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学设计

吉安县永阳中学刘孚海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在明确光合作用产物的基础上,分析产物所含元素,并针对自然界中所含元素,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这节课的实验和资料的安排及利用,都是以一定的化学知识为基础的,而且本课内容是认识光合作用实质的关键,因此,这节课是本章内容的难点和学习有关光合作用知识的瓶颈。学生通过对本节课所安排活动的探索分析,不仅明确了光合作用的反应原料,而且进一步认识到光合作用的意义,即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说明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技能性目标:

1、分析、处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或结论。

2、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

情感性目标:

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体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天竺葵枝条、25%的氢氧化钠溶液、凡士林、酒精、碘酒;小烧杯、培养皿、广口瓶、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

1、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

2、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习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保持生物圈中的()平衡,要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一方面,要寻求(),限制()的排放量,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

A、有机物和氧气

B、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氧气和水

3、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测量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测量窖内氧气的含量

C、主要是为了照明

D、测量窖内一氧化碳的含量

4、对温室效应的预防措施是()

A、少排氟利昂

B、大力绿化造林

C、不施用农药 D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5、说一说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怎样到达叶绿体的,产物又是怎样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

光合作用经典内容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年代创新发现人创新实验设计思路及现象实验结论 17世纪中叶比利时范. 海尔蒙特 用定量的方法植物生长所需养料主要来 自,而不是 1771 英国普里斯 特利通过植物和动物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的实验 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 ,同时释放出 1779 荷兰英格豪 斯植物体需要才能制造车O2 1864 德国萨克斯采用方法叶片在光下能产生 1880 美国恩格尔 曼水绵黑暗,无空气好氧性细菌制片显微镜观察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观察现象 完全曝光→观察现象 1939 美国鲁宾 和卡门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即向 植物提供 H218O、+ CO2→现象 H2O、C18O2→现象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 ,糖类中的氢也来自 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实验方法是发现了CO2在光合作用中 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 径,及卡尔文循环。 二、色素的提取分离与作用 1.实验原理: 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②分离: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不同,高的在层析液中扩散的快,反之则慢。因而色素就会随着在上的扩散而分离。 2.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材:称取5g的,剪碎放入研钵中 研磨:向研钵中放入少许和,再加入10ml ,迅速研磨。 过滤:将滤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中,及时用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

并在距这一端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的画出一条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导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注意:不能让滤纸条的触到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 滤纸条上有条不同颜色的色带,由下到上依次是、、、。最宽的是,最窄的是。 3、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 叶绿素a()主要吸收 叶绿素和 (含量约占)叶绿素b() 绿叶中的色素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含量约占)叶黄素() 4.图6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 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 )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紫色 5.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 卜素含量不同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6.如图是恩格尔曼实验装置改装示意图,光线先通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玻片上的水绵,一段时间后,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其原因是( ) ①色素吸收了红光②色素吸收了蓝紫光③色素吸收了全部光照④水绵不同部分的光合作用变化不大⑤水绵不进行光合作用 A.①②④ B.③⑤ C.①②⑤③④ 7.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处理 A B C SiO2(少量)+ + + CaCO3(少量)-+ + 95%乙醇(10毫升)+ -+ 蒸馏水(10毫升)-+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设计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1、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科学探究精神;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金鱼藻,大烧杯,碳酸氢钠溶液,清水,玻璃管,橡皮 塞,短颈漏斗,木条,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做出假设如果改变绿色植物生长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那么其放出氧气的量就会发生改变。 制定计划材料用具金鱼藻,大烧杯,碳酸氢钠溶液,清水,玻璃 管,橡皮塞,短颈漏斗,木条,火柴等。 实验步骤: 按照P66页图2.1-13安装实验装置。甲烧杯内,注入碳酸氢钠溶液;乙烧杯内, 注入等量的清水。在玻璃管的正中间部位做上标记。观察并记录:(P67表) 实施计划1、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放在同样地光照处。 2、各小组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记录表。 3、小组之间交流实验记录,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表达交流:1、各小组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2、你们组的实验结论于其他组的相同吗?如有不同,请分析原因。

注意事项:在实验前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是否唯一,对照组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反思: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学设计 吉安县永阳中学刘孚海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在明确光合作用产物的基础上,分析产物所含元素,并针对自然界中所含元素,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这节课的实验和资料的安排及利用,都是以一定的化学知识为基础的,而且本课内容是认识光合作用实质的关键,因此,这节课是本章内容的难点和学习有关光合作用知识的瓶颈。学生通过对本节课所安排活动的探索分析,不仅明确了光合作用的反应原料,而且进一步认识到光合作用的意义,即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说明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技能性目标: 1、分析、处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或结论。 2、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 情感性目标: 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体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天竺葵枝条、25%的氢氧化钠溶液、凡士林、酒精、碘酒;小烧杯、培养皿、广口瓶、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 1、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 2、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习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保持生物圈中的()平衡,要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一方面,要寻求(),限制()的排放量,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 A、有机物和氧气 B、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氧气和水 3、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测量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测量窖内氧气的含量 C、主要是为了照明 D、测量窖内一氧化碳的含量 4、对温室效应的预防措施是() A、少排氟利昂 B、大力绿化造林 C、不施用农药 D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5、说一说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怎样到达叶绿体的,产物又是怎样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分析并掌握其原料、条件、产物、场所和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出示 1、生态系统中,人们把植物称为什么?为什么? 2、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1,阅读资料思考柳苗生长之谜中的问题。 新课推进: 一、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师;出示 (一)思考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时候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二)模拟实验动画:“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生:结合查阅教材内容和观看实验过程的动画,独立思考和解决上述问题。 师:出示问题答案并纠正学生的误区。 (三)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师:结合视屏过程引导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生:完成P54表格。 二、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场所 (一)、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师: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植物的绿色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的?有机物的“加工厂”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一器官? 生:阅读教材P55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利用水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实验过程,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场所。 师:出示恩吉尔曼实验过程图片并讲解并补充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并完成对P56胡萝卜、仙人掌、银边春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的辨别。 (二)观察叶片和叶绿体的结构 师:出示叶片结构和叶绿体结构图。 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叶片和叶绿体结构。

《光合作用的产物》优教教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3.关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生产上的应用;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教学用具: 天竺葵(或银边天竺葵)、遮光纸、曲别针、酒精、烧杯(大、小各1个)、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液、培养皿,新鲜的金鱼藻、透明的广口瓶、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火柴棍。 教学过程:

习题检测: 1、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呈白色,其他部分呈绿色,将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经过暗处理、光照、脱去色素、漂洗、滴上碘液等实验步骤后发现叶片的边缘不变蓝,其他部分变蓝,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A、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B、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C、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2、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 A、各种生物 B、少数动物 C、绿色植物 D、非绿色植物 3、养殖金鱼时,常在金鱼缸内放置一些新鲜水草,这些水草的作用主要是() A、增加金鱼缸内的氧气 B、美化金鱼的生活环境 C、增加金鱼缸内的养料 D、增加金鱼缸内的二氧化碳 4、如果连续出现阴天、雨雪天,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阴天、雨雪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花的传粉

10全国卷生物高考试题光合作用部分

29.[11年全国新课标卷](9分)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 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 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 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 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 ______ (C3化合物、C5化合物)(2)在CO2浓 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 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 【答案】(1)C3化合物(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3)高(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的ATP和[H]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识图能力的相关知识。(1)CO2浓度降低后,直接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导致C3化合物的量减少,确定物质A是C3化合物,物质B 是C5化合物。⑵CO2浓度为1%时,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⑶CO2浓度为0.003%时,C3和C5化合物的浓度保持稳定后,暗反应保持稳定,此时仍根据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的反应式确定,C3化合物的量应是C5化合物的量的2倍。⑷CO2浓度降低,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降低,因为暗反应减弱,所需的ATP和[H]减少,光反应强度减弱。 31.[2013·全国理综](9分)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学设计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第三中学 教师:郭永杰

生物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教案背景: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力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情感的培养。《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探究型新授课,我在备课过程中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除参考了不同版本的生物学课本、教参外,还利用百度搜索从互联网上查阅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素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曾在石家庄市生物学科探究教学优质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三、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学习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必备的知识基础。因此,“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这一章是全书的重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主要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和氧气,而且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才能得出光合作用产物的结论,并能分析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通过设计、实施、分析实验,不仅能完成本节的知识性目标,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1、知识目标: ●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及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界的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 ●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界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珍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五、教学重点: 1、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 2、光合作用的意义。 六、教学难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 七、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法结合。 八、课前准备: 材料:盆栽天竺葵(教师在课前1-2天组织学生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63290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 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2、 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 1.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2. 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酒精 (三)实验用具(略) 1、NaOH的作用是什么? 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 (四)实验结果预测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 (五)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9小时。 3、检测CO2的产生 4、检测酒精的产生 (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A试管密封,B试管不密封.(六)观测、记录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的产物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节探究式教学设计 “”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阐明绿色植物;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②能力目标: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尝试探究实验。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绿色植物在生产上的应用;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尝试探究实验。

.3教学用具 天竺葵、遮光纸、曲别针、酒精、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液、培养皿,新鲜的金鱼藻、透明的广口瓶、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火柴棍。 2教学策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同学间合作、交流、思维的碰撞与整理。细心动手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及时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3教学过程 3.1创设情境,直入主题 韭菜,放在阳光下,叶色深绿;放在不见光的地方,叶色浅黄。 3.2提出问题 有阳光,植物就能进行光台作用吗?光合作用到底能产生什么物质呢? 3.3探究发现 课前准备1:新鲜的金鱼藻放在透明的广口瓶中,按照课本上的装置,放于光下。 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管的管塞,迅速将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①观察现象;②知识的铺垫:氧气有助燃作用;③分析结论,。 课前准备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盆栽天竺葵在暗处放

《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原料》习题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习题 一、选择题 1、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2、在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两套装置中的培养皿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一个盛有清水,这样设计的原因是() A、有利于光合作用 B、吸收二氧化碳 C、清水没有作用 D、为了形成对照 3、植物在缺水的条件下生长不好,主要是因为() A、没有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没有水,植物无法运输无机盐 C、水是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 D、不一定是水的原因 4、为使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获得良好效果,如右图所示 的实验示意图中的塑料袋最好为()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无色 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B、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和生成的产物依次是() A、二氧化碳和水、淀粉和氧气 B、叶绿体和二氧化碳、淀粉和氧气 C、水和无机盐、淀粉和蛋白质 D、叶绿体和无机盐、淀粉和蛋白质

7、严重干旱可能造成作物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这表明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或重要原料)是() A、光 B、水 C、二氧化碳 D、适宜温度 二、探究应用 1、某学生用图中装置进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先将甲、乙两个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放到阳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装置中植物的叶片有淀粉生成,而乙装置中植物的叶片却没有淀粉生成。 (1)乙装置中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2)乙装置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3)由以上实验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C 6、A 7、B 二、探究应用 1、(1)没有 (2)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

八年级生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八年级生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文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八年级生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1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1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②能力目标: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生产上的应用;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1.3 教学用具 天竺葵(或银边天竺葵)、遮光纸、曲别针、酒精、烧杯(大、小各1个)、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液、培养皿,新鲜的金鱼藻、透明的广口瓶、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火柴棍。 2 教学策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同学间合作、交流、思维的碰撞与整理。细心动手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及时与生

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1)分析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外因(从底物、条件和产物分析) (2)总结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我们要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出发,从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三个方面入手。 光合作用强度(光合速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用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对坐标曲线分析采用:识轴→明点→析线 一、单因子变量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分析 1.光照强度 (1)原理: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及NADP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 (2)曲线 页脚内容1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刻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植物才能生长。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饱和时的最低光照强度。 (3)应用:温室大棚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判断光补偿点的移动 (1)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不变或减弱 若外因使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左移。 (2)光合作用不变或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若外因使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右移。 判断光饱和点的移动 植物出现光饱和点实质是强光下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从而限制了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影响暗反应的因素如CO2浓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pH(影响酶的活性)会影响光饱和点。所以我们在分析时要抓住这一本质,如果外界因素使暗反应增强,则光饱和点右移,反之,则左移。 页脚内容2

【例1】有人研究水葫芦的光合作用与水体pH的关系,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其他条件不变,当pH由9.0增大到10.0时水葫芦的光补偿点最可能(左移/右移/不移动)。光饱和点最可能(左移/右移/不移动)。 【例2】图甲表示某植物体在30℃恒温时的光合速率(以植物体对O2的吸收或释放量计算)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页脚内容3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精选(附复习资料)汇总

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1. (Ⅰ)(4分)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 回答以下问题: 甲图中L点植物制造有机物(以葡萄糖为例)的速率为。 若将C02浓度适当提高,则L点向移动。 ()(12分)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2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合成速率的变化是。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

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内、外)。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1 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3,随后立即再光照1 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1. (16分)(Ⅰ)30 右上 ()(1)逐渐减小<(2)和(只写一个不得分)外(3)<(4)9 2.右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率随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在▲ 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的含量▲ (较低、相等、较高)。 (2)从生长状况、部位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相同的若干圆叶片,均分成若干份。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3溶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等条件(如右图)。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部分氧气存在于叶肉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导致圆叶片上浮。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右图。 ①实验的目的是▲ 。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含量▲ ,c点以后曲线上 行,原因是▲ 。 (3)另取相同的圆叶片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有适宜光照强度的密闭装置内,一小时后,测得乙组圆叶片干重为B,丙组圆叶片干重为C。则叶片净光合速率

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教学实录

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教学实录 荣成市蜊江中学吴晓燕 师:上课,同学们好!听说我们初一(3)班同学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最大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就让在座的领导和老师见证一下大家的风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很好,有了信心就成功了一半。首先,老师考大家一个问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哪几类,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生:包括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师:你的知识掌握得真扎实。你能接着谈一下植物为什么被称为生产者吗?生:因为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师:很好,谁能再说一下什么是光合作用? 生:光合作用就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师:板书——光合作用表达式。从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中,你能找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吗? 生: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叶绿体;条件:光。师:回答很完整,这些结论都是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同学也来当一次科学家,重温这些结论的探究过程,好不好? 生:好。 师:(板书)本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是: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 师:哪位科学家谈一下,你想从这些结论中选择哪一个进行探究? 生:我想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生:我想探究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吗? 生:我想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吗? 生:我想探究光合作用必需在叶绿体内进行吗? 生:我想探究水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生:我想探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附答案

光合作用试题精选1. (Ⅰ)(4分)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图中L点植物制造有机物(以葡萄糖为例)的速率为 mg/h。若将C02浓度适当提高,则L点向移动。 (II)(12分)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若D 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内、外)。(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1 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 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1. (16分)(Ⅰ)30mg/h 右上 (II)(1)逐渐减小<(2) ATP和NADPH(只写一个不得分)外 (3)<(4) 9mg/h

2.右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在▲点时光合作 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较低、相等、较高)。 (2)从生长状况、部位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相同的若干圆叶片,均分成若干份。 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等条件(如右图)。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部分氧气存在于叶肉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导致圆叶片上浮。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右图。 ①实验的目的是▲。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RUBP含量▲,c点以后曲线上行,原因是 ▲。 (3)另取相同的圆叶片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有适宜光照强度的密闭装置内,一小时后,测得乙组圆叶片干重为B,丙组圆叶片干重为C。则叶片净光合速率为▲,实际光合速率为▲(用A、B、C表示)。 2.(1)D 光强和温度较高 (2) 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低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3)C-A C-B 3.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2 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e逐渐加强),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0(黑暗)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4 12 18 26 32 32 黑瓶溶氧量mg/L 4 4 4 4 4 4 (1的原因是;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在24 h内呼吸消耗的O2量为 mg/L。 (2)当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光照强

10-16年全国卷生物高考试题(光合作用部分)

29.[11年全国新课标卷](9分)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 CO 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 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 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 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 ______ (C3化合物、C5化合物)(2)在CO2 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 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 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 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 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 【答案】(1)C3化合物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3)高(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的ATP和[H]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识图能力的相关知识。(1)CO2浓度降低后,直接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导致C3化合物的量减少,确定物质A是C3化合物,物质B 是C5化合物。⑵CO2浓度为1%时,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⑶CO2浓度为0.003%时,C3和C5化合物的浓度保持稳定后,暗反应保持稳定,此时仍根据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的反应式确定,C3化合物的量应是C5化合物的量的2倍。⑷CO2浓度降低,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降低,因为暗反应减弱,所需的ATP和[H]减少,光反应强度减弱。 31.[2013·全国理综](9分)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

光合作用的原料

【课题】第三章叶的光合作用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 【学习目标】 1、观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归纳资料,分析得出光合作用释放氧的来源。 3、结合农业生成上的典型实例,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重点、难点】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 【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本节的基础知识并在书中作出标记。)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 2、水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显著_________,作物产量明显_________。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干旱会引起农作物_________。 3、实验将两个装置先进行暗处理,再一起光照2—3小时,对此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先耗尽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B、在给予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检验唯一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检验光合作用中有光和无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合作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认真组织答案,形成自己的认识) 1、一位同学按如下步骤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结果发现叶子全部变蓝色,你认为他的哪个步骤不对?为什么? (1)把实验植物先置于黑暗的地方一天 (2)用不透明的纸将叶片上表面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将植物移到阳光下晒两三个小时 (4)剪下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除去叶绿素 (5)叶片用清水冲洗后滴上碘液 2、根据书中38页的控究竟中的实验回答: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什么物质? 这个实验不能证明什么?

【达标测评:】(闭卷独立完成) 1、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 )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佛里昂的排放 D.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增多 2、对“温室效应”的预防措施是 ( ) A.少排放佛里昂 B.大力绿化造林 C.不施用农药 D.减少二氧化碳的污染 3、为了维护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最重要的措施是 ( ) A.保护并种植绿色植物 B.使用地热、水利、核资源等天然能源 C.限制工业的发展 D.减少煤、石油等的燃烧释放二氧化碳 4、农业生产中增加二氧化碳的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 A.施加有机肥 B.过多施用碳酸氢铵肥料 C.合理密植,有效通风 D.向大棚或温室中喷施瓶装二氧化碳气体 5、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最重要的措施是 ( ) A.保护并种植绿色植物 B.使用地热、水利、核资源等天然能源 C.限制工业的发展 D.减少煤、石油等的燃烧释放二氧化碳 6、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 这种物质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7、合理密植的原因主要是 ( ) A.让植物透风 B.让植物吸收足够的水 C.让植物接受充分的阳光照射D.让植物能自由生长 【安全教育】请同学们上下楼梯右侧通行,不打不闹,不跑不跳,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运输

第3 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运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 2和H 2O 、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 2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和暗反应(CO 2同化)。 2. 原初反应:是光合作用起始的光物理化学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电荷分离,即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并传递给中心色素分子,使之激发,被激发的中心色素分子将高能电子传递给原初电子受体,使之还原,同时又从原初电子供体获得电子,使之氧化。 3. 光合链:也称光合电子传递链,是指存在光合膜上、一系列互相衔接着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轨道。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光合电子传递途径是“Z”方案,即电子传递是由两个光系统串联进行,其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使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Z”形。 4. 水氧化钟:放氧复合体含有4个Mn ,包括Mn +、Mn 2+、Mn 3+和Mn 4+。按照氧化程度从低到 高的顺序,将不同状态的含锰蛋白分别称为S 0、S 1、S 2、S 3和S 4。即S0不带电荷,S 1带1个正电荷,依次到S 4带有4个正电荷。每一次闪光将S 状态向前推进一步,直至S 4。然后, S 4从2个H 2O 中获取4个e -,并回到S 0。此模型称为水氧化钟或Kok 钟。 5. PQ 穿梭:PQ 为质体醌,是光合链中含量最多的电子递体,即可传递电子也可以传递质子,具有亲脂性,能在类囊体膜内移动。它在传递电子时,也将质子从间质输入类囊体内腔,PQ 在类囊体上的这种氧化还原反复变化称PQ 穿梭。 6. 光合磷酸化:由光驱动的光合电子传递所偶联的将ADP 和无机磷合成ATP 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这一现象是Arnon1954年用离体叶绿体测出的。由于与磷酸化相偶联的光合电子传递的方式不同,故将其分为环式光合磷酸式、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与假环式光合磷酸化。 7. 光合单位:指同化1分子CO 2或释放1分子氧所需要的叶绿体色素分子数目。一个光合单位大约有200—300个色素分子,其中有一作用中心,人们把这一作用中心及其周围的几百个色素分子称为一个光合单位。叶绿体内存在有两个光系统,它们各有一个作用中心及一群天线色素,光合同化力的形成需要有两个光系统,故也有人把这两个作用中心和其周围的天线色素,合称为一个光合单位。 8. Hill 反应:在有适当的电子受体存在的条件下,叶绿体利用光使水光解,即有氧的释放和电子受体的还原,这一过程是Hill 在1940年发现的,故称Hill 反应。 22221O B H B O H ++叶绿体光 B 为受氢体,又称为希尔氧化剂。 高铁氰化钾[K 3Fe(CN)6]、草酸铁、许多醌类、醛类以及多种有机染料都可作为希尔氧化剂。 9. 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都是指叶绿素分子吸收光后的再发光现象,叶绿素a 、b 都能发出红色荧光。其寿命约为10-9秒,它是由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时的发光现象。叶绿素也能发射磷光,其寿命可达10-2—103秒,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 10. 单线态与三线态:叶绿素分子中处于同一轨道的配对电子或处于不同轨道的配对电子,其自旋方向均相反时,分子的电子总自旋等于零,光谱学家称此种分子状态为单线态,处于不同轨道的原先配对电子自旋方向相同,这时分子的结构对外界磁场有三种可能的取向,这种具有相同自旋的激发态叫做三线态。 11. 红降现象:在四十年代,以绿藻和红藻为材料,研究其不同光波的光合效率,发现当光波大于680纳米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产额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红降现象。

光合作用图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成物量的计算 在近几年的高考及各地市模拟试题中,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成物量的计算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大生理过程,同时还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是综合性较强的热点试题。 一. 方法与技巧 光合作用强度大小的指标一般用光合速率表示。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二氧 化碳的毫克数表示。绿色植物每时每刻(不管有无光照)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就是说,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作用利用,所以把在光照下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只是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的量,没有把呼吸作用产生出的二氧化碳计算在内)称为表现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如果在测光合速率时,同时测其呼吸速率,把它加到表现光合速率上去,则得到真正光合速率。 即: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具体可表达为: 真正光合作用CO 2吸收量=表观光合作用CO 2吸收量+呼吸作用CO 2释放量 如果将上述公式推广到氧气和葡萄糖,则得到下列公式: 真正光合作用O 2释放量=表观光合作用O 2释放量+呼吸作用O 2吸收量 真正光合作用葡萄糖合成量=表观光合作用葡萄糖合成量+呼吸作用葡萄糖分解量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计算会涉及葡萄糖的生成量、消耗量和积累量,氧气的生成量、消耗量,二氧化碳的同化量、生成量,能量等计算问题。 计算依据的知识是: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1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总能量为2870KJ ,其中1161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1mol 的葡萄糖 在分解成乳酸后,释放的总能量为196.65KJ ,其中61.08KJ 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绿色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光 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 6CO 2 + 12H 2O C 6H 12O 6 + 6H 2O + 6O 2 光能 叶绿体 C 6H 12O 6 + 6H 2O + 6O 2 6CO 2 + 12H 2O + 能量 酶 C 6 H 12 O 6 2C 2H 5OH+2CO 2+能量 酶 C 6 H 12O 6 2C 3H 6O 3+能量 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