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课件

学习交流PPT
4
• 《千里江山图》全景图, 长1191.5厘米,51.5厘米, 用一幅整绢画成。 该图是 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 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该 画卷中的“青绿山水”,是用 矿物质的石青、石绿上色, 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 画面爽朗、富丽,色泽强 烈、灿烂。有时山石轮廓 加泥金勾勒,增加金碧辉 煌效果,被称为“金碧山水”。 它是隋唐时期随着山水画 日趋成熟、形成独立画科 时,最早完善起来的一种 山水画形式。
学习交流PPT
5
体现心理上
的可游可居:
中国传统宇
宙观、自然
观、谋
而合、相辅
相成、互为
体系,将自
然生态环境、
人为环境以
及景观的视
觉环境等做
学习交流PPT
6
“可游可居”思想境界,意味着人居景观环境的建构, 是人与物生存空间、人与人生活空间、人与自然和 谐的关系在山水画中的体现。人在环境中可走、可 看、可望,方为“游”,乐享起中。
丹青巨制——千里江山图
学习交流PPT
•0
9
1
1
• 关于作者
王希孟 ,北宋宫
廷画家。十八
岁时在徽宗画
院为生徒,后
召入禁中文书
库,得到宋徽
宗亲自教授,
其后不到半年
就以《千里江
山图》进献。
画史文献没有
王希孟的任何
记载,《千里
江山图》是他
学习交流PPT
2
从
隔
水
中
宋
朝
学习交流PPT
3
该画卷首有乾隆帝御题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 价值。
学习交流PPT
7
学习交流PPT
• 在设色和笔 法上继承了 隋唐以来的 “青绿山水” 画法,即以 石青、石绿 等矿物颜料 为主,设色 具有一定的 装饰性,并 作适当夸张。
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第二段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 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 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 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 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 插天际,达到高潮。高峰左边的峰峦,与深入画里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 了回转的作用,成为第二段的结处。漫步于此处,意味无穷。由跨江大桥踏上 岸,两边排列着建筑,翻过高山,走过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见一处平原,村落 房屋错落有致。平原边的悬崖颇具险势,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给了村庄无比安全 感。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并不能通往下一处,返回原来的小路且赏且行。 山谷中的村落,河滩上的渔船,逍遥的隐居生活,招来船家继续前行。舟在水 中,可见隔水两山遥相呼应,似是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虽尽力向对方倾斜着, 却难以碰触。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 了渔翁的吆喝。翻山越岭跋涉,才站到巅峰之下。虽有攀登之情,却难有攀登 之勇。
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
初一(12)班-陈赫然
《千里江山图》简介
•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画卷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 博物院。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 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 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 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 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极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第二段
《千里江山图》在构图上,取平远之势。此外,高远、深远、平远多种 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画面气象恢宏壮观,江山千里,苍苍莽莽,浩浩无涯,可谓名实相符。 画中千山万壑,星罗棋布,大小高平,争雄竞秀,重重叠叠,俱浸于大 江之中。山间高崖万丈瀑布直下,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 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水磨长桥各 依地势,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或见乱冈如积,岛屿相叠;或见汀渚绵延, 群峰耸立;又或大江旷远,水天相接,长桥如带,峦岫冈势;或低坡远 处,淡岭遥设;或秀岩崚嶒,映带不绝。其山间岭上,有竹篱茅舍,庄 园寺观,道路相通,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其间人物如蚁,不可 胜数。论山河壮观雄伟之表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又名“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王希孟创作的绘画画卷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该画作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
《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先的题一。
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
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
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
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
继续向前便临江了。
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
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
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
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
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
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
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际,达到高潮。
[精编]《千里江山图》赏析
![[精编]《千里江山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7540d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b.png)
《千里江山图》赏析《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
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该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宋徽宗宣和年间,擅山水,青年时代即显露才华,18岁时成为北宋画院学生,在绘画上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指点,约在20余岁时去世,《千里江山图》是其唯一传世作品。
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
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
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
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
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
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
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
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
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六年级作文:《千里江山图》_650字

三一文库()六年级作文
《千里江山图》_650字
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不少文物,比如:
金瓯永固杯、清明上河图、宝青玉云龙纹炉等
等珍贵的文物,当中,还有一副珍贵的画,叫
做《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诞生于北宋徽宗年间一
位十二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的笔下,永不褪色
的宋朝的千里江山!这幅画是青山绿水的代表
作之一,是当世的杰作!
如果把整幅画都展开的话,你会发现:这
幅画实在是太长了,纵51厘米,横11.51米,比
当时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还要长!这幅画彻
底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就会看到它气象磅礴、吞吐山河,简直就是宋代的国家形象记录片,
堪称宋朝版《航拍中国》。
仔细看那副画,你会发现每个逗点都暗藏
玄机,每个局部都可以是一副自成格局的画,
可谓“咫尺有千里,细看有生趣。
”翠绿的山脚下,马队正在徐徐前进,上面的人也许是一群
离家的游子正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中;也许是一
20 × 20。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宋式生活,盛唐文创千里江山图怎样怎样·······青绿山水,十八岁,年轻自信,·····巨幅·····宋代····影响深远盛唐文创同样是一家年轻的文创公司,自信,启航本次展览以宋代············千里江山图的一些东西《千里江山图》简介:北宋王希孟绢本 51x119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51.5*1191.5cm,故宫博物院藏。
长卷以大青绿色彩描绘山峦水景,为中国十大传世作品之一。
画面上层峰峦叠嶂、连绵不绝;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井然有序。
技法上,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王希孟,北宋画家,天资聪慧,得宋徽宗亲授,绘鸿篇大作《千里江山图》。
此图是王希孟仅存的传世之作。
作者:王希孟蔡京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
不逾半载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
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到了清代的宋牧仲才有一首论画的绝句提到了王希孟,诗云:“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
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
”并自注云:“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设色山水一卷进御。
未几死,年二十余。
”历史评价:难怪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予自志学之岁,获睹此卷,迄今已近百过。
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
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千里江山图ppt课件

• 《千里江山图》是自唐代中期“大小李将军”之后沉寂的青绿山水 画坛上的一幅扛鼎力作。
• 元人评价此画时道:“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诜)、赵 千里(令穰)见之亦当气短。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 殆众星之孤月耳?”
• 受其影响,其后南宋赵伯驹在山水画坛上创造出“水墨苍劲,青绿 柔美”的新风格。
.
小 桥 流 水
.
小 桥 流 水
.
小 桥 流 水
.
鸟
.
鸟
.
• 几十年来, • 《千里江山图》一直深藏宫中。
• 即便是故宫内部研究人员 • 也很少能一睹画卷真容。
• 因为画卷上的石青石绿是矿物原料, • 颜色很厚,年代久远太过脆弱, • 一旦展开,画卷颜色容易剥落。
• 所以,《千里江山图》的每一次展开, • 都需审慎决定、执行。
《千里江山图》的山
《富川山居图》的山
.
《富川山居图》的树
《千里江山图》的树
.
《富川山居图》的水
《千里江山图》的水
.
• “山、树、水”三类景物造型上的区别: • 千里江山图的山雄壮挺拔,富春山居图的山清灵圆润; • 千里江山图单笔画树干再点树叶,风格写实细致,富春山居图双勾画
树干再点树叶,风格写意概括; • 千里江山图的水全图布有水纹,富春山居图的水只在山脚下画有水纹。
.
•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千里江山图》这幅画。首先给同学们两个问题,请 你带着问题来欣赏画面。
• 一、整幅长卷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小小的空间能看到千里的景色,即古人讲的 “咫尺有千里之趣”,你觉得是怎么 做到的呢?
• 二、作为画面主角的山川,它们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
• 还记得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吗?怎样做到“咫尺有千里之趣”? • 作者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同学们一般画画其实用的是“焦点透视法”,你的人是不动的,你只有一
千里江山图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千里江山图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千里江山图,又称《明太祖朱元璋出师图》,是明代文人马远所作,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幅全景画。
该画体现了当时朱元璋出师,以及勤王安民、封建制度下朝野百姓各司其职、团结奋斗的气概。
画面构图简洁而有力,色彩明快,对比鲜明。
画中朱元璋出师,衣着端庄,脸上洋溢着慷慨激昂的气势,整个画面充满了激情和决心。
画中的江山,更是生动地勾勒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把朱元璋出师的宏伟壮丽地展示了出来。
该画描绘了宋代末年朱元璋出师征讨金国的场景,画中朱元璋正坐于战船之上,一身闪烁的盔甲,头戴着一顶金色的头盔,脸上洋溢着慷慨激昂的气势。
画中的战船由朱元璋的追随者组成,身披战甲,衣着华贵,象征着朱元璋的威武不屈。
在朱元璋身前,右侧有两名将士马面朝天,把他的胸口的旗子高高举起,彰显朱元璋的果断和勇气。
左侧有一名将士,拿着一个旗子,也是向天竖立起来,表达着朱元璋的坚定信念。
画中的江山也极具艺术性,山脉和江流以自然的形式贯穿在画中,山脉峰峦叠嶂,江流绵延,景色宏伟壮观,把画面渲染得惟妙惟肖,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魅力。
从绘画技法上来看,该画采用了多重时代特色的画法,以草书技法描绘山石江流,以宋人的花鸟画法描绘朱元璋的追随者,展示出一种贯穿唐宋的艺术风格,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表现出来。
从象征意义上来看,该画的主题是安定国家,维护民族的和平。
朱元璋出师讨伐金国,就是要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保护国家的安定,保卫民族的和平。
朱元璋出师时,他的追随者们都衣着华丽,一路高歌,他们的表情充满了决心,象征着他们维护国家的决心和信念。
还有江山的景色,也象征着大自然的神力,祝福着向前走的朱元璋,让人感受到浩瀚的大自然气息。
综上所述,“千里江山图”不仅是一幅精美的绘画,更是一幅具有深厚历史内涵的图画,体现了朱元璋勤王安民、封建制度下朝野百姓各司其职、团结奋斗的气概。
该画不仅艺术性强,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千里江山图》这幅画。首先给同学们两个问题, 请你带着问题来欣赏画面。 • 一、整幅长卷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小小的空间能看到千里的景色,即古人讲 的“咫尺有千里之趣”,你觉得是怎么 做到的呢? • 二、作为画面主角的山川,它们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 还记得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吗?怎样做到“咫尺有千里之趣”? • 作者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同学们一般画画其实用的是“焦点透视法”,你的人是不动的,你只有一 个观察景物的点。而散点透视法,观察点是不固定的。根据作画需要移动,不同立足点上看到的东 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中。即“移步换景”。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局部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 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比较。我们将从“山、树、水”三个方面来进行,观察这些景物在造型上 的区别?
《千里江山图》的山
《富川山居图》的山
《千里江山图》的树
《富川山居图》的树
《富川山居图》的水
《千里江山图》的水
“山、树、水”三类景物造型上的区别: 千里江山图的山雄壮挺拔,富春山居图的山清灵圆润;
千里江山图单笔画树干再点树叶,风格写实细致,富春山居图双勾画树干再点树叶,
风格写意概括; 千里江山图的水全源自布有水纹,富春山居图的水只在山脚下画有水纹。
除了连绵山峦和浩渺江河湖水,
王希孟在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 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
水磨长桥及捕鱼、
驶船、行旅、飞鸟等。 景物虽然繁多,
却丝毫没有乱了阵脚,
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 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惜年寿
不永,20余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青年才俊。《千里江山图》是
王希孟的“千古绝唱”。 王希孟则凭借《千里江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仅有 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疏密中有变化,气势更是联贯。
亭 台 楼 阁
茅 居 村 舍
茅 居 村 舍
茅 居 村 舍
茅 居 村 舍
茅 居 村 舍
小 桥 流 水
小 桥 流 水
小 桥 流 水
鸟
鸟
几十年来, 《千里江山图》一直深藏宫中。 即便是故宫内部研究人员 也很少能一睹画卷真容。 因为画卷上的石青石绿是矿物原料, 颜色很厚,年代久远太过脆弱, 一旦展开,画卷颜色容易剥落。 所以,《千里江山图》的每一次展开, 都需审慎决定、执行。
千 里 江 山 图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关于他的资料很少,
只知道他是一位北宋画家,生卒年代不详。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 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后一
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得到亲传。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
• 《千里江山图》是自唐代中期“大小李将军”之后沉寂的青绿山水 画坛上的一幅扛鼎力作。 • 元人评价此画时道:“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诜)、赵 千里(令穰)见之亦当气短。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 殆众星之孤月耳?” • 受其影响,其后南宋赵伯驹在山水画坛上创造出“水墨苍劲,青绿 柔美”的新风格。 • 以王希孟为代表的宋代青绿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元代钱选, 明代蓝瑛以及清代袁江、袁耀,近代张大千等;且远及日本,促进 了日本画的发展。
• 第二个问题,画面主角——山川的
布局特点?
• 采用了三远结合法——高远、深远、 平远。即从山下能仰望山巅为高远; 从山前能看到山后为深远;从近山 能望远山为平远。
平远
深远
高远
描绘了那些细节:树木草地、渔船芦苇、小桥流水、房屋村民等。你们找到了吗?还有其它发现 吗?
用色上的区别:一改前朝勾线平涂的方式,借鉴水墨山水,通过皴[cūn]法画出山石,产生立 体感,草绿色打底后再上石青、石绿。
赵伯驹作品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作品
日本浮世绘
日本浮世绘
让我们自己也设计一幅独特的 《千里江山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