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word版

合集下载

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

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

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新疆和布克赛尔慈善医院乙肝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如果母亲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怀孕和分娩过程可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乙肝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是威胁人群健康的严重传染病。

一、接种禁忌症1、发热者暂缓接种。

2、患有急慢性严重疾病者。

3、早产儿低体重(<2500g)。

4、严重皮肤湿疹、严重脏器畸形者。

5、对酵母成分过敏者。

二、接种注意事项1、接种后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观察儿童的反应情况,无异常后离开。

2、接种后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三、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1、如同所有药物,乙肝疫苗可能会引起轻微不良反应。

2、乙肝疫苗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偶然在接种部位会出现轻度疼痛、红肿或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四、接种效果按规定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3针,95%能产生保护性抗体起到保护作用,但有5%的人注射3针后仍不产生抗体,出现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状态。

乙肝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疫苗,要求所有适龄儿童(除属禁忌症的儿童外)都必须接种,接种的所有针次均不收取任何费用,请受种儿童的家长/监护人认真仔细阅读,并签名认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产品说明书。

若本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与产品说明书发生冲突的,以说明书为准。

儿童/受种者姓名家长/监护人(签名)住址:联系电话:接种日期年月日。

乙肝疫苗 排版(1)

乙肝疫苗  排版(1)

乙肝病毒与乙肝疫苗排版乙肝和丙型肝炎都可能导致终身感染。

世卫组织估计,2019年有 1. 1万人死于这些感染及其影响,包括肝癌、肝硬化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其他疾病。

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感染,会攻击肝脏,并可能导致急性和慢性疾病。

世卫组织估计,2019年有296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每年新增15.6万例。

2019年,乙型肝炎估计导致820, 000人死亡,主要死于肝硬化和肝癌(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肝脏感染。

这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

(不用全部写)乙肝病毒HBV包含正嗜肝DNA病毒属和禽嗜肝DNA病毒属,引起人体感染的是正嗜肝DNA病毒属,是一种小型DNA病毒,具有类似于逆转录病毒的异常特征。

HBV通过RNA中间体复制,并可以集成到宿主基因组中。

HBV复制周期的独特特征赋予了病毒在受感染细胞中持续存在的独特能力。

1.病毒结构乙肝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呈3种形态的颗粒结构:直径约42nm的大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 的小球形颗粒以及管型颗粒。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由包膜和核衣颗粒组成,包膜含HBsAg、糖蛋白和细胞脂肪,核心颗粒内含核心蛋白(HBcAg)、环状双链DNA (HBV-DNA)和DNA多聚酶,是病毒的完整形态,有感染性。

小球形颗粒以及管型颗粒均由与病毒包膜相同的脂蛋白组成,不具传染性。

病毒DNA链很特殊,反链为完整环状(负链不能转译),正链只有半个环形(正链可以转译)oDNA RT: DNA多聚酶(聚合酶)、P0L:逆转录酶逆转录病毒的复制:eg.具有单链RNA的病毒,会通过自身先编码出逆转录酶,再利用逆转录酶帮助RNA逆转录为DNA,再复制,双螺旋成双链DNAo有的病毒产生双链DNA后会插进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所以极难治愈。

——例如:HIV病毒乙肝病毒的复制:根据病毒内部双链DNA的结构,复制过程如图:tacbui乙型肝炎的St II方«MT1乙鼾或IW舞沮入贿悯胞后.Rft去衣壳.9>«n DNA进入肝蚯IR核内.2在DNA多煜装的禳化下,以负SONARS S.延长修补正ttDNA裂■区.使形成完笙的耳状双S1DNA.3双UDNAQ而彰成㈱UH*状DNA,在细IRR NA多JB萤的作用下.以负铤DNA力模板传毁彩成长度分别为 2 1kb和 3 5kb«RNA.前者作为m RNA偏诲出外衣秃蓬白.后者尊H语出四衣壳骚白外.还作为HBVDNAfiR的祺板故亦探其为RfiSltfi,4病■的前是因鲍.蜜白引物及DNA多联偷共可避入16禁好而■内衣充中.5在媾毒DNA多的诺》5录BI洁佟作用下自DR区开MS.以正筠录出全炊的HBVDNAftM .在奂UDNA合成泣以中.FMffltflWRNAMUM 而消失.7 »»中的IHSDNA (长迫不答)与完穆的员fIDNAta合押包 3 ,内衣充中.■包上外衣充it 为陶专体.从史柄漆”故孕Wifi外.< **»•»* U要补充:第二步里,封闭正链末尾为cccDNA结构最后一步,一些合成的双链会插入宿主细胞染色体内部,保证cccDNA在肝细胞核稳定存在一定数量。

卫生部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doc

卫生部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doc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通知发文单位:卫生部发布日期:1995-2-23执行日期:1995-2-23生效日期:1900-1-1我部于1994年12月,在太原召开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推广工作会议。

为更好地贯彻会议精神,推动全国乙肝免疫工作的开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在全国农村地区推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自卫生部颁发《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方案》并决定1992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全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全国城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率已巩固在85%左右,农村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初步实现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方案》的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重点工作是:在继续巩固城市接种率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村地区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

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乙肝病毒携带率高于城市,所以控制农村地区乙肝流行,对降低全国的乙肝感染率是至关重要的,农村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能否有效地推广,也是在我国能否达到最终控制目标的关键。

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是当前我国卫生工作的两个战略重点,所以在农村地区推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落实两个战略重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认真落实卫生部第37号令《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乙肝疫苗生产供应的管理。

近年来,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乙肝疫苗生产和供应渠道的问题最为突出。

为了迅速扭转这一局面,必须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和卫生部37号令《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对现有的生物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混乱现象进行清理、整顿。

为此,我部要求有关司局负责清理卫生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经营、销售生物制品的问题。

卫生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要作出表率,对某些单位打着卫生部名义进行经销活动的应立即查处。

关于注射乙肝疫苗基础知识.doc

关于注射乙肝疫苗基础知识.doc

关于注射乙肝疫苗基础知识(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8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为2年以上,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 co color=“#ff0000”>九、如果在边远地区,尚无法做到乙肝疫苗的普种怎么办?至少要对以下处于乙肝病毒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全部新生儿和幼儿园的孩子;危险职业的工作人员(传染病、口腔科、血液透析室、血站、保育员等等);使用血液制品者;新入伍的军人;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人、性接触者。

十、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mdash;&mdash;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

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ldquo;二对半&rdquo;检小草范文网[]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不过接种后也不会产生不良副反应,其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增高。

如果是急性乙肝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并康复,检查乙肝病毒&ldquo;二对半&rdquo;表面抗原已阴转,只剩下核心抗体为阳性,而保护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又始终不能自己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使自己以后不再得乙肝。

乙肝疫苗注射告之书

乙肝疫苗注射告之书

凤庆县人民医院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使用告之书
1.乙型肝炎人免疫求蛋白原料来自人血,虽然对原料血浆进行了相关病原体的筛查,并在生产工艺中加入了去除和灭活病毒的措施,但理论上仍然存在传播某些已知和未知病原体的潜在风险,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1.不良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

少数人有红肿、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2.禁忌:
(1)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

(2)有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者。

4.用法及注意事项:
(1)本品只限肌内注射,不得用于静脉注射。

(2)本品开启后,一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或给第二个人使用。

(3)24小时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200u。

以上内容我已知晓,自愿接受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求蛋白。

接受注射者签字:科室:年月日时分。

【推荐下载】打乙肝防疫针注意事项-word范文模板 (6页)

【推荐下载】打乙肝防疫针注意事项-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打乙肝防疫针注意事项篇一: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1、新生儿第一针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12小时内注射更好。

若超过48小时后注射则预防效果降低。

2、注射后局部应保持卫生,最好三天内不要擦洗,以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3、注射第3针疫苗后的1个月~3个月,应到医院检测保护性抗体(抗-HBs)水平,以判断免疫效果。

无应答或低应答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抗-HBs水平。

4、发热、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乙肝疫苗。

5、低体重(<2500g者)、早产、剖宫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打乙肝疫苗。

虽然乙肝疫苗对这部分新生儿并无害处,但因其自身的体质状况易发生偶合事件,因此应推迟接种时间。

6、乙肝疫苗与白百破、卡介苗、乙脑疫苗等同时接种,互相之间无干扰作用;但与麻疹疫苗同时接种,有可能降低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宜同时接种。

XX医院篇二: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三元奶粉小提示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最近疑似康泰乙肝疫苗致死新生儿的新闻再次引起了大众的关注,那些即将生育宝宝的准爸妈以及刚刚生育宝宝的爸妈们更是忧心忡忡,注射乙肝疫苗到底靠谱吗?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什么样的宝宝不适宜注射疫苗呢?三元奶粉育儿专家今天就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一般免疫接种程序:一周岁之内全程接种3针,具体接种时间为出生后0个月、1个月、6个月,即第一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二针在第一针接种后1个月时接种;第三针在第一针后的6个月时接种。

如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应按免疫程序尽快补种,并且第二针和第一针的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不超过2个月;第三针和第二针的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第一和第三针间隔要在5个月以上。

《乙肝疫苗》word版

《乙肝疫苗》word版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药品名称乙肝疫苗外文名称hepatitis B vaccine主要适用症预防乙肝感染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可能有红肿,疼痛,发热等反应主要用药禁忌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乙肝疫苗分为血源乙肝疫苗及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两种,其中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又可分为哺乳动物表达的疫苗和转基因酵母疫苗,乙肝血源疫苗系统由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浆提取的HBsAg,经纯化,灭活及添加佐剂氧化铝制成。

目前我国多采用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含有乙肝病毒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酵母(啤酒酵母.毕赤酵母或汉逊酵母)或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于未糖基化的HBsAg多肽,经破碎酵母菌体,颗粒形未糖基化的HBsAg多肽释放,经纯化,灭活,加氢氧化铝后制成。

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

乙肝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可分为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肽疫苗。

治疗性乙肝疫苗其不同于预防性乙肝疫苗的地方在于它可克服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对乙肝起到治疗作用。

研究已经表明,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效地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

因此,治疗性疫苗以打破免疫耐受、重建免疫应答,激发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和以CTL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清除肝细胞内病毒的目的。

治疗性乙肝疫苗的问世将为治疗慢性乙肝提供了新的手段,带来了希望和憧憬。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
您好: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传染病,而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办法。

政府今年将在全省(或地区、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活动。

如您未完成3针接种,未患过乙肝,我们都会免费为您接种乙肝疫苗。

如果您患有以下疾病,暂时不能接种乙肝疫苗:(1)对酵母有过敏史者及过敏体质者;(2)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37℃),待康复后咨询医生进行接种;(3)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乙肝疫苗。

请您于_____年____月____日,带本通知单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乙肝疫苗。

第1针接种时间:年月日
第2针接种时间:年月日
第3针接种时间:年月日
同意接种(签字):
接种单位名称:年月日
(受种者联)
您共需接种针次。

第1针接种时间:年月日;第2针接种时间:年月日;第3针接种时间:年月日
接种医生签名: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药品名称乙肝疫苗外文名称hepatitis B vaccine主要适用症预防乙肝感染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可能有红肿,疼痛,发热等反应主要用药禁忌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乙肝疫苗分为血源乙肝疫苗及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两种,其中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又可分为哺乳动物表达的疫苗和转基因酵母疫苗,乙肝血源疫苗系统由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浆提取的HBsAg,经纯化,灭活及添加佐剂氧化铝制成。

目前我国多采用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含有乙肝病毒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酵母(啤酒酵母.毕赤酵母或汉逊酵母)或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于未糖基化的HBsAg多肽,经破碎酵母菌体,颗粒形未糖基化的HBsAg多肽释放,经纯化,灭活,加氢氧化铝后制成。

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

乙肝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可分为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肽疫苗。

治疗性乙肝疫苗其不同于预防性乙肝疫苗的地方在于它可克服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对乙肝起到治疗作用。

研究已经表明,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效地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

因此,治疗性疫苗以打破免疫耐受、重建免疫应答,激发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和以CTL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清除肝细胞内病毒的目的。

治疗性乙肝疫苗的问世将为治疗慢性乙肝提供了新的手段,带来了希望和憧憬。

但治疗性乙肝疫苗尚在研究之中,结构的改变、疫苗的稳定性、佐剂的选择、乙肝病人的个体差异、乙肝病毒的突变、疫苗的剂量、远期疗效、毒副作用等问题的解决尚有待时日,因此治疗性疫苗还不可能马上投入临床使用。

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观察,即使治疗性乙肝疫苗问世后,疫苗疗法也不能取代药物治疗,最后很有可能形成一种综合疗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有且只有以下4种:①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 60μg/1.0ml),估计二期B(IIb期)临床试验已完成,现进度未明;②抗原抗体复合物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乙克60μg/1.0ml),三期临床试验开展中;③治疗性乙型肝炎合成肽疫苗,将进入三期临床试验;④双质粒治疗性乙型肝炎DNA疫苗,2006年获特殊批准开展一期临床试验,一期和二期同时进行中,二期会在2009年中完成。

中国另有数个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正在研究中。

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60μg/1.0ml下文简称:KT60,2004L00065)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广州空军医院)全军肝病中心张宜俊教授(文职军衔少将)等人和深圳康泰生物汪恩浩等人合作研发,成份与康泰生物生产的预防用疫苗一致,同属于蛋白疫苗,HBsAg设计到生产技术都从美国默克公司(默沙东)引进的.与普通预防用疫苗区别是治疗性疫苗在铝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把HBsAg浓度改为60μg/ml,普通预防用疫苗通常为5μg/ml 或10μg/ml,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生产的安在时预防疫苗剂量是20μg/ml。

60μg/ml的剂量为实验室优选确定的剂量,并且采用低铝和康泰自有的超低硫柳汞专利技术(该技术与效果无关,但提高应用安全性,康泰已实现无汞生产),两者均在研究比KT60更为优秀的药物。

2发展历史乙肝疫苗形成于1986年,为了得到乙肝疫苗,研究人员从研究复试病毒,到酵母,并研究纯化的蛋白质序列。

并经过了大量的诱导免疫反应。

1991年,疫苗被应用于高危险人群。

主要是一些儿童,因为儿童的感染率极高。

2005年,美国推行常规的疫苗注射,给所有未注射过乙肝疫苗的儿童注射。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先后经历了血源性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阶段。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技术已相当成熟,中国自行研制的疫苗经多年观察证明安全有效,亦已批准生产。

乙肝疫苗的发展与应用,将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起重要作用。

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当安全、有效、足量的乙型肝炎疫苗提供接种使用时,肯定将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已实施新生儿国家免疫规划,乙肝疫苗即是免费且强制性接种的疫苗之一。

甲乙肝混合疫苗面世一种最新甲乙肝炎混合疫苗面世,据称,该疫苗一针两用,市民只要在第零、一、六个月内接种三剂二合一疫苗后,体内的甲型肝炎保护效能可达百分之九十七,而乙型肝炎则可达百分之九十五。

从今之后,只需接种一种疫苗,便可获两种保护效果。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时全球约有二亿人感染乙型肝炎,至于带菌者则约有三亿五千万,其中以华人所占比例最高,单是中国人大约已占超过一亿二千万,而香港约有一成人口为乙肝带菌者,约为六十五万。

至于甲肝情况,全球每年有超过一千万宗病毒,除非洲及南美洲外,亚洲也属高度传染性区域。

在香港,每年约有数千宗甲型肝炎病例。

对于社区及学校(中学及大学)来说,由于简单,又易被接受,故推行不难,可大大提高预防两种肝炎机会,减少肝炎病变和死亡所带来的沉重社会负担。

3接种原因首先,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因为乙肝疫苗可以很好的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出生后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就能够确保将来不会感染乙肝,因此,新生儿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其次,乙肝若不有效的治疗就会向着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因此说,有效的预防乙肝就是成功的预防肝硬化,预防肝癌的发生,是预防肝硬化肝癌的第一针。

乙肝疫苗较便宜,每支三十几块钱,民众都能接受。

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的原理简单的说就是:乙肝疫苗其实就是制备乙肝病毒表面的某些有效蛋白,这些蛋白接种人体后,免疫细胞会产生“特异性武器”(抗体)来对抗乙肝病毒,而接种者本身不会被感染。

当人体再次接触乙肝病毒的时候,这种早已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武器”就会立即“开火”,清除病毒,抵御感染。

4疫苗制备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即一种乙肝病毒的包膜蛋白,并非完整病毒。

这种表面抗原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

乙肝表面抗原曾经是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经纯化灭活等严格工序制备而来,即血源性疫苗,该疫苗由于安全、来源和成本等原因已被淘汰(如,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和浪费大量的血浆)。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即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转染相应的宿主细胞,如酵母、CHO细胞,生产乙肝表面抗原蛋白。

利用重组酵母生产的叫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利用CHO细胞生产的叫重组CHO 乙肝疫苗,剂量为每支5微克。

它们都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都可以放心选用。

5使用方法中国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来源于新生儿及儿童期的感染。

由此可见,新生儿的预防尤为重要,所有新生儿都应当接种乙肝疫苗。

这是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最没有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受染,很难清除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其次,学龄前儿童也应进行接种。

第三是HBsAg阳性者的配偶及其他从事有感染乙肝危险职业的人,如密切接触血液的人员、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

第四是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如意外地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于眼结膜或口腔黏膜,输入HBsAg阳性的血液等,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

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24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成人一般剂量加倍)。

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4)对于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在意外接触 HBV 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a.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 等,并在3 和6 个月内复查。

b.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 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 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于1 和6 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μg)。

(5)青少年是HBV的易感者,也可接种乙肝疫苗,也要按“0、1、6免疫方案”进行接种,即先注射第一针,一个月后注射第二针,6个月后注射第三针。

成年人、老年人、孕妇都可以接种乙肝疫苗。

只不过年龄越大,接种的成功率相对小一些。

其实老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一是成功率较低,二是感染HBv的机率不大,或老年人可能早已感染HBv。

但是,如果老年人确实是一位HBv 易感者,家里和周围又有HBv感染者,和他们密切接触,接种乙肝疫苗还是有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