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X线测量(研究运用)
脊柱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颈椎双斜位
5.颈椎过伸位
• 摄影目的:用于测量颈椎不稳侧位影像。 • 摄影体位:病人直立于摄影架前,头尽量后
仰,两肩尽量下垂,力求听口线与地面平行 ,身体站稳,外耳孔平胶片上缘。 • 中心线:即第4颈椎颈部前后缘中点。
·
颈 椎 过 伸 位
6.颈椎过屈位
• 摄影目的:用于测量颈椎不稳侧位影像。 • 摄影体位:病人侧立于摄影架前, 头尽量
垂直于暗盒; • (4)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平颈静脉切迹
• 中心线: • 向头端倾斜10~15°角,经甲状软骨射入
胶片。 • 屏气方式 : • 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第2颈椎 第3颈椎 第4颈椎 第5颈椎 第6颈椎 第7颈椎
第1肋骨
椎体
钩突 横突 椎间隙 棘突 椎弓根 第1胸椎
• 标准片显示:
用35°角。
35°
椎体 横突 椎体间隙 椎弓根
髂骨
棘突 椎弓峡部
腰椎斜位
照片质量评价
• 腰椎附件在斜位片上 显示呈“小狗”状, 近片侧的横突为“狗 嘴”,椎弓根为“狗 眼”,椎弓狭部为“ 狗颈”,上关节突为 “狗耳”,下关节突 为“狗前腿”。远片 侧下关节突为“狗后 腿”,横突为“狗尾 ”,以上腰椎附件最 好能投影于胶片的正 中。
颈部的软组织前后缘与暗盒前后缘等距。
肩未持重
肩持重
• 中心线 : • 经甲状软骨平颈部前后缘连线的中点,
以水平方向射入胶片。 • 屏气方式 : • 深吸气再呼气后屏气曝光。
齿突 寰椎 枢椎 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
第7颈椎棘突
• 标准片显示: • 1.第1~7颈椎序列以正常
生理曲度显示照片正中 • 2.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 3.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
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

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通过进行X线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和类型。
本文将从头到尾详细介绍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
在进行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之前,医生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
这包括疼痛症状、发病时间、家族史以及其他相关的健康问题。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评估和诊断脊柱侧弯至关重要。
接下来,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X线拍摄。
通常情况下,需要拍摄正位和侧位的脊柱X线片。
正位片可以显示脊柱的整体情况,而侧位片则可以更好地评估脊柱侧弯的程度和类型。
在拍摄了正侧位的X线片后,医生可以开始进行报告的编写。
首先,医生会对正位片进行评估。
医生会注意脊柱的直立度、椎体的形态和高度,以及椎间盘的情况。
医生还会检查脊柱的生理曲度,如颈椎的前凸和腰椎的后凸等。
在评估正侧位片后,医生会转而关注侧位片。
医生会测量脊柱的侧弯角度。
侧弯角度是指脊柱侧弯的程度,可以用来确定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
医生还会观察椎体的旋转情况,并评估是否存在任何椎体畸形。
除了侧弯角度和椎体旋转情况之外,医生还会评估脊柱的其他结构。
医生会检查椎弓的形态和高度,以及脊柱的关节间隙。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脊柱侧弯的类型,如结构性侧弯还是非结构性侧弯。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医生还会对脊柱的软组织进行评估。
医生会观察椎间盘的情况,检查是否存在任何退行性改变或椎间盘突出。
医生还会检查脊柱周围的肌肉和其他软组织,以确保没有其他相关的问题。
综合上述评估结果,医生可以编写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
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X线拍摄的日期和位置,以及详细的评估结果。
报告还应提供医生对诊断的看法和建议。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医生也会在报告中提出相应的建议。
总结起来,脊柱侧弯的X线报告是通过对正侧位的X线片进行评估,来诊断和评估脊柱侧弯程度和类型的关键步骤。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脊柱的结构、侧弯角度、椎体旋转、软组织情况等多个因素,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脊柱X线摄影操作规程

脊柱X线摄影操作规程(一)脊柱x线摄影【适应证】1. 外伤。
2. 感染。
3.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 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
5. 各类骨病。
【摄影前准备】1. 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 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 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 清除病人欲检查范围内可造成伪影的物品。
6. 准备好各种角度测量器具和固定用枕、垫等。
(二)颈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 胶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1胸椎。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100-150cm。
6.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
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暗盒。
1. 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2. 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调整中心线倾斜角度。
3. 第1肋弓及颈旁软组织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评价标准】1. 椎间关节显示清晰的“心”形状(即不完整“心”字样)及双侧钩突关节(路施卡关节)显示;2. 下颌骨与枕骨相重迭重叠,两侧下颌角呈“Δ”形显示;3. 应显示颈椎3-7椎体。
【质控要点】1. 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头不偏斜;2. 仰头使听鼻线垂直胶片;3. 中心线15°向头通过甲状软骨下缘达胶片。
(三)颈椎-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人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置于暗盒中线。
2. 头部后仰,下颌前伸,使上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水平面平行3. 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或持重物向下牵拉。
4. 胶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
脊柱X线测量

19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
编辑ppt
20
腰椎不稳的测量
测量方法:腰椎动力位 W:上一椎体矢状径 RO:表示椎体后移 AO:表示椎体前移 移位率:RO(AO)/ W X100%
过屈时大于6%,过伸时大于 9%,提示不稳
编辑ppt
21
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51.9±13.4
编辑ppt
4
编辑ppt
5
下颈椎水平不稳
矢状面前后移位>3.5mm 或20%
优先测量动力位片
编辑ppt
6
下颈椎旋转不稳定
• 任意椎间隙上下椎体 角度大于11゜
• 此11゜指问题节段较 相邻上位或下位较完 整的节段角度大于11゜, 此标准考虑了正常节段 的生理角度
• 动力位片优先
编辑ppt
7
编辑ppt
脊柱相关生物力线X线测量
编辑ppt
1
颈椎生理曲度:25°-50°, 顶椎为:C4。 胸椎生理曲度: 20°-45°, 顶椎为:T7。 腰椎生理曲度: 40°-70°, 顶椎为:L3。
编辑ppt
2
上颈椎-颅底凹陷测量
1. Mc Gregor线:硬腭后缘至枕骨鳞部皮质外缘最低点,齿状突尖部超过此 线4.5mm为异常;
2. Chamberlain线:硬腭后缘至枕骨鳞部皮质,齿状突尖部位于此线下1mm -上0.6mm范围;
3. McRae线: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齿状突尖部超过此线为颅底凹陷。
编辑ppt
3
寰齿间隙
正常成人寰椎前弓与齿突间的距离不超过 3mm(平均2.5mm)如为3~5mm,示寰 椎横韧带断裂,5~10mm,其它韧带也可 能断裂,10~12mm,则所有韧带均断裂
脊柱的X线检查

脊柱的 X线检查脊柱受到损伤,对其进行检查时,常常会用到X线检查,那么你对X线检查了解多少呢?这里就带大家了解下脊柱的X线检查一、认识X线检查什么是X线检查呢?X线检查指的就是在临床上,对于某些疾病的早期发现以及诊断的有效方法里的其中一种。
X线的本质就是通过具有一定波长和频率以及波粒二重性所产生的一种电磁波,而X线成像就是通过利用了它和物质互相作用的时候所产生的能量转换。
并且随着X线的检查以及诊断在临床上广泛的被应用,其设备以及新技术也是随之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X线检查在外科疾病的诊断中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
如今很多的疾病的诊断、健康体检都需要使用辅助医疗仪器,虽然近现代医学影像发展迅速,但是X线检查仍然是不可能代替的。
又很多患者在听到X线检查时就会很恐惧,其是没有这个必要,通常一次X线拍片的时间为0.2秒左右,每次的辐射量在哦0.04msv,而胸透X线拍片的时间为0.3秒左右,每次胸透的辐射量为0.1到1.0msv。
根据国际电力辐射防护委员会的规定可知:只要年平均受到的辐射量在50msv之内都是安全的。
按照这个规定剂量我们可以大致计算以下,一个人平均每年只有达到1250次X射线拍片才能达到这个剂量,而实际情况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达到这个拍片量,因此常规的X线检查所产的辐射量是很低的,还远远达不到损伤人体正常细胞的目的。
关于X线检查,其实在临床上有把它分成普通的X线检查和特殊的X线的检查。
其中普通X线的检查,就是对于患者胸部以及骨骼初步判断、诊断的首选检查。
这是因为X线的检查内容中还包括了透视以及摄片。
其中,透视多用于胸部,通过透视能够实时的观察到患者胸部大血管的搏动、肺组织以及隔肌的运动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了解患者胃肠道的对比剂分布的情况;摄片则是可以对患者从头到脚的拍摄,尤其是对患者胸部与骨骼系统的X线摄片。
并且通过X线的摄片检查,可以对患者可能会存在着的炎症、结核以及骨折等病变情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脊柱X线检查报告详解

脊柱X线检查报告详解脊柱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X射线的透视影像来观察和评估脊柱的结构、形态和功能。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脊柱X线检查报告,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检查项目:脊柱X线检查通常包括正侧位、位位及斜位等多个角度的拍片,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脊柱的各个部分。
在报告中会明确标注所拍摄的角度和部位。
2. 脊柱结构:报告中会对每个部位的脊柱结构进行描述,比如颈椎、胸椎和腰椎等。
通常会注明每个椎段的骨质情况、椎间隙的宽度、椎体的高度和形态等。
此外,还会观察脊柱的弯曲情况,如生理性曲度和病理性曲度等。
3. 椎间盘:椎间盘是连接脊柱椎体的软骨结构,在报告中会单独描述各个椎间盘的状况。
包括椎间盘的高度、骨刺和退变的情况。
退变可能表现为椎间盘变薄、骨刺的形成等,这些退变可能会对周围神经和血管造成压迫和疼痛。
4. 椎间孔和神经根管:报告会详细描述椎间孔和神经根管的情况,这是神经根从椎间孔通过的通道。
报告会观察椎间孔的宽度、神经根管的形态和是否存在骨刺等。
如果椎间孔狭窄或有骨刺影响到神经根,可能会引起神经根的受压和疼痛症状。
5. 脊柱骨折和畸形:如果有脊柱骨折或畸形,报告中会明确描述其位置、程度和类型。
骨折或畸形可能是外伤、骨质疏松或先天性畸形所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6. 附加发现:除了描述脊柱结构和椎间盘等主要部分之外,报告中可能还会提及一些附加的发现。
这些发现可能与脊柱问题有关,也可能是其他病理改变,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脊柱X线检查仅仅是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重要的脊柱结构和异常情况的信息,但结果需要与其他临床检查数据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
因此,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读报告,请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
正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理解脊柱X线检查报告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详细了解,请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脊柱摄影

【影像显示】显示颈椎斜位 影像,右(左)前斜位显示 右(左)侧椎间孔和椎弓根; 椎间孔呈卵圆形排列,显示 于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 投影于椎体正中,上下关节 突显示清晰;椎骨纹理清晰; 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5.胸椎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胸椎正位形态及椎旁软组织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 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线;两臂置于身旁,下肢伸直 或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两足平踏床面;IR上缘平第7颈 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相当于胸骨体中点), 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第十一胸 椎至第二骶椎椎骨侧位及部 分软组织像;第三腰椎椎体 无双边现象;椎弓根、椎间 孔、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 棘突显示;椎体骨皮质和骨 小梁结构清晰显示;周围软 组织层次可见。
10.腰椎斜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椎斜位形态、排列曲度、棘突、椎 间孔、椎弓根、上下关节突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两臂上举抱头,身 体向后仰,使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第三腰椎棘突置 于床中线后4cm。IR上缘包括第十一胸椎,下缘包括上 部骶椎。 【中心线】中心线经第3腰椎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第3~12胸椎 侧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中, 胸椎序列略呈后突弯曲;椎 体前后缘呈切线显示,无双 边影现象;椎间隙显示清楚, 各椎体及附件结构清晰均包 括在照片中。
7.上段胸椎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上段胸椎侧位的形态、曲度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身体稍后倾,近床侧上肢上举, 远床侧上肢外旋并尽量伸向后下方,使双侧肩部交错。 【中心线】经远床侧锁 腰骶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骶关节面骨质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置于身旁,双 下肢伸直并拢,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 线;IR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5°~20°角,经两侧髂前 上棘连线中点处射入。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

临床应用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
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 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பைடு நூலகம்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
* 全脊住X线摄影中注意事项:
➢ 需站立位检查,避免平卧位时由于重力因素改变以及自身体位的改变,所测的角度和站 立位会有部分差别,进而影响准确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 检查时需脱鞋,光脚站在地上或者医生要求的平台上。(因为有的患者鞋里垫着矫正鞋垫,
忘了拿出来。就算没有矫正鞋垫,有的鞋底也已经被磨的变了形,会影响拍摄结果的)
➢ 一般不建议脱掉支具后立刻拍片,因为脱支具后脊柱会逐渐出现一些反弹。建议脱支具 24小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拍片。但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时间要求,一切以医嘱为准。
➢ 向被检者详细解释检查步骤,被检者保持静止为检查成功的重要因素。 ➢ 由于摄影距离大,曝光量大,应尽量缩小照射野,减少散射线。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脊柱侧弯的患者,可以观察整段脊柱的侧弯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可 以通过站立式的脊柱全长片,观察患者的体态改变,受力方向。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
★ 全脊住正位体位设计 ★
患者立于踏板上,面向球管,背靠 床面。
双手扶住把手,双下肢直立,双足 略分开,保持身体静止。
双眼平视前方,头,颈,胸和腹部 的矢状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矢状面 和床面垂直。
人体正中线与床面中线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PT+SS,PI是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重要因素,这一参
数的测量可以帮助判断脊柱疾病进展的风险。
专业应用
22
专业应用
23
脊柱相关生物力线X线测量
专业应用
1
颈椎生理曲度:25°-50°, 顶椎为:C4。 胸椎生理曲度: 20°-45°, 顶椎为:T7。 腰椎生理曲度: 40°-70°, 顶椎为:L3。
专业应用
2
上颈椎-颅底凹陷测量
1. Mc Gregor线:硬腭后缘至枕骨鳞部皮质外缘最低点,齿状突尖部超过此 线4.5mm为异常;
专业应用
13
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测量方法
顶椎上缘延长线与终椎下缘延长线成角,所得
值减去正常曲度后为后凸专角业应度用
14
椎体楔变角度
各个椎体自身存在 一定的生理角度。
T10、T11:5° T12、L1: 0° L2、L3:-10°
椎体上缘与椎体下缘延长线成角
脊柱后凸角度大于10°,提示椎体后突畸形
专业应用
15
专业应用
16
专业应用
17
胸椎后凸测量
上位椎体后缘连线与下位椎体后缘连线成角 正常:小于10°,大于10°提示后凸畸形。
专业应用
18
腰椎椎管狭窄的CT测量
腰椎椎弓根间距A<16mm,考虑狭窄。 椎管中矢径B<12mm,考虑狭窄。
专业应用
19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
专业应用
20
腰椎不稳的测量
测量方法:腰椎动力位
专业应用
4
专业应用
5
下颈椎水平不稳
矢状面前后移位>3.5mm 或20%
优先测量动力位片
专业应用
6
下颈椎旋转不稳定
• 任意椎间隙上下椎体 角度大于11゜
• 此11゜指问题节段较 相邻上位或下位较完 整的节段角度大于11゜, 此标准考虑了正常节段 的生理角度
• 动力位片优先
专椎管测量
W:上一椎体矢状径 RO:表示椎体后移 AO:表示椎体前移 移位率:RO(AO)/ W X100%
过屈时大于6%,过伸时大于 9%,提示不稳
专业应用
21
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51.9±13.4
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 20.7±15.4
骶骨倾斜角( sacral slope SS): 31.2±10.5
颈椎侧位X线片上: C3-C6任一节段椎管: 椎管中矢状径/椎体中 矢状径≤75%
专业应用
9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专业应用
10
K线-颈椎后路手术参考线
在CT或MRI中测量 原始设计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延伸至颈椎后凸病例
专业应用
11
脊柱侧弯角度的测量 Cobb法
专业应用
12
脊柱侧弯角度的测量 Ferguson法
2. Chamberlain线:硬腭后缘至枕骨鳞部皮质,齿状突尖部位于此线下1mm -上0.6mm范围;
3. McRae线: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齿状突尖部超过此线为颅底凹陷。
专业应用
3
寰齿间隙
正常成人寰椎前弓与齿突间的距离不超过 3mm(平均2.5mm)如为3~5mm,示寰 椎横韧带断裂,5~10mm,其它韧带也可 能断裂,10~12mm,则所有韧带均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