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合集下载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使用说明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使用说明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使用说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溃疡、出血和腹泻等症状。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以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并预防疾病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其使用说明。

1.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

常用的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和5-氨基水杨酸盐。

使用说明:-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通常口服,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而定,建议遵循医生的指导。

- 治疗初期一般采用较高的剂量,以快速控制症状;随着病情稳定,剂量可以逐渐减少。

- 长期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需要监测肾功能和血液常规。

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用于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症状的药物。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等。

使用说明:- 免疫抑制剂通常是口服或注射给药,具体剂量和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而定,需由专业医生指导。

- 使用免疫抑制剂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液常规、肝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 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患者需要避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口服激素口服激素是一种对炎症反应有强效抑制作用的药物。

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和症状严重时,激素常常用于短期治疗,以快速缓解病情。

使用说明:- 口服激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而定,通常在症状控制后会逐渐减量和停用。

- 长期使用或高剂量激素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因此,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疗程。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以维护肠道健康和减轻症状。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等;增加摄入高纤维食物和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酸奶等。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第2页
一年后患者再次出现腹痛、脓血便,每日6次以上,再次
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给予抗感染、灌肠、调整免疫、抑 酸等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患者好转后未再服药。2月 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腹胀,伴脓血便,每日6次以上,
伴里急后重感,无发烧、寒战,无恶心、呕吐。在当地小 区诊所给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10余天,症状无改进,遂 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行肠镜检验示:进镜40cm狭窄,未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D7
D10
D11
便血显著降低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 0.5g po
大便常规示潜血弱阳性 家眷要求出院
第10页
该患者入院美沙拉嗪经验选药是否合理?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第11页
• 1、诊疗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缺乏诊疗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 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它非感染性结肠炎基础 上作出诊疗。
第17页
全身用药
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轻度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药品。包 含传统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其它各种不一样类型5-氨基 水杨酸(5-ASA)制剂。SASP疗效与其它5-ASA制剂相同,但 不良反应远较这些5-ASA制剂多见。没有证据显示不一样 类型5-ASA制剂疗效上有差异。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一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的病例讨论
第13页
• (2)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
分级
排便 (次/d)
便血
脉搏 (次/min)
轻度
<4
轻或无
正常
体温 (℃)
正常
血红蛋白 (g/L)
血沉 (mm/h)
正常
<20重度≥6来自重>90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一、溃疡性结肠炎的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特征的疾病。

它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常见于年轻人和青壮年,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影响直肠和结肠下段,并且可以连续或间隙分布。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1. 腹泻和便血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患者可出现频繁排便,粪质稀薄,带有黏液和鲜红色血迹。

便血是由于结肠粘膜发生溃疡损伤引起的结果。

2. 腹部不适患者可能感到腹部胀气、腹胀或不适感,这些不适可伴随腹部绞痛或阵发性剧痛。

3. 贫血和乏力由于长期腹泻和便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和乏力的症状,这是因为失血和营养的丧失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4. 体重下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食欲不振、吸收障碍和消耗过多能量所致。

5. 败血症征象在严重感染或急性暴发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可见全身性发热、寒战、心动过速等败血症征象。

三、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这类药可以减轻肠道内黏液产生、抑制白细胞浸润,并具有抗菌作用。

(2)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在控制发作起到一定作用。

(3)类固醇激素: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以应用类固醇类药物来抑制免疫反应和减轻炎症。

(4)生物制剂: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如抗TNF-α药物等。

2. 营养支持患者可能因为腹泻和吸收不良而导致营养不良。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要的氨基酸等。

3. 外科治疗外科手术主要用于那些对药物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特殊情况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结肠切除术、造口术等。

4. 个体化管理与指导医生还会针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与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压力,避免可能引发或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的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1. 抗炎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氧威)、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缓解炎症反应和控制疾病活动。

2. 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等,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3. 抗生素:用于治疗继发感染。

4. 抗胆碱药物:如山莨菪碱,可减轻病人的腹泻症状。

5. 铁剂和维生素补充:用于预防贫血和缺乏维生素的情况。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包括:
1. 结肠切除术:割除受病变影响的结肠,可以根据病情选择部分切除或全结直肠切除,需要进行结肠造口或结肠直肠会阴术。

2. 切除术后的回肠造瘘:将回肠末段与肛门相连,将粪便排出体外。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情、患者个体差异和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定期复诊。

2024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解读要点(附图表)

2024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解读要点(附图表)

2024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解读要点(附图表)我国炎症性肠病(IBD)的患病率逐年增长,流行病学上表现为南方和沿海地区> 北方和西部,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且IBD 相关文章的发表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2023 年更新的《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专家发起,宁波诺丁汉GRADE 中心提供方法学指导。

指南主要制定人之一吴开春教授对要点进行了解读,现总结如下。

主要变化有:1新加入「治疗目标」的章节。

近年随着「达标治疗」的理念越来越多地被临床接受,治疗目标也在指南中得到了体现。

2更新较多药物治疗内容。

2018年来,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在IBD 中的治疗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3临床中的重症、复杂或疑难的内容列为单独章节。

如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并发肛周及瘘管、围手术期治疗。

4强调了疾病的维持治疗和管理,并列为单独章节。

以下是吴开春教授的要点解读:诊断及鉴别诊断推荐意见9:诊断UC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或损伤,如感染性肠炎、阿米巴肠病、肠道血吸虫病、药物性肠病及结肠CD 等。

(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强)推荐意见10:完整的UC 诊断应包括疾病分型、疾病活动程度、累及部位。

(Best Practice Statements,BPS)解读:与2018 年基本一致。

鉴别诊断中强调了与药物性肠病的鉴别,2018 版只提到了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新版提出最常见是NSAIDs 类药物,其他如霉酚酸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生素及氟尿嘧啶等抗肿瘤药物等也可导致结肠炎症。

评估和预后推荐意见13 :临床UC 的内镜评分建议采用Mayo 内镜评分(表1),临床研究UC 内镜评分建议采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表2)。

内镜评分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可用于疗效监测和中远期预后评估。

(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解读:新增内容。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与处理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与处理方法

生活习惯改善
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 适当锻炼。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均 衡,增加营养摄入。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并发症。
并发症出现时紧急处理方案
肠道狭窄处理
轻度狭窄可采用药物治疗,重度狭窄需考虑 手术治疗。
癌变风险监测与处理
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 理。
发病原因
溃疡性结肠炎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 但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免疫、环境 及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与地区分布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在不同地 区和人群中存在差异,欧美国家 发病率较高,亚洲和非洲地区相
对较低。
年龄与性别分布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 20-40岁人群,男女发病率无明显 差异。
影像学检查
如X线钡剂灌肠、CT或 MRI等,可观察肠道黏膜 病变及肠壁增厚等改变。
内镜检查
结肠镜是诊断溃疡性结肠 炎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可 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 取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确诊标准及鉴别诊断
确诊标准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检查、病史询问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溃疡性结 肠炎。一般来说,结肠镜下观察到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改变,且活检组织学检查符合 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征性表现,即可确诊。
情绪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 虑,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 力。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
定期复查和随访计划安排
定期复查
01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血常规、便常规、肠镜等相关检查,
以监测病情变化。
随访计划

溃疡性结肠炎应该如何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应该如何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应该如何去治疗?
现在的人生活越来越没规律,所以当有人患了溃疡性结肠炎,估计并不会显得那么的陌生,这种病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治疗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病情可能会变重或者变轻,所以我们不能轻视它需要及时的治疗,下面介绍几种比较新的治疗方法,我们来深入的去了解下。

1 选用新型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仍然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
主要药物,可以诱导缓解并维持缓解,新型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能使50%以上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达到黏膜愈合。

达到缓解后,需要继续长期用药以维持黏膜愈合,降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2 采用合适的生物治疗方法对顽固性或者激素依赖
抵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生物治疗进行临床观察。

初步结果表明,生物治疗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起效快,临床有效率高。

生物治疗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另外一个优点是可以促进肠黏膜愈合,而且症状缓解与组织学缓解情况基本一致。

因此,对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早期积极应用生物治疗有望可更快诱导缓解,长期应用可维持更长时间缓解及维持内镜下黏膜愈合并撤离激素,从而减少住院率和手术率,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3 联合应用细胞疗法对顽固性或者激素依赖抵抗的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初步观察表明,不仅可以使患者腹泻黏液血便症状消失,而且可以使病损的结肠黏膜达到黏膜愈合。

看完上面较为详细得介绍之后,大家应该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解决方法更加的了解了吧,但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需要更加长远的临床研究,但是根据各位患者不同的情况而进行的治疗往往是有效果的。

身体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平时也要更加的注意自己饮食方面。

2023版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治疗部分)要点

2023版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治疗部分)要点

2023版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治疗部分)要点更新亮点:中国IBD诊治指南此次更新,由"共识意见"升级为"指南",并且将UC和CD分成两部指南分别阐述,形式上按临床问题导向的陈述句表达方式,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另外,在指南制订过程中引入了专业循证团队,采用了牛津分级系统对证据进行分级。

编写过程中参考了2018年版中国IBD共识出版后至今的国内外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回顾性研究、荟萃分析和欧美共识。

2023版UC指南定稿共包含53条陈述意见(Statement)分属:①U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1条);②UC的疾病评估、疗效评估和预后(4条);③UC的治疗目标(4条);④轻中度活动性UC的诊治管理(6条);⑤中重度活动性UC的诊治管理(8条);⑥急性重度UC(ASUC)住院患者的诊治管理(12条);⑦维持治疗和癌变监测(8条)。

New:加入治疗目标章节New:更新较多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等药物治疗内容New:ASUC治疗进展和最新理念New:维持治疗以单独章节列出,明确其重要性轻・中度UC的治疗推荐陈述(与2018版共识对比)1.对于轻度(初治)活动性UC,建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是治疗议口服5-ASA(2-4g/d)诱导缓轻度UC的主要药物,包括传统的解,疗效与剂量成正比关系。

顿服柳氮磺毗嚏(SASP)和其他不同类5-ASA与分次服用疗效相同。

(证型的5-ASA制剂。

SASP疗效与其据等级1,强推荐)他5-ASA制剂相似,但不良反应远较5-ASA制剂多见。

目前尚缺乏证据显示不同类型5-ASA制剂的疗效有差异。

每天1次顿服美沙拉嗪与分次服用等效。

5-ASA推荐剂量为2-4g/d,分次口服或顿服。

解读:5-ASA推荐剂量与剂型与2018版保持不变。

2.轻度活动性溃疡性直肠炎建议应用5-ASA直肠给药诱导缓解。

(证据等级1,强推荐)。

3.对于轻-中度左半结肠型活动性对病变局限在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者,强调局部用药(病变局限在直肠用栓剂,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用灌肠剂),口服与局部用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口服方一、中药口服方组成:黄芪15g,金银花30g,马齿苋30g,桃仁12g,当归15g,木香15g,槟榔12g,槐米15g,仙鹤草30g,小蓟15g,枳壳15g,炒白芍15g,黄连15g,元胡15g,炙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灌肠方1、仙鹤草30g,小蓟15g,紫草15g,白芷15g,血竭5g,桃仁10g,金银花20g,马齿苋30g,生黄芪15g。

水煎100ml,加入云南白药3g,庆大霉素8万IU,保留灌肠。

2、清热解毒方(1)白头翁3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黄连10克、败酱草30克。

(2)黄连10克、山栀子15克、金银花30克、白芍3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3)马齿苋30克、半枝莲30克、地榆15克、千里光30克、白芨12克。

3、清化湿热方(1)苦参30克、黄柏15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

(2)马齿苋30克、白头翁3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大黄10克、明矾10克。

4、活血化瘀方(1)蒲黄15克、灵脂15克、丹参30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槟榔15克。

(2)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皂荚刺15克、白芨30克、金银花30克。

5、瘀疡生肌方(1)生肌散10克、云南白药1克、青黛5克,溶于0.5%普鲁卡因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2)锡散类、生肌散、云南白药各1克,溶于温水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3)白芨15克、紫草15克、青黛5克、五倍子9克、血竭3克、儿茶9克、甘草3克。

6、白头翁50克、黄连25克、苦参50克、白芍25克、大黄15克、土茯苓20克、黄柏20克、白芨30克、丹参40克、云南白药2克、乌梅30克。

治疗方法每日1剂,加水1000ml浸泡2h。

文火水煎2次,每次40min取汁,合并2次煎液后再浓煎至约200ml,放置沉淀后取汁150ml直肠给药。

晚睡前排空大便,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Ocm,将18号导尿管轻轻插入病变部位,直肠病变者深约15cm,灌肠成功后继续保持臀部抬高1Ocm,左侧卧位30min。

乙状结肠或以上者深约30cm,灌肠成功后,改为胸膝卧位15min,使药液到达整个结肠保留4h以上。

若药液很快排出,半小时再重灌1次。

每晚1次,30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开始第2疗程,共用2个疗程。

治疗过程中停用治疗UC的其他药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

保留灌肠不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消肿抗炎,改善微循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还可以通过直肠中下段血管直接进入大循环,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化学变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由于吸收途径不经过胃和小肠,完全避免了胃肠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对上消化道的刺激。

据现代医药研究,白头翁、黄连、土茯苓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菌、抗渗出、抗过敏作用,白头翁对肠粘膜有收敛止血作用;白芍能改变大脑皮层的紊乱状态,具有解痉、镇痛、消炎和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大黄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及出血时间缩短,有利于肠道粘膜屏障的建立而控制出血;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还有抗过敏作用;黄柏外敷促进皮下溢血吸收,对血小板有保护作用,使其不易破碎;五倍子所含鞣酸有沉淀作用,使粘膜溃烂局部蛋白凝固成胶状,以保护创面,加快粘膜修复,同时使小血管被压迫收缩而起止血功效,并对多种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大量白芨,可使药液粘度增大,有利于药物覆盖于肠粘膜溃疡面,能使血细胞凝聚,形成人工血栓,达到良好的止血生肌目的;丹参中丹参素可透过细胞膜,清除细胞中的氧自由基,抑制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并能部分地保护组织中的SOD活性,稳定细胞膜通透性,纠正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丹参的活血功能,乌梅的收敛功能可使肠管痉挛得到缓解,加之云南白药的止血功能,故收效良好。

7、苦参30g、黄柏30g、血竭20g、白芨30g、三七粉15g、白头翁30g、地榆30g水煎取浓汁150ml加入锡类散1g及柳氮磺吡啶粉(SASP)4g混匀,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保留灌肠。

灌肠液温度保持在40℃左右,取左侧卧位,导管插入肛门15~30cm为宜,灌入10分钟后改为胸膝卧位,抬高臀部,10分钟后再改为右侧卧位,使药液与肠黏膜广泛接触,给药后静卧保留3~4小时,2周为1个疗程。

本病属于中医“痢疾、便血”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邪而使脾胃受损,湿邪内生,湿从热化,下注肠间,壅遏气机,气滞血瘀,终致肠黏膜腐败溃烂。

作者运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轻肠黏膜充血水肿,促进黏膜组织增生修复,增强黏膜屏障功能。

方中苦参、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芨、三七、血竭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白头翁、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锡类散解毒祛腐、收敛生肌,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芨所含淀粉及胶质可使黏膜溃疡局部组织蛋白凝固,具有止血和抑菌作用;血竭促进创面愈合,兼有防腐保护作用;三七能抑制炎症渗出,减轻水肿,抑制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减轻炎性递质的增敏作用,增加组织营养而达到抗炎止痛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白头翁可以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杀虫抑菌及提高免疫力;苦参、黄柏能抗菌、抗病毒、抑制炎性介质合成释放;地榆减少创面渗出,加速创面愈合;锡类散能减轻肠黏膜炎性反应,促进肠黏膜的修复和溃疡的愈合;SASP在肠道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清除氧自由基而减轻炎症反应,后者有较好的抑菌作用,SASP肠道给药避免其胃肠道反应,皮疹、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总之采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复发率,且副作用少,患者易耐受。

8、取锡类散10克、云南白药10克混匀,加净水50毫升,调匀,吸入灌肠器,直接灌注肛门直肠内。

灌肠前先要清洁直肠(清洁灌肠),灌肠方法同一般灌肠,保留灌肠时间为20分钟。

早晚各灌1次,15天为1疗程。

疗程之间休息两天,一般2-3个疗程,即可好转;3-5个疗程可基本痊愈。

锡类散:内含牛黄、珍珠粉、青黛等药物,有清热解毒、化瘀生新作用,用于治疗黏膜病变,疗效显著。

云南白药,其中含有田七成分,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消肿生肌功能。

两药配伍,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用。

9、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UC的存在,笔者认为可归属于“肠癖”、“脏毒”、“小肠泄”、“下利”、“泄泻”、“腹痛”、“休息痢”等范畴。

UC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久病而致,以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

治疗上以健脾益气、调理肝肾、清热化湿解毒、活血化瘀、祛腐托疮生肌等为法。

综观各医家,在灌肠中药的选择上,主要以清热化湿解毒为主,常用药物有清热化湿解毒药(苦参、蒲公英、败酱草、苍术、薏苡仁、白头翁、穿心莲、黄柏、黄连、黄芩、金银花、鱼腥草、连翘、白花蛇舌草、槐花、菊花等)、活血化瘀药(赤芍、丹参、牛膝、乳香、没药、桃仁、三七、白及、川芎、姜黄、血竭等)、祛腐托疮生肌药(乳香、没药、珍珠、炉甘石、青黛、牛黄、冰片、琥珀、龙骨、明矾等)、涩肠止血药(五倍子、石榴皮、白及、地榆、槐花、乌梅、诃子、赤石脂、三七等)、中成药(云南白药、西瓜霜、锡类散、蝎毒制剂、止血宝等)。

笔者现将中药灌肠治疗UC概况综述如下。

10 专方专药灌肠治疗宋庆江等[2]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锡类散(青黛、牛黄、冰片、壁钱炭、珍珠、象牙屑、人指甲)0.3 g 溶于150 mL温开水中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嘧啶。

4 w后观察疗效,治疗组26例患者总有效率96.1%,对照组24例患者总有效率62.5%。

程燕萍等[3]用中药免煎颗粒剂(黄连20 g,鱼腥草20 g,蒲公英20 g,锡类散0.6 g,参三七3 g,马齿苋60 g)加37 ℃~39 ℃温开水100 mL~150 mL灌肠治疗30例UC患者,半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2个~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

梁启明等[4]观察了活血化瘀类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C的疗效,采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基本方(黄连、黄芩、白芷、菖蒲、白芨、锡类散等)治疗UC46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85% 。

黄炳辉等[5]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生肌收敛为原则,用金银花、蒲公英、苍术、薏苡仁、乳香、没药、儿茶、血竭、黄柏、苦参等水煎液150 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疗效。

11 辨证分型灌肠治疗2.1 湿热下注型孙维峰[6]用蒲败灌肠液(蒲公英、败酱草、穿心莲、黄柏)治疗湿热下注型UC 115例,总有效率94.77%。

刘建博[7]以加味白头翁汤(白头翁20 g,秦皮15 g,黄柏15 g,黄连12 g,败酱草20 g,蒲公英20 g,地榆20 g,白及20 g)保留灌肠治疗32例UC患者。

治疗4 w后,显效率65.6%,总有效率90.6%。

赵立群等[8]用菊花煎(菊花2 g,紫参30 g,蒲公英30 g,诃子15 g,白及30 g,赤石脂20 g,黄柏15 g,赤芍15 g,地榆炭30 g)治疗本病患者86例,水煎200 mL,保留灌肠,每晚1次,每次灌肠时灌肠液保留时间不小于2 h。

对照组30例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每次1.5 g~2 g,每日4次。

2组均以4 w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根据病情酌加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

2组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瘀血阻滞型席作武[9]用自拟化瘀方(当归12 g,赤芍药12 g,丹参30 g,延胡索12 g,五灵脂9 g,加水400 mL,煎至100 mL,加入三七粉5 g、珍珠粉2 g,装瓶备用)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2例,治愈49例,显效17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34%。

谢志彬[10]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药丹参、赤芍药保留灌肠,发现能够提高治疗UC的疗效。

2.3 血败肉腐型黄秀明等[11]用托里化腐生肌愈疡散(当归、三七、血竭、乳香、白矾、五倍子、炉甘石、冰片、儿茶、黄柏、金银花、地榆、麻油、白及、干姜、黄芪等)灌肠治疗本病140例,治愈91例,占65.0%;显效37例,占26.4%;有效11例,占7.9%;无效1例,占0.7%,总有效率为99.3%。

2.4 气(阳)虚不摄型乔樵等[12]用中药云母粉6 g加100 mL开水,冷却至常温,用灌肠器将混悬液灌入结肠治疗本病。

初发型、急性暴发型有效率为100%,慢性复发型有效率为92.85%,慢性持续型有效率为87.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