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
妈妈的心有多高

妈妈的心有多高
〈〈妈妈的心有多高〉〉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残疾人独特的奋斗精神,也讲述了她教育女儿的千心万苦。
还讲述了她的女儿顺利地通过了初考,中考及高考,展现她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位母亲两岁时残疾,当她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为她做个拐杖,并且有的同学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她,但她仍然坚持,她还两次报研究生,参加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在她成功之后却又遭遇不幸,她的女儿追星,贪玩,厌学,也有过青春期的反抗当女儿长大的时候考上了大学,成为一个健康的姑娘,而她的妈妈成为一名记者,成为一个让女儿自豪的母亲。
通过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人有了自信坚强,就可以完成每一件事。
就像文中的妈妈一样。
她虽然是一个实实在在,十分不容易的人。
但她积极地面对人生。
妈妈的心有多高小学五年级读后感

妈妈的心有多高小学五年级读后感妈妈的心有多高小学五年级读后感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妈妈的心有多高小学五年级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妈妈的心有多高小学五年级读后感篇1早在去年,就听朋友提到过这本书。
真正读它仪式今年三月了。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是一位残疾母亲的自述。
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讲述了她养育女儿的千辛万苦。
这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十分不易的母亲。
她自己二岁残疾,饱尝人间冷暖,而先天不足、后天多病的女儿又将她推到了苦难的命运前面。
但是,她以一位母亲最顽强的信念,带领孩子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终于从病魔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孩子,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健康、美丽、优秀的少女。
在她的带领下,女儿又顺利通过中考及高考,最终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看完这本书,我得双眼湿润了,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
其实,作者笔下的这些故事,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的。
年幼时的贪玩、年少时的反叛,也曾让我们的妈妈为此操碎了心。
我想到了中考时,家里那台静悄悄的电视机;想到了脸盆里消失不见的脏衣服;想到了考场外,妈妈远远守候的身影……这一点一滴的小事,都饱含着妈妈的爱女之情。
当我们渐渐的长大,不再是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孩子时,妈妈用自己的智慧牵引我们去认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至始至终,妈妈的爱就这样伴随着我们,鼓励我们去闯过成长中的种种困难,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亲年。
这个过程有着妈妈无数的心血与艰辛;这个过程又有着妈妈美好的憧憬与期望。
作者在结尾写道:养育孩子并不是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想让孩子懂得,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而宝贵的,要好好珍惜每一天;养育孩子,也不是为了“养儿防老”,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整个过程之中,一点一滴感受着孩子的成长,体验一次生命的过程。
这就是一位母亲最高的心愿;这就是母爱,不求回报只为付出。
做成功父母

做成功父母——读《妈妈的心有多高》有感十多年前,我喜欢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晚八点半节目,特别是周五的“周末有约”专栏,我几乎一次也不落下。
我记得听到的嘉宾有陈佩斯、李春波、王晶、梦鸽、郭达、叶均剑、刘兵等等。
这些演艺界名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位残疾人作家,她的名字叫赵定军,主持人和她聊得最多的是关于她的长篇新作《妈妈的心有多高》。
从那一刻起,我就在心里牢牢记住了这个书名《妈妈的心有多高》,以及这位将近老年的残疾人作家赵定军。
此后,我一有机会进城,就到书店找寻这本书,可是每次都让我失望而回。
三年前,我托一个在新华书店打工的朋友找这本书,可是她通过短信告诉我,她托朋友从网上查了一下,整个江苏省都没有这本书,我几近死心了。
前几个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里,从当当网上搜寻这本书,果然被我搜到了,我又惊又喜,毫不犹豫地把书买了下来。
现在还是暑假,我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
每每读着读着,我的内心泛起一阵酸楚,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这是一个残疾母亲可歌可泣的奋斗史,是一个家庭十几年凄风苦雨的坎坷历程,也是一个家庭十几年酸甜苦辣的教育经历。
正像封面和封底所说的:“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是原汁原味的生活……”这是一个为了孩子的成长弹精竭虑、鞠躬尽瘁的残疾母亲,她曾身处社会底层,生活难以维持,却舐犊情深。
因为生活的窘迫,她不得不处处精打细算,机关算尽。
她又是一个志存高远的残疾人,不甘平庸的本性和“做一个让女儿自豪的母亲”的强烈愿望激励着她在人生的旅途上屡败屡战,百折不回。
苍天不负苦心人,最后她成功了,收获了一段让自己满意让女儿自豪的精彩人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多的关注到文中有关教育孩子的描写。
读着读着,过去学到的教育理念在这位伟大的母亲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比如她为了改变女儿小时候的拧脾气,采用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他以游戏的形式教孩子们各种知识;她注意生活中言传身教的熏陶感染……这些通过深思熟虑而采用的教育方法暗合了教育学的许多原则理念。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精选12篇)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精选12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篇1上帝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所以无论逆境还是顺境都要好好珍惜。
而每个人的生命又像一颗脆弱的种子,要经历风吹雨打,才有可能生根——发芽——结果。
我读了《妈妈的心有多高》这部长篇小说后深受启发,沉思良久、回味无穷……这是一位残疾母亲的自述,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也讲述了她养育女儿的千辛万苦,还讲述了她如何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部过程,展现了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为她的生命及她的残缺人生创造了奇迹。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的特殊经历深深的打动而几度流泪。
平凡的一个真实故事却有一种不平凡的力量直击人心。
作者用极其朴质的文字,镌刻了生命的沉痛与恒久,触碰着她笔尖留下的每一个字符,使我用虔诚的眼睛反观自己的生命。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初,一位身残志坚的母亲所经历的饱经风霜的人生实录。
她面对生活的坎坷与磨难,在困境中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费尽千辛万苦养育女儿直至长大成才,这就是我对本书的诠释。
作者两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诊断为右腿瘫痪将无法行走。
命运驱使这个幼小的生命将永远失去了行走的快乐。
故事的开头写到:"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只能扶着小板凳在地上爬"。
"年幼的我还不知道人间的阴晴冷暖,我只是幼稚的在想,能站起来就和其他小伙伴一样了……后来,我驾着小拐杖慢慢的站起来时才发现,头顶上的蓝天不是属于我的……"我读到生动感人之处,心情随着作者的自述而起起伏伏,久久不能平静,眼泪顺着脸颊流淌,随之打湿了书本。
童年时的她不等同于其它健全的小伙伴,无论她做得如何完美总是被无端的歧视,这更让她的性格变得愈加独立刚强。
她读到初中,受到当时社会风暴的影响,只能就职于一家印刷厂做刻字工。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篇一: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一位诗人曾说过:“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读过《妈妈的心有多高》后,我更深刻领会了这句话的涵义,这是一位残疾母亲的自述,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也讲述了她培养女儿的千辛万苦,最终培养出了一个健康、美丽、优秀的女儿(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的感人事迹。
当我读到女儿因为高一没认真学习,荒废了学业。
在高一暑假期间,作者(当时已四十七岁)顶着烈日炎炎,拖着残疾多病的身体,既要工作、做家务,每星期还要挤出两个半天,倒乘几路公共汽车陪女儿去补课,我震惊了!我的妈妈身体健康,每天紧张的工作,繁琐的家务,我的教育,都感到心力交瘁,更何况对于一名残疾母亲来说呢,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跌倒了不可怕,如果能坚强地站起来,就是成功的。
就像这位母亲一样,虽然身体残疾,但她不仅自己成为一名女记者,也把女儿培养成一名优秀大学生。
篇二: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这是一段饱含血泪的经历,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这有一位身残志坚的母亲。
这是我对《妈妈的心有多高》这本书的诠释。
读着这本书,我的心随着作者的自述而起起伏伏,眼泪也随之打湿了脸颊!本书是一位残疾母亲的自述,讲述了她曲折的经历。
她叫赵铁军,1951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她从两岁就得了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只能驾着一支拐杖走路。
童年时期的她曾受到过刻骨铭心的嘲笑与欺侮,也曾受到过如沐春风的关心与爱护。
人世间的阴晴冷暖就这样强烈地反映在她心中。
上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受到当时社会风暴的影响,她只好进印刷厂刻字。
然而,她一直怀揣着作家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她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曾两次报考研究生,终因不够体检的条件而被拒之门外,三百多个日夜苦苦付出的汗水付之东流,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只觉得腿发软,头发晕……大门里进进出出的考生们,说着笑着,匆匆地从我眼前走过。
我紧紧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2023年《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

2023年《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2023年《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1这是一段饱含血泪的经历,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这有一位身残志坚的母亲。
这是我对《妈妈的心有多高》这本书的诠释。
读着这本书,我的心随着作者的自述而起起伏伏,眼泪也随之打湿了脸颊!本书是一位残疾母亲的自述,讲述了她曲折的经历。
她叫赵铁军,1951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她从两岁就得了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只能驾着一支拐杖走路。
童年时期的她曾受到过刻骨铭心的嘲笑与欺侮,也曾受到过如沐春风的关心与爱护。
人世间的阴晴冷暖就这样强烈地反映在她心中。
上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受到当时社会风暴的影响,她只好进印刷厂刻字。
然而,她一直怀揣着作家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她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曾两次报考研究生,终因不够体检的条件而被拒之门外,三百多个日夜苦苦付出的汗水付之东流,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只觉得腿发软,头发晕……大门里进进出出的考生们,说着笑着,匆匆地从我眼前走过。
我紧紧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这样沉重的打击没有让意志坚强的.她一蹶不振。
她又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
在她生育了一个女儿后,她为先天不足,体弱多病的女儿操碎了心。
她千辛万苦地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
她成功了,她不仅成功地使女儿考上了北京四中,后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姑娘,自己也由一个“连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残疾妈妈成了一名女记者,成了一位让女儿自豪的母亲。
读到这儿,我想:人生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需要像文中的作者一样咬紧牙关,只要有一个永不丢失的梦,我们的人生就能散发光芒。
书中的主人公命运虽然坎坷,但她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爱情,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她靠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
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一种残缺的美。
我们的目标不在于弥补残缺,而在于不断展示,展示精神的完美。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1近两天,我又把20xx年买的那本书《妈妈的心有多高》找出来读,这是残疾母亲讲述她独特的奋斗经历,讲述她养育儿女的千辛万苦,讲述她面对苦难的坚强,讲述他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成功地将女儿培养成医科大学学生、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出版社记者的长篇。
走进书中,我再次深深地被这样一位母亲感动,她以自身的坚强给女儿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一个任女儿飞翔的天空,女儿是妈妈放飞的希望,妈妈的心有多高,女儿就可以飞多高。
她教育孩子的方法观点,以及自己的奋斗历程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书中第78-79章写了妈妈如何对待孩子参加中考的一段。
“人生只有一个终点,那就是八宝山。
除此之外,哪一步都不是终点。
妈妈不是到了三四十岁还在奋斗吗?”这是母亲说给两次模拟考试都没考好的女儿的话,妈妈又给女儿讲述在一次世界体操比赛时,日本选手佐藤寿治,一连好几次从单杠上掉下来,按照竞赛规则,他已经失去得分的机会了。
换了别的运动员,一定焦躁不安、垂头丧气地退场了。
可是佐藤寿治面带微笑,一次次跃上单杠,完成动作。
得到了最令人尊敬的掌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孩子一定要帮助他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要有值得学习的榜样,要学会跌倒了及时爬起来。
同时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重视补习的方法更加重要,这位母亲为给孩子补习功课,找到非常好的学科老师,也在一旁专心致志地听,不懂的内容机械地记下来,回到家里,帮助孩子重复一下。
这和我们身边补习英语课的孩子家长的做法多么相似呀!回到家再考一考,巩固一遍,相当于学习两遍。
没有辛苦的付出,怎能得到幸福的回报?从这个角度看,“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
”这句话应该是对的。
那个改正卷子中的错题的方法,我看也不错,可以在临近考试的时间用用,有针对性,不必大海捞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妈妈的心有多高600字读后感初中范文

妈妈的心有多高600字读后感初中范文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600字1这是一段饱含血泪的经历,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这有一位身残志坚的母亲。
这是我对《妈妈的心有多高》这本书的诠释。
读着这本书,我的心随着作者的自述而起起伏伏,眼泪也随之打湿了脸颊!本书是一位残疾母亲的自述,讲述了她曲折的经历。
她叫赵铁军,1951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她从两岁就得了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只能驾着一支拐杖走路。
童年时期的她曾受到过刻骨铭心的嘲笑与欺侮,也曾受到过如沐春风的关心与爱护。
人世间的阴晴冷暖就这样强烈地反映在她心中。
上初中二年级时,由于受到当时社会风暴的影响,她只好进印刷厂刻字。
然而,她一直怀揣着作家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她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曾两次报考研究生,终因不够体检的条件而被拒之门外,三百多个日夜苦苦付出的汗水付之东流,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只觉得腿发软,头发晕……大门里进进出出的考生们,说着笑着,匆匆地从我眼前走过。
我紧紧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这样沉重的打击没有让意志坚强的她一蹶不振。
她又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
在她生育了一个女儿后,她为先天不足,体弱多病的女儿操碎了心。
她千辛万苦地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
她成功了,她不仅成功地使女儿考上了北京四中,后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姑娘,自己也由一个“连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残疾妈妈成了一名女记者,成了一位让女儿自豪的母亲。
读到这儿,我想:人生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需要像文中的作者一样咬紧牙关,只要有一个永不丢失的梦,我们的人生就能散发光芒。
书中的主人公命运虽然坎坷,但她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爱情,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她靠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
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一种残缺的美。
我们的目标不在于弥补残缺,而在于不断展示,展示精神的完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一)
看完这本书,我得双眼湿润了,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
其实,作者笔下的这些故事,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的。
年幼时的贪玩、年少时的反叛,也曾让我们的妈妈为此操碎了心。
我想到了中考时,家里那台静悄悄的电视机;想到了脸盆里消失不见的脏衣服;想到了考场外,妈妈远远守候的身影……这一点一滴的小事,都饱含着妈妈的爱女之情。
当我们渐渐的长大,不再是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孩子时,妈妈用自己的智慧牵引我们去认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至始至终,妈妈的爱就这样伴随着我们,鼓励我们去闯过成长中的种种困难,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亲年。
这个过程有着妈妈无数的心血与艰辛;这个过程又有着妈妈美好的憧憬与期望。
作者在结尾写道:养育孩子并不是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想让孩子懂得,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而宝贵的,要好好珍惜每一天;养育孩子,也不是为了“养儿防老”,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整个过程之中,一点一滴感受着孩子的成长,体验一次生命的过程。
这就是一位母亲最高的心愿;这就是母爱,不求回报只为付出。
我汗颜了,作为子女,或许我们也曾在节假日给妈妈送上一份礼物;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做过什么。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如鱼得水。
新事物新朋友
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
而有关于成长的一点一滴小事似乎也渐渐的淡去。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因为有了这颗无畏的慈母之心,呀呀学语的婴儿才得以长大成人。
好书就像醇酒,要慢慢的品尝才能体会到深浅与浓度……感谢这本书!让我重新经历了成长的过程,体验到了这字里行间浓浓的母爱!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二)
《妈妈的心有多高》一书,是一位残疾母亲的自述,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也讲述了她自己养育女儿的千辛万苦,还讲述了她如何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过程,展现了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
读完之后,在我内心深处久久不能平静,非常非常敬佩这位残疾母亲。
而被她那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在苦难的命运面前始终不低头,用她顽强的毅力和命运拼搏,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着。
这位母亲自两岁残疾饱尝人间冷暖。
她曾两次报考研究生而不得,也曾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她曾生活困窘得被“请”到大街上,也曾为先天不足、后天多病的女儿操碎了心,她的女儿体弱多病,又得了血小板减少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牙齿反咬合造成的“大舌头”,还曾被严重烫伤,遇到了车祸……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曾经追歌星、贪玩、不爱学习、和家长顶嘴,也有过青春期反抗……
书中写道,这位残疾母亲为了帮助女儿解决口齿不清的问题,听
说通过学习音乐,可以锻炼听力,如果孩子的听力提高了,说话不清楚的问题自然就会解决了。
她和丈夫商量,为了孩子,咱们咬咬牙,买一架钢琴。
结果他们为了孩子四处借钱,买了一架钢琴。
还有,他们一家三口住在简子楼里,紧紧15平米的房间,吃喝住全部在这里,自从孩子上学以后,没看过电视,而且当两个人有事要商量时,他们就跑到大街上,等商量完后再回家,生怕影响孩子学习。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她说:十八年了,我都不敢回过头去看,自己是怎么拉扯着孩子走过来的。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拉扯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本来就不容易了,而我连一个最普通的女人都算不上。
有位朋友曾经问我:“在那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你想过自杀没有?”我从自己的记忆当中翻来覆去地检索着,我也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从来没有想到“绝望”两个字?丈夫说:“因为咱们身边有一个女儿。
”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是的,一个女人,一旦有了孩子之后,她的生命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孩子,激活了女人的慈母之心。
只要有了这颗无私无畏的慈母之心,一个女人就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卑微走向崇高。
然而,她成功了。
“知识改变命运”,她不仅成功地使女儿考上了北京四中,后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姑娘,自己也由一个“连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残疾妈妈成了一名女记者,成了一个让女儿自豪的母亲。
读完这本书,让我懂得什么是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
人生苦短,一寸光阴一寸金,我应该更加热爱这世界,热爱生命,热
爱生活,积极地去面对人生。
《妈妈的心有多高》读后感(三)
“大学的路真远,远得要走十八年;大学的路真近,近得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之间。
从这个角度讲,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
”这是本文作者,一个残疾母亲——赵定军的心里话。
看完了这本书,我的眼眶不知湿润了多少次,我被本书中的主人公残疾母亲——赵宝军在苦难的命运面前,始终高昂着不屈的头颅,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为改变自己的命运锲而不舍地奋斗着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也被她这种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着。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的文笔算不上一流,艺术性也不是很强,令人感动的更多地则在于故事本身。
文中作者用细腻委婉的语气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二岁起就得了小儿麻痹,作者自两岁残疾,饱偿人间冷暖。
她曾两次报考研究生而不得志,也曾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她曾因生活困窘而被“请”到大街上……还讲述了她养育女儿的千辛万苦,曾为先天不足、后天多病的女儿操碎了心,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部过程,展现了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
她的成功,来自于知识,是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不仅成功地使女儿考上了北京四中,后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姑娘。
她自己还靠自学取得了学历,靠着自己的作品闯进了以前被人们视为残疾人禁区的记者行业,由一个“连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残疾妈妈成了一名女记者,成了一个让女儿自豪的母亲,成了一个让所有身体健全的人无不为之叹服的女强人。
她通过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完善
了自己的一生。
自考,是铺就她人生之路的基石,更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这本书由一段段原计原味的生活细节构成,有苦恼,有欢乐,有失败,有成功,平实感人。
品读着作者平凡故事的同时,也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我,一个身体非常健全的人,虽然在参加工作后也相继续取得了大专学历,但我就此而满足于现状了,从此在求学的道路上停止了继续求索的脚步。
面对赵宝军独特的奋斗经历,我自觉汗颜,没有理由停止前进的脚步。
在知识的浩海中我更应该努力求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个人,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他的生命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只有知识才能激活他的内心世界,才能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卑微走向崇高。
英国诗人维尼曾经说:“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无数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只有凭百折不挠的劲头,辛勤的汗水和机智的大脑,去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健全的人和残疾人的区别只在于肢体而不在于思想,懂得了什么是自强不息,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从而唤起我更积极地去面对人生。
人生苦短,每一寸光阴对于我都是十分宝贵的,我应该更加热爱这个世界,热爱我的生命。
我更应该靠自己顽强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靠自己不息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