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渔夫的故事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渔夫的形象及其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3)激发学生对渔夫勇敢、善良、智慧的品质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渔夫的形象及其品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渔夫与鱼神的对话及其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渔夫的勇敢、善良、智慧等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的形象。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渔夫的故事》的作者、背景等。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分析渔夫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渔夫的行为、对话等,分析渔夫的品质。

5. 总结课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描述渔夫的形象及其品质。

3. 思考:你从课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鼓励积极主动、合作共享的精神。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渔夫的善良和机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渔夫的善良和机智,以及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渔夫的工作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渔夫的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渔夫的善良和机智在故事中的表现。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注意情感的表达和台词的准确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简短故事。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渔夫的其他故事,进行比较和分析。

(2)参观渔村,了解渔夫的生活和工作,感受他们的辛勤和付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

学习并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如“渔夫”、“鱼网”、“海洋”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上下文来推测生词的意思。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海洋生物和渔夫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描述渔夫与海洋生物之间互动的故事。

故事中,渔夫用智慧和勇气捕获了一条大鱼,并放生了其他的小鱼。

2.2 生词和短语学习并掌握一些与渔夫和海洋相关的生词和短语,如“渔夫”、“鱼网”、“海洋”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于渔夫和海洋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渔夫和海洋的经验和故事。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的把握。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大意。

3.3 学习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来推测生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来巩固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第四章: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家长听,加强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要求学生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确认。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理解能力。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于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渔夫的行为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6.2 创作短文让学生以渔夫的角度写一篇关于保护海洋资源的短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朗读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确认。

7.2 家庭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八章:课堂活动8.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渔夫与海洋生物之间的互动。

四年级《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0篇)四年级《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一、导入新课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

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

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3.自学生字词、多音字三、品读课文1、交流思考的问题。

(1)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

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2)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2、师(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渔夫的故事》的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表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和欣赏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关于一个聪明渔夫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学生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对故事情节的描述、问题的分析和答案的表述。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提高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渔夫的故事的续写,发挥创造力,培养写作能力。

5.2 推荐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与《渔夫的故事》类似的其他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培养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故事中的问题。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6.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理解渔夫的善良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

(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分享。

(3)培养学生勇敢、善良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渔夫的善良品质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2)学会对比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渔夫的故事》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生字词卡片4. 小组讨论记录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图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补充。

(2)教师提问:“渔夫在故事中表现出了哪些善良品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3)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渔夫,你会如何处理故事中的问题?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渔夫的善良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故事内容,绘制一幅渔夫的画作,并配以适当的文字描述。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渔夫的故事教案篇一预习积累:1.给文段标上序号,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故事。

2.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相关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一千零一夜》及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

2.掌握从人物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等方面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渔夫勇敢、智慧的个性,培养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的经验。

评价任务: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来。

2.体会人物的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清晨即杀掉,以示报复。

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

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这就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由来,又名《天方夜谭》,它包括了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主要反映中古时代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板书题目)解题:“渔”即打鱼。

“天方”指中东阿拉伯地区,“夜谭”即彻夜深谈。

“轶(散失)事”即世人不知道的史事。

展示并阐释学习目标。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辅导:探讨渔夫“喜悦惊奇——胆怯害怕——机智沉着——坚定勇敢”和魔鬼“恐怖胆怯——忘恩负义——得意忘形——反悔说谎”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读出众多“?”“!”的语气。

渔夫的“简单些。

”——胆怯、急切的语气。

魔鬼的“问吧,说简短些。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渔夫的故事》。

内容包括:理解故事背景,学习生字词,分析故事结构,体会故事寓意,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分析故事结构,体会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故事结构。

难点:体会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道德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通过展示渔村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渔夫的生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渔夫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渔夫的有趣故事。

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学生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精讲课文(1)分析故事结构,理解故事寓意。

(2)讲解故事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4.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故事中渔夫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小组合作:以渔夫的故事为背景,编写一个新的故事。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故事中的词语造句。

六、板书设计1. 《渔夫的故事》2. 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生字词:渔夫、大海、勇敢、智慧、团结、克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渔夫的故事》,编写一个新的故事。

答案示例:在一个遥远的渔村,有一位勇敢的渔夫。

一天,他决定去遥远的大海捕鱼。

在大海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如狂风、巨浪等。

但他凭借勇敢、智慧和团结,一一克服了困难,最终满载而归。

2. 课后练习:用故事中的词语造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渔夫的故事》,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故事寓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渔夫的故事教案和板书设计
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和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
正音渔yu 锡xi 撬qiao 魔mo 耸song 桅wei 唆sou 吻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1、第一
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
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
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
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
打开网──发现瓶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
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生朗读有关
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八、布置作
业1、归纳本文的寓意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