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的心得体会
灌肠的心得体会实训报告

一、引言灌肠,作为临床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术前准备、灌肠剂给药等方面。
为了提高自身操作技能,加强临床实践能力,我参加了灌肠的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过程1. 灌肠的基本操作灌肠的基本操作包括:准备灌肠剂、选择合适的灌肠器具、患者体位摆放、灌肠液的注入、观察患者反应等。
在实训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灌肠,熟练掌握了灌肠的基本技巧。
2. 灌肠液的配置灌肠液的配置是灌肠操作的关键环节。
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不同灌肠液的作用及配制方法,如生理盐水、肥皂水、甘油等。
在配制过程中,我掌握了配比、溶解、过滤等技巧,确保了灌肠液的质量。
3. 患者体位摆放患者体位摆放对于灌肠效果至关重要。
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不同体位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如左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体位,提高了灌肠效果。
4. 灌肠液的注入与观察灌肠液的注入是灌肠操作的关键步骤。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控制注入速度、观察患者反应、调整注入量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注重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5. 灌肠后的护理灌肠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至关重要。
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灌肠后的观察、记录、清洁、保暖等护理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我注重患者心理护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确保患者舒适。
三、心得体会1. 灌肠操作的重要性灌肠作为一种临床操作,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术前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训,我深刻认识到灌肠操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2. 操作技巧的掌握实训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灌肠的基本操作技巧,如配比、溶解、过滤、体位摆放、注入等。
这些技巧对于提高灌肠效果、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3. 团队协作与沟通灌肠操作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协作,共同完成灌肠操作。
同时,我还提高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确保患者配合治疗。
中医药灌肠的护理体会

中医药灌肠的护理体会中医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以灌肠的方式直接送入肠道,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我作为一名护士的工作中,我曾多次参与中医药灌肠的护理工作,并深刻地感受到其独特的护理体会。
下面是我对中医药灌肠的护理体会的总结:首先,中医药灌肠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反应。
在灌肠过程中,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病情反应,有的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例如,如果患者出现腹痛症状,我们可以给患者轻轻按摩腹部来缓解疼痛。
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反应,我们可以及时调整灌肠的速度和剂量,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其次,中医药灌肠需要注意卫生环境。
在进行中医药灌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我们需要在灌肠前将患者的肛门和肠道清洁,同时确保消毒器材、药物和仪器的卫生。
另外,在灌肠过程中,我们需要戴好口罩和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卫生环境的保持对于中医药灌肠的安全和效果至关重要。
再次,中医药灌肠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关系。
在进行中医药灌肠之前,我们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灌肠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在灌肠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了解患者的感受,并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
通过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最后,中医药灌肠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中医药灌肠的药物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灌肠使用。
在选择药物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来进行判断。
同时,在使用药物时,我们需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操作,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综上所述,中医药灌肠是一项需要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反应、保持卫生环境、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并注意药物选择和使用的护理工作。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关键词中药灌肠疗法;溃疡性结肠炎;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临床表现,其病程长,病情轻重不等,容易反复。
在祖国医学中,其属于“休息痢”、“久痢”、“肠澼”等疾病范畴[1]。
近年来中药灌肠疗法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近年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以飨同道。
1 中药灌肠疗法源流中药灌肠疗法是将适量的中药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使得药液在肠道保留一段时间,患者通过肠道吸收供给药物,达到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一种治疗方法。
属于中医学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
有记载的灌肠疗法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脾脏下》载:治疗疳痢不止时,主张用大麻子、胡麻一块熬,“令黄,以三升瓦瓶,泥表上,厚一寸,待泥干,内大麻等令满,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倒立灶口,底著瓦器承之。
密填灶孔中,地平聚炭瓶四面。
… …放火烧之,”至明旦开取,适其寒温,灌入疳湿痢患者下部,一合,寻觉咽中有药气者为佳。
亦不得过多,多用则伤人。
另外在《证治准绳》、《医宗金鉴》、《世医得效方》等书籍中都有类似记载。
从上可知,我国古代医家已经可以很好的使用灌肠法,它是中医外治法的一个方面,具有使用简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并且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
2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理论依据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位在大肠腑,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肾虚弱,标实为湿热瘀滞。
其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因、过劳过逸、食饮不调等因素有关,主要致病因素是湿邪,与大肠、肝、肾关系密切,初起以湿热内蕴肠腑,湿热下注大肠故见腹泻,壅塞不通则痛,常见腹痛,久则伤脾及肾,而致脾肾两虚,邪气入络,肠络损伤,血败肉腐,而致血瘀,脓血而成,正如叶天士所说“初病在气”、“久病在血”、“久病入络”。
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体会

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体会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护理方法,通过给患者灌入中药溶液,加速体内毒素的排泄,促进肠道蠕动,调整肠胃功能,达到清理肠道、调理身体的作用。
在实际护理中,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护理技能和经验,才能有效地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
在我的护理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药保留灌肠对患者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及体会,现就此分享如下。
首先,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前需要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中药配伍及浓度。
不同的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中药溶液,如清热解毒、润肠通便、调理肠胃等。
而且每位患者对中药的接受能力、耐受性也有所不同,有的患者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这就需要护士在选择中药时慎之又慎,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我的实践中,我会先与医生及中医师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个体情况,然后再进行中药的选择和配伍,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接受灌肠治疗。
其次,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时,需要注意灌肠器材的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灌肠器材的选择要符合操作的需要,消毒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避免造成细菌污染。
在我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时,我会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及消毒液,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而且我会经常检查器材的状态,及时更换消毒液,避免在操作过程中造成交叉感染。
另外,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感及安全性。
患者在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时可能会感觉不适,如肠胀、腹痛等,这就需要护士适时地调节灌入速度及灌注量,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另外,患者在灌肠过程中可能会有突发情况,如大量腹泻、晕厥等,这就需要护士在操作时随时留意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我的实践中,我会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他们灌肠的过程及可能的不适感,调节好灌入速度和量,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最后,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后,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及效果,记录治疗过程并进行总结。
患者在接受中药保留灌肠后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如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干硬等,这就需要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及中医师,共同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康复。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
其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
可归属中医的“泄泻”、“腹痛”、“肠痹”范畴,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目前,西医药针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不满意,而且有很多毒副作用。
中医药具有疗效稳定,无副作用等特点。
我科于2008年—2011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临床护理观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
年龄18—64岁,病程10个月—10年不等。
所有患者均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确诊,病变部位多在直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轻者排便每日3—5次,重者每日排便10余次。
全部病例均有粘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潜血(+),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便后隐痛,以左下腹为重,亦可涉及全腹。
1.2方法1.2.1中药方剂组成五倍子15g 败酱草30g 公英30g 地丁15g乌梅12g 土茯苓30g 蒲黄炭12g 酒大黄12g1.2.2灌肠液的配制将上述中药煎汁150ml,温度38—40℃每晚灌肠1次,重度患者每日早晚各灌肠一次,14天为1疗程,连续用2—3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可间隔3—5天。
2. 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临床治愈24例,占75%;好转7例,占21.9%;无效1例,占3.1%。
总有效率96.9%。
3. 护理3.1灌肠的护理:3.1.1 灌肠时用床帘或屏风遮挡,维护患者自尊,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嘱患者排空二便。
3.1.2 患者取屈腿左侧卧位,选择一次性导尿管作为肛管,前端涂少许石蜡油,排尽管内空气,轻轻插入肛门15—25cm,用60ml针管抽吸药液,缓慢注入肠内。
3.1.3 插管动作要轻柔,特别是有痔疮的患者,嘱患者做深呼吸,减轻腹压,使肛门括约肌松弛,从而顺利插入所需刻度。
中药灌肠患者的护理体会

【 2 ] 李儒 军, 林剑 浩 骨关节 炎的诊 断及 治疗 一骨关节 炎流行病 学的研 究进展 Ⅱ ] . 中
中药灌肠患者 的护理体会
彭 杰
( 重庆市秀 山县 中医院 , 重庆
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 0 1 1 , 1 7 ( 1 8 ) : 3 0 0 — 3 0 1 【 5 ]盛婷 , 张前德 补 肾活血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 症 9 0 例 I J ]河南中医, 2 0 1 5 , 3 5
( 3 ) : 5 4 7 —5 4 8
『 6 ] 潘细贵, 修忠标, 江陟郝 补 肾活血 法治疗膝骨性 关节炎机制的研 究进展Ⅱ ]江
骨关节功能 , 并 提高治疗优 良率和有效率。补 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 膝关 节疗效较好 , 值得 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 t ] g , L Y -  ̄ - , 龚志强, 黄帼 , 等 老年 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相 关性 的临床研 究田 实
用老年 医学, 2 0 1 3 , 7 ( 6) : 4 6 5 — 4 6 6
须 向患者说 明必要的注意事项 。
( 2 ) 操 作 中护 理
1 临床 资料
( 1 ) 一般资 2 0 1 3 年 1 月至 2 0 1 4年 1月 , 我科共 收治慢性盆腔炎 1 3 5例 , 年龄在 2 3 — 6 8岁 , 由于慢性 盆腔炎反 复发作 , 静脉输液 , 药物难 以达到病灶 , 所以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 而采用中药灌肠后 , 患者 的住 院时 间 明 显 缩 短 , 为 患 者 节 约 了 住 院费 用 , 收 到 了 患 者 及 家 属 的 致好评。
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护理体会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护理体会论文: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护理体会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护理体会论文: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护理体会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所致的一种严重综合征。
尽管肾脏替代治疗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治疗费用高昂,使很多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导致crf病死率高。
因此,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延缓crf的病情进展,推迟crf进入终末期肾衰的时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各国肾脏病学者研究的热点。
我科于2009年~2010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js300型全电子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中药灌肠,以及相应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82例,男49例,女33例。
年龄36-72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高血压肾损害16例,糖尿病肾病24例,痛风6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1例。
血肌酐在146.2~1035.4umol/l之间,血尿素氮在12.6~42.5mmol/l之间。
1.1.1 纳入标准血cr>133umol/l且未行血液透析治疗。
近期无肠道内及肛门出血。
排除肠道内恶性肿瘤。
无严重心理衰竭,无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1.2 方法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善循环,纠正贫血,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治疗。
1.2.1 药物组成使用我科“灌肠方”,由中药大黄、煅牡蛎、丹参等辩证加减组成,浓煎取液120毫升,加温至38℃~41℃,并予以保温。
1.2.2 操作方法使用结肠治疗机,治疗前先予清洁灌肠。
患者取左侧卧位,双下肢半屈位,设定机器参数及模式,进入治疗界面,用石蜡油润滑肛门和引流管,接好引流管并插入直肠中,开始清洁灌肠治疗,灌入药量因人而异,排空大便后,灌入保温中药,保留60分钟以上后排出。
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
1.2.3 观察指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尿常规、血肌酐、血尿素氮等。
1.3 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灌肠的心得体会
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煎剂经直肠灌注到肠道,达到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温通经络等作用。
在我进行中药灌肠治疗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首先,中药灌肠在治疗某些肠道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对于直肠炎、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中药灌肠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中药药性治疗病灶,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
我亲身经历了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疼痛明显减轻、局部红、肿、热状况有所缓解,这使我深受鼓舞。
其次,中药灌肠对于改善肠道功能也有一定的帮助。
我在接受中药灌肠治疗期间,发现自己的消化功能有所提高,大便通畅度明显改善,胃部不适感减轻。
这说明中药灌肠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此外,中药灌肠还能够对全身产生一定的调理作用。
因为大部分中药配方中含有一定的药效成分,通过直肠吸收进入到血液中,从而全方位地调理身体。
我在中药灌肠治疗后,身体状况整体感到有所改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提高了自身的抵抗力。
然而,在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时,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中药灌肠需要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不同的病症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药组合,根据个人情况需求进行针对性治疗,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浓度,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时,需要确保操作规范和卫生条件。
卫生操作可以减
少感染的风险,而规范操作可以确保中药煎剂充分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决定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时,一定要找到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指导,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向医师反馈治疗效果和身体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中药灌肠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一些肠道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改善肠道功能和调理整体身体。
然而,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治疗效果和个人的安全。
在未来的治疗中,我将保持对中药灌肠的信心,并继续探索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努力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中药灌肠的机制和临床应用,为更多需要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