撒撬弥桅唆吻
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2、解词:笑逐颜开恩将仇报堂堂
二、解题启思
1、文章选录于那部著作?你对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
生:选自《一千零一夜》。
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
作品真
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2、课文为什么不改为“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生:因为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三、梳理情节:
1、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
面对着这突
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讨论,并领会情节的曲折性。
生: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
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
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
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
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诱惑。
板书:喜悦害怕自信果断情节曲折
四、研习性格
1、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个性。
提示:你现在正扮演谁?缩短本人与文中角色差距。
2、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演员——魔鬼:魏礼伟渔夫:刘见乐
道具——面具2个、马夹、风衣内衬
舞台监督——杨绿野
音响——魔鬼进出场模拟录音
3、评议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
生:我觉得“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
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
4、概括人物性格:从渔夫和魔鬼的表现可见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性格?
学生讨论,板书:诚实、机智、勇敢(渔夫)
凶恶、愚蠢、狡猾(魔鬼)
五、想象描述:
1、“假如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请设计一段话。
学生构思。
2、学生交流,选取典型例子,评议哪一例更加合理。
板书
渔夫善良、诚实机智、勇敢(魔鬼凶恶愚蠢、狡猾)
的
故事喜悦果断情节曲折自信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