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15篇)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文献综述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展

本科生毕业综述论文题目: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展学生:指导老师:年月日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总结研究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查阅国内数据库的文献查阅,以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防护对策及存在的的问题为综述重点,总结了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现状。

结果: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是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

结论:提高广大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培训和防护措施,做到有效防护,维护身心健康。

[关键词]护理人员;安全防护;研究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职业性危害,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严重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1]。

随着对医院感染和职业性危害认识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职业的特殊性对医务人员现存及潜在的危害。

为进一步研究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特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临床护士自身防护的文章进行综述。

1.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中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环境因素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叫做职业危害因素。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分4类:生物、化学、物理和心理危害[2]。

1.1 生物性危害因素大量调查结果表示,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和职业暴露率,导致了较高的感染率和带菌率。

常见的生物性因素为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与感染患者的直接接触或接触其分泌物、组织、体液等可导致护理人员感染。

含病毒浓度较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还有其他的体液,如滑膜液、胸膜液也可能传播疾病[3]。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篇综合报道指出,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比一般人群高3—6倍。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资料显示,到2000年底,美国已有多名医务人员被确诊由于职业暴露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护理本科护士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护理本科护士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护理本科护士毕业论文模板(10篇)[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3)06(a)-0142-03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ew nurse′s working pressure sourceYANG Bi-ping WANG Yu-dan NING BoNursing Schoo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University,Guangzhou 510310,China[Key words] New nurse;Working pressure;Pressure source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理是一项具有压力强度较高的工作,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1]。

新毕业护士作为护理人员的新力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其所面对的困难和承受的压力比一般护士要大得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毕业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问题,本研究对其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和分析。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23年9月~2023年9月广东省4家三甲医院资历在1~3年的94例新毕业护士为研究对象,男11例,女83例;大专51例,本科41例,硕士研究生2例;内科27例,外科23例,监护室17例,手术室15例,急诊8例,其他科室4例。

1.2研究方法1.2.1研究工具在参考“中国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和王妤等[2-3]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初步修订”建议的基础上,根据新毕业护士的特点自行设计“新毕业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

量表的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性别、文化程度及所在科室;第二部分为评估内容:包括5个因子,15个条目,每个条目的选项分4个等级,即完全没有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重度压力,分别赋予0~3分,总分45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的程度越大。

1.2.2研究过程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所有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发放,由被调查者立即填写,填写后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4份,回收率100%,条目应答率100%。

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策略分析

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策略分析
2.2提高急诊的护理水平
急诊护理工作的难度较高,具有复杂、快速、流动性较大等特点,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院应当制定急救的工作流程,并且以急诊环境和病人特点为依据,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急救水平等进行培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水平。由于急诊部门与危重症监护治疗密切相关,因此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医学监测和抢救治疗措施,改善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改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也应当进行积极主动的护理,这样才能够快速反应、急速变化的急诊特点相匹配,从而提高急诊护理的水平。 代写论文
护士专业素质较差,指的是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缺失也会导致护理风险的加大。由于急诊科的患者多是急重病患者,因此急救的难度比较高,如果护理人员缺乏经验,对药物的不良的反应和患者的病情评估缺乏准确认知,就不能及时的采取科学护理措施,延误抢救的时机。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的淡薄是导致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在相关的调查研究中,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其在执行医嘱、日常护理、护理记录等方面就会出现漏洞。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就会造成重要证据的意识,在医疗纠纷的裁判过程中丧失举证权利。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护理人员应当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设身处地的为病人考虑,并做到尊重患者的个人意志。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还应当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不仅要治愈患者的生理疾病,还要治疗患者的心[毕业论文 网]理疾病,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护理人员只认同并且接受这种科学的护理观念,才能够以知促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在医院内部不仅要将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宣传,还要通过具体制度将这一观念进行落实,促进这一先进理念在医院内部的生根发芽。护理人员也能够遵循既有制度,将这一理念发扬光大,进而不断提高急诊护理的水平,缓解护患之间的矛盾,提高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论文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论文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开展急诊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前后的两年内医疗投诉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我院开展急诊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后医疗投诉事件明显减少,p<0.05。

结论目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数量,对于保护护理工作人员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高,随之而来医院的医疗纠纷事件在全国各地也屡见不鲜。

因此医疗护理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如何在日常护理中有效的保护护理人员的权益及患者的疗效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鉴于此,本人进行了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的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9年开始在急诊科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的临床实践活动,选取该活动开展前后2年内急诊科医疗纠纷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比较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前后2年内我院急诊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

以人员构成因素、护士因素及患者因素作为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对所有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案例的总数及发生原因的构成比,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安全隐患分析1.2.2.1 人员因素医院往往由于编制的调整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护理队伍多为地方院校毕业的护理毕业生所组成,学历较低、工作经验缺乏等均为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1.2.2.2 护士因素护士因素为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

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讨论

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讨论

急诊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讨论会
时间:2022.7.15
地点:急诊科护士站
参加人员:XXX XXX XXX XXX
记录着:XXX
分析讨论:
事情经过:7.月13日02:30分在急诊科治疗室给XXX病人进行静脉穿刺,未成功。

更换针头过程XXX自己刺伤自己。

患者静滴结束离开医院,经收费处查电话号码,已经联系病人。

但是病人没有来。

【病因分析】:
XX :急诊科是临时点,治疗室分为较小,不好操作。

XXX:护士对危险预见性能力不够强。

XXX:针刺伤后没有及时留病人电话,便于检查病人是否有传染病。

XXX:针刺伤后可以叫医生开病人的化验,及时检查病人是否有传染病。

等病人回家后再来检查几率会很小的。

【整改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职业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
锐器伤的处理。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行
为。

3、强调在工作环境狭小的地方,特别要小心行事,提高对危险行
为的预见性和风险意识。

【处理措施】:
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以后统一规范如下:组织大家学习,以此为例,引以为戒,不断提高对危险的预见性和风险意识。

通过学习可以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学会保护好自己,避免在工作中受到伤害。

学会对针刺伤的应急处理和不良事件上报的流程。

【毕业论文写作攻略大全攻略】-急诊护理论文参考题目

【毕业论文写作攻略大全攻略】-急诊护理论文参考题目

急诊护理论文参考题目一:1、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2、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3、同伴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应用研究4、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5、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6、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7、基于循证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8、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9、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10、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11、急诊护理暴力风险分析及其预防策略12、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13、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14、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15、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急诊内科患者的影响16、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17、急诊患者家属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18、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19、CICARE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20、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应用研究21、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22、优化护理流程在STEMI急诊PCI救治中的效能研究23、基于Benner理论构建急诊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4、优化急诊护理路径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效果25、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26、不同护士群体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27、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升急诊室护士评估能力的应用研究28、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29、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30、品管圈在提高患者交接过程中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满意度的效果评价31、床边动脉血乳酸水平和急诊危重患者病情、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研究32、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3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34、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3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36、赖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急诊护理中的运用急诊护理论文参考题目二:37、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急诊护理38、PDCA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的作用39、急诊护理路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40、急诊气管插管病人首次口腔护理适宜时间的研究41、湖南省三级综合医院急诊预检分诊人员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42、柳州市三级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43、基于CGA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44、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45、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46、急诊护理中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47、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48、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49、护理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50、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51、品管圈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52、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护理中的干预体会5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54、柔性管理在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55、舒适护理对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效果评价56、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57、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58、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59、循证护理在急诊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60、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61、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62、新疆贫困县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服务能力现状研究63、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64、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65、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66、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67、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68、早期康复护理对AMI患者急诊PCI后血流动力学影响及临床意义分析69、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7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71、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72、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7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74、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75、急诊科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态度的调查与分析76、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77、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认知状况的研究78、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79、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急诊护理论文参考题目三:80、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81、早期护理干预对AMI患者急诊PCI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82、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83、湖北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及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84、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85、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评价8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及风险管理的构建与应用研究87、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急诊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88、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应对策略的研究89、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0、急诊护理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探讨91、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92、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9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94、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9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96、急诊护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97、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应用性研究98、三种压疮危险评估量表对急诊病人压疮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99、急诊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现状调查分析100、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101、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对策102、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现状调查与干预措施研究103、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压力与应对的研究104、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研究105、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及健康状况的研究106、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107、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108、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09、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110、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护理纠纷如何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十个实用的时间管理方法!预收从速时间管理方法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开题报告2500字》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开题报告2500字》
创新之处:本文从环境、组织以及个人层面来分析导致护士压力的压力源,实际上是对造成急诊护士压力的内外因素都进行了分析,在环境因素上,还对行业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与研究角度与护士工作息息相关,并深度结合了护士的工作状况与客观实际,
研究方法:
文献法:文献法是分析相关研究资料的方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笔者不仅对“急诊护士”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而且对其内容也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关于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护士工作压力水平现状的研究。国外尚有发现护士工作压力处于中低水平的研究,第一,护士工作压力水平现状的研究。国外尚有发现护士工作压力处于中低水平的研究,而国内研究几乎均指向中高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国内外护士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导致的。
[7]邢利民,任之珺,周玉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士的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20,35(08):17-19.
[8]邓蓉,陈芳,刘珊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03):256-261.
[9]崔晟,张丽君,杨洪智.临床护士心理弹性在觉知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J].护理研究,2019,33(07):1244-1247.
2.应对方式研究现状
应对方式是个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困扰而采取的措施、策略或手段方法等。应对是影响压力结果的重要中间因素;个体采用何种应对方式与特定的压力场景有关;对某个个体有用的应对方式在另一个个体身上未必有用。
关于测量,国内学者编制和汉化了众多量表。徐霞,王亚玲,徐铭 开发了应对方式问卷。莫阔,李敏,邵伊凡对国外量表进行了中文版修订。孙琼(2020)根据中学生群体特点编制适用于中学生的量表。徐嘉琦,王玫,何华英于2020年开发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等。关于护士的应对方式,目前的研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刻。作为压力源产生压力结果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因素,应对方式在保持护士的身心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申一帆等的研究发现,柔性管理能够增加护士的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能够帮助护士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陶艳玲等的研究发现,当压力来临时,半数以上的护士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而约五分之一的护士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护士应对方式现状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应对方式作为压力导致压力结果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因素,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2 - 关键词···················································- 2 - 前言····················································- 2 - 分析····················································- 2 - 对策····················································- 4 - 参考文献:·················································- 6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合理风险因素,提出防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

结果:经过防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

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

前言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

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

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

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

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十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

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

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

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对策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

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

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0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

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化。

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测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