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农业、工业、城市和医疗四个方面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二、农业领域1、土地和气候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参数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

2、智能灌溉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监测土壤湿度、降水量以及气温,实现农田灌溉智能化,减少农田的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工业领域1、设备监控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监测设备的温度、震动、压力等参数,实现设备实时监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生产率。

2、工厂自动化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工厂的设备运转、消耗与肯定进行监控与调节,提高工厂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四、城市领域1、交通监管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用于交通监管,例如智能路灯、智能公交车站等,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2、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监测城市的噪声、气体、污染物等参数,帮助城市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保证市民的身体健康。

五、医疗领域1、智能健身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监测个人的心率、体温、步数等健康数据,智能调整运动强度,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2、病人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监测病人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实现对病人的实时监测,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六、发展趋势1、技术的不断升级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例如LoRa、NB-IoT、5G等技术的不断推广,将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更加稳定、高效和全面。

2、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例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都将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应用领域。

七、结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项高科技产物,可以在诸多领域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技术上的不断升级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将促进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壮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发展当前,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医疗保健等。

本文将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等方面,探讨WSN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分布式、自组织、小型、低功耗、嵌入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种网络,主要用于感知和采集环境信息,并将数据传输到处理中心。

传感器节点通常包括传感器、存储器、通信模块及微处理器等部分,具有自主采集数据、自主处理数据、自主组网的能力。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传感器节点、基站和网络协议。

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是WSN中最基本的单元,主要负责感知、采集和处理环境信息,并与其他传感器节点通信。

每个传感器节点通常包括传感器、存储器、通信模块及微处理器等部分。

基站:基站是WSN的中心节点,用于收集传感器节点上传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处理中心。

基站通常具有多个无线接口,可连接多个传感器节点。

网络协议: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遵循一定的协议。

目前,常用的协议包括MAC协议、路由协议、传输协议、安全协议等,这些协议保证了WSN的正常工作。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传感器节点通过感知、采集、处理和通信等步骤实现WSN的工作。

具体工作步骤如下:1、感知:每个传感器节点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线强度、声音等。

2、采集:传感器节点接收到感知到的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到存储器中,等待发送。

3、处理:传感器节点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数据压缩、数据加密等。

4、通信:传感器节点之间通过通信模块实现相互之间信息的传输,为了延长节点寿命,节点数据发送时通常采用睡眠-唤醒的方式。

5、数据处理:基站收到传感器节点上传的信息后,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将数据传输到处理中心。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基于低功率微处理器、无线通信和传感器技术的无线网络,它能够自组织、自配置和自修复,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医疗健康、安防监控、农业渔业等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包含了传感器节点、基站和传输介质,传感器节点采集周围环境数据信息,通过基站发送到应用服务器或云端,实现对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1、环境监测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各种环境的监测,如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污染、灾害等事件。

2、智能家居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在家庭中实现智能化控制,如声音、光照、温度、湿度、安全等方面。

家庭环境中的传感器节点能够感知来自人们和环境的信息,并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实现高效智能控制。

3、医疗健康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医疗设备的监控和远程控制,如智能床垫、心电图机、血糖监测等。

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及时监测运动情况、心率、血压等指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4、安防监控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在安防领域中实现监控、识别、控制等功能,如对于危险区域的监控、对人员流动的监控、对于危险物品的监测等。

这些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及时掌握周围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与危险。

5、农业渔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监测与控制,可以在农业领域中实现智能化管理,如对土壤、气象、耕作状态的监测、对作物、畜、水产品的监控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提高农业生产力。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未来发展1、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向大规模、高盈利的方向发展。

随着传感器节点和网络服务的成熟,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不仅仅是用于某些特定领域,还将在大规模和高盈利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向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普及方向发展,成为智能光明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一种新兴的信息通信技术,它在短距离内构建无线网络,利用传感器节点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

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WSN技术在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WSN技术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应用及未来展望。

概念与发展历程WSN是由大量的微型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用于对物理环境和特定目标进行无线监测、控制和反馈。

WSN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起,当时美国国防部对无线传感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关方面开始探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和实践。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传感器技术公司(Sensor Technologies)开始推出一些小型、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这标志着WSN技术开始向商业化发展。

进入21世纪后,WSN技术方兴未艾,许多学者和企业开始积极研究和推广WSN技术,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如LEACH(低能耗自适应簇层协议)协议、TinyOS(一个基于分布式操作系统的WSN平台)等等。

近年来,WSN技术的应用初始化,越来越广泛,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多。

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低成本。

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规模小、硬件简单等原因,WSN技术的成本较低。

另外,WSN还具有灵活的配置和动态的部署、高容错性和自组织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实时性好等特点。

这些优点为WSN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可行性。

应用WSN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表现抢眼,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领域进行简要介绍。

一、农业领域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此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温度、湿度、气压、光照等环境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性的基础信息,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此外,WSN技术还可用于智能化的农耕机械自动化控制等方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指由大量的分布在不同位置,能够自组织形成网络,并通过无线通信协作完成相应任务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具备多种独特的特点,包括分布式部署、自组织形成网络、资源受限、自愈性等。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感知环境、处理数据和无线通信的能力,节点之间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无线传感器网络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发展初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低功耗微处理器、嵌入式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和研究。

2000年代初,无线传感器网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医疗保健等。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1)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通过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传输,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至关重要。

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ZigBee、蓝牙、Wi-Fi等。

(2)能量管理技术: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由有限的能源供应,因此如何有效管理能量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问题。

能量管理技术涉及能量收集、能量传输和低功耗设计等方面。

(3)自组织与路由技术:无线传感器节点具备自组织的功能,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自动形成网络。

路由技术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网络拓扑发现、路由选择算法等。

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1)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大气环境监控、水质监测、气象预报等。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并对环境进行监测和预警。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技术
为了保护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隐私,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数据加密技术。这 些技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 法、同态加密等。这些加密技术能够有效 地保护数据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VS
安全路由协议
安全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防止恶意攻击和数 据篡改。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安全路由 协议,如基于密钥的安全路由协议、基于 身份的安全路由协议等。这些协议能够有 效地保护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
特点
低功耗、微型化、分布式、自组织、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应 用场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
环境监测
用于气象、水文、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 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医疗护理
用于远程医疗和健康监测,实现对患者生 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智能家居
用于家庭智能化管理,实现家居设备的互 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据传输。
网状结构
所有节点都通过多跳路由的方 式相互连接,构成一个自组织
的网络拓扑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01
02
03
MAC协议
负责协调和安排网络中的 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避免 碰撞和冲突。
路由协议
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通过 网络转发到目的节点,同 时优化能量消耗。
同步协议
负责协调网络中各个节点 的时钟,以确保数据传输 的同步性。
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总结词
智能家居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被用于实现家庭环境的实 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详细描述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家居成为了 新的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可以实 现家庭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例如,通过部署在室内 的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人体感应器等,可以实 时监测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人员活动情况,并利 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进 行分析和控制。此外,智能家居还可以实现家电的远程 控制和能源管理等功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许多小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和传输各种环境信息。

它具有灵活、低成本、易部署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1.1 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部署传感器节点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环境参数,可以及时预警和应对环境污染事故。

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应用于林火监测、地震预警等自然灾害监测领域,提高对灾害的预警和救援能力。

1.2 智能交通在智能交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信息,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可以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并提供个性化的导航服务。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实现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1.3 农业在农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监测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参数,提供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农民可以精确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应用于畜牧业的动物监测,实现实时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和行为信息。

1.4 医疗在医疗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氧含量等,提供实时的健康状态监测。

通过传感器节点的布设,医务人员可以有效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用于健康管理领域,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监测方案,实现预防和康复的目的。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2.1 能源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由电池供电,能源管理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

未来,可以通过能量收集技术,如光能、热能、振动能等,实现对传感器节点的自动供能,减少更换电池的次数,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持续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分布式的、自组织的、能够感知环境并将信息传输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每个节点都能够感知、处理和传输环境中的数据,从而实现对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起初是由军事领域的需求推动发展,后来逐渐扩展到民用领域。

20世纪90年代初,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军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始了应用的尝试。

2000年左右,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取得了更大的发展,逐渐应用于农业、健康监测、智能交通等众多领域。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1、农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应用于农田的土壤监测、气象监测、农作物生长监测等方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环境监测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用于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噪音监测等,帮助人们及时了解环境状况,保护环境。

3、城市交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通过感知路况、交通流量等信息,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和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效率。

4、健康监测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用于监测人体生理参数、睡眠质量等,实现远程健康监护,及时预警疾病发作。

5、工业控制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应用于工厂的生产监控、设备状态监测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四、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未来趋势1、能源自主:未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更加注重节点的能源自主性,开发出更高效的能量收集与管理技术,延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

2、人工智能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智能感知和智能决策,提升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3、多模态感知:未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支持多种感知模态,如视觉、声音、震动等,提供更全面的环境感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降低能耗的路由协议
摘要: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有限性,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设计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指出传感器节点主要能量消耗原因,并介绍了为降低能量消耗的基于功率控制的机会路由协议和基于能量迭代的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两种方法。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机会路由非均匀分簇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有采集、处理和传输三种功能,通常由传感模块、计算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和嵌入式软件系统组成,具有自组织性、以数据为中心、应用相关性、动态性、网络规模大和可靠性的特点[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得益于微机电系统、片上系统、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军事、智能交通、环境监控、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传感器节点在实现各种网络协议和应用系统时,存在电源能量、通信能力、计算和存储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其中最突出的约束就是电源能量带来的约束。

传感器节点体积小、通常携带能量有限的电池;数量多、分布广,且部署区域环境复杂。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传感器节点通过人工更换电池来补充能源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中,能效问题一直是热点问题。

传感器节点的状态包括活动状态、侦听状态和睡眠状态。

进入活动状态,节点需要执行处理、感知和通信三种任务,感知单元、处理
单元和通信单元上电,传感器节点开始正常工作。

侦听状态是传感器节点被布设后的初始状态,此时仅通信单元处于上电模式,感知和处理单元都被关闭,直到从簇头接收到消息,才会转换为其他状态。

在睡眠状态中,不执行任何任务,传感器节点会关闭大部分功能单元,只有传感器的传输模块处于上电状态,以便对接收到的报文及时做出响应[2]。

单位时间内节点三种状态消耗的能量依次减少,活动状态消耗能量最多,睡眠状态消耗能量最少。

因此,为了使传感器节点的生命周期最大化,应提高传感器节点传输可靠性,避免大量的数据重传,合理选择转发节点和路径,缩短节点处于活动状态的时间,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睡眠模式。

以下是两种针对降低能耗而提出的路由协议。

1.基于功率控制的机会路由协议
机会路由充分利用无线网络的广播特性进行数据传输[3]。

转发节点选择的多样性使得机会路由可以更好的适用于能源有限且链路质量较弱的网络场景中,并且可以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减少重传引起的能源消耗。

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并不是按一条固定的最佳路径传输,每次转发的数据包并不是单播给某一个节点,而是充分利用无线网络的广播传输特性,每次数据包都转发给一组节点,这些节点根据它们到目的节点的度量来确定优先级,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节点再次转发数据包给另外一组节点,如此重复直到目的节点。

路由度量的选择是机会路由中候选节点选择算法的关键因素。


机会路由中,源节点发出的数据包可以随机地被多个候选节点转发,且路由决策是在候选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当前的网络信息进行的,不受之前节点的影响,直到达到目的节点。

这种数据传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无后效性,因此基于功率控制的机会路由协议利用吸收态马尔科夫链,来建模机会路由中数据的传输过程,并给出影响候选节点选择的两个关键路由度量:期望传输次数与期望能量消耗[4],确定节点优先级。

在与其它几种典型机会路由对比分析之后,基于功率控制的机会路由协议在取得较好网络性能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

2.基于能量迭代的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通常采用多跳的方式将数据转发到汇聚节点,离汇聚节点较近的节点不但要发送自身采集的数据,还要承担节点的数据转发任务,能量消耗较快,最终会导致汇聚节点周围的节点过早耗尽自身能量,形成“能量空洞”区域,进而使远离汇聚节点的数据不能传送给汇聚节点。

目前层次路由协议是解决能量空洞问题的主要方法,主要分为随机分簇、均匀分簇和非均匀分簇。

在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中,靠近汇聚节点的簇规模小于远离汇聚节点的簇规模,从而减少靠近汇聚节点的簇头处理簇内数据所消耗的能量,为簇间通信预留能量,避免了长距离数据传输造成的能量浪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汇聚节点附近的簇头节点由于过多转发而造成的“热点”问题。

该协议有效解决了多跳通信方式下能量消耗不均衡的
问题,优化了网络中各节点的能量消耗,显著延长了网络的存活时间。

基于能量迭代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相比其他算法,在簇头选举时减少了选簇头过程中的迭代次数,从而降低了选簇环节的能量消耗,同时,在选举簇头的过程中考虑了节点能耗速度、节点到汇聚节点的距离,实现最优簇头选举,避免簇头节点过早死亡,能有效避免“能量空洞”现象。

在成簇上,考虑了节点到汇聚节点距离和节点密度,提出了非均匀分簇方法,使生成的簇更加合理[5]。

通过了解以上两种基于降低能耗而设计改进的路由协议,可以看出能源利用问题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研究地位,以及路由协议对节点能耗的直接影响。

两种协议均有利有弊,可以在不同的着重条件下择优运用。

基于功率控制的机会路由协议,在传统充分利用广播性的机会路由协议基础之上,通过马尔科夫链建模,给出了两种新的路由度量,使度量更加合理化并且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最终进一步给出了具体执行过程。

该路由协议的改进很完整、灵活性好、整体性强,可以直接仿真实现,并验证了其提升网络性能、降低能耗的功能。

但没有将数据重传次数考虑进去,重传会消耗不必要的能量;以及没有考虑节点的空间分布,仅仅考虑到了数据传输的节点和路径选择。

基于能量迭代的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降低了选择簇头的迭代次数,并在选择时考虑到了节点剩余能量,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能量空洞”现象。

考虑到节点分布和节点密度,采用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来均衡网络能耗。

考虑节点的选择和节点的分布,但是没有考虑是否
有更优的路径,能提高整个网络的能源利用,还是太注重节点自身,没有以网络为整体去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很多人都认为,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可与因特网相媲美,传感器网络将能扩展人们与现实世界进行远程交互的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令人期待,21世纪的我们将会是这项技术发展的实践者与见证者。

参考文献
[1] 崔逊学,左从菊.无线传感器网络简明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16.
[2] 刘伟,胡安林.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率与节能性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6.42(6):98-104.
[3] Biswas S, Morris R. Opportunistic routing in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J].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2004, 34(1):69-74.
[4] 郝军,贾新春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功率控制的机会路由协议[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6.34(6):176-182.
[5] 李建坡,董子奇. 基于能量迭代的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