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良渚文化
杭州良渚文化的相关介绍和历史

杭州良渚文化的相关介绍和历史良渚文化是指一种已经消失的典型先史文化,它始于7000年前,结束于约4000年前,跨度长达3000年左右,是中华文明史上极为重要的遗产之一。
良渚文化发源地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北部的良渚地区。
良渚文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早期文明,主要表现在其城邦与统治机构、乡村经济组织结构和特殊的礼仪文化等方面。
良渚文化的城邦布置堪称严谨,整齐有序,是早期城邦结构的代表之一。
其余城邦布置相同,分布在周边地区,串联起一片纷繁的区域。
在这些城邦的大型建筑群和公共设施的设计方面,良渚文化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水平。
良渚文化的发展运用了独特的经济体系和合理的农业种植系统,其中包括了耕作和畜牧业的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了独特的乡村经济模式,它的建立使得良渚文化的乡村地区富裕繁荣,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影响力。
另外,良渚文化也相当重视礼仪文化,这也反映在了其中的文字系统中。
良渚文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识字体系,形状更加复杂,每个字分解成许多部分,更加具有装饰性和仪式感。
良渚文化在遗址上的考古成果也非常令人刮目相看。
良渚文化遗址占地面积,特别是在城邦结构、墓葬、宗教信仰等方面是个体遗址之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礼仪用器,以及翘首盼望的大型城邦遗址。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渚文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了早期文明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组织形式、统治机构与法律制度、宗教信仰和礼仪文化等方面的特色。
虽然良渚文化早已消失,但它依旧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良渚古城遗址的作文

良渚古城遗址的作文
我一直很好奇古代文明,仰慕良渚文化。
今天,我终于来到良渚博物院,探究良渚文化的真面目。
一进大门,就是一面土墙,历史感超强。
瞬间,我就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文物,全是真品。
其中有一个叫琮的玉器,外方内圆,乍一看,我以为是个手镯;仔细一看,才知道那是古人用来祭天的,也用作发兵信符。
其他玉器还有很多,如璧、璜、环等。
再往前走,石犁、黑陶罐等生活用具被一一展出,说明那个时候这些都已经造出来了,古人是不是很厉害呢?更为神奇的是,展厅中摆放着分为三个部位的石犁,哪块破了修哪块,剩下的部位还可以继续用,这样就不会因为工具损坏而影响春耕了,古人是不是很聪明呢?
导游告诉我们,最有意义的是古人的吃和穿。
为了让自己填饱肚子,古人早早地学会了种植水稻,精通耕作管理。
然而,考古研究表明,那时他们吃的并不全是大米,还有枣等多种食物,出土的枣化石就放在那儿,说明那时饮食已经多样化。
古人生活很艰苦,从无衣到麻衣,说明人们已经学会了纺织,尤其是随着养蚕的兴起,他们的穿着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变成了丝绸。
不过这只是在统治者的身上显现出来,平民穿的仍旧是麻衣。
到了中期时代,古人甚至还学会用雕刻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审美观。
在一些出土的黑陶中,各种雕刻符号层出不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寻访良渚古文化,探究江浙古文明。
在这里,穿越历史与现实,感受古老与神秘。
古人的艰辛,古人的智慧,让我惊叹不已。
良渚文化遗产作文

良渚文化遗产作文你知道良渚文化遗产吗?那可真是个超级酷的存在,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五千多年前的世界呢。
我第一次听到良渚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个什么神秘的魔法之地。
后来才知道,这是实实在在存在于咱们中华大地上的古老文明发源地。
良渚文化遗址就像一个巨大的历史宝库,里面藏着数不清的秘密。
走进良渚博物院,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那些精美的玉器,简直能闪瞎我的眼。
比如说玉琮,这玩意儿可不得了。
它的造型独特,方方的身子,中间有个圆圆的孔,上面还刻满了神秘的纹路。
我当时就想,这古代的良渚人是不是都是超级厉害的艺术家啊?他们没有现代的工具,到底是怎么把这些玉器雕刻得这么精致的呢?是用了什么魔法吗 。
还有那些玉璧,又大又圆,看起来就特别有质感。
我就琢磨着,这些玉璧在当时是用来干嘛的呢?是像现在的货币一样用来交换东西,还是有什么特殊的宗教意义?也许是部落首领们用来显示自己身份的超级豪华装饰品吧。
良渚的古城遗址也很震撼。
那城墙高大厚实,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可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雄伟。
我站在城墙遗址旁边的时候,就想象着五千多年前,良渚人在这城墙里面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们是不是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有人在耕种土地,种出好多好多粮食;有人在制作玉器,把一块普通的石头变成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还有人在商量着怎么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强大呢?良渚的水利系统更是让我惊掉了下巴。
五千多年前啊,良渚人就已经懂得修建这么庞大又复杂的水利工程了。
那些堤坝、水闸、渠道,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利网络,把水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这可比我想象中古代人的生活要先进多了。
我猜当时的良渚人肯定有一些特别聪明的“水利专家”,他们带着大家挖沟建坝,就为了让大家免受洪水的侵害,还能有足够的水来灌溉农田。
这智慧,简直和现代的工程师有一拼啊。
良渚文化遗产就像是一部厚厚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让我们知道,咱们中国人的文明源远流长,从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闪耀光芒了。
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作文500字

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作文500字
良渚古城遗址是在1936年施昕更先生发现的,就在今年——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良渚博物院,走近良渚遗址,感受了良渚人民创造的五千年文化。
进了“序言”展厅,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张木头做的椅子。
这张椅子体型非常庞大,凳面很宽,别看是木头做的,上面却雕刻着精细的花纹,还漆上了油漆,很美丽,估计在当时是皇室贵族用的。
还有一件玉器也一样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是一只青绿色的鸟,尾巴翘起,像一只孔雀。
鸟的全身是用碧玉做成的,灯光照耀下,很有光泽。
同样用玉制成的还有一个碗也很有特点,碗上的图案刻得非常细致精美,也是青绿色的,和其它用白玉制成的碗放在一起显得与众不同,我非常喜欢。
除了“序言”展厅,良渚博物院还有其它三个展厅,展出了当时良渚人民制造的玉器、陶器,还有劳动工具、交通工具等,向我们呈现了当时良渚人民的智慧。
我还看到了良渚博物院的馆藏之宝——玉琮。
之所以被称为馆藏之宝,一是因为玉琮内圆外方,寓意天圆地方,玉琮中间有一个小孔,代表天地之间的通道,二是因为玉琮上刻画着的神人兽面图腾非常精致。
这次参观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知道了五千年来良渚人民的生活,让我更多地了解了玉器。
良渚是杭州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作文点评:
一次参观可能只有短短两三个小时,更何况是历经五千年的良渚文化。
但是这次参观却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希望菲菲能够更多地去了解,感受良渚文化,感受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良渚文化博物馆游记

良渚文化博物馆游记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杭州市的良渚文化博物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且令人难忘的旅行。
良渚文化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史前文化遗址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以史前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良渚古城遗址上,占地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整个博物馆分为室内展馆和室外遗址两个部分,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示方式,生动地展示了良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进入室内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展厅,展示了良渚文化的发现历程和研究成果。
在这里,我了解到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良渚文化以其独特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而闻名于世。
在展厅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包括铜鼎、玉琮、陶罐等,这些文物无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展示文物,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展览方式,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良渚文化。
在一个仿真的古代工作坊中,我亲身体验了制作陶器的过程,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多个互动展区,如虚拟实境影院和触摸屏展示区,让参观者可以通过观看影片、触摸屏幕等方式,更加生动地感受良渚文化的魅力。
离开室内展馆,我来到了室外的遗址区。
在这片广阔的草地上,分布着数十个古代建筑遗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核心区域。
在这里,我看到了古城的城墙、城门、宫殿等遗址,这些遗址为我们重温了良渚文化的辉煌。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被良渚文化的瑰宝所震撼,更加深了对古人智慧和劳动成果的敬佩之情。
良渚文化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史前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也更加珍视和自豪自己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旅行。
在这里,我不仅仅是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伟大,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文化根源。
良渚文化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展示和互动体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而古老的世界,让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千年陶魂】——良渚文化

【千年陶魂】——良渚文化【千年陶魂】——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距今约为5300年至4200年,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遗址。
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于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良渚文化大体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以钱山漾、张陵山等遗址为代表。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
轮制较普遍。
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黑皮陶,器形有鱼鳍形足的鼎、袋足、镂孔豆、贯耳壶、球腹罐、附耳杯、附耳、大口圜底缸等。
晚期以良渚、雀幕桥等遗址为代表。
陶器以泥质黑皮陶较为常见,并有薄胎黑陶,器形有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贯耳罐、侈口圆腹罐、簋、大圈足盘、宽把带流杯等。
良渚文化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
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其中圆盘玉称作“璧”,柱状玉称作“琮”。
良渚玉器大多采用管钻打孔,平面用磋磨,而装饰用线则使用硬物刮刻而成,阴线较细,沟底有划痕。
其特征明显。
1;薄片玉璧有线切割很,呈直线,弧线不同,有的很明显,有的经过二次修磨不易发现,。
2;有的玉器对钻留有台痕和断续旋痕,有的留下纵向搜拉痕。
3;阴线刻,其细密匀称的装饰射线,弧线,云线,横竖直线,虽然轻浅细密,其接续痕很明显。
在今天也是难制作的。
4;圆环型眼圈,是用管钻旋磨成的,凹槽深而底部圆润,除偶然错位重叠外,基本是正圆。
砣碾阴线大多用于大琮和肖型玉器。
5;良渚玉器经常见到浮雕兽面,采用减地浮雕和压地浮雕,有的两种间使,是浮雕看起来有两三层之多,最后再加以阴线纹,工艺繁复,令现代人叹为观止。
6;表面打磨光滑,有些玉器出现玻璃光但比战汉玻璃光稍柔稍软。
良渚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艺术创作的杰出成就。
它的制作工艺,有一些方面在今天看来仍不可思议。
由于没有高强硬度的金属工具,良渚玉器的制作完全依懒于石质和某些有机质的工具。
[课程]走近良渚文化
![[课程]走近良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3e68ef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9.png)
走近良渚文化活动背景:走进刚刚开放的良渚文化博物院,大气而又精致,作为土生土长的良渚人,为家乡有这样古老的文明而感到骄傲。
于是我想给同学们上堂与良渚文化有关的活动课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了解自己家乡的古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选择“走近良渚文化”这个主题,我们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亘古自有的人文因素。
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看到却又没有留意的话题,是值得学生学习、了解、探究的话题。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独特内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感受古老深远的人类文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文明的思想感情。
活动年级:五年级活动时间:2010年5、8——5、13活动准备: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院、搜集与“良渚文化”相关的资料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今天很荣幸,能和五(3)班的同学们一起合作上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
我们的家乡叫什么?——良渚,板书:良渚。
大声地叫一遍。
2、关于家乡良渚,你了解哪些呢?(可以从家乡特产、风俗习惯、风景名胜等方面介绍)3、学生交流。
4、师:刚才有的同学讲到了良渚的特产、良渚的风俗习惯、还有的同学讲到了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举世闻名的————良渚文化。
板书:文化5、一个熟悉的名词——“良渚文化”,你是从哪儿了解到良渚文化的呢?(从资料上、从良渚博物馆里),你在博物院里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真是不虚此行,你了解得还真多。
5、师:其实今天这节课葛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走近良渚文化,让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索和了解良渚文化。
二、了解良渚文化A、了解良渚文化的起源1、过渡:葛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资料,下面请快速默读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与良渚文化有关的信息可以和组员交流。
待会儿我要考考你的记性。
2、接下来,葛老师要考考你,让我们进行知识猜猜猜。
良渚文化简单介绍

良渚文化简单介绍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良渚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良渚文化进行简单介绍。
良渚文化是指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的良渚遗址上的一种古代文化。
良渚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早的一处古代城址,被誉为“东方第一古都”。
良渚文化的出现时间约为公元前5300年至前4300年,距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
良渚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城市规模庞大。
良渚遗址的面积约达30平方公里,城墙周长约达11.5公里,城内有大小宫殿、祭坛、墓葬等遗迹。
这表明良渚曾是一个相对完善的城市社会,具有相当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
良渚文化的特点之二是独特的城市布局。
良渚遗址内的建筑和道路布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城市规划相对严谨。
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这些文物的出现表明良渚社会具有较为发达的手工业和工艺技术。
良渚文化的特点之三是较为完善的社会组织。
良渚遗址内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良渚社会存在一定的等级制度和专门的劳动分工。
此外,良渚文化还表现出较为发达的贸易活动,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来自远方的珍贵物品,说明良渚社会与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良渚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良渚遗址作为一处古代城市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同时,良渚文化的独特之处也为研究古代社会组织、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良渚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良渚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人们对于良渚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良渚文化
活动背景:
走进刚刚开放的良渚文化博物院,大气而又精致,作为土生土长的良渚人,为家乡有这样古老的文明而感到骄傲。
于是我想给同学们上堂与良渚文化有关的活动课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了解自己家乡的古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选择“走近良渚文化”这个主题,我们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亘古自有的人文因素。
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看到却又没有留意的话题,是值得学生学习、了解、探究的话题。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独特内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感受古老深远的人类文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文明的思想感情。
活动年级:五年级活动时间:2010年5、8——5、13
活动准备:
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院、搜集与“良渚文化”相关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很荣幸,能和五(3)班的同学们一起合作上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
我们的家乡叫什么?——良渚,板书:良渚。
大声地叫一遍。
2、关于家乡良渚,你了解哪些呢?(可以从家乡特产、风俗习惯、风景名胜等方面介绍)
3、学生交流。
4、师:刚才有的同学讲到了良渚的特产、良渚的风俗习惯、还有的同学讲到了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举世闻名的————良渚文化。
板书:文化
5、一个熟悉的名词——“良渚文化”,你是从哪儿了解到良渚文化的呢?(从资料上、从良渚博物馆里),你在博物院里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真是不虚此行,你了解得还真多。
5、师:其实今天这节课葛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走近良渚文化,让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索和了解良渚文化。
二、了解良渚文化
A、了解良渚文化的起源
1、过渡:葛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资料,下面请快速默读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与良渚文化有关的信息可以和组员交流。
待会儿我要考考你的记性。
2、接下来,葛老师要考考你,让我们进行知识猜猜猜。
看看哪些同学记性最好?
一、你知道吗?
①、良渚文化距今约()年。
②、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的环太湖地区。
③、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很发达,()业也极为先进。
④、良渚文化时期,陶器做工精细,()的工艺水准更是达到了“鬼斧神工般的超卓高度。
”
⑤、( )是良渚文化的发现者。
3、师:(出示施昕更图片),瞧,这就是良渚文化的发现者——伟大的施昕更先生。
不过,葛老师有个疑问,既然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的环太湖地区,那么,为什么不叫太湖文化,而叫良渚文化呢?
4、师:对,这就跟施昕更先生有关。
师讲述故事。
(施昕更是土生土长的良渚人,他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工作,十分喜欢考古,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
有一次,他回到老家良渚,在田间小路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田埂上有几片破碎的黑不溜秋的陶片,他觉得很好奇,就把陶片带回博物馆研
究,没想到,这一研究,就有了惊天动地的发现,于是施昕更就带着考古队,在良渚及周边地带进行考古发掘,挖掘出了成千上万的价值连城的宝贝。
因为第一次是在良渚发现的,所以这个古文明就被命名为“良渚文化”,从此,“良渚文化”这个名词就被载入了史册,成为我国古老文明的一个象征。
B、了解良渚文化的代表性文物
1、了解神徽像。
过渡:同学们,良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我们的祖先在这片热土上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
先请同学们看一个神秘的图案。
(出示神徽像)
①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图案上刻画着什么呢?
②你来猜一猜,在那个时期,这个神徽像图案有什么含义呢?
③直到现在,考古学家还没有研究出来这个图案究竟表达着古良渚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怎样的一种观念。
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去课外查找相关的资料,相信不久,这个“未解之谜”必将有满意的答案。
2、了解三样代表性文物
①、过渡:你瞧!这就是刻有神徽像图案的玉琮,(出示玉琮王)。
为什么把它叫做“王”,因为它是最大的。
有多大?你知道吗?
(高8.8厘米圆面直径约17.6厘米重约6500克)
②师:你在哪儿见过这个玉琮或是模仿玉琮造型的建筑物、工艺品等?
(博物馆,文化村君澜五星级大酒店、良渚广场、西湖边花坛等)
③师:有这么多建筑物模仿玉琮的造型,那说明这个文物是———(最重要、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文物)其实,良渚文化最典型的文物还不止玉琮,(依次出示玉璧、玉钺),这3种宝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拥有的,这都是有特殊含义的,下面葛老师又要考考你啦!请做好准备。
(出示连线题)
玉琮象征地位和财富
玉璧象征神权
玉钺象征军权
④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玉钺像什么?(刀),一种兵器。
(谁拥有玉钺,就代表这个人拥有军队,肯定是将军级别的任务;
谁拥有玉璧,那此人必定地位显赫、家财万贯;
若拥有玉琮,那此人肯定掌握神权,就是首领、帝王一样的人物;
若此人什么也没有,那他就是普通百姓。
)
4、了解其他文物。
①、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玉琮、玉璧和玉钺都是良渚文化中最典型、最重
要的三样文物。
除了玉器以外,还有陶器、石器、木器等。
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②、师:多么精致的宝贝呀!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C、在游戏中认识文物
1、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宝贝这么完美,其实很多宝物由于埋在地底下时间久远,在出土时已破碎不堪,考古人员费尽千辛万苦,把千千万万的小碎片一片一片的拼接起来的,实在很不容易。
接下来,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考古学家,把破碎的器物拼一拼,不但要拼完整,还要参考纸条上的文字说明,介绍一下你们的宝贝。
2、自由拼图。
3、按先后顺序展示拼图,解说。
(这么多的宝贝,先美美地欣赏一下。
学生当解说员介绍该文物。
)
三、总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
2、师总结:良渚文化因她的古老和神秘而闻名天下。
其实,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正等待着每一位同学去探索、去研究呢!谢谢同学们!下课!
反思:
“有课程、没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教师无米可炊,如何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一直是老师们最头痛的问题。
我执教了“走近良渚文化”这堂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认为要选好活动主题与内容:首先,选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
老师和学生都要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值得关注、值得探究的问题。
其次,选题应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教师要经常引导帮助他们从感兴趣的问题中进行冶炼与选择,提高选题的意义与时效性。
再次,选题切口要小,范围要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实在在。
随着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以往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其他学科课程的必要补充与拓展”,这些新观念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这就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走近良渚文化”这个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言而喻。
因为这些知识在平时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他们通过参观博物馆、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渴望了解得更多,于是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学生进行这样的活动,仿佛是收看了一期神秘的探索类的节目,在探索中产生疑问,在解决疑问中有所发现。
其次,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小组活动使学生交流的机会增多,相互之间能进行合作,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因此,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生动活泼、人人参与、潜力无尽的课程。
“良渚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了解得很透彻,所以我给这次活动课定位为“走近良渚文化”。
我希望能通过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对什么是“良渚文化”有个基本的概念。
比如看到“神徽像”知道这是我们中华的古文明,就如同看到“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的古文明一样熟悉。
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文明的思想感情。
任何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是对老师综合能力的大考验。
教师走出了权威式的“讲解、说教”,建立起了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对话”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活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这堂课的执教者,我
真正体会到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江水”的道理了。
无论是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还是指导能力,在新形势、新挑战下,教师迫切需要不断“充电、加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对于广大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究、去思考、去创新。
但我相信“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一定也能欣赏到灿烂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