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立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D市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
随着2016年1月我国二代政策的开放,近年来,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数据表明,2021年当年学前教育阶段适龄幼儿将增加1500万人左右,幼儿园预计缺口近11万所,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人。而幼儿园教师紧缺,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普遍遇到的难题。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各地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情况的通报》明确表明,各地幼儿园规模基本控制在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多数地方对教职工编制按照教职工与幼儿的一定比例核定,比例从1:5至1:10不等。然而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幼儿园教职工为381.8万人,师生比约为1:12,若按照师生比1:7计算,全国需要新增幼教职工约248.8万人,职位缺口巨大。
相较于其他学段,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他们面对的第一任教师是什么样的人尤为重要。李季嵋认为,教育能否能促进每个幼儿发展,关键取决于教师:幼儿园的高质量体现在幼儿的高水平发展上, 而幼儿的高水平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这就意味着对幼儿园办园质量的要求最终会落在对教师的要求上。随着国家与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和对幼儿教师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日渐增加。在幼儿教师本就紧缺的时代,如何减少学前教育人才的流失、促进她们的专业发展、减轻她们的压力呢?
申继亮教授(2006)认为, 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就是“职业认同”。[1]这就是说,只有幼儿教师自身认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才能真正地获得职业发展动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就意味着其对自身职业的认识越深刻,在职业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就越是积极和美好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定是能够认同自己的教师职业,并终身热爱教育事业的。积极的职业认同在教师成长和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发现,前人有过不少关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但大多聚焦于编制外或者是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对于公立幼儿园教师的研究甚少。但是,公立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中坚力量,其教育的质量与方向是其他幼儿园的指路标,其教师的质量也是尤为重要的。于是,笔者选择了城市公立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作为研究方向,旨在丰富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同时,本研究有助于帮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更深一步地认识,帮助教师明确应从哪些方面继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其次,本研究也能为其他教育工作者,例如管理层及教师

教育机构,提供具体的借鉴与反思。只有真正地了解公立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策略,提高管理和教育的效能,促进社会幼儿教师水平稳步提升;再者,对于幼儿来说,教师树立积极的职业认同后会主动地转变思想,将专业认同转化到具体的教育行动中,这无形中会使幼儿教育的质量大大提高。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D市部分公立幼儿园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几个方面了解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包括:胜任情况(突发情况的解决能力、日常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职业投入(额外的工作量、自我反思)、职业目标(入职动机、教学目标)、情绪情感(幸福感、自豪感、无悔选择感、归属感)、持续承诺(对工作的执着、留职意向),人际支持(家长支持、同事支持、家人支持)六个维度。
2文献综述
2.1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定义
欧阳洁(2014)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幼儿教师自身对目前所处地位的权利、义务及规范化行为的肯定性评价[2];谭日辉(2009)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将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定义为一种精神状态:从主观上认可并接纳自己的职业,并按照要求工作[3];李小伟(2010)认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接纳自己的职业,认识到职业对自身的价值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还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对工作的支持[4];张心雪(2015)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幼儿教师与环境和人物相互作用,萌发的一种接纳并认可自己职业的情感,是一种能够建构自身职业身份的心理感受[5];王静(2007)则指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事这一职业所需的情感、认知、行为和意志,二是职业所需的动机、能力和期望。[6]
2.2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要素
文雅(2014)从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角度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进行了研究后得出结论:职业认同度高的幼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并能在其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7];张芳(2016)将男性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分为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专业认同三方面,并分别找出相关文献加以阐述[8];秦奕(2008)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分为胜任效能、目标确信、投入意愿、情感归属、持续承诺、人际支持六个要素进行研究[9];而丁洁(2009)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分为职业动力感、职业自知性和职业获益感三个方面[10];高晓敏和刘岗(2011)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分为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和职业期望六个方面加以研究[11];李小伟(2010)将幼儿

教师职业认同分为胜任情况、职业投入、职业目标,情绪情感、持续承诺和人际支持六个维度进行研究[12]。本文着重采用李小伟的划分研究维度进行研究。
2.3幼儿教师胜任情况
焦岩岩(2012)认为,幼儿教师的胜任性是指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13];秦旭芳,高丙成(2007)从理论角度出发,将幼儿教师胜任特征分为知识、健康、品德和能力四个维度[14];而朱晓颖则把幼儿教师胜任力分为动机、态度、教育能力和心理特质四个维度。[15]
张鹏(2018)认为,惟有幼儿教师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才能适应其工作环境,具备自我掌控的能力,从而形成较高的职业认同[16];付国庆(2013)认为,如果幼儿教师工作不顺利,缺乏职业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就会导致其职业认同较低[17];董凌云(2014)也认为,幼儿教师应该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胜任力,使自己获得公众信任,满足社会和家长的期望,进而提高职业认同。[18]
2.3.1突发情况的解决能力
《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的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提出要求,其中就涉及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够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助幼儿。”
王琪(2017)研究发现,对比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非对口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平较低,也不了解幼儿各年龄段的发育特点和规律,面对一些突发情况会手足无措。因此,非专业对口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低。
2.3.2日常教育教学能力
徐萌(2015)认为,幼儿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能力就是指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材料是否合适、幼儿自主活动的进程是否顺利等的能力。
梁玉华(2011)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随着教育能力的增强而提高;陈倩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本人的教学能力不强会直接导致她们不情愿投入全部的精力到工作中,削弱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其职业认同水平;刘萍也认为,如果幼儿教师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就无法调控好课堂,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职业认同感就会下降。
2.3.3科研能力
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是指幼儿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对本领域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的能力。秦慧君(2017)认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不但要有出色的儿童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帮助她们丰富理论知识。
刘翠霞(2016)研究发现,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入职后普遍面临着专业技能不如大专学生、科研能力不敌研究生的问题,这是造成部分中等学历的

幼儿教师失去核心竞争力,职业认同感较低的原因。
2.3.4沟通协调能力
蒋荣辉(2013)认为,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是指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家园合作教育关系的一种能力。贾翠霞(2017)认为,幼儿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就是指幼儿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与他人形成一种合作、交流、互动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关系网,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例如幼儿教师积极主动与家长、同事、领导等人之间互动,形成一种你帮我、我帮你的局面,有助于为幼儿教师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郝露(2017)通过对天津市幼儿园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一些幼儿园青年教师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善于与幼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比较容易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职业归属感较强,职业认同度也相对较高。金光发(2011)认为,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积极的合作与沟通,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这不仅会促使家长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还能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姚佳敏(2018)也表示,幼儿教师是否能与外界进行良好的沟通会影响其工作满意度与职业认同。
2.4幼儿教师职业投入
徐巧娜(2018)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越高,她们自觉学习专业技术的愿望就越强烈,也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去;强健,王继飞(2014)认为,积极的职业认同会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主动提高专业水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李旭(2018)也指出,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随着职业认同感的升高而降低,这就意味着教师能更积极主动地对待工作。
2.4.1额外的工作量
周元元(2018)等人认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完成教案之类的书面工作,还需要照顾幼儿日常生活,与外界沟通协调。职业压力大是导致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降低的一大原因;俞璇(2017)也指出,长时间的高压使幼儿教师很难对工作持续保持干劲和期待,她们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发生角色混乱,很难形成正确的职业认同;李旭(2018)也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繁重的工作量使幼儿教师处于一种消极的工作状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她们的职业认同感。
2.4.2自我反思
邢鹏霞(2017)认为,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和审视、回顾和分析的过程;王一雯(2016)认为,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幼儿教师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对其教学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有意识地审视与再认知,主要通过反思日记、课后总结及关键事件分析等进行呈现。
郝露(2017)认

为,幼儿教师会按照外界的评判与期望进行分析与反思,持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与专业技能等,所以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是灵活可变的。
2.5职业目标
赵菲菲(2015)认为,职业目标不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职业目标目标的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升;刘萍(2016)也认为,当幼儿教师体会到了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她们的职业目标就会越来越明确,职业认同感也随之提升。
2.5.1入职动机
秦奕(2008)通过对江苏省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入职时职业动机的差异性导致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周洪宇(2014)通过对上海市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13.5%的教师是将这份工作作为谋生手段,而并非追求自我发展。
2.5.2教学目标
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表现在幼儿教师开展的幼儿教育工作是全面、健全、健康的。何叶(2012)认为,教学目标是指幼儿教师期望幼儿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后能够发生的变化;龚书静等人(2015)认为,幼儿教师只有充分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才能制定出适宜教学目标。
陈紫薇(2017)通过对幼儿园大班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大班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程度的需求远远高于国家所规定的大班教育目标,这导致了大班老师对教学任务有较大的无力感。
2.6情绪情感
郭琴(2018)认为,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幼儿教师面对困难的勇气,能够使幼儿教师通过积极地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达成职业目标,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和职业倦怠感,增强其职业认同;朱兵阳也(2018)指出,当今社会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酬劳低,一些幼儿教师会因此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还会发泄到孩子身上,职业认同感较低。
2.6.1幸福感
束从敏,姚国荣(2003)指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幼儿的天真纯粹、幼儿真诚的反馈、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家长的积极反馈、领导的支持与肯定、所获得的职业发展、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对工作的欣赏;高万青(2018)指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持续的快乐情感和自我满足的感觉,是指在教师、得到幼儿及家长的喜爱、认可、尊重,自身的职业需要得到满足,全面体现其自身价值后产生的。
姚琳琳(2013)调查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微薄的经济收入与巨大的工作量长期不成正比,这使得她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较低;费玉聪(2015)也认为,只有幼儿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提升后,才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逐渐形成稳定的教学力量;王钢(2014)等人通过相关分析后发现,幼儿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