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与运动时心率、血压测定

合集下载

运动医务监督指标

运动医务监督指标

运动医务监督常用指标及意义运动医务监督常用指标及意义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应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综合评定,可根据评定的目的和测试对象的年龄、运动专项、训练水平等具体情况选择测试指标,并依据运动生理生化原理,对测试结果做出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综合评定,从而更科学地掌握和指导运动训练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

多年来,国内外运动生理生化学者对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指标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推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实用生理生化指标和方法。

目前,适用于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生理生化指标涉及心血管、内分泌、免疫、氧转运及利用、骨骼肌及组织损伤、物质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能力、神经系统等各个方面,评定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愈来愈高。

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机能评定,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已成为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综合评定时,应根据评定的目的、项目特点、运动员训练水平等情况,以及测试条件来选择和确定指标。

综合评定的各项生化指标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能从不同的侧面较敏感地反映运动负荷或机能的变化;还应具有最佳的指标组合,既简单实用,又可相互补充,以便得出较全面的评价。

例如,血乳酸能够评定运动负荷强度;血尿素能够评定负荷量和机能状态;而心率、尿蛋白等既与负荷强度有关,又与负荷量有关,还与身体机能状况有关。

如果同时采用心率、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既可较为全面地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又可客观了解机体对负荷的适应和恢复情况。

因此,通过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与分析,能够较为客观地诊断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对科学安排训练、预防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脉搏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发现,在运动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脉搏与吸氧量、与人体的做功能力呈线性相关。

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脉搏的快慢能反映运动强度的大小;在安静状态下,脉搏反映反映机体的恢复程度。

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常把脉搏作为反映运动机能状态的窗口,而广泛使用。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体的生理指标和反应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了被试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理参数,并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实验一: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运动前后被试者的心率变化情况,了解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选择三名被试者,让他们在静止状态下测量心率,然后进行约30分钟的慢跑,再次测量心率。

实验结果:运动前平均心率为70次/分钟,运动后平均心率为150次/分钟。

可以看出,运动会明显增加心率,这是为了加快血液流动,向肌肉输送更多氧气和养分,以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实验二:深呼吸对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控制呼吸深度,观察不同呼吸深度对呼吸频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让被试者进行正常呼吸,测量呼吸频率,然后让他们进行深呼吸,再次测量呼吸频率。

实验结果:在正常呼吸状态下,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5次;进行深呼吸后,呼吸频率下降至每分钟10次。

说明深呼吸可以减缓呼吸频率,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有利于氧气的吸收。

实验三:不同环境下体温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被试者的体温变化,了解环境对体温的影响。

实验方法:让被试者进入冰箱内测量体温,然后让其在温暖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再次测量体温。

实验结果:在冰箱内测量的体温为36.5摄氏度,曝晒后体温上升至37.5摄氏度。

由此可见,环境温度对体温有明显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人体的热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到人体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比如运动会增加心率,深呼吸可以减缓呼吸频率,环境温度会影响体温等。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规律,为健康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运动生理学实验大纲

运动生理学实验大纲

运动生理学实验大纲《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课程编号:06020015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实验12学时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单位:体育学院适用专业:体育教育表明一、课程性质《运动生理学实验》就是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办的专业必修课,12学时;就是一门测试与测评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的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的操作技能课程,就是在运动生理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开办的。

二、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掌控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及常用仪器的采用方法;2.检验和稳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培育和提升学生观测、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评定人体运动功能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学时分配表中实验实验类内容与要求时数型综合性实验1肺功能的测定2必做实验人体在安静及运动后动脉综合性实验22必做血压的测量实验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综合性实验34必做标本制备实验综合性实验4心电图的测试与分析4必做实验综合性实验5血乳酸测试2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6wingate测试2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7尿成分测试2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8脑电图测定4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九血细胞分析2选做实验综合性实验十平衡功能测定2选做实验综合性合计1026选做实验四、实验方法与要求建议序号实验项目小计224422242226要求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和原理积极动手参加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要有求实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要有怀疑的勇气,课后要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建议每个实验都要求同学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重点在实验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对指标应用的评价。

本门课程的实验并非单一制开学,所以实验的成绩主要依据同学实验课上操作方式技术的掌控程度和实验报告的编写情况,实验成绩占到课程总成绩的20%。

成绩形成:课堂实验操作能力测评占到10%,实验报告占到10%。

本文实验一肺功能的测量一、实验性质: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计划学时:2实验分组:18人二、实验目的:1.掌控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一、课程所属类型及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专业:体育教育本科(四年制)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运动生理学实验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研究生理学的基本方法,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是学生逐步掌握人体基本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以及反映各种体育锻炼和训练对人体某些功能有影响的生理指标的测试与评定。

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科学的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实验要求:⑴实验前:认真预习,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⑵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耐心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实验结果,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注意安全及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其他物品,爱护器材。

⑶实验后:整理实验仪器,所用器械应擦洗干净,打扫实验室卫生。

整理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并按时交实验报告。

三、学时分配及实验项目表本课程实验共安排10学时,为必选实验。

四、实验课的考核实验课的考核内容分两部分: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占30%,根据实验报告上交次数、书写是否认真及结论的准确性进行评分;实验操作占70%,根据出勤率,实验态度,操作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爱护仪器设施进行评分。

五、实验指导(参考)书和实验报告:1、实验指导书:《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实验报告的要求⑴实验报告书写应注意文字简练、通顺、清楚、整洁。

⑵注明姓名、班级、实验日期。

⑶实验方法和步骤一般不作描述。

⑷实验结果应将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实事求是的准确的描述。

⑸运用以学过的理论和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指出实验结果的生理意义。

如出现非预期的结果,应考虑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八、主要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1、沈岳良等主编现代生理学实验教材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2、辜清等主编人体组织学与人体解剖学试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3、左明雪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4、伯树令等主编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版5、孙久容等主编生理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版九、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1、教学方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就课程的各部分内容,分别采用详细讲解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采用引导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5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引言心电图和动脉血压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心电图反映了心脏在不同时期的电活动,心率、节律等信息;而血压则反映了血管的张力和血液流量等信息。

因此,准确测量心电图和血压对于了解人体健康状态和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人体安静和运动时的心电图和动脉血压,探究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掌握心电图、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参数的意义;2.了解人体运动对心电图、动脉血压的影响;3.学习如何分析、解读心电图和动脉血压的测量结果。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设备•生理机能测量仪•心电图电极贴片•血压计2.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1.请实验者松弛身体,保持心态平静;2.确定好测量时间和地点,并将测量仪器准备就绪。

(2)测量人体安静时的心电图和动脉血压1.让实验者坐于舒适的座位上,双脚踩在地面上,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2.将心电图电极贴片粘贴在实验者身上,记录3分钟的静态心电图;3.将血压计套在实验者的左臂上,按照惯例测量实验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下来。

(3)测量人体运动时的心电图和动脉血压1.让实验者先做5分钟的热身运动;2.记录2分钟的运动前静态心电图,然后让实验者快步走5分钟或者其他适宜的有氧运动;3.在运动结束后立即记录2分钟的运动后静态心电图,然后立即测量实验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下来。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静态心电图数据计算人体的安静心率;2.比较动态心电图数据和静态心电图数据,探究人体运动对心率、心律的影响。

3.比较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压数据,分析人体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者应保持平静的心态,配合实验;2.测量仪器应放置在最佳位置,避免干扰;3.对于未接触过心电图、血压计的实验者,应先向其进行简要的说明和演示;4.实验完成后,注意消毒心电图电极贴片等仪器配件。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可编辑】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可编辑】

实验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目的】能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及正常范围。

初步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原理】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位于导体之中。

心脏兴奋时,其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播到体表。

利用表面电极从体表不同部位将心肌的电变化引导并放大到心电图机上所记录到的波形,即为心电图。

【对象】人【器材与药品】心电图机、导电膏、75%酒精棉球。

【内容】(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1、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

2、正确安放电极,连接导联线。

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摘下眼镜、手表、手机和其它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

在手腕、足踝和胸前放置引导电极。

一般手腕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足踝应在小腿上方约3cm处,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如图1所示)。

在放置引导电极前,应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用酒精棉球反复擦试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或涂上少许导电膏,保证导电良好。

接着,连接导联线。

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导线连接方式是: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足—蓝色、右足—黑色(接地)、胸导联—白色。

3、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

将运转控制键置于“准备”档,导联选择开关置于“0”位。

旋转“调零位”旋纽,使描记笔居中,然后将运转控制键转换到“记录”档,开始走纸,走纸速度通常设定为25mm/s。

4、输入标准电压。

通过调节增益来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

按下“标准电压”按纽,使1mv电压推动描记笔向上移动10mm。

5、记录心电图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等干扰后,即可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记录肢体导联I、II、III、aVR、aVL、aVF,胸前导联V1、V3、V5等9个导联的心电图,同时记录标准电压。

每个导联记录时间约10秒,然后关闭运转控制键,使走纸停止。

心率测定实验报告分析(3篇)

心率测定实验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内跳动的次数,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心率是反映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监测运动强度以及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受试者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分析心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心率测定的基本方法;2. 观察受试者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变化;3. 分析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为受试者,年龄20-40岁,性别不限;2. 实验器材:心率监测仪、秒表、节拍器、运动器材;3. 实验步骤:(1)受试者安静状态下,测定心率;(2)受试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持续5分钟,测定运动过程中的心率;(3)受试者运动结束后,休息5分钟,再次测定心率;(4)记录受试者在安静、运动及运动后5分钟的心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化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心率波动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平均心率为75次/分钟。

这一结果与正常成年人心率范围相符。

2. 运动状态下心率变化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心率显著升高,平均心率为130次/分钟。

运动结束后,心率逐渐下降,休息5分钟后恢复至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水平。

3. 影响心率变化的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降低。

本实验中,受试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心率波动范围在60-100次/分钟,符合这一规律。

(2)性别:女性心率普遍低于男性。

本实验中,受试者性别不限,心率波动范围在60-100次/分钟,无明显性别差异。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越大,心率越高。

本实验中,受试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心率平均值为130次/分钟,符合这一规律。

(4)心理因素:情绪波动、心理压力等因素也会影响心率。

本实验中,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情绪稳定,心理压力较小,心率波动范围在60-100次/分钟。

五、结论1. 本实验通过测定受试者在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观察了心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 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心率波动范围在60-100次/分钟,运动状态下心率显著升高,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至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水平;3. 影响心率变化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运动强度和心理因素等。

心率和血压实验报告

心率和血压实验报告

心率和血压实验报告1. 引言心率和血压是人体生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过测量心率和血压可以了解人体的心血管功能和生理状态。

本实验旨在探究运动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并进一步加深对心血管系统的理解。

2. 实验目的- 探究运动前后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差异。

3. 实验材料和方法3.1 材料- 心率计(或运动手环)- 血压计- 实验记录表- 运动器械(跑步机、健身车等)3.2 方法1. 运动前测量参与者的静息心率和血压,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2. 参与者进行运动,可以选择跑步、骑车或其他适合的运动方式,并根据实验要求调整运动的强度;3. 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参与者的心率和血压,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4. 比较运动前后的数据,分析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4. 实验结果以小明为例,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静息心率(次/分钟)运动前心率(次/分钟)运动后心率(次/分钟)静息血压(mmHg)运动前血压(mmHg)运动后血压(mmHg)小明80 90 150 120 110 1505. 数据分析和讨论5.1 心率变化通过对比静息心率与运动前后心率的数据,可以发现运动会导致心率的增加。

小明的静息心率为80次/分钟,运动前心率为90次/分钟,运动后心率为150次/分钟。

这说明运动会使心率上升,达到较高的水平。

这是因为运动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心脏得以增加心率来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

5.2 血压变化观察小明的血压变化,可以看出运动前后的血压值也有所不同。

静息血压为120/80mmHg,运动前的血压为110/70mmHg,而运动后的血压达到了150/90mmHg。

这说明运动对血压的影响与心率类似,运动会导致血压的升高。

血压升高是因为运动时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导致血流速度加快,从而使动脉血压上升。

5.3 运动强度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运动的强度,并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安静、运动时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动脉血压间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人体血压的影响。

[实验原理]
人体动脉血压测量采用听诊法,测量部位为上臂肱动脉。

用血压计的压脉带充气,通过在动脉外加压,然后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如果血液流经狭窄处形成涡流,则发出声音。

当缠缚于上臂的压脉带内充气后压力超过肱动脉收缩压时,肱动脉内的血流完全被阻断。

用听诊器在其远端听不到声音。

徐徐放气降低压脉带内的压力,当压力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将断续地流过肱动脉而产生声音,在肱动脉远端能听到动脉音。

继续放气,当压脉带内压力等于舒张时,血流由断续流动变成连续流动,使声音突然由强变弱并消失。

故从无声音到刚听见第一个动脉音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动脉音突然变弱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实验对象]
普通学生
[实验器材]
听诊器、血压计、节拍器。

[实验步骤]
l.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式,一般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它由检压计、压脉带和橡皮充气球3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标压力刻度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槽相通。

压脉带为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它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槽及充气球相通。

橡皮充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橡皮囊,供充气,放气用(图4-15)。

2.受试者脱去一衣袖,静坐5min以上。

3.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压脉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4.令受试者将前臂平放于桌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向上。

将压脉带在该上臂,其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5.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其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略向前弯曲。

6.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胸件放在其上。

7.测量收缩压: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

继续打气使水银再上升2.6~4.0kPa(20~30mmhg)。

随即松开气球螺旋,连续缓慢放气,减低压脉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

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一般青壮年收缩压为12-17.3kPa (90-130mmHg).
8.测量舒张压:继续缓慢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

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检压计上水银柱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一般青壮年舒张压力8-10.6kPa (60-80mmHg)。

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kPa(或mmHg)表示。

1kPa=7.5mmHg。

反复测血压,如血压值波动<0.5kPa或<4mmHg即为准确。

9.运动后血压的测量:拉开压脉带与检压计相连的橡皮管接头(不要取下压脉带)。

令受试者以每次2s的速度连续下蹲3min(30次/min)或按节拍器节律下蹲,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6min时的血压和脉率。

[注意事项]
1.测量应在安静环境中进行。

2.受试者应脱去衣袖,以免袖口过紧,阻碍血液循环。

3.压脉带的宽度有7、9、12cm3种,应以覆盖受试者上臂1/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