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灌肠方

合集下载

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

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

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胃气虚,中气郁结。

【治疗】益气止泻。

【菜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脾失功,湿热蕴肠,肝脾气滞。

【治疗】健脾温中,清肠利湿。

【菜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中药处方(三)【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疗】温阳益气,收敛肠胃,止泻。

【菜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药方剂(4)【辨证】湿热邪毒壅滞胃肠。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肠汤。

【成分】白头翁30g、秦皮20g、黄柏12g、黄连16g、白芍30g、白术30g、白术12g、茯苓30g、猪苓16g、贮片16g、山药30g、木香10g。

【用法】每天一剂,每天两次,在水中服用。

【来源】屠家云秘方慢性结肠炎,名为益气活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50克;炒白术,焦山楂,党参各30克;赤石脂,白芍各20克;乌梅,诃子,补骨脂各15克;煨肉蔻,茯苓,黄连各10克;甘草5克。

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20天为疗程。

配合溃疡速愈散(制象皮,血竭,赤石脂,乳香,龙骨,冰片,没药,孩儿茶,珍珠,青黛,共研细末)保留灌肠,每晚1次,15天为1疗程。

可以用中药调理。

你可以考虑使用9克黄芪、Angelica sinensis、Platycodon grandiflorum、石榴皮和印楝、3克肉桂、3克黄连、6克Paojiang、6克诃子和15克赤霉素脂肪。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21例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21例

d 。有 1 1个病 例 曾作 x片钡餐灌 肠检查 , 提示 8例
有结肠 炎 , 3例报告 正常 。所有 病例 均排 除有 严 重
并 发症者 、 孕期 和哺乳期妇 女及并 发肝 、 、 肾 造血 系
统严 重疾病 的患者 ) 。
I 3 方法 .
治愈率 7 . % , 14 好转 率 1 .% , 愈率 1.% , 43 未 4 3 治
临床治疗 慢性结肠炎 中推广应用 。
【 关键 词 ]结肠炎; 灌肠; 中药疗法
[ 中图分 类号 ]R 7.2. 54605 [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 编号 ]1 0 77 21)4 36 2 0 - 0 (000- 8 - 02 0 0
慢 性结肠炎 也称慢 性非特异 性溃疡 性结肠 炎 。
莫替 丁片 4 g睡前 F服 , 次/ 。如有 腹痛 不适 0m I 1 d 者可加 服 山莨 菪 碱 片 2 g 1~ 0 m , 2次/ ,0 d为 1 d 1 个 基本疗 程 。
1 4 疗效判 定 .
采 用 中药 灌 肠 的 治疗 方 法 , 得 了较 为 满 意 的效 取 果, 现报告 如下 。
重 消失 , 痛 明显 减轻 , 腹 乙状结 肠镜检 查 , 肠黏膜病
都) 炎性肠病学术会议“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及 疗效评 价 标 准 ” 中 医诊 断 标 准参 照 国家 药 品监 。
督管理 局颁布 的《 中药新 药研究 指南》 。
12 临床 资料 .
变有明显改变 ; 无效 : 症状及 乙状结肠镜检查 同治 疗前 无变化 。
4期

军等 中药 灌肠 治疗 慢性 结肠 炎 2 1例 3 4 中药汤 剂 中的 黄连 、 . 黄柏 、 参性 味苦 寒 , 苦 三

胡珂自拟灌肠方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胡珂自拟灌肠方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下。
胡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 , 自拟出一张清热利湿 、 敛疮生肌之方用 以灌肠 , 并配合其 自拟健脾清化汤 口服 , 临床运用 , 屡奏 良效。灌肠方具体方药如下 : 青黛 1 5 g , 马勃 1 5 g , 鸡 冠花 3 0 g , 牡蛎 3 0 g , 儿茶 3 0 g 。 上药共煮 , 收滤液 1 5 O a r L , 保 留灌肠, 日1 剂。方 中 青 黛清 热解 毒 , 凉血 止 血 ; 马勃 清 热解 毒 , 亦 可机 械 性止血 , 二药均成粉末状 , 直接作用于溃疡 、 糜烂粘 膜, 更能止血 敛疮 。鸡冠花 味苦、 微 辛, 性寒 , 花 有赤 、 白, 人大肠经 , 既善收敛止血 , 又能清热凉血 且能收涩止泻 。吾师曾言 , 本病大便若带血不带脓 ,
或血 多脓 少 , 用红 者效 佳 ; 带 脓不 带血 , 或脓 多血少 ,
1 病 因病机
中医虽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记载 , 却很早就认 识到本病的存在 , 将其归属于“ 痢疾 ” 、 “ 便血 ” 、 “ 泄 泻” 、 “ 肠游” 、 “ 脏毒 ” 等 范 畴 。胡 师 认 为 , 本 病 主 要 病变在脾 胃与大肠 , 可因感受外邪 、 饮食所 伤、 情志 失 调及 脏腑 虚 弱 而 致病 。脾 胃虚 弱 , 脾 失 健 运是 关 键, 病理 因素主要是 湿热。《 景 岳全 书 ・ 泄泻》 有 “ 泄泻之本 , 无不由于脾 胃” 之说 , 《 素问 ・ 脏气法时 论》 云: “ 脾病者 , 虚 则 腹 满肠 鸣 , 飧泄 , 食 不化。 ” 盖
气血与湿毒热邪搏结于肠之脂膜 , 腐败化为脓血 , 则 成湿热痢。正如《 诸病源候论 ・ 痢病候》 提 出“ 痢由
脾弱肠虚……肠虚不复 , 故赤 白连滞……血痢者 , 热 毒折于血 , 人大肠故也。 ” 亦强调 了湿热毒邪是本病

结肠炎灌肠治疗方法

结肠炎灌肠治疗方法

结肠炎灌肠治疗方法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常见的类型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结肠炎会导致结肠黏膜出现溃疡,引起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

灌肠是一种治疗结肠炎的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液体直接注入结肠,可以缓解炎症,减轻症状,促进愈合。

以下是关于结肠炎灌肠治疗方法的详细介绍:一、灌肠的类型:1.制酸型灌肠:使用碱性溶液或碱性药物,如小苏打溶液,来中和结肠内的酸性物质,减轻炎症刺激。

2.抗菌灌肠:使用抗菌药物,如甲硝唑溶液,来杀灭结肠内的病菌,减少感染。

3.止痉灌肠:使用抗痉挛药物,如辛夷坦溶液,来缓解结肠痉挛,减轻腹痛。

4.营养灌肠:使用包含营养物质的液体,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溶液,来提供人体所需的养分。

二、灌肠的操作步骤:1.准备灌肠包:灌肠包是用于灌肠的工具,包括注射器、导管和固定片等。

灌肠包应该保持清洁,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2.准备灌肠液:根据医生的建议,准备好所需的灌肠液体。

灌肠液的配方和温度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准备。

3.清洁结肠:在进行灌肠之前,需要先清洁结肠。

可以通过排便或灌肠前的灌肠包清洗结肠。

4.进行灌肠:将灌肠液经由导管注入结肠中。

注入的速度和液体的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控制。

在注入过程中,应保持体位舒适,以便液体更好地在结肠中分布。

5.保持灌肠液:灌肠液注入结肠后,要保持一段时间,让药物或液体充分发挥作用。

这个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根据情况可以调整。

6.排出灌肠液:在保持灌肠液一段时间之后,将其排出。

可以通过排便的方式排出灌肠液,也可以通过导管将液体抽出。

三、注意事项:1.灌肠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医师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灌肠方案。

2.灌肠时应注意注射器和导管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灌肠液的温度和流量应根据个人舒适感进行调整,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液体刺激结肠。

4.在进行灌肠时,应保持适当的体位,以便液体更好地在结肠中分布。

5.灌肠液的注入速度和量应控制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避免过快或过多的注入。

慢性结肠炎的中药灌肠法

慢性结肠炎的中药灌肠法

L !J


慢 性 结肠 炎 的 中 药灌 肠 法
韩 国有
鸡 西市韩 国有 中医 内科诊 所 ( 黑龙 江
中图分类号 :t7 . 2 1 46 : 5 文献标识码 : A
鸡西
180 ) 5 10
文章编号 : 6 2— 7 3( 0 8) 2— 1 0— 2 17 3 8 2 0 一 0 2 0
社 。96 2 3— 9 . 19 :9 2 7
取得很好 的疗效 , 我相信 随着 我们 对这一传 统经方的深入研究 ,

定会让它发挥 出更大 的作用 , 造福更 多的人 。
参 考文 献 :
[ ] 付超明 , 1 何燕霞. 慢性 胃炎患 者 的情 绪障碍调 查分析 [ ] J.
] ]
临床 实践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改进、 筛选 , 索 出疗效较好 的结肠 1 、 摸 号 结肠 2号分型灌肠治疗慢性 结肠炎 , 突出了中医的外 治法, 多途
径 治疗疾病 , 取得 了满意的效果 。通过 治疗 ,0例 病人 中, 8 治愈 3 2例 , 4 % ; 占 0 显效 4 4例 , 5 ; 占5 % 无效 4例 , % ; 占5 总有效 率为
临床研究[ ] 中医研究 ,9 58 6 :1 J. 19 , ( )2 . 杨洁 , 陈文剑. 疏肝调 胃法治疗功能性 消化 不 良 5 3例 分析 [ ] 中医药研究 ,98 1 ( ) 1. J. 19 ,4 5 :4 杨 国亮 , 王侠生. 现代皮肤 病学. 上海 : 上海 医科大学 出版
疾病 的快速 康复 , 在反 复进行 临床 实践及 筛选有 效药物 的基 础
上 ,0 1 以来我们采用 了改进后 的结肠 1 、 20 年 号 结肠 2号分型灌 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 取得 了满意的疗 效。

结肠炎灌肠治疗方法

结肠炎灌肠治疗方法

结肠炎灌肠治疗方法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特点是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

治疗结肠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灌肠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结肠炎灌肠治疗方法。

1. 灌肠的基本原理灌肠是将特定的溶液通过灌肠管灌入结肠,以达到清洁结肠、减轻炎症、恢复肠道功能的作用。

灌肠可通过促进肠道蠕动、清洗结肠内细菌、抑制炎症等作用来缓解结肠炎症状。

2. 灌肠的适应症灌肠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

灌肠可以减轻结肠炎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

3. 灌肠溶液选择灌肠溶液的选择通常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确定,常用的灌肠溶液包括盐水、生理盐水、氨基酸溶液、中药溶液等。

盐水和生理盐水主要用于清洁结肠、减少细菌感染;氨基酸溶液可以缓解炎症、恢复肠道黏膜;中药溶液可以起到抗炎、镇痛等作用。

4. 灌肠的操作步骤(1)灌肠前的准备:患者需要在灌肠前排空结肠,可以通过排便或者使用肠道清洁剂完成。

同时,患者应保持舒适的体位,如侧卧位或俯卧位。

(2)灌肠器具准备:灌肠器具包括灌肠袋、灌肠管等,需要事先清洗消毒并妥善保存。

(3)灌肠器具安装:将灌肠袋连接到灌肠管上,并确保无泄漏。

(4)灌肠操作:将预先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灌肠袋中,然后将灌肠管插入患者的直肠,缓慢灌入溶液,并根据需要控制灌入速度和液量。

(5)保持灌肠液:患者需要保持一定时间,一般建议为10到20分钟。

在此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活动,以便溶液在结肠内发挥作用。

(6)排空灌肠液:患者完成灌肠时间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灌肠液在结肠内,然后排空灌肠液。

排空过程应采用缓慢的排便动作,以避免刺激结肠。

5. 灌肠的注意事项(1)灌肠操作应小心轻柔,避免刺激肠壁,以防引起不适。

(2)灌肠液温度应与患者体温接近,一般控制在37左右。

(3)灌肠后出现过敏反应、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停止灌肠,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处理。

结肠炎灌肠怎么操作方法

结肠炎灌肠怎么操作方法

结肠炎灌肠怎么操作方法
结肠炎灌肠是一种治疗结肠炎的方法。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操作方法:
1. 准备灌肠器具:灌肠袋、灌肠器、灌肠导管等。

2. 清洗灌肠器具:用温水和肥皂清洁灌肠袋、灌肠器和灌肠导管。

确保灌肠器具是干净的。

3. 准备灌肠液:一般可选择温水、盐水或其他配制的药物液体。

具体使用哪种灌肠液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

4. 安装灌肠器具:将灌肠袋中的灌肠液倒入灌肠器,连接好灌肠器和灌肠导管。

5. 准备就位:让患者侧躺在床上,将膝盖弯曲,并将臀部抬高。

6. 插入导管:涂抹润滑剂到灌肠导管,然后缓慢插入患者的肛门,一直推进到结肠或直肠。

7. 开始灌肠:缓慢地打开灌肠器的开关,让灌肠液缓慢流入患者的结肠。

如果患者感到不舒服或有明显痛感,应暂停灌肠,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8. 灌肠结束:当灌肠袋中的液体完全灌入患者的结肠后,关掉灌肠器的开关,
并缓慢、轻柔地将灌肠导管从肛门中取出。

9. 患者排空:让患者保持侧躺姿势,并按需保持片刻,尽量让患者保持液体在结肠内。

然后允许患者去厕所排便,将灌肠液排出。

溃结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溃结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兴奋 胃肠平 滑肌 、抑制 胃酸分 泌和胰蛋 白酶、抗 溃疡等
本临床观察表明 ,四逆汤合左金 丸加减 治疗胆 汁反 流性 胃炎 的临床疗效 明显高于铝碳 酸镁咀嚼 片加莫沙 必 利对照组 ,在改 善 胃痛 、泛酸 、口苦 、烧 心 、痞满 、纳 差 、口干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且未见明显不 良反应 ,
结 肠 炎疗 效 显 著 。
关 键 词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渍 结 灌 肠 方 ; 中 药保 留 灌肠
d o i : 1 0 3 9 6 9 / j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2 0 1 3 1 2 0 1 0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一 1 2 — 0 0 1 8 — 0 2

收稿 E 1 期: 2 0 1 3 — 1 ) 5 — 1 7 )
溃结灌肠 方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4 0 例
冀春 丽’ 宋红 旗 杨 亚 飞
( 1 河 南中医学院,郑州 4 5 0 0 0 8 ;2 河南省南阳张仲景经方医院,南阳 4 7 3 0 0 0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溃 结 灌 肠 方 保 留 灌 肠 治 疗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将 8 O例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患者 随 机 分成 两 组 , 治 疗 组 4 【 ) 溃 结 灌 肠 方 保 留 灌 肠 治 疗 溃 疡 性
而影 响脾 胃功能 ,导致运化失 司;或肝气久 郁化火 ,肝 火犯 胃,肝 胃郁热 ,胃热蕴蒸所引起 。本病病位虽在 胃, 但与肝 、胆 关 系密切 ,肝 胆互 为表 里 ,胃胆 同属六 腑 ,
黄连能通过味觉分析器的兴奋 ,提高食欲 中枢的兴奋性 , 并有抑制 胃液分泌和 胃出血的作用 。吴茱萸 所含 的吴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炎灌肠方王庆其简介,男,1944年出生于上海中医世家。

1981年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为首届中医研究生,师从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

1981年开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执教《黄帝内经》。

在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尤其对脾胃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积有心验。

组成:黄芪30g,薏苡仁30g,白芷15g,生地榆15g,黄芩15g,葛根15g,地锦草30g,防风12g。

功用:健脾、清肠、敛疮。

主治:慢性溃疡性直肠炎,各种结肠炎等。

用法:上方加水文火煎汤,取汁100ml,每晚临睡保留灌肠(约保留20分钟),严重者早晚各灌肠1次,2个月为1疗程。

如效果不理想,停药1周后,再灌肠1疗程。

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托毒敛疮,佐以薏苡仁健脾化湿,地榆、黄芩、葛根、地锦草清肠中湿热,白芷、防风祛风抗过敏,白芷还有消肿排脓燥湿作用。

临床应用:一般病程短、病情较轻者,只需灌肠即可;如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可用上方在灌肠的同时内服(白芷的剂量可酌减至6~9g),疗程可酌情延长至3~6个月。

治疗中嘱病人忌食海鲜及油腻食物等。

荆芥连翘汤治慢性肠炎是青年人腺病体质的调理方,有散风理气和血泻火解毒的功效,主要适用于以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部炎性疾病和热性体质的调理,是经方专家黄煌教授的常用方,主要用于治疗痤疮、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中耳炎等头面部“火”病,但是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治疗几例慢性肠炎效果较显著。

郑某,男,30岁,2010年7月10日初诊,体形壮实,腹泻2年余,每天3~5次,腹泻前肠鸣腹痛,时伴红色黏液,肛门下坠感,吃辛辣及油腻后加重,纳食尚可,口干苦,小便微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经某西医院确诊为慢性结肠炎。

予以荆芥连翘汤治疗。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柴胡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15克。

7剂,水煎服。

二诊:大便次数减少,每天2~3次,其余症状也有好转,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

三诊:大便1~2次,仍有少许红色黏液,上方加地榆炭10克,7剂。

四诊:二便正常,余证消失,改用香砂六君子丸,服用1月,补益脾胃,巩固疗效。

按:此患者一派湿热之象,用荆芥连翘汤以升阳祛湿泻火,疏肝理气,凉血活血养血而起效,因本方多用寒凉之品,长时间服用易伤脾胃,故后期用香砂六君子丸以调服,起到培补后天,脾胃健而内湿自去的疗效,体质较弱者应慎用。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发病,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大便夹杂黏液或脓血、里急后重(便不干净感)。

该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中医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泄泻”范畴。

因感受外邪、饮食不洁致湿热蕴结,或情志不调致肝气犯脾胃、脾虚及肾,导致脾失健运,传导失司,引起气机阻滞,清浊不分,肠络受损。

该病与脾胃关系密切,久病多累及肝肾,炎症活动期以大肠湿热内蕴为主,慢性期以湿热内蕴型与脾肾两虚型交替出现为主。

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的组方为: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山药2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砂仁10克,桔梗15克,诃子15克,肉豆蔻30克,赤石脂30克,禹余粮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15克,白蔻仁15克。

诸药合用,有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

以上诸药水煎成150毫升溶液口服,每日3次,两周为一疗程,1~2个疗程可收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也须注意预防调护。

患者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预防风寒感冒;饮食有节,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难消化或清肠润滑之食物。

此病日久易伤胃气,可给予米粥益胃养阴;若脾胃虚寒,可给予姜汤以振脾阳,调和胃气。

(重庆主任医师黄文权)结肠宁提出因邪致毒、因毒致瘀、因瘀至虚、虚不忘实、祛邪为先、标本兼治的观点,用于治疗胁痛(乙肝)、胃痛、结肠炎、风湿、妇科杂病、术后感染等病。

经过多年潜心研制的胃痛灵治疗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灵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运用疏肝、养肝、平肝治法的益气疏肝解毒汤治疗乙肝,临床疗效显著。

组成:木香12克,吴茱萸10克,川黄连1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防风12克,陈皮15克,薏苡仁30克,厚朴18克,白头翁20克,白芷5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

功效:清利湿热、宽肠导滞。

主治: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属于“肠遉”、“泄泻”等范畴,辨证为湿热蕴结肠道,症见腹痛,泻下脓血黏液,里急后重,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上方1日1剂,每剂煎煮两次,合并再次药液500毫升。

口服150毫升,每日2次,余200毫升药液纱布过滤后,保留灌肠,晨起和夜晚临睡前各1次,轻者可每日灌肠1次,10天为1疗程。

方解:方中木香、陈皮、厚朴行气除胀止痛;白芍、甘草解痉缓急止痛;防风胜湿止痛,能祛除肠中之湿滞,配伍行气药能增强导滞化湿之功;吴茱萸、川黄连、白芷、当归、白头翁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善于化湿清热、导滞活血、散结生肌,尤其对腹痛、大便有黏液,甚则带脓血者效佳;白术益气健脾,薏苡仁利湿排脓,保护肠黏膜,增加人体免疫功能。

全方清利肠道湿热,行气除胀止痛,活血排脓生肌,保护肠黏膜,减少炎症渗出以促进炎症和溃疡病灶的吸收愈合,促进积气排除,并有抗过敏作用。

本方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肠黏膜防御。

此方适用于活动期,肠道湿热为主者。

临床应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有反复发作的趋势,病变以溃疡为主,病变部位多在直肠、乙状结肠,多累及远端结肠,但亦可遍及整个结肠部位,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及大便中带有黏液或脓血,里急后重,泻而不爽。

本方适用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蕴结,肠道气滞,传导受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脉络受损。

如出现里急后重加槟榔片12克。

缓解期停用上方,改用健脾化湿药治疗。

三管齐下巧治“溃结”□伏新顺青海省中医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简称溃疡性结肠炎。

其发病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精神因素等有关,临床上以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由于本病病情缠绵,迁延难愈,易于复发,治疗颇为棘手,且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近年来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具有自身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笔者采用中药复方煎汤口服、中药脐饼外敷、中药保留灌肠三管齐下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了良好效果。

中药复方煎汤口服,以炒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云苓10克,炒苡仁30克,炒扁豆15克,淮山药1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炒延胡索20克,赤白芍各20克,台乌药10克,煨诃子15克,石榴皮15克,白及15克,三七粉5克(冲),赤石脂15克,黄芪30克,白头翁15克,蒲公英15克,甘草6克为基本方。

中医辨证属肝郁乘脾而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少腹拘急,胸胁胀痛者,加香附10克,青皮6克疏肝理气止痛;脾胃虚弱而见食后即泻,大便稀溏,夹有黏液,食少纳呆者,加苍术15克,高良姜6克补气健脾和胃;寒热夹杂而见腹泻便秘交作,夹有泡沫,便前腹痛,得便即宽者,加黄连3克,黄柏5克清热坚阴止痢;脾肾阳虚而见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者,加附片10克,杜仲15克温补脾肾。

日1剂,水煎2次,取汁液200毫升,分两次早晚温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

中药复方研末调敷神阙,药用丁香、小茴香、肉桂、五倍子、艾叶、白胡椒、冰片各5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调成糊状,涂抹于纱布上,涂抹面积约15厘米×15厘米大小,贴于脐中神阙穴周围腹部皮肤上,以TDP灯照射约30~40分钟,每日1次。

疗程同上。

中药复方煎汤保留灌肠,药用苦参、地榆、白及、乳香、没药、黄柏各10~15克,浓煎至250毫升装入玻璃瓶中备用,用前将药液加热至35~40℃,插入肛管深度为15~20厘米,缓慢将药液滴入肠腔内,患者取头低臀高膝胸位20分钟,每日1次。

疗程同上。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肠癖”、“大瘕泄”、“肠风”、“脏毒”等范畴。

该病的病理基础以脾肾两虚为本,以湿困、肝郁、瘀血、湿热为标,临床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血同病。

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所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该病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明显延长药物与病变部位的作用时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修复肠道溃疡面,促使炎症吸收及溃疡愈合,同时经直肠给药可避免和减少消化液和消化酶、肝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破坏,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

肚脐属中医“神阙穴”,是经脉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和吸收,同时脐下腹膜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从而有利于药物直接穿透皮肤而进入血液循环,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我们采用中药汤剂口服、中药脐饼外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其中中药汤剂中的炒党参、炒白术、云苓、炒苡仁、炒扁豆、淮山药可健脾渗湿、补脾益肾,陈皮、防风、白芍、炒白术抑肝扶脾,炒延胡索、台乌药、赤芍、三七粉活血止血,行气止痛,煨诃子、石榴皮、赤白脂、白及、黄芪涩肠止泻,生肌敛疮,蒲公英、白头翁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肾,涩肠止泻,生肌敛疮之效。

中药复方煎汤保留灌肠功能清热化湿,活血止痛,生肌敛疮。

中药脐饼神阙穴外敷则可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以上中医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内外并用,多管齐下,标本兼顾,气血同治,从而获得良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治溃疡性结肠炎方方一白芍、白术各15克,柴胡、当归各10克,艾叶20克,生甘草、炮姜各5克,地榆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可愈。

方二艾叶30克,地榆10克,黄芩12克,木香、当归、白芍各10克,乌贼骨15克,白芨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可愈。

方三黄芪、艾叶各20克,乌贼骨、白芨各10克,炮姜5克,柴胡9克。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0天可愈。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教授蒋改苏献方中成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有医家报导:用中成药锡类散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满意疗效。

笔者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切。

现将具体用法简介如下:取锡类散10克、云南白药10克混匀,加净水50毫升,调匀,吸入灌肠器,直接灌注肛门直肠内。

灌肠前先要清洁直肠(清洁灌肠),灌肠方法同一般灌肠,保留灌肠时间为2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