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PI[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LC[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LC[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1f1e99b9f3f90f76c61b6e.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雌激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答:1.体内长期高水平雌激素的刺激可导致某些组织的癌变。
雌二醇及其几种代谢产物均有显著的致癌作用。
2.雌二醇可通过诱导原癌基因活化、抑制抑癌基因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增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促进肿瘤组织、周围微血管形成而发挥其促癌效应。
3.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与细胞内蛋白质和DNA结合、或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间接损伤DNA来发挥其致癌作用。
2.简述基因治疗试验的研究内容。
答:基因治疗试验的研究内容包括:⑴目的基因的选择,目的基因克隆、测序、基因表达及其产物的功能特点研究。
⑵目的基因转移传递系统的研究,目的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⑶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前基因治疗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后三项内容上。
3.简述药理效应与什么有关?答:药理效应的选择性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及生化机能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首先,药物在作用部位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能产生效应,但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非完全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其次,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影响药理效应。
4.简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答:所谓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即药物一方面可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有利于治病,称治疗效应。
另一方面可引起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改变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副作用、继发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11.简述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答: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5.简述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答:1.精神调节作用,包括抗抑郁作用:抗焦虑作用,治疗精神分裂;2.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3.中枢神经抑制作用;4.镇痛作用,改善记忆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6.简述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答:1.科学发现用药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AZ[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AZ[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867eba9e31433238689341.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植物性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答:1.植物性雌激素来源于各种植物,是具有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
其结构和功能相似于雌二醇。
2.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植物性雌激素主要有黄酮类、异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三萜类、查儿酮类等。
3.植物性雌激素对激素依赖性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等具有广泛的防治作用,并且较少有雌激素样副作用的产生。
2.简述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前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答:1.药物基因组学对药物有效或毒性变异的预测试验可以用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用以筛选病人。
2.经过药物效应基因突变筛选的受试者,可以加强临床试验的统计学意义,可以用更少的例数完成所需的统计意义,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
3.另外,有些新药在没有经过药效相关基因筛选的人群中没有显著疗效,而在经过药效相关基因筛选的人群就有显著疗效。
3.何谓新药?新药研发分为哪三个阶段?答: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亦属新药范围。
新药研发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
4.简述基础药理学研究方法和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答:基础药理学方法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研究药物与动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临床药理学方法以人为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健康志愿者或病人,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体内过程及新药的临床评价等。
5.罗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答:罗格列酮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属于噻唑烷二酮类,通过对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变化的比较,该药与其他传统抗糖尿病药物如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胰岛素联合用药时,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糖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对只接受过饮食疗法的病人的效果优于接受过其他抗糖尿病药治疗的病人。
6.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
答:老年痴呆症已成为近年来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PE[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PE[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c4c75b5f0e7cd185253624.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维生素B1在临床治疗中的新用途。
答: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临床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亦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如神经炎、心肌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发现维生素B1有许多新用途,对其它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慢性铅中毒、婴幼儿腹泻、妊娠呕吐、早老性痴呆、顽固性呃逆、舌炎等。
2.请列举几项近几年新发展的色谱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答:在体内药物分析中,色谱技术一直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最强有力的手段,目前随着药物分析技术与其他学科新技术相结合,色谱技术在进样方式、分离模式、检测技术及适用对象等方面迅速发展。
近年来,色谱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柱切换技术、手性色谱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超临界流体色谱及液质、色谱联用技术。
3.简述药理效应与什么有关?答:药理效应的选择性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及生化机能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首先,药物在作用部位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能产生效应,但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非完全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其次,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影响药理效应。
4.什么是GCP,实施GCP的目的?答:临床试验规范(GCP)是新药研究开发中所推行的一系列标准化规范之一。
GCP是被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标准,其目的有:(1)用赫尔辛基宣言原则指导医师进行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确保受试者(病人)的权益与隐私得到保护,不受损害。
(2)确保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数据精确,结果可信。
5.简述临床药理学及其内容。
答: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临床用药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6.简述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答:1.精神调节作用,包括抗抑郁作用:抗焦虑作用,治疗精神分裂;2.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3.中枢神经抑制作用;4.镇痛作用,改善记忆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CM[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ACM[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94a0787c1cfad6185fa70f.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青霉素类抗生素用量加大出现的不良反应。
答:(1)中枢症状,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称为“青霉素脑病”;鞘内或脑室内注入青霉素类,引发脑膜刺激症或神经根刺激症出现颈项强直、头痛、呕吐、感觉过敏、背及下肢痛等症状;大剂量可致高热、惊厥、昏迷、尿潴留、呼吸和循环衰竭;有的可致新生儿颅内压升高。
(2)连续应用几天可引起低钾血症,致精神不振、乏力、腹胀、心悸等;也可无症状。
心电图检查可见有关异常,尚有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博、房性早博、血气分析异常及代谢性碱中毒等。
2.简述环孢素在临床的应用。
答:1.环孢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该药能选择性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介素Ⅱ的形成,现已成为器官移植的首选药物。
2.在非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重症肌无力、严重哮喘、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怀关节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癌等。
3.简述水杨酸类药物作用机制。
答:水杨酸类药物作用机制:1.解热作用机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E(PGE)的合成。
2.镇痛和抗炎机制:(1)外周抑制PGE,借以抑制5-HT等;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炎性介质;(2)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皮层下感觉神经传递。
4.简述当归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答:药理作用包括:(1)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血液循环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如心脏抑制作用、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改善冠脉循环作用;(3)对平滑肌的作用:如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肠、子宫平滑肌,松弛气管平滑肌;(4)抗炎、镇痛、清除氧自由基;(5)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等。
5.简述沙利度胺(反应停)的临床应用进展。
答:反应停最初在欧洲作为镇吐剂用于临床,1961年明确发现该药可引起婴儿海豹肢畸形,导致该药迅速撤出市场。
随后的研究发现,反应停对许多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治疗效果。
如HIV诱导的疱疹性口腔炎、白塞氏综合症、移植物抗宿主病、难治性克隆病及肿瘤等。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K[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K[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7acb5d76eeaeaad0f33010.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抗病毒药的研究进展。
答:迄今开发的抗疱疹病毒的抗病毒剂中大多数是核苷类似物。
其中一些也有副作用,包括用药物后直接出现或损伤细胞DNA后出现的副作用。
阿昔洛韦较安全,但其生物利用度较低,伐昔洛韦开创了核苷类似物的新篇章。
它是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在体内能迅速转化成阿昔洛韦。
未来治疗疱疹病毒仍需这类核苷类似物。
目前尚需努力开发具有分子寻靶功能及更具有安全性的新药。
2.简述基因治疗试验的研究内容。
答:基因治疗试验的研究内容包括:⑴目的基因的选择,目的基因克隆、测序、基因表达及其产物的功能特点研究。
⑵目的基因转移传递系统的研究,目的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⑶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前基因治疗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后三项内容上。
3.简述碳酸锂的临床新用途。
答:碳酸锂可以抑制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因而具有抗躁狂作用,主要用于躁狂症。
其新用途有:1.防治粒细胞减少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急性菌痢、腹泻,治疗贪食症。
3.甲状腺功能亢进。
4.月经过多、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4.简述中医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答: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中“疫毒”、“瘟疫”范畴,中医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阻断病毒的繁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而直接抑制病毒、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也表明中医药确有优势,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有着广泛的前景。
目前,国内抗病毒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疱疹病毒等的治疗和预防方面,目前已从中筛选出一批抗病毒中药。
5.简述辣椒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答:辣椒素是辣椒中产生刺激性辣味的活性成份。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⑴激活伤害感受性神经末梢。
⑵镇痛作用:辣椒末对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感染和糖尿病并发的神经痛都有治疗作用。
⑶神经毒作用。
药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药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药物的ADME过程中,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其它物质的过程。
以下哪项不是药物代谢的主要方式?A. 水解B. 氧化C. 还原D. 脱羧2. 下列药物中哪种药物具有明显的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A. 抗焦虑药B. 止痛药C. 镇静催眠药D. 抗抑郁药3. 药物传递的主要途径包括血管内、血管外和淋巴途径等。
以下哪种途径是淋巴途径的主要形式?A. 细胞内扩散B. 血管周围扩散C. 血管外膜扩散D. 血管外留置4. 药物治疗中,药物的谱效比表示了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其副作用之间的关系。
以下哪种情况表示谱效比较高?A. 临床治疗效果强,副作用弱B. 临床治疗效果弱,副作用强C. 临床治疗效果强,副作用强D. 临床治疗效果弱,副作用弱5. 药物的微量边缘效应是指在药物用量接近最低有效剂量时,其药效的变动情况。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微量边缘效应?A. 药效持续时间短B. 药效与剂量呈线性关系C. 关键浓度区间窄D. 药效与剂量呈非线性关系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以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答: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包括口服吸收、肌肉注射吸收和静脉注射吸收。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药物性质、给药途径、剂型、药物溶解度、血流量以及给药部位的性质等。
2. 请简述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机制以及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
答: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机制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脱羧等化学反应。
药物代谢受到酶系统的影响,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醛酮还原酶系统以及乙酰化酶系统等。
除此之外,个体差异、年龄、性别以及遗传因素等也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
3. 请简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以及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包括血浆蛋白结合、组织细胞透过以及血脑屏障等。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药物的脂溶性、药物在血浆中与蛋白结合的能力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解离和离子化程度等。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PR[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PR[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6f30a64b73f242336c5fa5.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维生素B1在临床治疗中的新用途。
答: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临床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亦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如神经炎、心肌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发现维生素B1有许多新用途,对其它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慢性铅中毒、婴幼儿腹泻、妊娠呕吐、早老性痴呆、顽固性呃逆、舌炎等。
2.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答:细菌产生耐药性与酶对抗生素的修饰或破坏、膜通透性改变、细菌能主动外排抗生素、新靶位的改变或产生药物靶位的过度表达有关。
只有了解以上产生细菌耐药性的机理及相互关系,才能帮助我们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有目的地开展新的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保证抗菌治疗的成功。
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对策:⑴合理使用抗生素。
⑵开发新的抗生素,改造现有药物。
⑶使用生物制剂。
3.什么是药物作用的特异性?答:药理效应归根结底是药物分子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数活性药物都能与某种生物大分子结合而引起某种特定效应,但并不是任何药物分子都能与任何生物大分子结合,二者结合后也不是都能产生药理效应,这就是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4.简述药理效应与什么有关?答:药理效应的选择性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及生化机能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首先,药物在作用部位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能产生效应,但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非完全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其次,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影响药理效应。
5.简述临床药理学及其内容。
答: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临床用药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6.简述基础药理学研究方法和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答:基础药理学方法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研究药物与动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SW[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SW[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72df5d76eeaeaad0f33018.png)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色甘酸钠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进展。
答:1.该药在接触抗原之前用药,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可以防止I型变态反应所致的哮喘,在运动负荷前用药可以防止运动诱发的哮喘;2.该药无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不能对抗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亦无抗炎作用;对抗原-抗体结合无影响,也不抑制抗体的生成。
3.色甘酸钠对外源性哮喘疗效佳,但对内源性哮喘疗效较差;对运动性哮喘的疗效较满意,预先用药几乎可防止全部病例发作。
2.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答: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肿瘤生物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是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重要方面。
单抗由于具有性质纯、效价高、特异性高、血清交叉反应少或无等特点,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已证实,其对前列腺癌、卵巢癌、胃肠道肿瘤、鼻咽癌、恶性黑色毒瘤、血液系统肿瘤等肿瘤治疗都具有重大意义。
3.简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答:所谓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即药物一方面可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有利于治病,称治疗效应。
另一方面可引起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改变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副作用、继发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11.简述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答: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4.简述临床药理学及其内容。
答: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临床用药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5.何谓先导化合物?答:在新药研究创新阶段,要确定大量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或分离提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在有效的病理模型上进行随机筛选,从而发现具有进一步开发价值的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简述维甲酸类药物的发展概况。
答:近年来对维甲酸类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已合成了三代维甲酸类药物;第一代非芳香维甲酸类,包括维生素A自然代谢产物,在合成时改变了其末端极性基团,如反式维甲酸和顺式维甲酸;第二代单芳香维甲酸类;第三代多芳香维甲酸。
2.简要说明药物对映体的药效学有哪些情况。
答:手性药物中对映体间药效学上的差异非常复杂,有如下几种情况:⑴药物的药理作用仅有一个对映体产生,或两个对映体具有性质完全相反的药理作用,或对映体之一有毒或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⑵一种药理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另一些作用的立体选择性很低或无立体选择性。
⑶两个对映体药理作用不同,但合并用药有利。
3.简述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答:1.精神调节作用,包括抗抑郁作用:抗焦虑作用,治疗精神分裂;2.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3.中枢神经抑制作用;4.镇痛作用,改善记忆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4.简述碳酸锂的临床新用途。
答:碳酸锂可以抑制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因而具有抗躁狂作用,主要用于躁狂症。
其新用途有:1.防治粒细胞减少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急性菌痢、腹泻,治疗贪食症。
3.甲状腺功能亢进。
4.月经过多、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5.简述中医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答: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中“疫毒”、“瘟疫”范畴,中医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阻断病毒的繁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而直接抑制病毒、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也表明中医药确有优势,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有着广泛的前景。
目前,国内抗病毒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疱疹病毒等的治疗和预防方面,目前已从中筛选出一批抗病毒中药。
6.简述辣椒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答:辣椒素是辣椒中产生刺激性辣味的活性成份。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⑴激活伤害感受性神经末梢。
⑵镇痛作用:辣椒末对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感染和糖尿病并发的神经痛都有治疗作用。
⑶神经毒作用。
⑷其他作用:大鼠、豚鼠在皮下或腹腔注射辣椒后体温能迅速下降,在呼吸系统,低浓度辣椒末引起的气管收缩,高浓度引起舒张等。
7.简述阿斯匹林临床新用途。
答: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上的新用途有:1、用于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脑血管和其它栓塞性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阿司匹林可用作男性避孕药,还可用于治疗痛经。
3、阿司匹林可以减轻肿瘤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还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
4、其他如用阿司匹林治疗腹泻、胆道蛔虫、婴儿动脉导管未闭等。
8.举例说明中药对一氧化氮的作用。
答:按药物作用特点,涉及到NO研究的中药可分三类:⑴减少或抑制NO的生成和释放的药物,如胶股蓝总皂苷、白芍总苷等中药;⑵促进NO生成和释放的药物,如葛根素、人参三七总皂苷等;⑶对NO的双向调节作用,如川芎嗪、茵陈葛汤等。
9.简述抗氧化剂药物研究进展。
答:1.抗氧化剂药物的作用方法包括三方面:阻止活性氧的过度产生;清除过量产生的活性氧;防止或减轻活性氧对机体的损害。
2.主要包括以下一些药物:⑴维生素及及内源性物质,如VitE、VitC、VitA、谷胱甘肽等;⑵活性氧防御酶,如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辅酶Q类等;⑶微量元素,如硒;⑷植物药及其有效成分,如银杏、丹参、云芝等。
10.简述孕激素对骨代谢的间接作用。
答:孕激素对骨代谢的间接作用有很多途径,主要有:⑴可在体内转换成雌激素;⑵与降钙素有协同作用,降钙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也可以防止其他细胞转换为破骨细胞,同时,可增加肾脏对钙离子的清除;⑶与糖皮质激素相拮抗;⑷可影响多种细胞因子。
11.植物性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答:1.植物性雌激素来源于各种植物,是具有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
其结构和功能相似于雌二醇。
2.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植物性雌激素主要有黄酮类、异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三萜类、查儿酮类等。
3.植物性雌激素对激素依赖性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等具有广泛的防治作用,并且较少有雌激素样副作用的产生。
12.简述临床药理学及其内容。
答: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临床用药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13.简述抗肿瘤抗生素的主要研究动向。
答:1.发现多种杀伤癌细胞作用非常强的烯二炔类抗生素。
2.不仅继续注意寻找癌细胞杀伤剂,也着手筛选癌细胞分化诱导剂、生物反应调节剂以及抗致突变、抗促癌变、抗致癌等癌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
3.利用癌化疗的新靶点,如DNA拓扑异构酶、微管蛋白、钙调节蛋白、蛋白激酶C等,建立筛选模型,探索作用于各该靶点的抗生素。
4.研究开发可用于定向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抗生素偶联物等。
14.什么是GCP,实施GCP的目的?答:临床试验规范(GCP)是新药研究开发中所推行的一系列标准化规范之一。
GCP是被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标准,其目的有:(1)用赫尔辛基宣言原则指导医师进行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确保受试者(病人)的权益与隐私得到保护,不受损害。
(2)确保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数据精确,结果可信。
15.简述奥硝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奥硝唑进入易感的微生物细胞后,在无氧或少氧环境和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其硝基易被电子传递蛋白还原成具细胞毒作用的氨基,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并使已合成的DNA降解,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或阻断其转录复制,从而使病原体细胞死亡。
临床应用于:⑴抗厌氧微生物感染;⑵治疗兰伯氏贾第虫病;⑶治疗阴道炎;⑷治疗阿米巴病;⑸放射增敏等。
16.简述国家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特殊管理药品的概念。
答:1.国家基本药物是指根据国家的卫生需求选择并以合理的价格采购质量合格的基本药物。
2.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为了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合理控制药品费用,规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由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组织制定并发布。
3.特殊管理的药品是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
17.简述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答:近年来,倡导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医师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药物基因组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药物总的药理学作用并不是单基因性状,而是由编码参与多种药物代谢途径、药物处置和药物效应的多种蛋白的若干基因决定的。
因此,依据病人基因组特征优化给药方案,真正做到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实现由“对症下药”到“对人下药”,即给药方案个体化,才能取得高效、安全、经济的最佳治疗效果。
18.简述铬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答:铬(Cr)是地壳元素之一,也是动物及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生物化学作用主要是通过形成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tolerancefactor,GTF)或其他有机铬化合物,作为胰岛素(insulin,INS)的辅助因子在糖、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铬还参与核酸分子结构完整性的维持和基因表达的调理过程。
糖尿病患者多低铬,对其试行补铬可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INS)抵抗。
铬有望作为改善INS抵抗、防治T2DM的胰岛素“增敏剂”而应用于临床。
19.简述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药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抗生素使用的指征不强或根本无用药指征,实际上存在很大的滥用和浪费现象。
2.不顾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状态等情况而用药,有些老年人年愈古稀竟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等轮番使用,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3.不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以及不适当联合应用的结果,不仅浪费药物和金钱,而且增加了抗菌素的副作用及细菌的耐药性。
20.请列举几项近几年新发展的色谱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答:在体内药物分析中,色谱技术一直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最强有力的手段,目前随着药物分析技术与其他学科新技术相结合,色谱技术在进样方式、分离模式、检测技术及适用对象等方面迅速发展。
近年来,色谱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柱切换技术、手性色谱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超临界流体色谱及液质、色谱联用技术。
21.简述肾上腺素受体分型目前的研究进展。
答:1.目前认为受体分类的标准有三:⑴对特异性配基的亲和性;⑵激动信号转号机制及生物学效应的特点;⑶基因的结构上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依据这些标准,Ad-R可分为α1、α2与受体β三类,而aα1、aα2与β受体又至少可分成三种亚型,它们分别是α1A、α1B与α1c受体;a2A、α2B、α2C受体和β1、β2、β3受体。
它们都有各自相应的基因;Ad-R的分子结构符合G蛋白耦联膜表面受体的一般特征。
22.我国化学药品发展新趋势。
答:1.药品品种从过去生产治疗性药物为主,向生产预防性药物和保健性药物方向转移,从过去以生产常用药为主向开发生产特种药转移,因此生产化学药品产量不断增大,新品种不断增多。
2.医药产品更加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坚持"新产品、新技术和外向型"原则的基础上,先后与日、美、瑞士、比利时、德国、瑞典等国际著名厂商建立合资企业,世界销售额排列前的国际著名制药公司大部分已来华合资、独资办厂。
23.近年来对药物的作用部位有哪些新认识。
答:经过生物工程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已经认识到药物的作用部位主要有:⑴酶系统:功能在于产生新的分子,代谢是其基础。
⑵受体:信使物质的循环,生物胺和肽类,其作用在于改变细胞的活性。
⑶输送系统:选择性地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如离子通道和运载分子。
⑷细胞复制和蛋白质合成DNA、RNA,等。
24.简述沙坦类降压药临床研究现状。
答:沙坦类降压药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及依普沙坦等。
沙坦类降压药其作用显著,尤其对心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效和保护作用,已引起临床普遍关注,且长期应用无干咳、停药反跳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已由WHO列为一线降压药。
25.简述前列腺素生理作用的主要进展。
答:前列腺素的生理作用极为广泛。
1.对生殖系统作用:使睾丸激素分泌增加,也能直接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
2.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前列腺素E和前列腺素F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减少血流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3.对胃肠道的作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抑制胃酸分泌,刺激肠液、胆汁分泌等。
4.对神经系统作用:对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活动起调节作用,也有人认为,前列腺素本身即有神经递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