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教学方法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实验教案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实验教案第一章:信息论基础1.1 信息的概念与度量介绍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源的随机性,信息的不确定性。
讲解信息的度量方法,如香农熵、相对熵等。
1.2 信道模型与容量介绍信道的概念,信道的传输特性,信道的噪声模型。
讲解信道的容量及其计算方法,如单符号信道、多符号信道等。
第二章:信源编码与压缩2.1 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介绍信源编码的定义、目的和方法。
讲解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如冗余度、平均冗余度等。
2.2 压缩算法与性能评价介绍无损压缩算法,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
讲解有损压缩算法,如JPEG、MP3等。
分析各种压缩算法的性能评价指标,如压缩比、重建误差等。
第三章:信道编码与错误控制3.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介绍信道编码的定义、目的和方法。
讲解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如纠错码、检错码等。
3.2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介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如卷积码、汉明码、奇偶校验等。
分析各种信道编码技术的性能,如误码率、编码效率等。
第四章:数字基带传输4.1 数字基带信号与基带传输介绍数字基带信号的概念,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特性。
讲解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方法,如无编码调制、编码调制等。
4.2 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分析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传输速率等。
讲解基带传输系统的优化方法,如滤波器设计、信号调制等。
第五章:信号检测与接收5.1 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介绍信号检测的定义、目的和方法。
讲解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如最大后验概率准则、贝叶斯准则等。
5.2 信号接收与性能分析分析信号接收的方法,如同步接收、异步接收等。
讲解信号接收性能的评价指标,如信噪比、误码率等。
第六章:卷积编码与Viterbi算法6.1 卷积编码的基本原理介绍卷积编码的定义、结构及其多项式。
讲解卷积编码的编码过程,包括初始状态、状态转移和输出计算。
6.2 Viterbi算法及其应用介绍Viterbi算法的原理,算法的基本步骤和性能。
讲解Viterbi算法在卷积编码解码中的应用,包括路径度量和状态估计。
2024版信息论与编码教案

应用:算术编码在图像、视频和音频压 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JPEG 2000、 H.264等标准中采用了算术编码技术。 与霍夫曼编码相比,算术编码具有更高 的压缩比和更好的性能表现。
06
多媒体信息压缩编码
多媒体信息压缩编码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压缩编码的必要性
多媒体数据量大,存储和传输成本高,需通过压缩编码降低数据 量。
典型编码方法
03
详细介绍几种典型的编码方法,如香农编码、哈夫曼编码、算
术编码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理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信息论与编 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编码实践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编 码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探索新的编码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码分类
包括无损编码和有损编码,前者 可以完全恢复原始信息,后者则 会损失部分信息以换取更高的压 缩比。
霍夫曼编码的原理与应用
• 原理:霍夫曼编码是一种可变长度编码方法,根据信源符 号出现的概率来构造最优编码。它利用概率大的符号用较 短的码字表示,概率小的符号用较长的码字表示,从而实 现平均码长最短。
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信息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
信息系统
由信源、信道、信宿等组成的传输和处理信息的系统。
信息论
研究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和检索等过程中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
信息的度量与性质
信息的度量
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对信息进行量化,如香农 信息熵、互信息等。
信息的性质
包括普遍性、客观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 可压缩性等。
压缩编码的可能性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doc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Information Theory & Codec.一、课程教学目标1、性质和地位:信息论与编码是通信工程(与计算机通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该课程是继通信原理与程控交换之后,为从事通信信息的编码研究学习而开设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
2、知识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必要的练习、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信息论的信源、信源炳概念,熟悉信源、信道编码定理,掌握一些重要的编码方法,为将来从事通信信息资源研发应用打好必要的基础。
3、能力要求:除课堂学习理论知识之外,通过练习与实践掌握一些常用的编码定理与编码方法,加深对信息论编码与通信可靠性、安全性的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原则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外作业为主,以必要实习、实践(4~8学时)为辅的方法教学,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了解信息论信源炳重要基本概念;2.了解信息论的信源、信道编码定理;3.掌握信源炳的计算;4.掌握无失真信源最佳编码法(香农码、费诺码、哈夫曼码);5.掌握限失真信源常用编码法;6.了解几种信道差错编码及密码编码原理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1.总体安排:本课程授课时间为48学时,3学分。
具体授课内容与学时列表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章目本课程学分:3学时分配讲课学时课堂讨论编程实习合计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信源及信源嫡8第三章无失真信源编码72第四章限失真信源编码9第五章信道编码132第六章密码学6合计444482.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信息论的发展及通信系统的模型。
[教学内容]信息论的发展,通信系统的模型。
[重点难点]无。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作业]无。
[课时]1学时第二章信源及信源炳[目的要求]了解信源的信息量与嫡的概念,掌握信源炳的计算。
[教学内容]信源的描述分类,离散信源的炳和互信息,连续信源的炳和互信息, 离散序列信源的炳,冗余度。
[重点难点]自信息量、互信息,炳的计算。
“信息论与编码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信息论与编码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摘要:对“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对其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改革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论与编码;教学方法;数学方法一、教学地位分析信息论是整个信息科学发展的起源和基石,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信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从而获取最优信息系统。
由于其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在以往的高校教学中,往往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学生在经过完整的通信工程本科教学基础上,学习“信息论与编码”,能够很好地结合工程实践,运用“信息论和编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通信工程中遇见的实践问题,学以致用。
而随着信息科学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型”通信工程本科教学中,迫切需求在四年制的本科教学中,学生不仅具有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现“零距离”特征的应用型通信工程本科人才。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已逐渐走入通信工程本科教学,如图1所示,与“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共同组成了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铁三角”。
二、教学问题分析“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运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通信工程问题,因而其中的数学意义上的抽象概念和理论较多,而其最终的教学目的,也是教会学生运用信息论的“眼睛”看待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运用编码的方法解决通信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下述问题:[2-6]“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使用数学语言对通信工程问题进行描述,其数学意义上的定理和结论以严格的推理和证明作为依据,对其赋予实际的工程物理意义来指导工程实践,因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包含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也涉及大量的数学推导过程,对于工科类应用型本科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信息论与编码”的本科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较多的先修基础知识,数学学科中,包含“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通信工程学科中,包含“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52603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二、课程简介《信息论与编码》是信息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信息度量和信道容量的基本概念、信源和信道特性、编码理论等,为以后深入学习信息与通信类课程、为将来从事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源和信源熵、信道及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等。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 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theo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and channel capacity, source and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coding theory, etc.,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in-depth stud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urses, for the future to engage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actual work.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source and source entropy, channel and channel capacity, distortion-free source coding, noisy channel coding, etc。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河南新乡
4 3 0 507
要 信 息论 与编 码是 本科 通信 、 电子信 息类 专业开 设 的专业 基础课 之一 。对 本科 生而 言 ,这 门课程 比较 抽 象难
懂 。探讨 几 点教学方 法 的改革 思路 ,教 学实 践结 果表 明 ,改革提 高 了教学 质量 ,实现 良好 的教 学效果 。
信 息论与 编码 的教 学方法 及体 会 。
不确 定 性 的 差 。在 讲 解 新概 念 时 经 常与 已学 概念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与 已有 概 念 间 的 区别 与 联 系 ,深 刻探 讨 其 物 理 意 义 的差别 ,避免 知识 点之 间的混 淆 。
1激发学生 的兴趣
没 有 兴趣 ,任 何 课 程 学 习 起 来 都 很 痛 苦 , 尤 其 是 如信 苦 。所 以 , 在教 学 过程 中不 能 只 一 味地 教 , 更 要培 养 学 生 的 兴趣 。 因而 ,如 何 能够 让 学 生在 课 程 学 习 的 过程 中既 感受 到信
5近 世代数的弱化
除了涉及 高等 数 学 、 率论 \ 性 代 数等 这 些学 生可能 概 线
学 习过 的课 程 外 , 息论与编 码还 有一个 特 色 : 信 在信 道编 码
信 道 容 量 、信 息 率 失 真 函 数 、 实 现 信源 编 码 、信 道 编 码 等 实验 。通 过 这 些 编 码 的 过 程 ,他 们 一方 面 可 以理 解 抽 象 的课 本 知 识 , 另 一 方 面还 可 以提 高他 们 的编 程 能力 和
关键 词 信 息论 与编 码 ;逻辑推 理 能力 ;教 学方法
中图 分类 号 :G 5 6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7 — 8 X 2 1 ) 9 0 5 — 2 6 1 4 9 (0 1 0 — 0 8 0
全方位掌握信息编码教案的方法与技巧

全方位掌握信息编码教案的方法与技巧第一章:信息编码基础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编码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的信息编码方法1.2 教学内容信息编码的定义与作用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数字编码与字母编码常见的信息编码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编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中的信息编码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探讨不同信息编码方法的优缺点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信息编码基础知识的掌握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信息编码方法的理解第二章:数字编码方法2.1 教学目标掌握数字编码的基本方法了解数字编码的应用领域学会数字编码的实际操作2.2 教学内容数字编码的定义与作用常见的数字编码方法数字编码的应用领域数字编码的实际操作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字编码的基本方法和应用领域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编码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法:探讨数字编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数字编码方法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数字编码方法的掌握第三章:字母编码方法3.1 教学目标掌握字母编码的基本方法了解字母编码的应用领域学会字母编码的实际操作3.2 教学内容字母编码的定义与作用常见的字母编码方法字母编码的应用领域字母编码的实际操作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字母编码的基本方法和应用领域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字母编码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法:探讨字母编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字母编码方法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字母编码方法的掌握第四章:信息编码的应用案例分析4.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编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学会分析信息编码的应用效果掌握信息编码的实际操作技巧4.2 教学内容信息编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信息编码的应用效果信息编码的实际操作技巧4.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编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编码的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法:探讨信息编码的应用效果和操作技巧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信息编码应用案例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信息编码应用效果和操作技巧的掌握第五章:信息编码的实践与创新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编码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编码创新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编码的实践活动5.2 教学内容信息编码的实际操作练习信息编码的创新方法与技巧信息编码的实践活动5.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编码的实际操作练习创新引导法:激发学生对信息编码创新的兴趣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信息编码的实践活动5.4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创新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在创新中的表现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信息编码实践与创新的理解第六章:信息编码的安全性6.1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编码在保证数据安全中的作用掌握信息编码中加密和解密的基本概念学习信息编码安全性的一般原则和措施6.2 教学内容信息编码与数据安全的关系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解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信息编码安全性的一般原则和措施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编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编码安全性的事件和解决方案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提高信息编码的安全性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信息编码安全性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信息编码安全性的掌握第七章:信息编码的标准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编码标准化的意义掌握信息编码标准化的基本过程熟悉常见的信息编码标准7.2 教学内容信息编码标准化的定义和意义信息编码标准化的基本过程常见的信息编码标准介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编码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编码标准化的实际案例小组讨论法:探讨信息编码标准化的优点和挑战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信息编码标准化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信息编码标准化的掌握第八章:信息编码在特定领域的应用8.1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编码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掌握信息编码在特定领域的实现方法学习信息编码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分析8.2 教学内容信息编码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概述信息编码在特定领域的实现方法信息编码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编码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编码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探讨信息编码在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信息编码在特定领域应用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信息编码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掌握第九章:信息编码的未来发展趋势9.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编码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信息编码未来的发展趋势学习如何适应信息编码的未来变化9.2 教学内容信息编码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信息编码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适应信息编码的未来变化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编码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小组讨论法:探讨信息编码的未来发展方向创新引导法:激发学生对信息编码未来创新的思考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信息编码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信息编码未来发展趋势的掌握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信息编码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内容展望信息编码领域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信息编码持续学习的兴趣10.2 教学内容回顾信息编码方法和技巧的主要知识点探讨信息编码领域的潜在发展机会展望信息编码的未来研究方向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信息编码的关键概念和方法小组讨论法:讨论信息编码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互动提问法:激发学生对信息编码持续学习的热情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信息编码学习内容的掌握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对未来信息编码学习的思考和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信息编码基础的概念和原理讲解:这是理解整个信息编码教案的基石,学生需要掌握信息编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信息论和编码课程设计

信息论和编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量、熵、信道等;2. 掌握常见编码方法(如: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的基本原理及特点;3. 了解数字通信系统中误码的产生原因及其纠正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分析简单通信系统;2. 能够运用编码方法对信息进行压缩和还原;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通信过程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激发学生对信息科学和通信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论和编码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信息论基本概念:信息量、熵、信道容量、互信息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信息论基础2. 编码方法:- 哈夫曼编码:原理、构造方法及应用;- 算术编码:原理、算法流程及应用;教材章节:第二章 编码方法3. 误码纠正:- 误码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简单误码纠正码:奇偶校验、海明码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误码纠正4. 信息论与编码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周:信息论基本概念;2. 第2-3周:编码方法(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3. 第4周:误码纠正;4. 第5周:应用案例分析及讨论。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与课程目标紧密关联,涵盖信息论和编码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以上教学安排,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论和编码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信息论和编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方法探究【中图分类号】g640
本文结合作者《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多年的教学经历就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领会”信息论与编码”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该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内容如何讲授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1概述
“信息论与编码”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或相近专业开设的课程,之所以开设该课程,是因为该课程设计的编码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无线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中。
专业技术人员在研发工作中经常用到该技术。
本文从该课程的教学中同学们经常提出而且相关的专业书籍并没有完整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出发,用最基本的理论(有些甚至是初高中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推理,期望通过该课程(及其它课程的教学),让同学们能够用已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待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和了解该领域在全世界的发展情况以后,可以从更长远的角度提出更加高深的问题,促进信息科学的发展。
2”信息论与编码”教学中需关注的问题
2.1”信息论与编码”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信息论与编码”是电信工程及相关专业中难度最高的几门课程之一,授课时首先需要让同学们明确”信息论与编码”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这是所有同学此前并不知晓且真正关心的问题,甚至现在国内有些排名靠前的高校,有的开设了该课程,后来又取消;或
者有的在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掌握熵等基本概念。
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同学们都说学过熵的概念,但迄今为止,在我的教学中,讲授该课程之前,没有一个本科学生能够真正解释熵的含义。
对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中,”信息论与编码”的重点应放在编码上。
信息论实际上是存在性定理的证明,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来说,难度很大。
而编码技术(实际上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的入门或者钻研深一点其实并不难。
上面谈到的编码问题真正要解决的是通信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有效性问题和可靠性问题。
通信中有效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信息压缩,即信源编码;可靠性问题的解决措施是提供冗余信息,即信道编码。
即,通信中的有效性问题和可靠性问题分别通过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来实现。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解决其实是一对矛盾。
信息论与编码的核心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
传统的固话通信强调的是有效性的解决,而目前广为流行的无线移动通信中的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需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语音业务需要信道编码的原因是恶劣的通信环境;数据业务需要信道编码则源自数据可靠传输的基本技术指标。
2.2通信中的有效性问题
从概念上讲,同学们都会逐渐接受通信有效性问题的重要性。
需要让同学们明确的是:
如今的有效性问题与传统通信的有效性问题完全不一样。
传统通信中实现有效性的措施基本上指的是pcm,即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技术。
而如今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无线移动通信的业务、宽带数据业务都远远超过固话业务,由此派生出的通信有效性的如下几种解决措施:一是无线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问题;一是视频通信中的图像编码;另一个是数字信号的压缩编码。
授课时需要明确的是:移动通行中的语言数字化技术完全不同于pcm,pcm的性能虽然很好,但不能应用在无线移动通信中,理由是无线移动通信的宽带有限。
因而将参量编码与pcm的波形编码结合起来用于无线移动通信,既克服了参量编码速率低但质量差的特点,又折衷了pcm质量好但速率高的特点。
头像编码的过程类同pcm,只是遵循基色编码字理。
数字信号压缩编码最显著的例子是huffman编码。
显然有众多的参考文献分析介绍huffman编码,并且给出看似很容易接受的实例,但这些文献大都基本上采用的是每次将两个概率压缩一次,没有介绍编码的根本法则,即,到底将多少概率压缩为一个概率,而实际上由于同学们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个概率压缩后仍编码为同等长度,因而在huffman编码的教学中,应强调多少个概率压缩为一个概率的原则。
2.3通信中的可靠性问题
上面已经谈到过通信中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是一对矛盾,具体体现在:有效性的解决措施是去除冗余信息,而可靠性则是通过在信
息中附加冗余信息,对信息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差错予以纠正。
对可靠性问题的解决由于难度很大,本科生基本上只限于入门和了解。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信道码的分类问题,即,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
二者间最根本的差别取决于冗余信息的产生是否只与本时段的信息有关。
分组码技术较多,同时也较卷积码容易实现,最常见的是汉明码,信道码的几乎所有文献中都要谈到汉明码。
传统的分组码译码方式是最大似然译码。
实用的分组码技术是bch和rs码,因为其纠错能力优于汉明码。
至于卷积码较分组码性能更优,但码率明显偏低,如用于2g、3g的卷积码的码率均为1∕2、1∕3,明显低于分组码。
卷积码的应用源于viterbi提出了较易工程实现的算法viterbi算法。
1993年来,turbo码和ldpc码迅速发展起来。
从本质上说,turbo 是卷积码的延伸和发展;ldpc本质上是分组码。
但turbo码和ldpc 码采用了提高精确度的迭代译码。
迭代译码影响了卷积码,使得卷积码实现时也采用了迭代算法。
本科生完全掌握上述概念难度很大。
针对信道编码应用广的特点,可由浅入深地向同学们介绍分组码的编码、译码和卷积码的编译码对有志于从事信道编码研究工作的学生是必要的。
3结论
由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必不可少的涉及到信源编译码和信道编译码。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同学们认识到分别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解析如何来解决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势必可以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