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超声造影
浅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

浅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
方法对57个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进入病灶至消退的全過程,并用QLAB 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结果良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以缓慢均匀性增强为主,少数为高增强,呈”快进慢退”的造影表现,其敏感性80.5%,特异性91.3%,准确度92.4%;恶性结节以动脉期快速增强为主,大部分增强回声不均匀,消退早于周边甲状腺组织,呈”快进快退”的造影表现,其敏感性85.4%,特异性91.2%,准确度23.5%。
结论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参考。
标签: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超声造影甲状腺结节是临床较为常见甲状腺疾病之一,鉴别其良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前超声检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主要依据结节的形态是否规则,边界是否清晰,内部回声的高低,有无包膜、晕环,有无钙化、钙化的形状,对周围组织是否浸润,有无周围淋巴结肿大以及结节内血供特点等超声表现来综合判断。
而在实际超声检查诊断过程中,常会因为甲状腺结节二维超声图像表现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其良恶性的区分难以鉴别。
但随着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应用微泡超声造影剂,利用所得到的后向散射信号进行谐波成像,能检测出被检测组织内的血管分布、形态及其微血管灌注状态。
本文通过对5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探讨研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超声造影检查前均获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上述所有检查病例均在手术切除后送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得以证实,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7例,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癌8例。
1.2超声仪器与造影剂超声造影仪器为西门子Acuson Sequoia 512,15L8W 宽频线阵探头,采用对比脉冲序列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 puls sequencing,CPS),探头发射频率7.0MHz,机械指数(MI)0.32。
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实时超声造影表现和特征

强 度 高 于 甲状 腺 实 质 、 整 体 均 匀 增 强 和 边 缘 增 强 ;而 恶 性 结 节 多 表 现 为 强 度 低 于 甲状 腺 实 质 、 局 部 不 增 强 、边 缘 不 规 则 增 强 或
无 边 缘 结 构 ,两 者差 异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P .5 。 结论 超 声 造影 显示 甲 状 腺 良恶 性 结 节 的相 对 增 强 时 间 、 内部 和 边 缘 增 强 特征 不 同 。
关 键 词
甲状 腺 实 性结 节 超 声 造 影
Ch a t rs iso ar ce itc f Thy o d So i d e n Re lTi n r s - nh nc d U lr s u r i ld No ulso a me Co t a te a e ta o nd
徐 本 华 丁 红 王 文 平 俞 清 范培 丽 夏 罕 生
摘 要
目的 总 结 甲 状 腺 结 节 的超 声 造 影 增 强 特 征 。 方法 结果 对 1 2 l 7 经 手术 病 理 证 实 的 甲状 腺 实 性 结 节 进 行 超 声 造 影 检 查 ,分 析 比较 良恶 性 结 节 的 造 影 灌 注 过 程 。 0 例 l个 增 强 早 期 ,对 比 甲 状 腺 实 质 , 良性 结 节 多 同 步 或 早 期 增 强 ,恶 性 结 节 多 延 迟 增 强 。增 强 达 峰 期 , 良性 结 节 多 表 现 为
p aeo n a cme t h s fe h n e n ,mo tb ng o ue r n a c de rirt a rsmi rt h da e tt yodtsu ,whl s e inn d lswe ee h n e al h no i l ot eajc n h r i is e e a i e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常见的良性病变,但如何进行准确可靠的诊断及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
细针穿刺术(fine-needle aspiration,FNA)被认为是甲状腺结节的金标准诊断方法。
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超声造影逐渐成为FNA前的必要检查。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FNA中的应用价值。
一、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FNA中的优势1. 高分辨率成像超声造影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可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内部结构和边界清晰度,并帮助医生确定结节的大小、数量、位置、形态和性质等信息,提高FNA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明确诊断标准超声造影可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帮助医生明确FNA的诊断标准,减少虚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发生,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 减少并发症超声造影可帮助医生确定穿刺部位和角度,避免误伤颈部深部组织和颈动脉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1. 检查前准备超声造影前,患者应保持颈部自然放松,尽量不要张口或咳嗽。
检查前需提前半小时口服小剂量碘剂以减少造影剂对甲状腺的影响,对于有甲减伏证的患者,需要注意掌握适当的碘剂用量和使用方法。
2. 研究结节性质在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结节时,除了观察结节外部形态、边界状态、大小、数量等外部特征外,还要注意观察结节的内部组织结构、回声、钙化等内部特征。
结合病史和超声表现,可以大致判断结节的性质,为FNA提供参考依据。
3. 确定穿刺部位和角度超声造影可帮助医生明确穿刺部位和角度,减少了穿刺风险,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穿刺的难度和复杂性。
穿刺时应尽量选择最大的结节直径在2-3 cm范围内,避开血管和神经,保证穿刺部位无血管淤血等情况,确保FNA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FNA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通过超声造影诊断,可以避免因不当的FNA引起结节恶变和输液不适的情况,从而增强病人的信心和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结节 性 甲状 腺 肿 及腺 瘤 样 结节 的超 声造 坏、 曲, 扭 造成动静脉瘘形成, 加上 内部纤
使 用 P LP I 2 影 特 征 : 等 增 强 型 1 个 , 占 3 . HI ISU2 6 7 % 维化形成致密的纤维 问质, 2 对血管压迫,
超 声 诊 断 仪 , 头 频 率 3~ 8MHz 5 (64 )高 增 强型 1 个 , 4 .%(7 3 内部坏 死 形 成砂 粒 体 “ 而 使造 影 呈现 不 探 及 1/3, 7 占 1 9 1/ ) 4 ,
【 键词】 超声检查 ; 关 甲状 腺 : 节 ; 比剂 结 对 d i 03 6 ̄i n17 —8 02 1. . 6 o: . 9 .s. 100 . 1 70 1 9 s 6 0 0 5 【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 【 献 标 志 码 】 A 4 51 文 【 章 编 号 】 17 802 1)70 2 .2 文 6 10 0 (0 1 —840 0
分 析 , 讨 超 声 造 影 对 甲状 腺 结 节 的 诊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探 断 价 值 。报 道 如 下 。
2 结 果
状 腺 炎 时 , 鉴 别诊 断 仍有 一 定 的 困难 。 其 正 常 甲状 腺 组 织 是 富 血 供 组织 , 当结 节
1 资 料 与 方 法
收 治入 院并 行 外科 手 术 切 除 的 甲状腺 结 中 4例 为双 侧 性 , 共计 3 结 节 。 4个 节 患 者 7 例 共 7 个 结 节 , 中 男 8 , 21 甲状 腺 乳 头 状 癌 超 声 造 影 特 征 3 7 其 例 .
女6 5例 ; 年龄 1 7~ 7 2岁 ,平 均 年 龄 低增强型 2 4个, 7 .%(43 ) 封三 质 胜, 占 0 6 2 /4 ( 癌细胞侵润包膜及弥漫侵润周围甲 (9 : 20 岁 。结 节 大 小 为 0 × . 4 . 1 .) 9: 2 . O 4 4~ 彩 图 6 ,快 进 快 退 型 5个 , 占 1.% 状 腺组 织实 质而 不形 成包 膜结 构 , ) 47 同时 由 4 × . m。所 有 病 例 均 得 到 外 科 手 术 (/4, 增 强 型 5 , 1. 53 ) . 2c 0 7 53 )等 个 占 47 /4 。 于周围静脉受到侵润, %( 使原有血管网络破 切 除 及 组织 病 理 学证 实 。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
由于其良恶性不易鉴别,且存在一定的恶性转化风险,因此必须及时予以评估和治疗。
细针穿刺术(FNA)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主要手段。
然而,FNA的准确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依靠多种方法辅助诊断。
超声造影在FNA中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一、超声造影在FNA中的应用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超声对甲状腺进行成像的技术,借助特定药物在血管内引导下,将超声波导入甲状腺、病变部位,并及时将病灶相应位置内超声波引入。
该技术能够为FNA提供准确、详细的结构信息,检测甲状腺内是否存在病变、病变的位置、大小、是否与其他器官相连、血供情况等信息。
通过超声造影技术,可发现在表面感觉不到的肿块、小结节、微小结节及深部结节等难以察觉的病灶,对于指导FNA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1.提高了FNA的准确率FNA是确诊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手段,但其正确率并不高,导致着许多患者因为被误诊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通过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清晰展示病灶的位置、内部组成、病变的范围等信息,通过比较健康与病灶部位,准确判断甲状腺结节的病理情况,提高FNA的诊断准确率。
2.评价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需要确定病变的良恶性,以便及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判断肿瘤大小、形状、质地,以及周围血管和颈部淋巴结的情况等,从而进一步促进良恶性的鉴定。
3. 协助选择最佳的FNA部位甲状腺是位于颈部的一个组织结构,大小不一,因此FNA部位选择十分关键。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协助定位甲状腺病灶,明确FNA采集病灶部位,提高针刺的准确性。
4.促进甲状腺结节的细胞学诊断FNA是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主要手段,在FNA的成功率和细胞学诊断成功率方面,超声造影目前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明确了解甲状腺结节的病灶部位、内部成分,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甲状腺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甲状腺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一、适应证1.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2.甲状腺结节或病变穿刺活检部位的判断。
3.颈部肿大淋巴结性质的判断。
二、检查前准备一般无须特殊准备,充分暴露颈部。
三、检查方法1.超声造影剂造影剂制备及注射要求参见总论。
声诺维?经外周静脉团注,每次用量为1.2~2.4ml (用量以造影效果达到最佳为宜,必要时可用4.8ml)。
如需多次注射,间隔时间至少大于10min,以保证循环中的微泡已经清除。
2.仪器、探头及超声造影条件设置(1)仪器:配有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超声诊断仪及与之匹配的高频探头。
(2)条件设置:选择预设甲状腺造影条件。
机械指数(MI)0.05~0.08,单点聚焦置于病灶深部边缘,调整增益抑制甲状腺背景回声,气管、筋膜等维持在可见水平。
3.患者体位同常规超声检查甲状腺的体位。
患者充分暴露颈部,并在造影检查过程中保持该体位不变。
4.超声造影方法(1)首先使用常规超声显示甲状腺内病灶,多发病灶者,选取常规超声为可疑恶性病灶或拟行穿刺活检病灶为造影对象。
调整探头位置、增益、PRF、壁滤波,在基频状态下将图像调至最佳。
(2)选定甲状腺病灶最大切面或血流最丰富切面(应尽量显示部分周围腺体组织作对照),切换至造影模式。
(3)保持探头位置、体位等不变,调整好所需参数;同时制备好造影剂,并将20G套管针穿刺入患者外周静脉(一般选取肘正中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4)经外周静脉快速推注准备好的造影剂,同时嘱患者不做吞咽动作,防止病灶移位,避免深呼吸对超声造影观察的影响,连续实时观察病灶的动态灌注过程,并进行图像存储。
若一次造影结果不满意,可在安全剂量内进行第二次造影剂注射,再次观察病灶的造影表现。
(5)注射造影剂后,除保持探头位置、体位等不变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外,也可以对甲状腺进行全面扫查,有助于发现常规超声难以显示的甲状腺病灶。
5.检查时注意事项(1)为防止出现造影剂的超敏或过敏反应,检查室应配有心肺复苏设备及抢救药品。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健康域影像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美观等优点,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甲状腺结节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提高手术效果有积极影响。
术前应用术前通过常规灰阶超声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详细扫描,能够掌握结节的大小、位置、数目、形态、边界、回声等,观察内部有无钙化现象,同时观察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观察病变部位与甲状腺包膜的距离。
之后,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可反映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彩色血流情况。
之后,再切换至超声造影模式,超声造影剂选用声诺维,将声诺维从肘正中静脉团注入患者体内,并快速注射0.9%氯化钠溶液。
注入声诺维3秒后,立即按下计时键与存储键,采集静态与动态图像,采集时间为5分钟,图像储存于硬盘中。
术前超声造影可动态观察甲状腺病变部位及周围组织的微血管灌注情况,有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提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术前消融范围的规划提供关键和可靠的信息,为后续的射频消融治疗奠定基础。
术中应用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先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和切面,将足量隔离液注入甲状腺结节周围,对可疑的病变组织进行粗针穿刺活检。
获取手术病理结果后,采用MTC-3C微波消融仪和型号为MTV-3CAII37的微波针,经皮将微波消融针精准穿刺于结节内,将输出功率控制在30—40W,通过微波热效应使结节组织凝固、坏死,消融10—20分钟停止。
术中可通过反复造影来评估射频消融效果,观察造影剂充盈缺损区范围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病变组织血液灌注有无改变。
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中,超声造影可快速进行结节定位,并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指导手术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消融效果的提高。
超声造影在判断何时结束消融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消融过程中,消融范围必须全面覆盖所有的结节,消融后2—3分钟实施超声造影,可准确观察消融后造影剂充盈缺损区范围。
实验分析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 中图分类 号】 R 8 1 4 . 4 3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3 7 6 3 ( 2 0 1 4 ) 0 1 — 0 0 7 3 — 0 1
十分重 &5 %在随访中发现 为恶 陛 。因此 , 鉴别 甲状腺结节 的 良恶 性具有 十
甲 状腺结 目临 床常见 疾病 , 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
药物与人
2 0 1 4年 1月第 1 期 第 2 7卷总第 3 1 3期 M e d i c i n e&p e o p l e F e b r u a r y 2 0 1 4 V o l u m e 2 7 N O . 1
7 3
实 验分 析超 声 造 影 对 甲状 腺 结 节 的诊 断 价值
刘 淑 艳
( 中煤 一建 设有限公 司武安 医院 河北 邯郸
0 5 6 0 0 0 )
摘要 : 目的 : 初步研 究探讨超 声造影对 甲状腺 结节的诊 断价值 。方 法 : 3 5个 甲状腺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 ,观察造影剂进入病 灶
至消退的全过程 ,并用 Q L A B软件进行 时间 一强度 曲线分析 。结 果 : 结 节性 甲状腺肿 的超声造 影表现 以等增 强 、 低 增强 为主 ,少 数 为高增强 ; 腺 瘤呈“ 快进慢退 高增强” 的造 影表现 ;甲状腺癌 以等增 强及低增 强为主 , 增强回声不均 匀,消退早 于周边 甲状腺 组 织。结论 : 超 声造 影能为甲状腺 结节 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更 多的微血管灌注信 息,具有一定的诊 断价值。 关键词 : 甲状腺 疾病 ; 超声检查 ; 造影剂 ; 诊 断
规二维超声 干 多 晋勒超 声观
取混悬液 慢进慢出低增强” , 可能与造影时机械指数的设置以及曲线分析时病 灶感兴趣区的选择有关, 是否包含钙化、 坏死和囊性变会对病灶增强的 A T 、 T I P和 P I 有所影响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多样, 可能与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
一、超声造影的基本原理
血液在普通二维声像图上表现为“无回声”,通常较大血管的边界容易识别,但因混响等伪差存在和分辨力限制,组织微小血管结构难以
显示。
超声造影利用造影剂微泡的声散射性能,形成造影剂灌注部位与周围组织声阻抗差对比,提高图像的对比分辨率,低速血流及微小
血管能以清晰敏感显示,从而提供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丰富、明确的诊断信息。
二、超声造影过程
造影剂用声诺维( SonoVue) , 使用前用生理盐水5 ml, 振荡摇匀, 配制成微泡悬浊液,用量2.4ml。
造影前首先以常规二维超声多个切面扫查甲状腺, 记录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边界等, 利用多普勒超声显示结节的血流灌注情况, 选择合适的超声造影切面。
若为单发结节, 选择一个切面同时显示完整病灶和周边部分正常甲状腺组织, 若为多发结节,则选择一个同时显示恶性更可疑的病灶和正常组织的切面, 必要时可分多次造影。
选择好切面后, 嘱患者平静呼吸, 切入造影模式, 经肘静脉快速团注2.4 ml 微泡造影剂, 同时按下计时键记录并存储动态图像。
动态回放造影全过程, 观察病灶的二维增强模式,同时利用ACQ 软件, 分别在病灶周边和内部选择一个感兴趣区(ROI)。
选择ROI 时注意避开病灶内肉眼可见的粗大血管、粗大钙化、坏死、囊性变, 甲状腺癌的微小钙化是肿瘤实质部分, 不影响数据分析, 可包含在ROI 内。
从得到的
时间-强度曲线( time-intensity curve, TIC) 中获得以下参数:
周边ROI 峰值强度( peak intensity, PI) , 达峰时间( t ime t o peak, T T P) , 及达峰时刻病灶内部ROI 曲线的相对应的造影
剂增强强度( inter ior intensity, II) 。
一、超声造影结果:
(一)将甲状腺实质性结节造影增强模式分为三型:I型:无增强型,整个结节未见造影剂增强;Ⅱ型:周边增强型,结节周边明显增强,但中央区无增强;Ⅲ型:弥漫低增强型,整个结节呈弥漫性增强,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发现三型都可表现为甲状腺癌的造影模式。
1、结甲: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处于不同的增生时期,血供特点不同,因而超声造影模式表现为多样性,既可以为等血供型,也可以为高血供及低血供型。
超声造影剂进入结节时间及消退时间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可为较慢、较快或相等。
普遍认可结节性甲状腺肿造影剂灌注时多表现为与周边正常甲状腺实质基本同步显影,达峰时病灶增强程度多为等增强、低增强,少数为高增强。
周边环状增强模式对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最有帮助,以此征象判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2、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多为单侧低回声病灶, 周边可见光滑完整声晕,彩色多普勒常见由外周向中心包绕的丰富血流信号, 且结节周边血管粗大。
超声造影剂进入肿块时间早于正常甲状腺组织,而且肿块内排空时间晚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即为“快进慢出,高增强”。
有时,腺瘤易发生囊变,囊性变成分张力高,压迫周围残存实性成分,
导致实性成分缺血,造影剂不易进入。
3、甲状腺恶性结节:郑笑娟等[10]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着重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的造影增强表现及时间-强度曲线相关参数,并将
其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相比较,结果显示,多数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造
影剂充填快、达峰早、消退急。
张渊等[11]分析总结了7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造影增强模式,认为恶性结节增强时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无明显增强或不均匀增强。
周琦等[12]进一步指出,不均匀低增强、延迟增强对甲状腺恶性结节更具有特异性,即认可甲状腺恶性结节造影后主要为乏血供型,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上表现为
走势较平直,无明显波幅,且整个造影增强程度低于周边正常甲状腺
实质;除此之外,病灶内造影剂灌注的程度、均匀度等增强模式与病灶大小密切相关,这与国外学者BARTOLOTTA等[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证实了不同大小的甲状腺结节血流灌注特点不同。
(二)定量分析:
用ACQ 软件对每个病灶分别在周边和内部设置一个ROI ,周边尽量避免正常甲状腺组织, 内部尽量避免坏死、钙化、囊性变及粗大血管。
在T IC 上取PI 和I I 值, 计算差值△I, 应用组间t 检验计算得出, 良恶性结节△I 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同时分别计算良恶性结节△I 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 初步界定△I> 6.08 dB 时则良性结节可能性大, 敏感度为85-71%; △I < 2.89 dB 时恶性结节可能性大, 敏感度为82-35%。
但此统计方法计算界定值有其局限性, 当△I 在2.89 与6.08 之间时, 判断结节性质敏感度系数低, 尚需结
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加以辨别。
综上所述,以周边增强为主的造影增强模式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价值。
造影模式为周边增强为主, 且T IC定量分析△I >6.08 dB, 则良性结节可能性大; 若造影模式为整体增强, 且△I < 2.89 dB, 则考虑为恶性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