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著名作品分析
7-9美术作品分析简介

1、《格尔尼卡》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
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他画中有种丰富的象征性。
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
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
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
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
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
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
2、捣练图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
当时的绘画盛旺鼎盛,产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优秀画家,遺留下诸多异彩换发的艺术杰作作。
张萱《捣练图》描会了人物12人,其中8名宮中贵妇皆体态丰腴、面若皎月,衣饰华美。
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燙三組场面,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
美术著名作品分析

美术著名作品分析作品分析《墨梅图》是元代画家和诗人王冕的作品,在绘画方面,他以画“墨梅”,常以此借物抒情。
本幅画是他的代表作。
一支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劲拔的枝干有数尺之长;已开未开的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
画的左上角有画家自己的一首诗。
这首诗和梅花一样,充满着生气。
它不仅说明了画家创作这一作品的意图,而且吐露了他的胸怀和理想。
在画法上笔力挺秀,圈梅花时创造了一种一笔两顿挫的方法。
全画虽然只用淡墨,却能把梅花姿态表现的十分动人。
《早春图》是宋代画家郭熙的作品。
该画是画家的传世作品的代表作。
它描绘早春时节清晟的山景,薄雾笼罩山腰,树枝尚未放青,但已吐出新芽,山涧溪水已经解冻。
泉水潺潺,形成一潭清浅春水,大自然处处萌发着生机,确是北方的早春季节。
这种描绘自然景物中自然流露出的季节特点,与郭熙强调的画山水要表现不同季节特征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而这也只有通过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研究方能达到。
《牡丹焦石图》是明代画家徐胃的作品。
徐胃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浙江绍兴人。
他是一个具有进步倾向的诗人、戏剧家、书画家。
在诗文、戏曲、书画等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
在绘画上,他敢于革新、创造,他的水墨写意花卉画,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巧,用笔放纵但不失其真实,水墨淋漓,浓淡干湿恰到好处。
它比一般水墨写意画得更加豪放、泼辣,故称其为“大写意”。
这幅画就是他的这种画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徐胃的这种画风对明末清初以至近现代的中国花鸟画具有重要的影响。
《牧马图》是唐代画家韩擀擀的作品。
画家年轻时曾做过酒店雇工,后受到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赏识,资助他学画。
他善画人物,尤其精于画马。
本幅画画的是一马倌骑白马与另一黑马并缓行,不画任何背景。
黑白二马各部分比例匀称,透视解剖也很准确。
用色虽是浅设色,但由于黑白对比色中加上少量朱红,并不使人感到单调。
马倌的形象威武有力,两眼炯炯有神,这都说明画家具有很高的写实功力。
大学一年级美术学习的经典作品分析

大学一年级美术学习的经典作品分析在大学一年级的美术学习过程中,经典作品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作品,学生们不仅能了解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还能在创作上得到启发,培养自身的艺术眼光和审美能力。
让我们以拟人化的方式探索这些经典之作,感受它们在艺术教育中的独特魅力。
首先,想象《蒙娜丽莎》站在画廊的中央,微笑着注视着每一个经过的观众。
这幅由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作品,如同一个温柔的引导者,带领学生们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殿堂。
她的微笑神秘而深邃,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未解的秘密。
学生们在细致观察她的眼神时,可以感受到达·芬奇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通过《蒙娜丽莎》,他们学习到如何在画面中捕捉情感的细腻变化,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这种细腻的表达方式。
接下来,我们走到《星夜》前,这幅由文森特·梵高创作的作品如同一位热情的演讲者,将夜空的狂热和激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那旋转的星辰和波动的云彩,仿佛在倾诉梵高对宇宙和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
在这幅作品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梵高对色彩和笔触的大胆运用,还能感受到他对情感的激烈表达。
通过分析《星夜》,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状态,这对他们的艺术创作至关重要。
而在《向日葵》面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充满生命力的植物学家。
梵高在这系列作品中,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对生命力的热爱。
每一朵向日葵都充满了独特的个性,仿佛是在讲述它们各自的故事。
学生们通过对《向日葵》的研究,能够理解如何在作品中表现自然界的细节,并学习到如何通过简单的元素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
再来看《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就像是一位严肃的历史学家,记录着耶稣与门徒们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通过巧妙的构图和人物安排,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
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和姿态,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这幅画不仅展示了宗教题材的艺术处理,还提供了关于构图和叙事的宝贵经验。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作品分析中国1.赏析董源的《潇湘图》《潇湘图》是五代画家董源的代表作,以横幅形式描绘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两位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迷蒙的特色。
人物以细笔重彩描绘,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2.赏析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孔雀牡丹图》画了两只空气立于头重脚轻的卵石顶端。
作者于图中画形貌丑陋、白眼向天的孔雀,尾拖翎毛三支,站于不稳的石土之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往往从立意、构图和题诗方面表达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
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在该幅作品中八大山人借用两只丑陋的孔雀、题诗及其独具风格的落款,通过诗画结合,嘲笑了哪些唯命是从的奴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赏析《霍去病墓石雕》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
《霍去病墓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称传神。
代表作品有“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
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4.赏析帛画《人物龙凤图》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的场景。
此画主要采用墨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
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初中美术评析范文

初中美术评析范文1. 引言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美术风格和技巧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对一幅初中美术作品进行评析,分析其创意、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以展现其艺术特点和艺术价值。
2. 作品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自然的四季》•作者:李明•创作时间:2020年3. 创意《自然的四季》的创意独特而富有想象力。
画面以四季变化为主题,通过四幅画面的呈现,展示了大自然在不同季节里的美丽与魅力。
画作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四季的特点,如画中春季的鲜花盛开、夏季的阳光灿烂、秋季的五彩斑斓和冬季的冰天雪地等。
这种巧妙的构思使观者能够深入感受四季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4. 构图与布局《自然的四季》的构图和布局十分巧妙。
作品分为四个画面,每个画面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视觉焦点。
整个作品以画家巧妙的构思和布局将四个画面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画家通过透视和比例的运用,使四个画面的大小和位置恰到好处,使得画面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5. 色彩运用色彩在《自然的四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色彩的运用,画家成功地表现了四季的不同特点和氛围。
春天画面中运用了明亮的绿色、粉红色和浅蓝色,给人一种温暖、活力的感觉;夏天画面中运用了鲜艳的红色、黄色和橙色,营造出炎热、热闹的气氛;秋天画面中运用了丰富的黄色、红色和棕色,创造出丰收的季节氛围;冬天画面中运用了冷静的蓝色和白色,表现了冰天雪地的寒冷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画家成功地表现了四季的特点和氛围,使观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四季的魅力。
6. 表现手法画家在《自然的四季》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具有张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春季画面中,画家运用了细腻的画笔和柔和的线条,表现了鲜花盛开的美丽;在夏季画面中,画家通过运用笔触的变化和略带疏离感的构图,表现了炎热夏天的阳光灿烂;在秋季画面中,画家通过用笔的变粗变细和运用重叠的色块,表现了秋天的丰收与丰富多彩;在冬季画面中,画家运用了纯净的白色和简洁的线条,表现了冰天雪地的寒冷和纯洁。
高中美术课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分析高中美术课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分析在高中美术课程中,代表性作品的分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欣赏艺术的机会,还帮助他们理解艺术创作的深层次意义。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能提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以《蒙娜丽莎》为例,这幅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名作,是美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品中的女性肖像以其神秘的微笑和复杂的背景景象闻名。
达·芬奇通过精细的技法和深邃的表现力,展现了他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
学生在分析这幅画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构图、光影效果以及人物表情的刻画。
这种多层次的分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类似的技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作品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星夜》。
这幅作品以其浓烈的色彩和动感的笔触,表现了梵高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
画面中的旋转的星星和波动的天空仿佛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通过对《星夜》的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通过色彩和线条表达情感和氛围。
同时,这幅作品还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个人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激发他们对艺术的个人理解和情感共鸣。
中国的《清明上河图》也是美术课程中的重要作品。
这幅由张择端创作的长卷描绘了北宋汴京城的繁华景象,是研究古代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作品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市井生活、商业活动和交通运输。
学生在分析《清明上河图》时,可以学习如何通过细节刻画和整体布局来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同时也能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技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每一幅代表性作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学生不仅能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还能够深入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内涵。
这种理解不仅限于对作品本身的欣赏,还包括对创作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认识,从而提升他们对艺术的全面素养。
写一篇美术名作欣赏,分析该作品的特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

写一篇美术名作欣赏,分析该作品的特点(作品内容,意
义、时代背
(1)作者:《星月夜》是19世纪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品之一。
(2)内容: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
梵高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各种混合色彩表现出一种脱离现实的星空,世人认为这是梵高用油画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赋予了《星月夜》极高的艺术价值。
(3)艺术特点:
①该画面构图极为准确,画中以树木衬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无边的宇宙,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
②运用浓厚并且短促的笔触,交织成弯曲的旋转线条,画中旋涡状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
③金色繁星、月亮的光晕与深沉的蓝色夜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蓝色与黄色在同一画面中却显得异常协调。
(4)意义:梵·高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阐述理由。150字

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阐述理由。
150字篇一这是一幅大家都非常熟的名画,作者是达芬奇。
这幅画画的是佛罗伦萨一皮货商的妻子,画家画她的时候,她才二十四岁,这位妇女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常常悲哀抑郁。
画家在画她的肖像时,为了让她面露微笑,想出种种办法:请乐师给她奏乐唱歌,或说笑话,让欢快的气氛帮助她展现笑容。
画上的蒙娜丽莎呈现的笑容虽是微弱的,但可以从她的眉宇间看出只心的愉悦,一丝微笑似乎刚从她的脸上掠过。
稍翘起的嘴角和舒展的笑肌,可以让人微微感觉到这位妇人在被画的时刻的心情。
但她那安详的仪态,表明她的微笑是平静的,不到引起情绪上的波动,这是一种古代妇女的矜持的美的表现。
由于于蒙娜丽莎的微笑显得富有魅力,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篇二《星月夜》这幅作品是梵高于1889年5月所作。
他是凭着记忆和想像,用意象艺术所表达。
该画现存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
在这幅画中,凡高用短线笔触组成激荡旋转的宇宙,十一颗大小不等的星辰聚集在月亮周围旋转着、翻滚着。
近处的柏树像象撕裂燃烧的一座哥特式教堂,远处的星辰和月亮暗示着耶稣和使徒的关系。
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宇宙中旋转着、爆发着。
凡高运用火焰般的笔触把它传达出来,这是常人所很难理解和表现的。
他所看到的夜空,就是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景象。
他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蓝色相互旋转的天空,仿佛瞬间变成一束扩散、游荡的光线。
使得面对自然奥秘的人们,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
在这幅画中,呈现了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
两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
在构图上,利用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小镇形成对比,松树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全画的色调呈紫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流动般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星云和树木像似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激情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眩晕中所见,暗示着某种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分析《墨梅图》是元代画家和诗人王冕的作品,在绘画方面,他以画“墨梅”,常以此借物抒情。
本幅画是他的代表作。
一支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劲拔的枝干有数尺之长;已开未开的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
画的左上角有画家自己的一首诗。
这首诗和梅花一样,充满着生气。
它不仅说明了画家创作这一作品的意图,而且吐露了他的胸怀和理想。
在画法上笔力挺秀,圈梅花时创造了一种一笔两顿挫的方法。
全画虽然只用淡墨,却能把梅花姿态表现的十分动人。
《早春图》是宋代画家郭熙的作品。
该画是画家的传世作品的代表作。
它描绘早春时节清晟的山景,薄雾笼罩山腰,树枝尚未放青,但已吐出新芽,山涧溪水已经解冻。
泉水潺潺,形成一潭清浅春水,大自然处处萌发着生机,确是北方的早春季节。
这种描绘自然景物中自然流露出的季节特点,与郭熙强调的画山水要表现不同季节特征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而这也只有通过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研究方能达到。
《牡丹焦石图》是明代画家徐胃的作品。
徐胃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浙江绍兴人。
他是一个具有进步倾向的诗人、戏剧家、书画家。
在诗文、戏曲、书画等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
在绘画上,他敢于革新、创造,他的水墨写意花卉画,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巧,用笔放纵但不失其真实,水墨淋漓,浓淡干湿恰到好处。
它比一般水墨写意画得更加豪放、泼辣,故称其为“大写意”。
这幅画就是他的这种画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徐胃的这种画风对明末清初以至近现代的中国花鸟画具有重要的影响。
《牧马图》是唐代画家韩擀擀的作品。
画家年轻时曾做过酒店雇工,后受到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赏识,资助他学画。
他善画人物,尤其精于画马。
本幅画画的是一马倌骑白马与另一黑马并缓行,不画任何背景。
黑白二马各部分比例匀称,透视解剖也很准确。
用色虽是浅设色,但由于黑白对比色中加上少量朱红,并不使人感到单调。
马倌的形象威武有力,两眼炯炯有神,这都说明画家具有很高的写实功力。
女史箴图唐摹本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注重用线来造型线条以连绵不断优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脸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运浮空流水行地它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界。
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分段绘画共9段,宣扬宫廷妇女道德规范,但作品刻画了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面貌,线描优美流畅,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用笔技巧和美感的追求。
《写生珍禽图》黄筌此图描绘了鹊鸽、麻雀、鸠、龟等飞禽、昆虫、龟介二十余种,各自独立存在,并无构图上的组织,是一幅写生作品。
根据款识可知是黄筌交付儿子的习画范本。
画中禽虫刻画精细逼真,重视形似与质感,钩勒填彩,栩栩如生,体现了黄筌一派“用笔新细,轻色晕染”的特点。
五代虽是传统花鸟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但传下来的真品极少,所以此写生画具有珍贵的价值。
《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的是庐山的自然景色。
此作画境宏阔博大,气势雄伟峭拔,反映出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的基本艺术特征。
采用立轴构图,以纵向布局为主。
由下往上看,作品层次井然,一层高过一层。
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皴、染三法并举,既突出了造型的结构、形态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又显示了水墨技法的特殊韵致。
在画面的营造上,作者将“高远”、“平远”二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
《关山行旅图》关仝此图上画峰峦高耸,气势雄伟,山间云烟萦绕,隐现古刹,山下近处布置荒村野店,酒旗迎风,行旅往来停息,点缀以驴骡鸡犬,画出了朴野的山中情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布境兼高远与平远两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之分,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
皴写山石,有如“刮铁”般的坚实的质感,都显示出关仝山水画的风貌。
关仝,五代后梁画家。
精工山水,从师荆浩,有出蓝之誉。
尤喜作秋山林,形象洗炼而完整,予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与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并称“荆关”。
《潇湘图》董源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
董源的水墨山水,影响很大,后世将其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
《溪山行旅图》:画面上雄俊的大山,一泻千尺的瀑布,山路边深深的溪水和山路上的驴队行旅,极其生动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早春图》:细致的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刚刚复苏的细致变化,雾气浮腾,阳光和煦xù,转达出欣欣的喜悦感情。
《渔邨小雪》:用水墨描绘初冬雪霁jì的渔村郊野,水中渔民拉网,岸头寒林蟠曲,隐士整兴致勃勃的踏雪郊游,在描绘阳光空气,远江空阔,及和平安静的气氛渲染上颇为成功,“烟江叠嶂“,把山景与江景对称加以描绘,抒写作者胸怀,构思和造诣受当时和后世的称赞。
宫廷绘画的兴盛;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千里江山图卷》全长十二米,为全景青绿山水,气魄宏大,构图严谨,内容丰富,充分体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优点。
此画在表现形式方面,一般运用青绿山水传统的勾勒法,严谨精微,一丝不苟。
树干和远山的表现又沿用没骨法或带有写意笔趣,山坡有皴法和点染。
设色厚重,色彩运用十分成功,为宋代宫廷画精细美丽青绿山水的代表。
《林泉高致集》郭熙非常重视对自然静物的观察研究,不仅阐述了自然山水的规律,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致特征,而且强调画家观察表现的特点。
“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画家必须选取动人的景色加工提炼,郭熙非常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提出画家必须“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才能避免画中思想表达肤浅和形象一般化,文中对山水画中细部与整体、山水之间的关联与衬托、掌法、透视、笔墨、色彩等方面也有不少具体的论述。
李唐早期代表作《万壑松风图》,晚期有《清溪渔隐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马远《踏歌图》《梅石溪凫图》;夏珪《溪山清远图卷》《长江万里图》《清溪雪隐图》:以巧妙的掌法剪裁和淋漓粗放的渲染,表现河畔的浓荫下的幽湿凉爽,笔法上的木斧皴更加简练概括,体现了画家对新的艺术意境的追求。
《村医图》:李唐所画的《村医图》描绘江湖郎中给农民动手术的情景,病人的痛苦、家属的忧虑、小孩的畏惧等,都通过了面部表情作了细致的刻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贫困与苦难。
《采薇图》:李唐所画,选取殷商亡国后,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入首阳山采薇,表示坚决不与周朝合作的故事。
伯夷叔齐在古代作为有骨气的人物,长期被人们所称颂,画中伯夷叔齐须发蓬松,目光坚强,表情刚毅的形象,表现了不怕恶劣环境而视死如归坚守节操的决心,水墨绘出的山林、老树对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的成功起着烘托的作用。
《江南春》:是文征明78岁时作的山水画,是极其成功的作品,近景时数株清瘦的乔木刚吐新芽,中景洲头是桃红柳绿,淡淡的远山,辽阔而平静的湖面,充分表现了江南水乡春色的明媚。
构图平稳、造型疏秀、用笔设色清淡柔和,构成文征明绘画艺术特有的风格和情调。
《春深高树图》:文征明的这幅作品是表现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体现着作者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理想,是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特点。
笔致工细而带拙味,色调柔和而含冷色。
山石倚斜,树如纵剖。
总的效果是宁静典雅而朴拙拘板。
《剑阁图》:仇英描写四川栈道。
山石用青绿,人铭以重彩。
山崖高耸,栈道索通,表现出蜀道难的艰险情景,此画雪景用青绿烘染,雪意更足。
此繁复而工致的长轴大卷是仇英的精心之作。
《鹊华秋色》:是元代中后期画家赵孟頫的作品。
描绘他的朋友周密的故乡山东历城的景色·作品中反映了他提倡士气,标榜古意,书画相同的绘画主张。
《画品录》及其意义?答:《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和六法,即绘画的政治功能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
把汉魏以来品评人物的风气应用于绘画评论,将曹不兴以来的二十七位画家分为六品,分别评述各家长短。
动笔新奇”,才能“有过往哲”,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简短答案《虾》是现代画家齐白石的作品。
画家出身贫苦,当过木工,工余自学绘画,27岁是才拜师学画,进而学诗、篆刻。
他对绘画艺术的突出贡献,是将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的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虾是齐白石喜爱的题材之一,他把虾准确的形态,外硬内柔而又透明的身躯,以及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都精确而生动的表现出来了,真是栩栩如生。
但是,细看画中的笔墨,却是非常简练,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笔画历历可数。
《鸡冠花》是现代画家林风眠的作品。
属于花卉画,他并不完全忠实于客观真实的花,我说它似与不似,重要的是画家既表现了鸡冠花的重要特征,同时又灌注了画家炙烈的情感,它使人感到花的强烈生命感。
画中那一丛浓艳的弧状鸡冠花盛在弧形盆里,高处的弧线,紧紧拥抱这着低处的弧线,炙烈的感情溢于画面。
《山村飞瀑》李可染现代画家20年代末参加“一八”艺社,30年代投身爱国救亡运动,40年代执教于重庆国立艺专,将一腔爱国热忱付诸丹青。
解放后以革新中国山水画为己任,立志为祖国山河立传,对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幅《山村飞瀑》是画家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它不是某一个具体山村的简单再现,而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再创造,这一切又显得那么真实、亲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提出体现了画家运用积墨法的高超造诣。
《群马图》徐悲鸿现代在画家的大量作品中,马是他最喜欢的题材之一,他画的马大多是奔放不羁的野马。
他笔下的马总是比较瘦。
有人以为是美中不足,其实,那是画家有意为之,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认为的,马的神气是由骨表现出来的,所以画马重在画骨,而且画骨要比画肉更难。
徐悲鸿创造的许多风棱瘦骨的形象,与他要表现的天马行空、令人神往的思想境界和豪放中略带犷悍的艺术风格是一致的。
《桃实图》是清代画家吴昌硕的作品。
画家自幼家境清寒,靠刻苦自学逐渐成才。
他的绘画主要是花卉画,尤爱画梅、兰、竹、荷花、紫藤等一类题材。
这幅作品是他的传世精品,作于他72岁。
他自己曾经说过,画桃子大为不易,要画得好,更须功力。
此画不仅布局极具匠心,而且用笔融入画家擅长的篆留手法,以长锋羊豪悬肘挥写,笔意雄健,如左侧桃枝下垂一长竖,极有功力。
画桃实的颜色,浓重浑厚,艳而不俗,画面右侧自叶下一行直款,直拖至底,使画面的章法更加完美,充分体现了画家多方面的艺术造诣。
《母亲》油画,陈逸飞。
作者以娴熟、细腻的笔法刻画了一个藏族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的形象。
画面构图新颖、造型准确,整幅画以暖色调正统一,和谐而厚重,很好地表达了藏族的风貌和特点,显示了作者坚实的造型功力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海风》水彩,蒋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