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培训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管理培训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培训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对象1. 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职业卫生工作的负责人;2.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3. 生产、操作、维修、检验等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4. 新入职员工;5. 参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其他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政策;2. 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3. 职业卫生监测与检验;4. 职业病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援;5.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6.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7.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四、培训方式1. 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2. 现场培训:在企业内部开展实地教学,对职业病危害场所进行现场指导;3. 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培训,方便员工随时学习;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职业病危害案例,提高员工职业卫生意识;5. 实操演练: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操作技能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培训时间1. 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入职后1个月内完成;2. 定期培训:每年至少组织1次,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3. 特殊情况培训:根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需要,及时组织专项培训。

六、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书面考试、实际操作考核、案例分析等;2. 考核内容:培训内容掌握程度、职业卫生操作技能、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能力等;3. 考核结果: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不合格者重新参加培训。

七、培训费用1. 企业应将职业卫生培训费用纳入年度预算,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2. 培训费用包括:师资费、教材费、场地费、设备费等。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 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3. 企业应定期对职业卫生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培训效果;4. 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在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中,首先需要传授的是职业卫生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职业病的防治措施等内容。

学员需要了解不同工作环境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

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还需要涉及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学员需要了解国家对于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管理条例》等,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只有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才能更好地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三、职业卫生风险评估。

在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中,还需要对职业卫生风险评估进行深入的讲解。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了风险评估,才能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健康。

四、职业卫生监测技术。

职业卫生监测技术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在培训中,需要向学员介绍不同的职业卫生监测技术,包括空气污染物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体检等内容。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各种监测设备,以及如何分析监测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还需要涉及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学员需要了解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要素和要求,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建立和运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企业才能更好地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六、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管理。

在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中,还需要对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管理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制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以及如何正确地管理和使用危险化学品。

这些内容对于预防和应对职业卫生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七、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最后,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还需要包括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学员需要了解如何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

只有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3篇)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3篇)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更好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发生,制定以下制度。

1、由行政部对职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预防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2、定期对职工进行防毒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的医疗卫生常识,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3、对接触化学物品的人员进行化救知识的培训,包括化救物品的放置及使用。

4、结合本企业特点,开展健康促进教育活动,请有关专家上门授课及开展咨询活动,使职工人人知晓预防,控制疾病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5、对参加培训职工,在培训结束时,对所学培训内容应进行考核,其成绩归档备案。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2)是指为了提高职场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确保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健康和安全的一套培训措施和规定。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的目标是:1.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了解和认识,增强职业卫生意识;2.培养职工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3.提高职工对工作环境的评估和改善能力;4.加强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职业病知识培训:向职工传授职业病的分类、病因、症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2.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培训职工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危险因素造成的伤害;3.职业危害评估:培训职工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4.紧急救援培训:培训职工常见的急救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培训:培训职工遵守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的意识,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的实施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培训等形式进行,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安排。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教(3篇)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教(3篇)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教____年职业卫生培训教材导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职业卫生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话题。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旨在通过____字的篇幅,向职业工作者介绍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方法,以提高职业工作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储备。

第一章职业卫生概述1.1 职业卫生的定义和意义1.2 职业卫生的发展历程1.3 职业卫生与健康的关系第二章职业卫生法律法规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2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第三章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管理3.1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2 职业卫生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措施3.3 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种类和实施方法第四章职业病防治措施4.1 塑造良好的职业卫生安全文化4.2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装备的使用4.3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第五章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5.1 职业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方法5.2 职业卫生评估的内容和程序5.3 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第六章职业卫生紧急处理和突发事件应对6.1 职业卫生紧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6.2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步骤第七章职业卫生培训和管理7.1 职业卫生培训的目的和方法7.2 职业卫生培训管理的组织和实施7.3 职业卫生培训效果的评估和持续改进结语职业卫生培训教材旨在通过详细介绍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方法,提高职业工作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储备。

通过学习本教材,职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职业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竞争力。

只有每个职业工作者都具备一定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职业卫生的全面普及和推广,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教(2)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基本概念1、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2024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2024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2024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计划2024年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提高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减少职业卫生事故发生风险;2. 增强用人单位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提高个人防护能力;3. 掌握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有效管理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4. 推动职业卫生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培训内容和安排1.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培训(2小时)培训内容: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职责义务、法律责任等。

培训安排: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用人单位了解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提高法律意识。

2. 职业病防控知识培训(4小时)培训内容:职业病的概念、类型、危害及预防措施等。

培训安排:通过讲解、实例讲解等方式,使用人单位了解各类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职业病防控的能力。

3.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培训(6小时)培训内容: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评价等。

培训安排:通过授课和实践操作等方式,使用人单位掌握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点,提高职业卫生管理的效果。

4. 职业健康监护培训(4小时)培训内容: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方法和流程等。

培训安排: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等方式,使用人单位了解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步骤,提高职业健康监护的能力。

5. 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培训(4小时)培训内容: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的方法、指标和标准等。

培训安排: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用人单位了解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的方法和要点,提高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的能力。

6. 职业卫生应急救援培训(6小时)培训内容:职业卫生应急救援的原则、方法和措施等。

培训安排:通过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等方式,使用人单位了解职业卫生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

三、培训方式1. 线上培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培训,提供在线课程、教材以及在线答疑。

2. 线下培训: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培训,现场演示和实践操作。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培训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培训

人员培训记录第页;共页培训内容2016年2月,评价部培训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培训时间培训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培训要点记录参加培训人员签到备注人员培训记录(续表)第页;共页培训要点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60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5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2]第73号修正);第8条、第1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2]第619号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卫疾控发[2015]第92号);《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5]第5号);《高毒物品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第142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卫疾控发[2013]第48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3]第59号);《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4]第69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第76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ZW-JB-2014-004);002 00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人员培训记录(续表)第页;共页培训要点记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要求。

2. 职业病危害的类型、特点、预防方法和控制措施。

3. 职业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

4. 职业卫生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包括工作环境监测、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治效果评价等。

5. 职业卫生监管和管理方法,包括监测、检测、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理等。

6. 职业健康教育和咨询,包括职业健康知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职业卫生保护措施宣传和教育等。

7. 职业卫生项目设计与实施,包括职业健康监测方案设计、职业病防治方案制定、职业卫生设施建设等。

8. 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和保密问题,包括职业健康监测档案管理、职业病识别和报告、个人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等。

9. 职业卫生法规政策、最新技术和标准要求的更新、普及、推广和应用。

总之,职业卫生培训内容涵盖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要求、职业病危害评估、评价和控制、职业卫生项目实施与管理等方面,通过职业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保护意识,为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安全生产提供支持。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一、简介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对工作场所及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管理和监护,保护从业人员健康和预防职业病发生的一门科学。

职业卫生培训是为了提高从业人员对职业卫生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

二、职业病概述职业病是因为工作环境和从业行为导致的一类疾病,其中包括尘肺病、放射病、中毒、嗜铬病等。

这些疾病对从业人员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学习职业卫生知识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该法律明确了企业和从业人员在职业卫生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这份目录对不同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类,为从业人员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使其能够有效地预防职业病。

四、职业卫生培训方法1. 理论培训:通过讲座、课程等方式,向从业人员传授职业卫生的基础知识,包括职业病的预防、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等。

2. 实操训练: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场景,让从业人员亲自参与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实施,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职业卫生培训内容1. 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了解不同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学习如何进行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效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

2.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了解各种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让从业人员能够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防护用品。

3. 职业病的早期识别与监测:学习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和检测方法,及早发现职业病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六、职业卫生培训的价值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职业卫生培训,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减少因职业病引起的健康问题,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企业形象:企业通过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培训,能够加强与从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3. 促进员工福利:提供职业卫生培训,可以让从业人员更好地认识到企业对其健康的关注与关怀,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 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 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 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 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 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是用 来评价高温车间气象条件的,它综 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 和辐射热四个因素,可以比较正确 地反映工作地点的气象条件。3.1Fra bibliotek温对人体的危害
高温对人体的危害 (1)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只要 是引起体温调节和水电解质代谢 为主的全身性变化,出现以循环 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 表现的中暑性疾病,也称急性热 致疾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 热衰竭(中暑) (2)高温可抑制中枢神经,注意力、 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职业卫生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 修正。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职业病防治工 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电焊烟尘是在电焊过程中焊条 与焊件接触时,在高温燃烧情 况下产生的一种烟尘,这种烟 尘中含有二氧化锰、氮氧化物、 氟化物、臭氧等,漂浮在空气 中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们吸入 这种烟尘后能引起头晕、头痛、 咳嗽、胸短气闷等,长期吸入 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 电焊工烟尘,且常伴随锰中毒、 氟中毒、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 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 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 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 防护用品。
第二十四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 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 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 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 果
3.2高温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 量的生产设备、产品等。
喷射器
烘干散热器片
3.2高温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 量的生产设备、产品等。
蒸汽包
3.3高温预防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改进生 产设备,消除或减少高温、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减轻劳 动强度,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性技术措施。 (2)减少热源对人体的作用
(2) 更新设备:对老企业已有的设备,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消声、 吸音、隔声和隔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3) 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个体防护,工人现场操作时要配带耳塞 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轻噪声危害。
(4) 加强噪声监测,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我国 2002年公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规定, 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 为85dB(A)。
②隔热。一般利用水和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 (3)通风降温措施:
①采用自然通风:利用风压和温压(热压)的作用, 使空气流动而进行换气。主要设施有天窗、排气罩等。凡 在生产过程中对温、湿度和风速要求不严的车间,应首先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②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 ③安装空调设备。
4.1电焊烟尘的危害
②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 ③安装空调设备。
3.3高温预防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改进生 产设备,消除或减少高温、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减轻劳 动强度,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性技术措施。 (2)减少热源对人体的作用
①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大量散热的热源(如散热设 备、热物料等)应尽量放在车间外面;。
2.3粉尘的防护措施
(7)“查”。即及时检查、评比、总结、定期测尘和 健康检查。在研究、布置、检查、总结生产工作的同 时,要研究、布置、检查、总结防尘工作(建立粉尘 监测制度,定期测定尘毒点的粉尘浓度),对劳动条 件和防尘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3.1高温对人体的危害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高温作业是指 在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 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 下,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 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 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 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生物性危害因素:病源微生物等 心理性危害因素:工作压力过大等
(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 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 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 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2噪声产生的来源
由于机械设备运转时,部件间的摩擦力、撞击力或非平 衡力,使机械部件和壳体等发声体产生无规律振动而辐 射出的噪声。
1.2噪声产生的来源
机械噪声按声源的不同可分为 3类。 ①空气动力性噪声:由气体振动产 生,如通风机、压缩机、发动机、 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等产生的噪声。 ②机械性噪声:由固体振动产生, 如齿轮、轴承和壳体等振动产生的 噪声;
企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义务
1、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的义务 2、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危害承担责任的义务 3、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义务 4、保障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义务 5、申报职业危害项目的义务 6、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的义务 7、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义务 8、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止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工艺
、新技术、新材料的义务 9、设置公告栏、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义务 10、设置报警装置和配置现场急救设施的义务
企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义务
11、实施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的义务 12、向用人单位提供产品中文说明书和警示说明的义务 13、如实告知劳动者真实信息的义务 14、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的义务 15、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义务 16、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档案的义务 17、及时报告职业危害事故的义务 18、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有危害
(2)“水”。即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能防止 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水对绝大多数粉尘具有良好的 抑制散发性能,粉尘被湿润后就不易在空气中飞扬。
2.3粉尘的防护措施
(3)“密” 、“风”。即密闭尘源及通风 抽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密闭 独风除坐方法。凡能产生粉尘的设备都应尽 可能密闭,并和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相结合, 使密闭系统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 漏。密闭设备的体积尽量小,以便于观察和 操作,以及易于拆除和安装;操作口应尽量 有一定的控制风速,一般为2-5米秒;通风 管道不宜过长或过于复杂;保持一定的风速, 一般以4-5个吸尘口连在一起比较合适。
①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大量散热的热源(如散热设 备、热物料等)应尽量放在车间外面;。
②隔热。一般利用水和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 (3)通风降温措施:
①采用自然通风:利用风压和温压(热压)的作用, 使空气流动而进行换气。主要设施有天窗、排气罩等。凡 在生产过程中对温、湿度和风速要求不严的车间,应首先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4)在对粉状物料的混合、转运、 筛分、包装、卸料等生产过程中, 有大量尘粒从设备、包装材料缝隙 中漏出等。
2.2粉尘来源
我公司产生的粉尘主要是在公用工 程输煤、锅炉装置和气化装置、氨 合成硫回收装置以及尿素包装装置
2.3粉尘的防护措施
防尘八字经验:即“革、水、密、风、护、管、教、 查”。
(1)“革”。即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革,这是消除粉尘 危害的根本途径。
③电磁性噪声:由电磁振动产生, 如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 的噪声
1.2噪声产生的来源
碟片离心机
1.2噪声产生的来源 引风机
1.2噪声产生的来源
淀粉车间 针式冲击 磨
淀粉车间脱胚磨
1.3噪声防护措施
(1)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如用低噪声的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
用无声的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义务
1、认真接受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 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
2、遵守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 3、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 4、及时报告事故隐患
5、积极配合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 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6、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 有关资料
2.3粉尘的防护措施 (4)“护”。即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一个辅助措施, 在粉尘浓度暂不能降到容许浓度以下时,个人防护是 重要的防护措施。
(5)“管”。即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防尘设备 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要建立、健全各种防尘制 度。
(6)“教”。即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 广大职工对防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搞好防尘工 作的自觉性。
的作业的义务 19、如实提供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的义务 20、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的义务
劳动者享受的职业卫生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 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