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PPT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古罗马教育

第三章 古罗马教育

罗马有一种宗教仪式,在孩子不久,把他放在父亲的脚下。 如果孩子被父亲抱起,就意味着他被这个家庭接受了,相反, 如果由于畸形、贫困或其他原因,孩子可能被遗弃在十字街头 凳子或被送去当奴隶。对罗马人来说这是通过消灭无用国民保 证国家稳定的办法。同样父亲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服役、 参加国民议会的选举等等。罗马人教育理想的特点是虔诚和敬 畏、勇敢、坚毅、服从。所以,在罗马教育思想中,更多的体 现了这些方面。
罗马共和时代有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保 民官等等,想让自己的政见得到执行,需要哪些能力?
广博的知识、 修辞、 举止风度
重点:西塞罗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全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政治家,而只有优 秀的雄辩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因此,教育的直接 目的就在于培养雄辩家。 他指出,一个雄辩家必须具有良好的、多方面的素养。一 个真正的雄辩家,必须能够就眼前的任何问题,任何需要用 语言艺术回答的问题,进行得体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
雄辩家的培养方法 两个方法: 一强调练习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练习是培养雄辩家必不可少 的环节,它能使有关雄辩术的各种知识转化为演说的效果。经 常进行模拟演说。 二同时要勤于写作,写作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转移到演说能力中去。
西塞罗轶事 西塞罗本人就是一位非常厉害的雄辩家,马克安东尼是 屋大维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凯撒军队最重要的指挥官,在 凯撒遇刺后,要求杀死行刺者为凯撒报仇,遭到西塞罗反 对。他曾经表达过,说西塞罗德高望重,仅凭借辩论就可 以阻挡一切,所以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将他治罪,只能通 过暗杀的形式。
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古罗马教育
教师教育学院
姚雯雯
第三章 古罗马教育 一、古罗马历史概况 二、古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教育家和教育思想

第二章 古罗马教育

第二章  古罗马教育
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深朴、 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奇异、神秘、壮观、肃穆……其中 有不少城市还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个词,产生角逐。 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 位置上,留给那唯一的城市。 这个词叫伟大,这个城市叫“罗马”。 ——余秋雨《行者无疆》
(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教育方向: 他提出知识本身并非个人所追求的事业,
知识应作为达到社会目的的手段;认为 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培养政论家,有用的 雄辩家,而非教育家。
教育标准: 作为雄辩家所应具备的条件及训练
名副其实的演说家的办法等。
影响:
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在他 死后的一个多世纪,昆体良继承并发 展其思想。
• • • • 提倡学校教育,反对家庭教育 第一个提倡班级教学 提出反对体罚思想 他认为,体罚只能使学生蒙受耻辱,受到 伤害,即使有好的效果,也是暂时的。在 教育历史上,昆体良是第一个反对体罚的 人。 提倡教学的各科齐头并进
昆体良
MarcusFabiusQuintilianus 公元35年—96年 (另说为42年—118年)
All roads go to Rome!
一、罗马教育的发展概况
• (一)初期的罗马教育(王政时期和共和早期) • (二)过渡时代的罗马教育(共和中期和晚期) • (三)希腊化时代的罗马教育(帝国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 (四)衰落时期的罗马教育(帝国时代末期)
(一)初期的罗马教育(王政时期和共和早期)
(二)过渡时代的罗马教育(共和中期、晚期)
• 希腊(雅典)文化为什么能征服罗马文化? • (1)罗马和雅典都是西方奴隶主共和制国家,希腊文化 适应了罗马国情。 • (2)罗马奴隶主贵族醉心于希腊奴隶主腐朽的生活方式。 • (3)希腊语成为半个以上文明世界的通用语。 • (4)希腊文化是当时西方社会最高水平的文化。

古罗马时期教育思想

古罗马时期教育思想
因为头脑还没有成熟到能容受它们。” • 竭力反对体罚。——“纠正学生的错误,一种教育艺术”,
以温和的手法去施行。“对于如此纤弱、如此无力抗拒虐
待的幼年,任何人都不允许滥用权威。”
昆体良主要的教育思想 • 论教师的素质
• • • • • 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 素质。 教师应当是才德俱优、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公认的有学问的人”。 教师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师才可能有效地教学。 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 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入了解学生 的心里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
昆体良主要的教育思想
• 论雄辩家的培养过程
• 学前教育:家庭教育 主张让孩子学习希腊语,然后学习 拉丁语,并掌握书写和阅读,进而养成准确、连贯而符合 规则的说话能力。 • 初等教育:初级学校 主要学习内容是阅读和书写,同时 还要进行道德教育 • 中等教育:文法学校 为雄辩术做直接的准备,开设文法、 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哲学、希腊语、拉丁语等。 • 高等教育:雄辩术学校 培养雄辩家的直接机构,包括雄 辩词的阅读、写作与演讲,演说能力、风格的训练。课程 包括辩证法、伦理学、物理学(自然哲学)等。
昆体良主要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雄辩家的培养阶段 教学组织、原则与方法 教师的素质
《雄辩术原理》
昆体良主要的教育思想
•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崇高品德而又精于 雄辩的人——雄辩家。 教育的作用:只有人的天赋与教育结合, 才能培养成人(理想的雄辩家)。—— “雄辩家是天赋和学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优秀的雄辩家,更多的归功于学习。”

古罗马教育

古罗马教育
古罗马教育
• 古罗马教育概述 • 古罗马的学校和教育系统 • 古罗马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 古罗马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 古罗马教育的人物和事件
01
古罗马教育概述
古罗马教育的历史背景
古罗马文明起源于意大利中部,随着 领土扩张和政治统治,古罗马文化逐 渐成为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中心。
古罗马教育受到古希腊哲学和文化的 深刻影响,特别是斯多葛学派和伊壁 鸠鲁学派的伦理思想对古罗马教育观 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初级教育
古罗马的初级教育通常在文法学校进 行,主要教授阅读、写作、数学和地 理等基础知识。
中级教育: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
文法学校
文法学校是古罗马的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教授古罗马和希腊的文学、历史和哲 学等课程。
修辞学校
修辞学校是培养政治家和演说家的专门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辩论 能力。
高等教育:法律学校和哲学学校
法律学校
法律学校是古罗马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主要教授法律知识和法律实务,培养法 律人才。
哲学学校
哲学学校是古罗马培养哲学家和思想家的专门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 批判性思维能力。
03
古罗马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教育内容
文学
古罗马教育重视文学的学习,包 括阅读、写作和修辞等,旨在培
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主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表达能力、思维能 力、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04
古罗马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对西方教育的影响
奠定西方教育基础
古罗马教育为西方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教育理念、课程设 置、教学方法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播古典文化
古罗马教育注重古典文化的传承,通过教育将古希腊文化传播至整 个罗马帝国,进而影响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第4章 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

第4章 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
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 教育过程——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
柏拉图的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阶段 年 龄
学校
第一阶段 7-12岁 初等学校
12-16岁 体育学校
17-20岁 第二阶段 20-30岁 高等学校
30-35岁
第三阶段 35-50岁 第四阶段 50岁以后 社会部门
学习内容 阅读、书写、计算、音乐 体育锻炼 军事教育、文化知识 辩证法的训练 哲学 政治、军事实践 哲学家养成,任执政候选人
公众教育
? 教育场所——广场、市场、街道、商店等。 ? 教育对象——面向各个阶层,实施免费教育。
“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 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 都乐于奉陪。”“我不仅不索取报酬,而且有 人愿意听我讲,我还愿意倒付钱。”
? 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提升公众道德 ? 教育内容——获得智慧和美德
? 位于地中海亚平宁半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 三个历史时期: BC8-BC6 世纪,王政时期 BC6-BC1 世纪,共和时期 (西塞罗) BC1-AD5 世纪,帝国时期 (昆体良)
两种教育思想取向
? 传统主义: 维护古罗马传统,抵制希腊文化影响。 ? 进步主义:
(1)符合古罗马传统的要求 熟知法律、通晓道德、了解军事
第二部分
外国教育思想史
先秦百家争鸣 汉代儒家独秀
? 教育目的——培养政治精英 ? 教育内容——儒家伦理道德
起伏 \吸纳 \演进
教育近代化
? 教育目的——培养新国民 ? 教育内容——中西兼学
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分期
古代
近代 现代
古希腊、罗马 前11-5世纪 中世纪、文艺复兴 5-16世纪

第三章 古罗马的教育

第三章 古罗马的教育

2.关于“人道”的教育思想
所谓人道,是指为人之道。 他认为要尽为人之道,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 (1)必须充分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 (2)以同情、仁爱、礼让等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3)只有具备文化修养的人才能称作人,因为只 有他们才能尽为人之道。因此,教育必须高度重视 道德品质的培养。

由于战争的原因,《雄辩术原理》一度失传,直到 1416年被意大利学者重新发现,才又流行于世。文 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的学者和教育家大都从该书中吸 取了许多营养,并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说:“我爱昆体良更甚 于几乎所有其他教育权威,因为他既是教师,也是 模范的雄辩家,即是说,他是以理论和实践的最灵 巧的结合进行教育的。”
资料3:古罗马教育概况
图1:古代罗马学校的教学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P.Graves,1919)
二、堂区学校

一般由教士或其它教会人员负责,招收 7-20 岁的 男青年入学(少数学校也招女生),学校的课程以 灌输宗教知识为主,同时也进行读、写、算及简单 的世俗知识的教学。
希腊文法、拉丁文法 背诵 希腊文法学家、 拉丁文法学家
文法 能力
3-5 年
演说 5年 修辞学、辩证法、法律、模仿、 希腊文或拉丁 家 以上 数学、天文、几何、伦 练习 文修辞学家 理、音乐以及风土人情
2.帝国时期的教育
首先,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监督和控制,并把 私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
其次,把教育的目的定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官吏 和顺民; 再次,提高教师待遇并享有一些特权,教师由 政府任命。

资料5:学校教育的优越性
1.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赞扬—鞭策,批评—警戒;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六章 国外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六章  国外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共和时期的学前教育
罗马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和畜牧业上,手工业和商业尚不发达。这一时期的罗马
教育实施的是一种叫作“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模式。
古罗马实施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家庭。父亲在家庭中的来自位至高无上。在教育内容上
罗马家庭注重宗教和道德教育,对传统 美德的教育十分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所占 比重较小。
自古王国时期,古埃及陆续产生了文士学校、 僧侣学校、职官学校等机构类型。虽然文士学 校有贫家子弟入学就读,但从总体上来看,古 埃及各类学校的学生多半是奴隶主子弟,而一 般的农民、手工业者很难有机会入学。
文士学校 僧侣学校 职官学校
课堂互动
古埃及的平民子女是怎样接受教育的? 又是以何种方式学习专业技术的?
古埃及的皇族子弟在幼年时期享有乳母的精心喂养,年龄稍长,就被送到宫廷 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
主要学习简单的读写、宫廷礼仪及进行忠诚国君的教育等。 主要邀请有经验的僧侣、官吏、学者等任教,有时候国王(法老)也亲自授课。 宫廷学校对入学的皇族子弟要求十分严格,惩戒和鞭打是常用的教育方法。
古埃及的各类学校
中外学前教育史
di
liu zhang
第 六章
国外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引言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和生产关系等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之相对应,学前教育也呈现出阶级性、父权制以及宗教色彩浓 厚等特点。
案例引导
古希腊的斯巴达人在婴儿时就要接受严峻的考验,父母用烈酒为他们擦洗,然后还 要让长老检查他们是否健康。凡是经受不住考验或被长老认为是虚弱的婴儿,就会被 抛在弃婴场。男孩在7岁进入国家的教育场所训练,从此他们就要经受心魄和筋骨的磨 炼,以形成坚韧、勇猛、凶顽、残暴、机警和服从的品质。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格斗。 天刚亮,身着破烂长衬衣、骨瘦如柴的孩子们便开始在竞技场上搏斗。即使一方被打 倒在地,伤口流着血,另一方也不可手软。被打倒的人如果能够顽强抵抗,坚持到底, 也会被认为是强者;而哀叫和讨饶者则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
3.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4.论学前教育 (重视,及早进行)
教育内容:先希腊语,后拉丁语,再同时学
教育方法: 避免提前学习,否定超常儿童
使教育成为娱乐
27
“早熟的鲜有结好果者”

“他们既没有真正的力量,也没有深厚的 根基,他们不过像是撒在地面而过早萌芽的 种子;不过是看来犹如稻子似的杂草,未到 收获的季节就变黄而结出干瘪的穗子,就他 们的年龄来说,他们的成就令人高兴;但他 们的进步已到此为止。而我们的惊奇也就随 之减退。”
16岁以后 成为公民 服兵役
2
二、古罗马共和后期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7-12岁) 放任
7岁入学,以“十二铜表法”为主, 道德格言,读写算等 (文字教育)
教师:报酬很低,社会地位低下 生源:平民子弟 收费:私立的
方法:死记硬背,体罚
教学条件简陋,不受社会重视
3
古代罗马共和后期的小学
帝国
时期
前30年—
帝国政经
转向衰败
忠诚的
官吏、顺民
国立学校
公元476年 高度发展
16
第三节 基督教早期教会教育
一、基督教的产生及其传播

公元1世纪产生
是被压迫者对强权反抗的精神力量

2世纪后,统治者统治臣民的工具
4世纪初,皇帝宣为合法宗教 4世纪末,成为罗马国教
17
二、教育活动
初级教义学校:面向成人 教义、教规
教学:形式主义 出现大学萌芽:建立罗马大学 出现专门的法律学校,专门的医学校、 建筑学校、机械学校
15
时期 共和
时间
社会特征
文化教育 保持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4



普鲁塔克的教育思想

1、论德育 普鲁塔克十分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他强调说:“天性如果不通 过教导加以完善,就是不实之华;教导如果无天性之助,就是残缺不 全;练习如果没有这两者的帮助,就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在他看来 ,天性、理智和应用三者能够协调一致,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使儿童的“心灵”完善。

1、论教育目的——道德高尚的雄辩家
雄辩术是政治工具,应掌握在善良、正义,能够维护法律尊严的人手中, 决不能落在强盗手里。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正义、善良、节制、刚毅等品质。

2、论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儿童的头脑;儿童在学校学习可获得同学的友谊;学校 可以养成孩子适应公共生活的习惯和培养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一个 雄辩家是一个生活在公共事务中的政治活动家,这种生活特点不是从小在 家中离群索居的儿童所能适应的。
普鲁塔克的教育思想

普鲁塔克(约公元46年-120年)古罗马时的希腊作家,教育家。以《 比较列传》(又称《希腊罗马名人传》或《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一 书闻名后世。他的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受欢迎,蒙田对他推崇备至 ,莎士比亚不少剧作都取材于他的记载。 他一生经历了罗马帝国前期的 3个王朝-尤利乌斯·克劳狄王朝、弗拉 维王朝和安敦尼王朝。据说,他曾经为帝国的2个皇帝-图拉真和哈德 良 - 讲过课,并博得了他们的赏识。图拉真曾授予他执政官的高位, 后来哈德良又提拔他担任过希腊财政督察。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喀罗尼亚度过的。在故乡,他一面著书立 说、开门授徒,一面担任当地的行政长官、参与政治活动。据说他在 家乡还开办过一所学校,所授课程以哲学和伦理学为主。 教育思想:普鲁塔克认为,对自由民的子女必须实施德育、智育和体 育,以便使他成为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身体健康的人,成为罗马的 优秀公民。
积极方面:

企图解决基督教的教育要求与世俗文化教育之间的矛盾 对古希腊文化的保存 为中世纪基督教教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消极方面:

从消极方面来看,中世纪学校所盛行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体罚, 机械训练,以及对古希腊、罗马学术的敌视态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 受到奥古斯丁思想的影响
2015-2-4

2015-2-4
2015-2-4
辩家的教学目标也转变为围绕培养官吏——文士。
4
风流人物——古罗马时期主要的教育思想家
1、西塞罗 ——“活着就意味着思考”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教育思想家,演说家。教育著作主要有《论雄 辩家》等。 2 、昆体良 ——“教是为了不教” 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 驱。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能激发他们兴趣的。


2、教育目的:使人为善,获得上帝的拯救
3、知识教育:自由学科、《圣经》 亲自编写语言学、逻辑学、修辞学、 音乐、几何、算术和哲学等科的入门教材

4、知识观——信仰高于知识,由此 提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职能 :引发对心
2015-2-4
灵中已有知识和真理的重新认识
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5、人物评价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3、论教育方法——不同禀赋教育方法也不同 4、论幼儿教育——重视早期教育 主张在儿童刚能说话时就应开始智育和德育。

5、论课程内容和设置形式 课程内容应十分广泛,文法是雄辩的基础。提出阅读三阶段

6、论教育组织——倡导集体教学 7、论对教师的要求
除了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外,作为教师,还应懂得教学 艺术。 对学生宽严相济,既善于进行道德教导,也善于运用表扬和批 评。
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1、奥古斯丁,人物简介: 奥 古 斯 丁 ( Aurelius Augustinus , 亦 作 希 坡 的 奥 古 斯 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 ,公元 354 年 11 月 13 日- 430 年 8 月 28 日), 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 重要代表人物。著作《忏悔录》、《上帝之城》。

2、教育目的
培养有雄辩能力的优秀政治家

3、知识观 赞同“灵魂不死说”和“回忆说”。 知识是可以学的,但是对事物认识所形成的知识是不确定的,确定 的知识是需要神的启迪。

4、人物评价 他的教育主张乃是罗马的民族特点和希腊文化深刻影响相结合结果, 也是罗马未来教育和教育思想发展的趋势。西塞罗全面地总结了自己 长期培养雄辩家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成长为出色雄辩家的亲身经 历,编著了《雄辩术 》一书,成为这个时期雄辩家经验的突出的理论 专著和教科书。
在罗马历史风云里遇见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古罗马时期的教育的时代背景

1、古代罗马国家的时代更替
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帝国时期 2、古罗马是继古希腊之后的又一典型的奴隶制国家,其教育的发展


演变与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
王政时期:(公元前8——6世纪)罗马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还 要服兵役向近邻征战 。 共和时期:(公元前6——1世纪)尤其是共和后期,罗马通过对外战 争,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政治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使 人们迫切要求提高文化素养。改变家庭教育的落后状况。建立雅典式 的教育体制。 帝国时期:(公元前1——公元5世纪)国家逐步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 控制,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制度。这个时期,皇帝 独裁,不容许臣民以辩才干预时政 。

2、论智育 普鲁塔克认为,儿童必须学习和掌握知识。他强调说,“在我们 所拥有的一切事物中,唯有学问才是不朽的、神圣的。

3、论体育 普鲁塔克认为,儿童必须重视身体的锻炼。因为儿童进行体育锻 炼,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体力。
2015-2-4
从民族特点来看古罗马教育思想

罗马人长于实际、短于思辩的特点 ,教学思想中的务实、重行精神 , 使 其教学思想接近教学实际和适应社会需要 。 王政时期,为了达到发展农业、对外扩张的目的,通过家庭向农家子 第重点传授的是农业、军事知识。 在共和时代,为了培养学生步人上层社会所需要的演讲才能,罗马的 全部中小学教学,仅仅是修辞,演说教育的准备。罗马教育家西塞罗 在培养雄辩家方面,虽然极力主张罗马与希腊教学传统的相互渗透和 结合,但他认为,不能象希腊人那样为了演讲而演讲,而应为在法律 界的成功而演讲。充分体现了罗马人注重实际的特点。根据当时的实 际情况,罗马人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政治和军事上,被希腊人引为 自豪的“哲学学校 ”在罗马则从未设立过 。 到了帝国时代,为适应统治的需要。对共和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进行 了相应的改变,并加强了对学校的监控,学校更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工具 。
法学家和哲学家。

出身于古罗马Arpinum的奴隶主骑士家庭, 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 从事过律师工作,后进入政界。 《论雄辩家》( DeOratore )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发表于公 元前55年。在此书中,他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和应该具有的品 格。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015-2-4



思考?
巧合的是,古罗马的教育方针是“体
、德、智、美”全面发展。与我们的 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只是是顺序不 同,那么这种巧合与这个顺序的不同 又体现了什么问题呢?„„
2015-2-4
一个不成熟DE思考

古罗马重视军事和政治,战争与扩张是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内 容,即便是教育也与军事技术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一个崇尚武力的国 度里,把“体”放在第一位也是自然之理。连著名教育家普鲁塔克在 对儿童的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对儿童的体育训练的要求一定要严格, 因为人习惯了优越的生活是不能适应作战要求的”。 而中国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以仁德为本的思想成为 中华民族的精髓,重视道德教育,看重人品,更有“舍生取义”“舍 己为人”各种对道德境界的推崇与追求,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下,现代教育把“德”放在第一位也是好理解的。
2
2015-2-4
古罗马教育概况

王政时期:罗马教育主要是一种家庭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农民一军人为 宗旨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有关农业生产和行军打仗的技 能和经验。从公元前 5世纪中叶开始,法律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 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由此开始形成重视法律教育的罗马 教育特色。
3、奥古斯丁 ——“如果要明白,就应当相信”
古罗马时期神学家,哲学家,教育思想家。 4、普鲁塔克——“中庸克己、符合人道、不慕荣华、不图虚誉” 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1 、人物简介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公元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 Marcus Fabiius Quiutilianus ,约公元 35年—约 95年)古罗马 时期的著名律师、教育家和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 ,也是公元1世 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出身于西班牙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的著作 《雄辩术原理》这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 主要思想

共和时期:具有罗马本民族特点的学校先后建立起来。主要有:拉丁文
法学校、拉丁修辞学校和医学校等。这时的教学目的也恢复到希腊的培 养雄辩家上来 。

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原有的世俗性质的学校不断衰落,被教会学校取而
代之,国家逐步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国家教育行 政管理制度。这个时期皇帝独裁,不容许臣民以辩才干预时政。培养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