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中国地理分区)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以中国地理为主)一、地形地貌1. 种类和地理位置: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台地等地形。
其中,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原有华北平原、长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山地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及南岭;丘陵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高原、云贵高原和松辽平原;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台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2. 主要山脉和山系: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是全球最年轻的山脉;长白山是中国的火山山脉,也是东北地区的分水岭;南岭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山脉,横跨湖南、广西和广东;昆仑山是中国的西部边界山脉,也是影响亚洲气候和景观的重要地理要素;祁连山位于青海与甘肃交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3. 主要河流和湖泊: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等。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被称为“中华之母”,横跨11个省份;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主要湖泊有鄱阳湖、酒泉盐湖、太湖、洞庭湖等。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酒泉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之一,位于甘肃省。
4. 主要岛屿:中国的主要岛屿有海南岛、台湾岛和南沙群岛等。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位于北部湾;台湾岛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位于东海;南沙群岛位于南海,是中国的领土。
二、气候和资源1.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中国气候主要有东亚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
东亚季风气候主要分为冬季风和夏季风,影响中国的中东部地区;高原气候以青藏高原为代表,寒冷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沿海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体现在中国的内陆地区,呈典型的四季分明;寒温带气候主要出现在中国的北部边界地区。
2. 主要资源和能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铜、锌、锡、铝等矿产资源。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稀土产地之一。
能源方面,中国主要依靠煤炭、油气和水电等能源,其中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
高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分区与特点

高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分区与特点中国地理分区与特点中国地理位置广阔,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其地理分区与特点多种多样。
本文将从中国的自然地理划分、经济地理划分以及人文地理划分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的地理分区与特点。
一、自然地理划分中国的自然地理分区主要由东部沿海平原、南部丘陵山地、北部戈壁与草原以及西部高原和盆地构成。
东部沿海平原地势相对平缓,适宜农业发展,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南部丘陵山地地势较为崎岖,地形复杂,适宜发展旅游业和林业。
北部戈壁与草原地区较为干旱,适宜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高原和盆地地势较高,山地和高原占据主导地位,适宜发展矿产资源和旅游业。
二、经济地理划分中国的经济地理划分主要由东部沿海经济区、中部产业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构成。
东部沿海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的港口和沿海城市使其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区。
中部产业区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活动。
西部落后地区地势较为复杂,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在近年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加速了经济发展。
三、人文地理划分中国的人文地理划分主要由北方汉族地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西部藏族地区构成。
北方汉族地区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地区,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广西、云南为主,这些地区多山多水,少数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西部藏族地区以西藏为主,地处高海拔地区,素有“屋脊之国”之称,拥有独特的藏族文化和自然景观。
总结起来,中国的地理分区与特点多种多样,自然地理划分包括东部沿海平原、南部丘陵山地、北部戈壁与草原以及西部高原和盆地;经济地理划分包括东部沿海经济区、中部产业区和西部落后地区;人文地理划分包括北方汉族地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西部藏族地区。
这些地理划分和特点反映了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地理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参加高考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的知识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和归纳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
一、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1.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
中国的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长江流域、北方平原等重点地区的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的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网络以及经济发展的地理特点。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大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枢纽的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3.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国家。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区划、区域发展政策以及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
二、世界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1. 世界的大洲和洲际关系了解世界的大洲和洲际关系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各大洲的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地位,以及大洲之间的地理联系和合作关系。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亚洲是最大的大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有大西洋等重要洲际关系。
2. 世界的地理区域和国际关系了解世界的地理区域和国际关系是世界地理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国际关系,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非洲大陆的贫困问题以及南美洲的资源开发。
3. 世界的自然地理和环境问题了解世界的自然地理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点,以及环境问题的相关现象和解决办法。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南极大陆的冰川资源、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中国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概况中国地理面积广阔,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西部高山连绵。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平原、黄河流域、西南山地、西北平原等地理区域。
二、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沿海线长,气候温和,沿海港口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 辽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重要的沿海工业基地。
辽宁省有丹东、大连等港口,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
2. 河北: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环渊海湾,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河北省有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3. 山东: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东临黄海,地形东西呈“大儒勒蒙山”之势。
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山东省有青岛、烟台等港口。
4.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是中国东部最发达的经济地区之一,有苏州、南京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5.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苏浙沪地区。
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杭州、宁波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6.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东临台湾海峡,是一个以农业、港口经济、轻工业等为主的省份。
福建省有福州、厦门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7. 广东:位于中国南部沿海,东临南海,地势东高西低。
广东省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地区,有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三、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大陆的北方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华北平原包括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份,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中国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区。
1. 山西: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是一个以农业和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的省份。
山西省有太原、大同等重要城市。
2. 陕西: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地区,地形以关中平原、秦岭山脉为主,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
陕西省有西安、宝鸡等城市。
3. 河北:河北省位于中国大陆的北部,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高考地理中国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中国知识点汇总地理是高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中国地理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地理作为一门文科科目,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高考地理中国知识点,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与地貌:中国位于东亚,横跨亚洲大陆东部,占地面积辽阔。
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地貌类型。
2. 气候与气象:中国由于地广人多,气候差异明显。
主要有寒冷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3. 水文地理:中国水资源丰富,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还有众多湖泊和湿地。
4. 生态环境:中国拥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情,保护生态环境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5. 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并保护环境。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快速。
重点关注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率等。
2. 农业与农村: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区需要注意农业支持政策、农村经济转型等问题。
3. 工业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工业大国,重点关注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
4. 交通与交通网络:中国交通快速发展,重点关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的建设和发展。
5. 区域经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关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问题。
三、地理知识的解读与分析1.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作用:了解不同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貌对农业、城市发展的影响,气候对能源消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
2. 问题解决与决策分析: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决策。
比如,如何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促进农村地区的转型发展等。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请阅读以下内容:一、地理概述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位,边界总长达到了2.3万多公里。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两大洲的国家。
二、中国的东、南、中、北四大地理区域1. 东部地理区域: 位于中国大陆的东海岸,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地区。
这一地理区域的特点是地形较为平坦,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沿海港口。
2. 南部地理区域: 包括华南、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着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貌类型。
该地区气候湿润,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 中部地理区域: 包括华中、华北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4. 北部地理区域: 包括东北和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寒冷干燥,盛产农作物。
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其中高山和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有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等;丘陵、盆地和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地区。
中国境内的地势递变较大,从西南到东北,高度逐渐下降。
四、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东亚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
其中,东亚季风气候主要影响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夏季潮湿炎热,冬季寒冷干燥;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较大。
五、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中国的河流众多,其中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和松花江等。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全长6380千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全长5464千米。
中国还有一些重要湖泊,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和青海湖等。
六、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是全球渔业大国。
2024届全国新高考地理精准复习中国地理分区

工业
电子产业、生物工程 “进口—加工—出 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口”型经济
油气开采、畜产品加工
人口或城 外来人口是人口规模 西部平原及沿海地 塔里木盆地周围及天山
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第十三章 区域地理
2.青藏地区 (1)地形区:图中的a__祁__连__山脉, 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 (2)气候:典型特征:_气__温__低_ (高寒)。 (3)河流:d金沙江,e__怒__江__, f__澜__沧__江__。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 “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4)城市:g拉萨,h__格__尔__木__,i西宁。
第十三章 区域地理
2.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图中a澎湖列岛、b_钓__鱼__岛__ 等周围许多岛屿。 (2)城市:台湾主要城市有:c__台__北__、d高雄。 (3)地形地质 ①台湾岛地形约有2/3为__山__地__,岛上河流湍急, 水能蕴藏量大。 ②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岛上多火山、地震。 (4)资源: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海盐、水产等资源丰富,被誉为“祖 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__樟__脑__产量居世界首位。 (5)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__进__口__—__加__工__—__出__口__”型的经济。
特征 原面积广阔
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分散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气象灾 害: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 涝,冬季寒潮灾害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气象 灾害: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 季寒潮、冻害
第十三章 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河流
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 径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量丰
中国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概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地理环境多样,从东部的沿海平原到西部的高原和山脉,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中国的地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第三阶梯则是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带。
二、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东部沿海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部地区多为盆地和丘陵,而西部地区则是高原和山脉的集中地。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这些山脉不仅是地形的分界线,也是气候和水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2. 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为季风气候,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南部地区则为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西北部地区由于受高原和山脉的影响,气候干旱,温差大;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全年气温低,降水少。
3. 水文特征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均属于外流河,流向东海或南海。
内流河如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等,主要流向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湖泊,如青海湖、洞庭湖、太湖等,它们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人文地理特征1.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远高于西部。
沿海城市和长江流域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而西部高原和山区人口较为稀疏。
这种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因素紧密相关。
2.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地理优势,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3. 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发达,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中国地理分
区)
一、降水带分区
中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主要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以400mm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二、冷热带分区
在三大自然区基础上,依据我国东西降水、南北热量的差异,将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北方地区内部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具体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2、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包括内蒙古、x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
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3、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x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
4、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三、经济带分区
1.经济协作区
1954年建立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经济协作区。
1961年华中区与华南区合并为中南区,全国划分为六大经济协作区。
这一划分方式影响比较深远。
以当前的情形而论,中国按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进行分区,每个区域各自包含的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如下: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x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x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2.沿海与内地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区划一直采用“两分法”,即全国划分为沿海、内地。
3.三大经济地带
经济区划“三分法”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
东部地区包括沿海的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9个省、自治区;
西部地区包括宁夏、陕西、甘肃、青海、x疆、x藏、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四、现阶段的四大经济区域
随着我国近年来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增速,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西部大开发XX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东北振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三省。
中部崛起中部六省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东部率先发展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山东、江苏省、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省以及海南省共计十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