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默戒》杨时.......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言默戒》杨时.......阅读答案

《言默戒》杨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恶其不祥()②或旦而不鸣()③故书之以为言默戒()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小题2:下面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A.无鲜肥滋味之享B.弗之怠C.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D.当余之从师也小题3: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小题4: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参考答案:小题1:(每空1分)①厌恶②有的③因此、所以④依赖、依靠小题2:(3分)D小题3:①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2分)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分)③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

(2分)小题4:(2分)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灭涡,说话做事要适宜。

(2分)小题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恶”“或”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之”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2004——2011年广东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004——2011年广东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011—2004广东省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2011)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或旦而不鸣或: (2)皆足取祸也取:_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2010)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

刺史无术。

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

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

公曰:“此真盗也。

”二人诡辩不已。

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注]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适巨绅家将嫁女适:_______(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谕: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姓名:-------- 得分:-------《绍兴大鼠》蒲松龄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分)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2)适异国来贡狮猫()(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4)既而鼠跳掷渐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1)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4.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3分)A.釜底抽薪B.走为上计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E.声东击西《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言默戒阅读答案及翻译

言默戒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一:言默戒阅读答案及翻译您的位置:>>言默戒阅读答案_文言文言默戒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文言文《言默戒》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②或:有的。

③取:招致。

④书:写。

⑤恶(w ):厌恶。

⑥祥:吉祥⑦欤[y ]:文言助词,相当于吗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

⑧足:足够,足以。

⑨故书之以为言默戒: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翻译】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

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

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是你自己认为不吉祥罢了。

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导致被烹吃的,同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依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来灾祸啊。

篇二:言默戒阅读答案及翻译言默戒是一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该说不说和不该说却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优质】言默戒,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21页)

【优质】言默戒,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2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言默戒,阅读答案篇一:言默戒《言默戒》阅读训练及答案《言默戒》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1.解释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或:(2)皆足取祸也取: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译文: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01X年广东省东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1)有的 (2)招致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4、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

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作不吉祥罢了。

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

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篇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01X-201X学年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㈠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新七下周测试卷(十三)及答案

新七下周测试卷(十三)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清溪中学七年级周测自查题语文试卷(十三)(总分40分,出题人:梁师 2014年5月30日)班别:姓名:成绩:一、基础(24分)1.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0分)(1)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2),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3)把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默写完整。

,。

,。

(4)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衣裳。

,。

(《木兰诗》)(5)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林嗣环《口技》)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4分)(1)他并不jí dù()他们。

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2)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mî qì()里他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3)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páng bï()的能量!(4)“唉,你们qiè yì( )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

B.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C.这篇文章文笔太差,实在是不忍卒读....。

D.她因那部作品名噪一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香港3月初开始实施“限奶令”,规定每人离开香港时携带奶粉不得超过2罐左右。

B.上初中以来,为了锻炼身体,他一直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

C.新一届政府能否推进公务接待厉行节约,关键看它是否加强监督和惩戒的机制建设。

二、(2011·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9题。

(10分)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言默戒中考阅读答案整理分享

言默戒中考阅读答案整理分享

言默戒中考阅读答案整理分享《言默戒》阅读答案关于《言默戒》原文阅读和答案,以供同学们的参考和理解!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言默戒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 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那么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假设夫时然后鸣,那么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 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假设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柳河东集》〕【说明】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常。

④大货:特别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试题】1.说明句中加点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咸:②中济,船破,皆游济:③有顷,益怠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遂:2.翻译以下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知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乏。

④遂:于是,就。

2.①其中一个人虽然全力以赴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3.不愿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

它告知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2022年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译文】水州的百姓都擅长游泳。

宋史杨时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宋史杨时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宋史杨时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宋史杨时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

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

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

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

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钦宗曰:“无逾于卿。

”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

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

”除兼侍读。

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

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

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

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

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注】①南剑:今属福建省。

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程深推服之推:推行B.杜门不仕者十年杜:阻塞,关闭C.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事:侍奉D.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切:切合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而□书赴告同学者[来源:]②军民集□数十万③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A.①于②然③所 B.①以②然③则C.①于②者③则 D.①以②者③所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B.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C.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D.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时用心于经史,他弃官不做,到颍昌拜程颐为师,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默戒》杨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
“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恶其不祥()②或旦而不鸣()
③故书之以为言默戒()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
小题2:下面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
A.无鲜肥滋味之享B.弗之怠
C.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D.当余之从师也
小题3: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小题4: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每空1分)①厌恶②有的③因此、所以④依赖、依靠
小题2:(3分)D
小题3:①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2分)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分)
③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

(2分)
小题4:(2分)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灭涡,说话做事要适宜。

(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恶”“或”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之”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
较。

可用排除法,A为结构助词“的”;B为代词,代指“抄书这件事”;C为代词,代指“马生”;D与例句相同,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祥”“欤”“以”“足”“口体”“奉”“若”“盖”“简”“修狭”“为”,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注意本文中比喻说理的方法,重点理解“鸣”比喻“说话”的意思,分析说明道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