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开题报告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开题报告上海XXXX学院毕业项LI开题申请(本表一式两份。
一份报教育教学部存学院档案;一份留存学生个人档案。
)姓名:XX 学号:2008xxxxx专业班级:2008届应用英语指导教师:xxx拟定毕业项H题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研究》一、选题依据1、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不同的社会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饮食观念、方式和内容,这就是饮食文化。
中西方饮食文化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例如促进餐饮业、旅游业的发展,等等。
本论文主要探讨中西方的性格差异在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主要从群体与个体、理性与感性、世界观的差异、自我意识与家庭意识,传统性与创新性儿方面对此进行比较研究。
本论文的LI的是想通过比较,使中西方人更多地了解彼此,从而促进中西方餐饮文化互相取长补短,取得共同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促进餐饮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2、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一一因为有营养。
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
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儿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
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参考文献:[1]《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西方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较概念》•航空工业出版社二、项目方案1、主要论述的内容:1. 中国的饮食文化2. 西方饮食文化3.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2. 有何特色或创新之处:本文选题旨在研究在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重点从各国的饮食习惯及风俗作介绍,强调各国各方面的饮食特色3、拟釆取的方法和时间安排1(选题,定题。
中西方饮食差异开题报告

中西方饮食差异开题报告中西方饮食差异开题报告饮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饮食习惯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报告旨在探讨中西方饮食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饮食构成的差异中西方饮食在构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餐以主食(如米饭、面条)为主,搭配菜肴(如蔬菜、肉类等),并注重荤素搭配。
西餐则以肉类为主食,搭配面包、蔬菜和奶制品等。
中餐强调的是菜肴的多样性和口味层次的丰富,而西餐更注重肉类的烹饪方法和调味品的运用。
二、烹饪方式的差异中西方饮食在烹饪方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餐以炒、煮、蒸、炖等方式为主,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
西餐则更注重烤、炸、煎等方式,以增加食物的香脆口感和独特风味。
三、饮食习惯的差异中西方饮食习惯也有诸多差异。
中餐通常采用筷子进食,注重家庭用餐的团聚和共享;而西餐则使用刀叉,强调个体的独立用餐。
此外,中餐的用餐时间较为固定,有早、中、晚三餐的规定;而西餐则更加灵活,强调随时随地进食。
四、饮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饮食差异背后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中餐注重的是家庭和社交的重要性,强调共享和团聚;而西餐则更注重个体的独立和追求个人口味的满足。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饮食习惯上,还反映在社会交往、礼仪规范等方面。
五、饮食健康的比较中西方饮食在健康方面也有所差异。
中餐注重荤素搭配,追求均衡饮食,强调食物的自然和新鲜;而西餐则更注重肉类的摄入,可能会导致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问题。
然而,西餐也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如蔬菜和奶制品的摄入,以保证营养的全面性。
六、文化交流与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饮食文化也在相互交流和融合。
中餐在西方国家的普及和认可,西餐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都在逐渐增加。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总结:中西方饮食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无论是饮食构成、烹饪方式还是饮食习惯,都反映了中西方人们对食物的不同追求和价值观。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往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礼仪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相互沟通和交往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自文化的特点,促进跨文化交往的顺利进行。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从而为跨文化交往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具体目标包括:•探究中西方礼仪的历史渊源,分析其演变过程;•比较中西方在日常社交、商务场合等不同情境中的礼仪差异;•分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涉及文化、历史、宗教等多个层面;•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处理和融合中西方礼仪,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综合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深入挖掘中西方礼仪的根本差异;通过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中西方在不同场景下的礼仪表现;通过对比研究,找出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异同点。
4. 预期贡献:本研究预期将为中西方礼仪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为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及个人在跨文化交往中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同时,本研究也有望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提供实际参考。
5. 研究计划:•阶段一:文献调研,了解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基本特点;•阶段二:案例分析,深入挖掘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礼仪差异;•阶段三:对比研究,找出中西方礼仪文化的根本差异;•阶段四:撰写论文,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建议和展望。
以上为初步的开题报告,研究将在后续的实际工作中逐步深入。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开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开题报告篇一:摘要:随着国际化交流越来越频繁,饮食文化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中西方在饮食分化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
本文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深刻理解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跨越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进行融合。
关键词:饮食文化;跨文化交际;差异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07-01一、中西饮食文化文化是复杂的,它包括信仰、知识、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习得的任何习惯与才能,人类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但是随着人类群体的不同范围,文化的体现也出现了差异。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都是各自文化的浓缩。
中西国家文化底蕴的不同导致饮食风格也大不相同。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它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影响深远,占据了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地位。
西方国家因为曾经作为殖民地,拥有大量的移民,因此融合了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明。
二、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原因分析1、中西方饮食观念差异因为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哲学思想,西方人坚持科学理性的饮食观念,讲究科学营养,所以西方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之间的搭配。
食物搭配是否营养均衡、摄入的卡路里是否合适、营养成分能否被彻底吸收等这些问题在西方饮食文化中成为了一门烹饪学问。
西方人要求保持食物的营养,对食物的色香味没有很大的要求,很少将饮食当做精神享受。
在西方的宴席上,西方人讲究餐具和用料,讲究原料的搭配,在中国看来西方的饮食是很机械的。
但是中国人较为注重饮食的艺术性,对饮食的口感要求较多,但对营养方面比较不注重。
中国人觉得食物除了可以解决温饱,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在中国的饮食观念中,对食物味道的追求大于对营养的追求,这就导致中国的饮食过于注重食物的口感,具有片面性。
中西方国家饮食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2011.04.16~2011.05.13修改论文,递交第三稿
2011.05.28~2011.05.29参加答辩
预期成果以论文形式呈交。
特色或创新之处
本选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从而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与总结,尽可能全面的概括了中西方饮食文化中存在的差异,使大家可以对此有一宏观概念,进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的把握。
研究方法:查阅资料和文献,网上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
技术路线:去图书馆,在网上查阅资料、参考文献,通过网络进行调查。
实验方案: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分析总结出关键点,从而提出若干相关问题通过网络进行调查。
可行性分析:随着学习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电脑软件以及网络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很方便快捷的查阅资料,并完成网上问卷调查。因此,本方案可以实行。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通过对参考资料和文献以及网上资料的研究分析,列出论文的结构,理清思路,按论文结构和进度表进行写作。
2010.12.05~2011.01.14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11.01.15~2011.03.11完成论文初稿,并交导师审批
2011.03.12~2011.04.15修改论文,完成论文第二稿
应用前景: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研究,能够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例如,在我国饮食文化中对色、香、味、美感是相当讲究的,而在西方国家,更注重营养的搭配,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将色香味与营养搭配相结合,从而使饮食文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中西方“食”文化差异报告

中西方“食”文化差异报告研究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在今天这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具有现实意义。
餐桌,作为一个通用的交际平台,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对餐桌文化底蕴进行探究,不仅提高了提高跨文化意识,对中西方餐桌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也有助减少或避免在用餐桌平台进行交流时的失礼。
在比较中,我们能发现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能够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中西方“食”文化差异如下:1.餐桌礼仪上的差距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重视宴席座次礼仪,尤其是圆形桌。
且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
而西方则不然,没有主次,随机而坐。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西方文化开始交汇、碰撞、融合,所以有了共通点,比如不在餐桌上化妆,用餐时忌打嗝,取不到的食物不能站起来等。
2.餐桌气氛上的差异中国餐桌上讲究热闹,而西方的餐桌上讲究安静。
中国人平日里是安静的,但坐上餐桌后,就开始热闹起来,滔滔不绝地大声说话、劝酒、让菜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而西方人,平日里是好动、喧闹的,坐上餐桌便安静下来,沉默地切割着自己盘子里的食物。
气氛的不同,根源在于饮食观念的不同。
笼统的来说,中国的饮食观念是感性的,西方的饮食观念是理性的。
后文有对饮食观念差异的具体论述。
3.餐具上的差异餐具上差异的代表就是中国的筷子与西方的刀叉了。
中国筷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相比而言,刀叉的历史就很短了,西方人在大约十六,十七世纪才发明了刀叉。
中国使的用筷子,是有易经的风水学说来支持的。
使用筷子的四根手指,有分别的象征意义,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思想:“和”与“合”。
故中餐里大多数是不实行分餐的。
而西餐就不同,为了追求科学的饮食,保证自身的健康,严格执行分餐制度。
中西方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餐具,是因为最初生活习惯的不同。
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了农耕生活,主要作物是适应性强的谷子(黍)。
西方代表:欧洲,则是以畜牧业为主,主食当然是牛羊肉,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割完肉送进口里,很方便。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本站推荐)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本站推荐)第一篇: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本站推荐)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摘要:餐桌礼仪在交际当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学习和运用正确的餐桌礼仪,已不仅仅是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双效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餐具使用差异、座次安排差异、就餐氛围差异、及餐桌话语差异四个方面来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文化差异餐桌礼仪跨文化前言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不断增多,这种交流被称之为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影响信息传达效果的那些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构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文化。
外语学习者如果对所学国家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功能缺乏了解,就会出现不恰当的言行,从而产生交际障碍,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以致造成交际失误。
饮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和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本文正是以这些存在于中西方餐桌礼仪上的不同之处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这些不同之处的根源,进而引伸到研究更深层次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来。
在中国有句俗语“食不言,寝不语”,它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餐桌礼仪中用语现象的诠释,而在西方的文化中人们若在进餐时不与邻座攀谈,倒有失礼节。
在这里我们要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中言语行为的异同,因为它对于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有帮助。
中西餐差异调查报告

中西餐差异调查报告摘要:本文主要对中西餐文化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中西餐的餐桌礼仪、烹饪方式、食材选择以及口味偏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中西餐文化的差异,并总结出其中的重要因素。
一、引言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征之一,中西餐作为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其差异非常显著。
本次调查旨在探究中西餐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对丰富人们对不同饮食文化的理解有一定意义。
二、餐桌礼仪1. 中餐餐桌礼仪中餐注重“双筷子共用一个碗”的原则,吃饭时要局促身体,手和筷子不能太远离碗,以示尊重。
此外,长辈和客人要优先动筷,让座等礼节也非常重要。
2. 西餐餐桌礼仪西餐注重餐具的使用,用刀叉配合使用,规范的西餐礼仪包括起菜时把菜尽量切碎,吃面包时用手撕,喝汤时要用汤匙,举起酒杯时要对视,并轻轻碰杯等。
三、烹饪方式1. 中餐烹饪方式中餐烹饪方式多样,包括炒、烧、煮、蒸和炸等。
烹饪过程中炒菜锅常常高温烧烤,强调菜品原汁原味,注重火候的掌控以及切菜的技巧。
2. 西餐烹饪方式西餐烹饪方式以烤、炖、煮为主,如烤牛排、炖汤等。
烹饪注重时间和温度的把控,追求菜肴外观和口感的完美结合。
四、食材选择1. 中餐食材选择中国饮食文化非常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如鲜嫩的蔬菜、肉类、海鲜等,讲究色香味俱全。
同时,在中国,食材的选择还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菜品。
2. 西餐食材选择西餐注重食材的质量,如顶级牛肉、新鲜海鲜和优质蔬果等。
西餐的食材选择较为广泛,可以选择不同产地和种类的食材,以追求不同的风味和口感。
五、口味偏好1. 中餐口味偏好中餐的口味偏向于五味调和,咸甜酸辣和谐统一。
如麻辣烫、红烧肉等皆是中餐的典型代表。
2. 西餐口味偏好西餐的口味偏向于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但相比于中餐更为淡雅。
例如,柠檬酱烤鸡、奶油蘑菇汤等西餐经典菜肴。
六、结论通过对中西餐餐桌礼仪、烹饪方式、食材选择以及口味偏好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西餐在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等多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在世界文化融合过程中,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还是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队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可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文化,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自己的感染力。(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题目: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
姓名
专业
英语
年级
学号
时间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吃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因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吃的方式从而产生了“吃的礼仪”。其中包括了餐桌礼仪。不同地域的国家的餐桌礼仪都截然不同。本文则从众多国家中挑选了中国与美国来讲述其餐桌礼仪的不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虽然餐桌礼仪只是一个很小的礼仪方式,但它却体现出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明发展,而且随着世界各国的接触越来越密切,不同文化礼仪之间也会逐渐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其他地域的文化礼仪变得十分重要。地域、文化、餐桌礼仪、文明发展等文化差异中,餐饮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始至终都是重要的部分之一,当然也成为了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的餐饮文化。当你在和使用不同方式进餐的人吃饭时,如果你不了解他的饮食文化的话,那你就会陷入尴尬。我们不可能将全世界的饮食文化全都列举出来。那么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与美国在餐桌上的文化差异。
(一)、究的依据与意义
依据: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指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五千年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但近200多年,随着西方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我们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
林莹、毛永年:《西餐礼仪》,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杜莉、孙俊秀:《西方饮食文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阎冬:《筷子与刀叉-中西饮食文化比较》,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段洁:《餐桌礼仪与口才》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研究的内容:
一、宴会礼仪,二、在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三、上菜顺序,四、餐具。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读文献,刊物,做笔记,做记录。问卷调查,访谈。
三、论文大纲
论文题目: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的差异
提要:文献摘要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餐桌礼仪。
论文正文:
引言: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地位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一、研究方案
(1、研究
的目的,研究的内容,(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目的:
“民以食为天”,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方面的差异。世界上有三大美食:中国、法国和意大利,我们看看这些美食方面最基本的差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欧洲人很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来不会下什么工夫,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这是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异。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很多菜,可都长得很瘦,西方人每次菜很少,但都比中国人长得结识。再看看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论文内容:一、宴会礼仪,二、座次安排等研究。
四、参考文献
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朱燕:《现代礼仪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殷莉、韩晓玲《英语系与与民俗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