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讲题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试讲题目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认定试讲题目
1.九年级上册《21.1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
2.九年级上册《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一课时
3.九年级上册《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一课时
4.九年级上册《22.1 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
5.九年级上册《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
6.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7.九年级上册《24.1 圆》第一课时
8.九年级上册《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9.九年级上册《24.3 正多边形和圆》第一课时
10.九年级上册《24.4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第一课时
11.九年级上册《25.1 随机事件和概率》第一课时
12.九年级上册《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一课时
13.九年级上册《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一课时
14.九年级下册《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第一课时
15.九年级下册《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
16.九年级下册《27.1 图形的相似》第一课时
17.九年级下册《27.2 相似三角形》第一课时
18.九年级下册《27.3 位似》第一课时
19.九年级下册《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20.九年级下册《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同名23295)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同名23295)
2 结论.
9、已知:如图,在 ABC 中, AB AC , AE 是角平分线, BM 平分 ABC 交 AE 于点 M ,经过 B , M 两点的 e O 交 BC 于点 G ,交 AB 于点 F , FB 恰为 e O 的直径. ⑴求证: AE 与 e O 相切; ⑵当 BC 4 , cosC 1 时,求 e O 的半径.
⑴ 在图中画出 △DEM 关于点 M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⑵ 求证: AM DM ;
⑶ 当 ___________时, AM DM .
B
D
A
C M E
2/6
4、如图, E 是矩形 ABCD 外任意一点,已知 S△EAF 18 , S四边形BCDF 50 , S△EDC 8 ,求 S△EDF 的值
求 △ABP 的面积.
12、已知点 C 为线段 AB 上一点,△ACM、△CBN 为等边三角形,连结 BM 交 CN 于 E 点,连结 AN
交 CM 于 D 点,且 BM、AN 交于 O 点,连结 CO、DE,
求证:(1)AN=BM
N
(2) OC 平分 AOB
M O
D
EHale Waihona Puke ACB5/6
成就学生,务实创新
M
O
P
图① N A
B EFD 图② C A
B E FD
C 图③
3/6
成就学生,务实创新
7、如图,在梯形 ABCD 中, AD ∥ BC , AB AC , B 45 , AD 2 , BC 4 2 ,求 DC
的长.
解:
AD
B
C
8、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 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

中学数学试讲题(北师版)

中学数学试讲题(北师版)

中学数学试讲题(北师版)
1、北师版七年级上册§1.4《从不同方向看》
2、北师版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
3、北师版七年级上册§5.5《打折销售》
4、北师版七年级下册§1.7《平方差公式》
5、北师版七年级下册§7.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6、北师版八年级上册§4.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7、北师版八年级上册§4.3《菱形》
8、北师版八年级上册§4.5《梯形》
9、北师版八年级上册§6.3《一次函数的图象》
10、北师版八年级上册§4.2《黄金分割》
11、北师版九年级上册§2.2《配方法》
12、北师版九年级上册§5.1《反比例函数》
13、北师版九年级上册§5.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4、北师版九年级下册§3.2《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
15、北师版九年级下册§3.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万能稿 初中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万能稿 初中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万能稿初中数学试讲常考45篇一、整数与运算1. 整数的乘法运算- 题目:已知a、b是两个整数,a = 5,b = 3,请计算a * b的结果。

- 分析:整数的乘法运算是将两个整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整数。

- 解答:a * b = 5 * 3 = 15。

2. 整数的除法运算- 题目:已知a、b是两个整数,a = 10,b = 2,请计算a / b的结果。

- 分析:整数的除法运算是将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一个新的整数。

- 解答:a / b = 10 / 2 = 5。

二、代数与方程3. 解一元一次方程- 题目:求解方程3x + 5 = 14。

- 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要通过运算将方程化简为x = 结果的形式。

- 解答:步骤如下:- 从方程中减去5,得到3x = 9;- 将上式两边除以3,得到x = 3。

4. 解一元二次方程- 题目:求解方程x² + 2x - 3 = 0。

- 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运用求根公式或配方法。

- 解答:步骤如下(使用求根公式):- 将方程写成标准形式,得到a = 1,b = 2,c = -3;- 代入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 计算得到x1 = 1,x2 = -3。

三、几何与图形5. 平行线与相交线- 题目:已知直线l₁与直线l₂平行,直线l₂与直线l₃相交,求出直线l₁与直线l₃的关系。

- 分析:根据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可以得出直线l₁与直线l₃平行。

- 解答:直线l₁与直线l₃平行。

6. 圆的性质- 题目:已知AB是圆O的直径,点C在圆上,请判断AC与BC的长度关系。

- 分析:根据圆的性质,可以得出AC = BC。

- 解答:AC = BC。

四、概率与统计7. 投硬币概率问题- 题目:投掷一枚硬币,求抛出正面的概率。

- 分析:投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2。

- 解答:抛出正面的概率是1/2。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1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1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汇总1 1正方形性质的应用
2勾股定理的应用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矩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5多项式的乘法
6平方差公式
7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8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9轴对称作图
10算是平方根的概念
11二次根式的化简
12二次根式的性质
13圆柱圆锥的侧面积
14三角形的外角
15描点法做函数图象
16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17二次根式的加减
18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
19三角和内角和定理证明
20菱形的判定
欢迎下载,谢谢观看!资料仅供参考学习。

初中数学教师面试:14篇试讲练习题本

初中数学教师面试:14篇试讲练习题本

初中数学教师面试:14篇试讲练习题本数学试讲练习题本数学学科(初中)资格证练习篇目1.《整式的相关概念》2.《三角形的内切圆》3.《用代入法解方程组》4.《分式方程的应用》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6.《角平分线的性质》7.《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8.《等腰三角形》9.《二次函数的图象画法》10.《特殊的三角函数值》11.《圆周角定理》12.《正方形性质的应用》13.《方差的应用》1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篇目一1.题目:《整式的相关概念》2.内容13.基本要求:(1)通过问题情境,讲解整式的相关概念;(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的提问环节;(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2篇目二1.题目:《三角形的内切圆》2.内容:3.根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要求板书和作图;(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题中的内容;(4)表明圆心的找法,表明内切圆的定义。

3篇目三1.题目:《用代入法解方程组》2.内容:3.基本要求:(1)讲明代入消元法解题过程;(2)教学过程中配合适当的板书设计;(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4篇目四1.题目:《分式方程的应用》2.内容:3.根本要求:(1)试讲时间不超过10分钟(2)要体现师生互动;(3)讲分明解题思路及解方程的步骤;(4)要求有恰当板书;5篇目五1.题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不超过10分钟;(2)如果教学期间需要其它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3)要有板书;(4)层次模糊,重点突出;6篇目六1.题目:《角平分线的性子》2.内容:3.基本要求:(1).板书绘图,让学生明白论证过程;(2).留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恰当的提问环节;(3).要求共同讲授内容有恰当的板书设计;(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7篇目七1.题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内容:3.基本要求:(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逻辑清楚,内容丰富;(3).讲明解题方法;(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初中数学试讲题目

初中数学试讲题目

初中数学试讲题目1. 下列9个等式中,成立的有( )①6612a a a += ②6612a a a ∙= ③1052a a a ÷=④707a a a ÷= ⑤()5525a a = ⑥()222a b a b -=- ⑦()32a a a -÷= ⑧7749a a a ∙= ⑨363111236a a a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2. 在实数范围内将2222a ab b +-分解因式,正确的结果是( )(A)a a ⎛⎫⎛⎫ ⎪⎪ ⎪⎪⎝⎭⎝⎭ (B)a a ⎛⎫⎛⎫+ ⎪⎪ ⎪⎪⎝⎭⎝⎭(C)2a a ⎛⎫⎛⎫ ⎪⎪ ⎪⎪⎝⎭⎝⎭ (D)2a a ⎛⎫⎛⎫+ ⎪⎪ ⎪⎪⎝⎭⎝⎭3. 下列条件中,不能成为判断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是( )(A )各有一个角为40° (B )各有一个角为60°(C )各有一个角为100° (D )各有一个角为120°4. 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各点中,在第一象限的是( )(A )()ab b c +, (B )()a b ab c +-,(C )()ab b c --, (D )()a b a c -+,5. 如果点P 为反比例函数4y x =的图像上一点,PQ x ⊥轴,垂足为Q ,那么POQ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6.已知AB BC ⊥,且:1:3ABD ABC ∠∠=,则DBC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 7. 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腰AC 上的中线BD 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和15两部分,那么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8.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0a x a c x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 c +=____________.9.已知菱形相邻两角的度数之比为1:5,且它的周长为8,则菱形的高等于________. 10. 如果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只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一次函数y ax bc =-的图像经过第___________象限.11. 如图所示,ABC ∆中,D 是AB 中点,E 是AC 上一点,且3AE =2AC ,CD 、BE 交于O 点,则OE:OB=______________.12.()()1456014530sin cos sin sin +--+= ________________. 13.正n 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0°,则它的内角和为_____________. 14. 将一个长为8,宽为4的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C 点与A 点重合,则折痕长是_______________.15.二次函数()2212m m y m x m -=-++(m 是常数)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_.。

教资初中数学面试试讲典型真题

教资初中数学面试试讲典型真题

初中数学《有理数加减法则》1、题目:有理数加减法则2、内容:3、基本要求:(1)教学中注意渗透转化思想。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2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是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参考答案】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学习的基础,有理数加法法则分别阐述了同号、异号、加0三种情况的有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将被减数取相反数转化成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的,二者具有递进关系。

2.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参考答案】有理数加减法则是学习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是引入整式、分式的准备知识。

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正确掌握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有理数乘除法前提,并且直接影响整式分式运算的学习。

初中数学《中位数的应用》1、题目:中位数的应用2、内容:3、基本要求(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理解中位数的意乂,并能够利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1怎么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什么时候用中位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2常见数学思想有哪些?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课件展示问题2中某公司员工月收入数据资料表格。

提问:如何得到数据的平均水平?预设:平均数。

追问:是否还有其他量可以刻画相关数据特征?引出本节课课题——中位数的应用。

(二)讲解新知1.中位数的概念沿用导入环节的情境,根据表格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计算员工收入的平均数。

预设:平均数是6276。

提问:计算的平均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学生思考,和同桌交流,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1、如图,已知ABC △
⑴ 请你在BC 边上分别取两点D 、E (BC 的中点除外),连结AD 、AE ,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⑵ 请你根据使⑴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 AC AD AE +>+.
C
B A

D
E C
B A
2、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B ,A C 上两点且BD
C E
=.
求证:D E BC
<.
3、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BC
α
∠=,在四边形BD EC 中,
DB DE
=,2BD E
α
∠=,M 为CE 的中点,连接AM ,D M .
⑴ 在图中画出D E M △关于点M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⑵ 求证:AM
DM
⊥;
⑶ 当α=___________时,AM D M
=.
E
D
B
A
M
E
D
B
A
4、如图,E 是矩形ABC D 外任意一点,已知18
EAF
S =△,50
BCDF
S =四边形,
8EDC S =△,求EDF
S △的值
5、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点D 在OC 的延长线上,sinB =2
1,∠CAD =30°。

(1)求证:AD 是⊙O 的切线; (2)若OD ⊥AB ,BC =5,求AD 的长。

6、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
AD 、CE 相交于点F 。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F
E
D C
B
A
A
O
P A
M
N
E
B C
D F
A
C
E
F
B
D
图①
图② 图③
的长. 解:
8、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
(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 (2)如图,在A B 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 C 上,设C D 、B E 相交于O ,若60A
∠=︒,12
D C B
E B C A ∠=∠=
∠,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 ∠相等的角,并猜想图
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
(3)在A B C ∆中,如果A ∠是不等于60º的锐角,点D 、E 分别在AB 、
A C
上,且
1
2
D C B
E B C A
∠=∠=
∠,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9、已知:如图,在A B C ∆中,AB
AC
=,AE 是角平分线,B M 平分ABC ∠交AE 于点M ,经过
B
,M 两点的O
交BC 于点G ,交AB 于点F ,FB 恰为O
的直径.
⑴求证:AE 与O
相切;
⑵当4BC =,1cos 3
C =时,求O
的半径.
A
B
C
D
B
10、如图,在梯形ABC D 中,AD BC ∥,90B
∠=︒,45C ∠=︒,1AD =,4BC =,E 为AB 中点,
EF D C
∥交BC 于点F , 求EF
的长.
11、如图,直线23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 (1)求A B ,两点的坐标;
(2)过B 点作直线BP 与x 轴交于点P ,且使2O P O A =, 求ABP △的面积.
12、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为等边三角形,连结BM 交CN 于E 点,连结AN 交CM 于D 点,且BM 、AN 交于O 点,连结CO 、DE ,
求证:(1)AN=BM (2) OC 平分AOB
1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
()210
m m x mx --+=①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m 为整数,且3m <,a 是方程①的一个根, 求代数式2
2212334
a a a +--
+的值.
14、如图,等腰△ABC 中,AC BC
=,O
为△ABC 的外接圆,D 为弧BC 上一点,C E
AD
⊥于E 。

求证:.AE BD D E =+
15、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 B C D 中,AD ∥BC ,︒=∠90DCB
,BD
AC ⊥于点O ,
4,2==BC DC ,求A D 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