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基础知识
选煤

上式中
V-颗粒体积(m3) δ -颗粒密度(Kg/m3 ) ρ -悬浮液密度(Kg/m3 ) g-重力加速度(m/s2)
根据上述公式,当δ >ρ ,颗粒下沉;
当δ <ρ ,颗粒上浮;
当δ =ρ ,颗粒悬浮。
在重介质选煤过程中,悬浮液中的颗粒除受到重力和浮 力的作用外还受到悬浮液流体的阻力作用。这种阻力包括粘性 阻力和流体阻力。大颗粒物料(大于6mm)在重介质悬浮液中运 动时,主要受流体阻力的影响,粘性阻力的影响很小。小颗粒
在运动中所受到的流体阻力比较复杂,它与颗粒的粒度、形状
以及悬浮液的密度和粘度有关。通常,颗粒越大,介质粘度越
小时,颗粒在重介质悬浮液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影响就越小。
因此,颗粒的粒度越大,分选速度越快,效率越高。
2.3 重介质选煤优缺点
1. 分选效率高 2. 可高效率地分选难选煤和 极难选煤,适应性强 3. 分选密度调节范围宽 4. 处理能力大 5. 生产过程易于实现自动化 1. 增加加重质回收系统,消 耗加重质; 2. 设备磨损和维护量加大。
优点
缺点
2.4 重介质选煤应用范围:
a. 分选易选至极难选煤; b. 再选跳汰机的中煤和精煤; c. 与其它选煤方法组建联合的流程; d. 分选需要高度解离的原料,如夹矸煤含量大或 破碎后可解离出黄铁矿的原煤; e. 低密度分选超低灰精煤
2.5 重介质悬浮液
重介质悬浮液
由高密度的矿物细粉(加重质)在水中形成悬
低悬浮液的粘度,从而减少悬浮液对颗粒的阻力。
影响分选效果的主要因素
1、入选原煤的性质 重介质选煤过程中,入选原煤的粒度越大,分层速度越快, 分选的效率也越高,因此,重介质选煤都是分级入选,而且对 限下率和含泥量有一定限制。
《选煤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设备:跳汰机、重介 质旋流器、离心机等
过程:煤和矸石混合 物进入设备,在重力 作用下,密度大的矸 石下沉,密度小的煤 上升,实现分离
应用:广泛应用于煤 炭洗选、煤矸石分离 等领域
磁力选煤原理
磁力选煤是利用 磁性差异进行选 煤的一种方法
磁性差异主要体 现在煤和杂质之 间的磁性差异
磁力选煤设备主 要包括磁选机、 磁选柱等
实际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
操作前必 须进行安 全培训, 了解设备 性能和操 作规程
操作过程 中必须穿 戴好防护 用品,如 安全帽、 防护服等
操作过程 中必须遵 守操作规 程,不得 擅自改变 设备参数 或操作流 程
操作过程 中必须注 意观察设 备运行情 况,发现 异常及时 停机检查
选煤的方法和分类
重力选煤:利用煤和矸石的密度差 异进行分离
浮选:利用煤和矸石的表面性质差 异进行分离
磁选:利用煤和矸石的磁性差异进 行分离
化学选煤:利用煤和矸石的化学性 质差异进行分离
联合选煤:将多种选煤方法结合使 用,提高选煤效率和效果
PART 3
选煤的基本原理
重力选煤原理
原理:利用煤和矸石 的密度差异,通过重 力作用进行分离
选煤技术发展趋势: 新型选煤工艺、设 备、技术的研发和 应用
选煤技术展望:与 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融合,提高选煤效 率和质量。
提高选煤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采用先进的选煤技术,如重介质选煤、浮选、磁选等 优化选煤工艺流程,提高选煤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加强选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加强选煤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选煤技术的应用水平
磁力选煤过程主 要包括磁性分离 、磁性吸附等步 骤
选煤知识点总结

选煤知识点总结煤炭的形成与分类煤炭是一种矿石,是一种化石能源,它是在几亿年前由陆地植物在湿地环境中死亡后经过压缩和化学作用形成的。
根据形成过程和性质的不同,煤可以分为褐煤、烟煤、石煤和泥煤四大类别,其中烟煤的质量最好,其热值和灰分含量都较高,是现代工业最主要的能源矿产之一。
煤炭的性质煤炭是一种多孔、多孔的岩石,一般呈黑色或褐黑色,具有一定的光泽。
煤炭的物理性质包括热值、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硫分、灰熔点等。
其中,热值是煤炭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是煤炭燃烧时释放能量的指标,煤炭的热值越高,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就越大。
煤炭的利用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冶炼、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领域,其中发电是煤炭利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在燃煤发电厂,煤炭首先经过破碎、磨粉、燃烧等处理,产生热能,然后再通过锅炉产生蒸汽,用来推动汽轮机发电。
目前,我国的电力供应依赖主要靠燃煤发电厂提供。
煤炭的开采与加工煤炭是地质工程的宝贵资源,其开采过程非常复杂。
煤矿开采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方式。
在露天开采中,矿山盖区的土壤和岩石被清除,再利用爆破方法将煤矿裸露出来,最后再利用挖掘机和运输设备来采掘煤炭。
井下开采是通过井下采煤机和其他设备将煤炭从井下运出。
煤炭的环保与清洁利用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健康以及气候变化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煤炭的环保和清洁利用是当前全球能源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各国正在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例如燃煤发电厂的超低排放、超临界技术、煤制气、煤制油等技术,来减少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煤炭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对于我们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煤炭利用也面临着环保和清洁利用的挑战。
我们应该努力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炭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选煤基本知识

选煤基本知识第一章:序言第一节:煤炭的形成,性质,分类和用途1.煤炭的形成:古代植被的残骸沉积在地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和地壳运动,在隔绝空气,高温,细菌,高压的作用下逐步演化而成。
2.煤炭的形成阶段:泥炭化阶段(腐泥,泥炭);煤化阶段(褐煤,烟煤,无烟煤)3.煤炭的组成:C,H,O,N,P,S,稀有元素,矿物杂质【有机物(可燃体),无机物】4.煤岩的组成:镜煤,亮煤(有光泽);暗煤,丝炭(无光泽)5.煤炭中的硫:有机硫,无机硫(硫化铁—洗选除去,硫酸盐—燃烧,净化烟道气除去)罗加指数:烟煤结焦能力(鉴定粘结性,确定煤号)Y值:煤粒隔绝空气加热后软化成胶体层厚度的最大值(判定结焦能力)8.煤的分类与用途:《中国煤炭分类》按照煤化程度,工艺性能分为烟煤,无烟煤,褐煤烟煤: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1/3焦煤,肥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9.我国的炼焦煤:贫煤,瘦煤,焦煤,1/3焦煤,肥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第二节:选煤,选煤厂及选煤工艺流程1.选煤的概念:利用煤炭与其他矿物杂质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在选煤厂内利用机械方法去除原煤中的杂质,把煤炭区分成各种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2.选煤的目的:(1)除去杂质,降低硫分,灰分;(2)划分成不同的产品种类提高利用率;(3)除去矸石,减少矸石的无效运输,为矸石回收利用提供可能;(4)除去大部分灰分,50%-70%的硫化铁,减少燃烧时的污染3.煤炭用户的主要要求:(1)冶金焦炭的要求:灰分小于12.5,硫分小于1.5(2)化肥造气:(大中化肥厂:粒度大于25,无烟块煤,块精,灰分小于15,硫分小于1;小化肥厂:粒度13-25,无烟块煤,无烟洗小块,无烟型)(3)蒸汽机车用煤:发热量大于25.10MJ/Kg,灰分小于25,硫分小于2.5,挥发分约16,熔融温度大于1200℃,粒度13-50的气煤,长焰煤,弱粘煤(4)电厂用煤:旧厂——块煤;新厂——粒度小于13的末煤(5)高炉喷吹煤:粒度小于13,末粉状,灰分小于12.5,水分低,固定碳含量高,硬度小(6)民用燃煤:无烟的块煤,末煤(煤球,蜂窝煤)4.选煤的方法:(1)干湿选煤:1)干法选煤:空气状态;2)湿法选煤:水,重液,悬浮液状态(2)重力,浮选,特殊选煤:1)重力选煤:密度区别(煤 1.2-1.8,矸石大于1.8);2)浮选:润湿性(针对粒度小于0.5);3)特殊选煤:导电性,导磁性,摩擦性,射线透射性5.人工拣矸:颜色,光泽,外形注意:当煤炭与矸石的硬度差别较大的块煤时,可利用滚筒碎选机进行选择性破碎6.选煤的产品:(1)主产品:精煤(2)副产品:中煤,混煤,煤泥(3)废弃物:矸石,尾矿7.选煤厂的分类:(1)按照目的分类:炼焦煤选煤厂(工艺复杂,灰分低);动力煤选煤厂(工艺简单)(2)按照位置分类:矿井型选煤厂(一对一洗选);群矿型选煤厂(入选多个矿区);矿区型选煤厂(在矿区内入选外来煤);中心型(设于矿区外的独立选煤厂,入选外来煤);用户型选煤厂(设于用户工业场所)8.现代化选煤厂的工艺:(1)分选作业:降低矿物,其他的杂质(2)辅助作业:不改变煤质的其他工序9.工艺原则流程图:按照原料煤的加工顺序表述煤炭洗选过程10.工艺设备流程图:用符号表明工艺过程所用设备及其相关关系的图谱第二章:筛分第一节:概述1.筛分:用带孔的筛面把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分成各种粒度级别(筛分机)2.筛分产物:筛上物,筛下物3.煤质粒度级标准:特大块(>100);大块(>50);中块(25-50);小块(13-25);粒煤(6-13);混块(>13);混中块(13-80);混煤(<50);末煤(<25);粉煤(<6)4.筛分的类别:(1)按方式:干筛,湿筛(2)按照任务:准备筛分(破碎,分选前);检查筛分(二度破碎);最终筛分(分级筛);脱水筛分(选后脱水);脱泥筛分(湿法脱去煤泥);脱介筛分(脱介筛);选择性筛分(按质量,粒度分级)5.原煤筛分处理过程:原煤——准备筛分(小粒度的直接进入分选)——手选(分出矸石)——破碎——检查筛分(大粒度的二次破碎)——分选6.筛分的顺序:(1)由细到粗:优点——便于检查,更换筛面;便于筛下设仓;便于运输;设备高度低。
煤炭洗选加工工艺(选煤概论-选煤基础知识讲座)

上榆泉煤矿洗选中心
1.1煤的形成
煤是由古代的植物在湖泊、沼泽地带埋没在水底、泥沙中,经过漫 长的地质年代和地壳运动,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在细菌、高温、 高压的作用下,经过生物、物理、化学作用,逐步演变而成的。
第4页
上榆泉煤矿洗选中心
1.1煤的形成
第5页
上榆泉煤矿洗选中心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煤的分类
1)根据煤的形成过程,煤可以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 大类。 我国是以煤化程度及工艺性能作为煤的分类标准。 根据煤化程度可将煤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很高 很低 高 1.1~1.4 脆弱,易裂 无 低 1.2~1.4 较高 无 很低 1.35~1.9以上 高 无
很软,呈海绵 状
有
腐植酸
有
有
第 11 页
无
无
上榆泉煤矿洗选中心
1.3煤的组成
煤是不均质的混合物,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部分组成,主要是 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磷六种元素组成,可以燃烧, 所以也叫可燃体。 无机物质主要是各种矿物杂质,通常不能燃烧。
上榆泉煤矿洗选中心
第8页
上榆泉煤矿洗选中心
1.2煤的分类
第9页
上榆泉煤矿洗选中心
1.2煤的分类
肥煤、焦煤、瘦煤和无烟煤属稀缺煤种,受国家立法保护,见《特殊 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并规定特属稀缺煤种必须全部洗 选,限制作为燃料直接利用。
第 10 页
上榆泉煤矿洗选中心
1.2煤的分类
不同煤化程度的煤炭特征
第 23 页
上榆泉煤矿洗选中心
1.5煤的用途
9.瘦煤:炼焦配煤的重要原料,可提高焦碳的机械强度。
选煤基础必学知识点

选煤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煤的形成与组成:煤是由植物残体在地下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含碳、含氢、含氧、含少量氮、硫的有机燃料。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和硫。
2. 煤的分类:根据煤的成熟程度和煤中挥发分的含量,煤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类型。
3. 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容重、孔隙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抗冻性等。
4. 煤的化学性质:煤可以在高温下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例如燃烧、气化、液化和干馏等。
煤中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碳含量、挥发分含量、
固定碳含量、灰分含量等。
5. 煤的燃烧特性: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热能,并产生一系列燃烧产物,如烟气、灰渣和烟尘等。
煤的燃烧性质包括燃点、可燃性和热值等。
6. 煤的加工和利用技术:包括煤的洗选、煤的破碎、煤的干馏、煤的
气化、煤的液化等技术,以及煤的燃烧和发电技术。
7. 煤的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对
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开采、加工和利用
对于实现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8. 煤矿安全:煤矿是煤的开采和生产基地,煤矿安全对于保障矿工生
命财产安全、保持煤炭生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安全知识包括煤矿通风、防灭火、安全设备、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
选煤基础知识

选煤基础知识目录选煤基础知识 ..............................................................................................第一节煤的性质和分类 ....................................................................1.煤是如何形成的? ..........................................................................2.煤的性质有哪些? ..........................................................................3.煤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4.什么是煤岩组成? ..........................................................................5.煤的化学组成包括哪些? ..............................................................6.煤中水分存在有哪几种类型? ......................................................7.煤的水分含量对其应用有何影响? ..............................................8.什么是煤的灰分? ..........................................................................9.灰分对煤的应用有何影响? ..........................................................10.什么是煤的挥发分? ................................................................11.什么是煤的固定碳? ................................................................12.煤的元素分析包括哪些项目? ................................................13.煤的工艺性能包括哪些? ........................................................14.煤的密度有哪些表示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选煤概论知识点总结

选煤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选煤的原理
选煤的原理是通过对煤中有用成分和有害成分进行物理或化学方法的分离,使煤的燃烧性
能和经济价值得以提高。
一般来说,煤中有用成分主要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而有害成分主要包括灰分、硫分、磷分和水分等。
因此,选煤的原理就是通过去除有
害成分以及提取有用成分,提高煤的质量和利用率。
二、选煤的方法
选煤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包括重选、浮选、干法选煤和湿法选煤等,其原理是通过煤中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行物理分离。
化学法包括煤液化、煤气化、煤转
化等,其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煤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三、选煤的工艺流程
选煤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煤的破碎、煤泥处理、除矸、除泥、除硫、除磷、干燥、筛分、磁选、浮选等环节。
其详细工艺流程根据煤的不同特性和用途会有所不同,但大致流程是
类似的。
四、选煤的应用领域
选煤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炭行业、烟煤制取、焦炭生产、火电厂、水泥企业、化工行业等领域。
通过选煤技术,可以提高煤的质量,减少矿产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五、选煤的发展趋势
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选煤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高效
环保、能耗节约、低排放和高附加值等方面。
未来,选煤技术必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
集成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综上所述,选煤技术是煤炭加工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发展对于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减
少环境污染、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概论能够帮助读者对选煤技术有更
清晰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煤基础知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选煤基础知识目录第一节煤的性质和分类1.煤是如何形成的煤是由植物在湖泊、沼泽地带埋没在水底、泥沙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和地壳运动,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在细菌、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经过生物、物理、化学作用,逐步演变而成的。
距现在约亿年以前,植物死后,遗骸堆积在充满水的沼泽中,由于地壳变动,沉积地带下降,泥沙不断冲积,植物遗骸一层一层地埋在地层中,在缺氧的条件下,受厌氧细菌的作用,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变成腐泥和泥炭。
这是成煤过程的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
成煤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变质阶段,也叫煤化阶段,也就是从腐泥、泥炭转化成煤。
由于地壳下沉和变动及其它原因,泥炭逐渐失去氧、氮和氢,相对地增加了碳含量和硬度,变成了最年轻的煤——褐煤。
随着地壳的继续下沉,温度和压力继续上升,煤层的煤质继续发生变化,煤化过程进一步加深,褐煤逐步变成烟煤,最后变成无烟煤。
2.煤的性质有哪些煤是不均质的混合物,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部分组成,主要是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可以燃烧,所以也称为可燃体。
无机物质主要是各种矿物杂质,通常不能燃烧。
煤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工艺性能等。
3.煤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煤的物理性质包括煤岩组成、颜色、光泽、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耐热性、磁性、粒度组成、泥化程度等。
分析和研究煤的物理性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它将为煤炭加工技术的发展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
4.什么是煤岩组成煤岩组成可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
它们在外观上有很大差别。
镜煤和亮煤都有光泽,但镜煤的断口呈贝壳状,质地较致密。
暗煤和丝炭都无光泽,暗煤的质地坚硬而无层理,丝炭很象碎木屑。
煤岩组成对煤的性质和用途有重要影响。
5.煤的化学组成包括哪些煤的化学组成包括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项。
根据煤的水分和灰分,可以大致了解煤中有机质质或可燃物的百分含量,如煤的水分和灰分高,则有机质含量就少,因而发热量低、经济价值小;从煤的挥发分可以大致了解到煤中有机物质的性质、煤化程度的高低、粘结性的强弱和发热量的高低。
从煤的固定碳含量可以大致判断其煤化程度,评价其经济价值。
煤的元素分析是指对有机部分的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的组成进行分析。
6.煤中水分存在有哪几种类型煤的水分是指单位质量的煤中水的含量。
煤的水分有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两种。
吸附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称为内在水分;附着在煤颗粒表面上的水称为外在水分。
外在水分可以借助于机械方法脱除;内在水分只有火力干燥才能脱除。
7.煤的水分含量对其应用有何影响煤的水分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的基本指标。
煤的内在水分与煤的煤化程度和内部表面积有关,一般来说变质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经济价值越低。
煤的水分对其贮存、运输、加工和利用均有影响。
在贮存时,水分能加速煤的风化、碎裂、自燃;在运输中,会增加运输量,加大运费,并会增加装车、卸车的困难。
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寒冷地区,水分大的煤在长途运输中会冻结,给卸车造成极大困难。
煤的水分在燃烧时要消耗一定的热量,在炼焦时要延长结焦时间,而且影响焦炉的寿命。
8.什么是煤的灰分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残留物的产率。
煤中的灰分一般表明了煤中矿物质的含量。
煤的灰分分为内在灰分和外在灰分。
内在灰分是指煤在成煤过程中混入的矿物杂质,外在灰分是指煤在开采、运输、贮存过程中混入的矿物杂质,即矸石,它可以通过洗选方法除去。
煤的灰分是衡量煤炭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煤的热量,而且影响其加工利用。
在选煤过程中要尽量除去外来的矿物杂质,降低灰分。
9.灰分对煤的应用有何影响煤的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有不利影响。
外在灰分越高,在洗选时排除的矸石量越大。
内在灰分越高,煤就越难选。
煤的灰分高,会增加运输量和运费。
在燃烧时,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而且会增加烟尘排放量和炉渣量,加剧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炼焦时,精煤灰分越高,焦炭的灰分就越高,炼铁的焦比就增加,高炉利用系数就降低,产铁量减少。
10.什么是煤的挥发分煤的挥发分是指煤在与空气隔绝的容器中在一定高温下加热一定时间后,从煤中分解出来的液体(蒸气状态)和气体减去其水分后的产物。
它是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和进行煤的分类的重要依据。
煤的挥发分越高,煤的煤化程度越低,在燃烧中越容易点燃。
在测定煤的挥发分产率时,要严格遵守试验方法所规定的条件,否则其化验结果就没什么意义。
11.什么是煤的固定碳煤的固定碳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有机物质高温分解后剩下的残余物质减去其灰分后的产物,主要成分是碳元素。
根据固定碳含量可以判断煤的煤化程度,进行煤的分类。
固定碳含量越高,挥发分越低,煤化程度越高。
固定碳含量高,煤的发热量也越高。
12.煤的元素分析包括哪些项目煤的元素分析就是测定煤中的碳、氢、氧、氮和硫等重要元素的含量。
(1)碳和氢。
碳和氢是煤中的主要成分,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量。
一般来说,煤中有机物质的元素随着煤化程度而有规律的变化。
煤化程度越高,碳的含量越高,而氢和氧的含量越低。
(2)氧。
煤中的氧是助燃元素,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3)氮。
煤中的氮含量不高,一般都在2%以下。
煤中氮在燃烧时形成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4)硫。
煤中的硫是有害杂质,含量一般在%~3%。
煤中的硫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
有机硫是在成煤过程中与有机物一起进入煤中的。
无机硫又分为硫化铁(黄铁矿)硫和硫酸盐硫。
煤中的硫在燃烧时形成SO 2,污染大气。
SO 2在光和热的作用下形成酸雨,腐蚀金属、设备,危害植物生长。
硫分在炼焦过程中转移到焦炭中,焦炭中的硫在炼铁中又转移到铁中,使铁变脆。
因此,硫分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
硫化铁硫可在煤炭洗选中除去一部分,硫酸盐硫和有机硫只有在燃烧过程中或在净化烟道气中才能脱除。
13. 煤的工艺性能包括哪些煤的工艺性能包括煤的粘结性、发热量、化学活性、热稳定性等。
(1)煤的粘结性。
煤的粘结性是指煤粒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能够熔融、粘结成焦块的性能。
一般以罗加指数、胶质层指数来表示。
罗加指数I R G 是反映烟煤粘结性的一种指标。
它是以烟煤在加热过程中产生胶质体粘结其他惰性物质能力的大小,作为粘结性指数高低的基础,用于鉴定煤的粘结性和确定煤的牌号。
胶质层指数是指煤粒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成胶体物质层的厚度,通常以其最大厚度Y 值来表示。
罗加指数越高,煤的粘结性越好。
胶质层指数越高,煤的结焦性越好。
煤的粘结性能受煤的煤化程度、煤岩组成、氧化程度、灰分等多种因素影响。
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
(2)煤的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也是煤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指每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用MJ /kg 表示。
发热量与煤化程度呈规律性的变化,一般煤化程度越高,煤的发热量越高。
(3)煤的化学活性。
煤的化学活性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与水蒸气、氧气等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一项重要指标。
(4)煤的热稳定性。
煤的热稳定性是指块煤在高温条件下保持原来块状的能力。
它也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一项重要指标。
14.煤的密度有哪些表示方法煤的密度的三种表示方法为:(1)真密度:单位体积(不包括煤的所有空隙)煤的质量,用比重瓶法或其他置换方法测定。
(2)视密度:单位体积(不包括煤粒间的空隙,但包括煤粒内的空隙)煤的质量,用水中称量法(涂蜡法、涂凡士林法和水银法)测定。
(3)堆密度:单位体积(包括煤粒间的空隙,也包括煤粒内的空隙)煤的质量。
堆密度的测定,可在一定容积的容器中用自由堆积方法装满煤,然后称出煤的质量,再换算成单位体积的质量(t/m3 ) 。
15.什么是煤的孔隙率煤的孔隙体积与煤的总体积之比称为孔隙率或气孔率,也可用单位质量的煤所包含的孔隙体积(cm3/g)来表示。
孔隙率的计算公式:孔隙率=(真密度-视密度)/真密度×100%16.什么是煤的脆度煤的脆度是表征煤炭机械坚固性的一个指标,即煤被破碎的难易程度。
煤炭脆度的试验方法有抗压强度法和抗碎强度法等。
最高煤化度和低煤化度煤的脆性都较小,而中等煤化度的肥煤与焦煤脆性最大。
并且挥发分小于10%的无烟煤其脆性比高挥发分的褐煤低。
煤的脆度除了与煤化度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外还与岩相组成有关。
根据煤脆度的降低和韧性的增长,可以把煤岩组分按下列次序排列:丝炭最脆,镜煤、亮煤居中而暗煤最韧。
由于丝炭易碎,故通常煤粉中丝炭较多。
可见,不同煤化程度和不同岩相类型煤的脆度能为煤岩选择破碎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7.什么是煤的可磨性煤的可磨性是指煤被磨碎成煤粉的难易程度。
通常,以某矿区易磨碎烟煤作为标准煤,将其可磨性定为100。
实测的煤可磨性指数越大则容易粉碎,反之则较难粉碎。
测定煤的可磨性在某些工业部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使用粉煤的火力发电厂和水泥厂,在设计与改进制粉系统并估算磨煤机的产量和耗电率时,常需测定煤的可磨性;在应用非炼焦煤为主的型焦工业中,为了知道所用煤料的粉碎性,以便确定粉碎系统的级数及粉碎设备的类型等,也要预先测定煤的可磨性。
此外,煤的可磨性指数也是煤质研究的重要数据。
煤的可磨性与煤化度、煤岩组成、煤中水分含量和矿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等有关。
在实验室中测定煤可磨性有不同的方法,中国国家标准(GB2565)和国际标准 (ISO 5074)规定用哈德格罗夫法测定。
哈氏可磨性的表示符号为HCI。
理论依据是磨碎定律:在研磨煤粉时所消耗的功(能量)与煤磨碎后的总表面积成正比。
在实际测定时是用被测定煤样与标准煤样相比较而得出的相对指标表示。
哈德格罗夫法的要点是:称取~1.25mm的煤样50g,放在内装八个钢球的哈氏可磨性试验仪中,研磨环以20士l r/min转3min后,过0.074mm (200目)筛子。
由筛上煤样量用下式计算可磨性指数:HGI=13+(m-m1)式中 m——煤样质量,g;m1——研磨后0.071 mm筛上煤样的质量,g。
哈德格罗夫可磨性指数与煤化度的关系:随煤化度的增加,HGI呈抛物线变化,在Cdaf为90%处出现最大值,此时煤最容易磨碎。
煤的可磨性和脆度都表征了煤被粉碎的难易程度,但从实验方法可见:煤的可磨性将煤磨成细粉,该指标对非炼焦煤的制粉工艺较合适;而应用抗碎强度法所测定的煤的脆度,其力度范围与炼焦煤较为接近,因而煤的脆度用于衡量炼焦煤较为合适。
18.什么是煤的润湿性煤的润湿性是煤吸附液体的一种能力。
当煤与液体接触时,如果固体煤的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则固体煤可以被润湿,煤的表面粘附该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