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轮复习
高考一轮复习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解析] ①是封建地主经济,在1952年底随土改完成而基本结束;②是洋务经 济,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③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化一开始就遭到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④是民族资本主义,它为后 来的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动摇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⑤是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一定程度上排挤民营工业的发展, 使得中国近代化进程困难重重。所以应该选C。
考点三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 传入中国 民主科学思想 民主革命思想 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 经济
短暂春天
初步发展
产生
萌芽
戊戌 变法 早期反封建民 主启蒙思想
辛亥 革命
新文化 运动
五四 运动
政治
(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 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 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④社会:促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至1956年五种经 济形式,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一种经济形态?
所 占 比 重
(2010年山东历史,16)下图是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 ①所示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彻底结束 ②所示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 作用 ④所示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 本动力 ⑤所示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
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 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精品】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2.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考点集训【P229】一、选择题1.(2017一中)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了(C)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C.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D.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企业获利,持有股票者得到丰厚的分红,从而鼓励更多的股份制企业出现,这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所以C项正确。
2.(2017长郡)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发明军用船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仿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
据此推断,该章程(C)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解析】材料涉及到晚清政府关于专利保护的介绍,但是不足以说明相关制度是“完善”的,故A项错误;材料“给工部郎中实职”“给工部主事职”表明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加深的现实,中国民族资本家提出实业救国主张,清政府此举顺应了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虽然材料表明清政府对技术发明的支持,但从当时背景考虑,清政府主观上是为了增加财税收入以缓解财政危机,“立国”说法不当,故D项错误。
3.(2016附中)《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
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
直到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
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可知B项错误;再根据“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可见突出的是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排除C项;D项与所学知识不符,1902年时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仅凭进口税提高也不足以说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结合所学知识,关税是一国政府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重要工具,而且当时晚清新政开展,奖励实业,因此选A。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

(了解)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两半”过程中产 生 2、民族资本主义面临的压迫 (1)外国资本主义 (一开始) (2)本国封建主义 (3)官僚资本主义 (1927年后)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 (了解)
(1)为了本阶级的生存与发展 1、斗争目的: (2)为了民族利益 (1)外国资本主义 2、斗争对象: (2)封建主义 (3)官僚资本主义 (1)罢市、游行抗议 (2)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3、斗争方式: (3)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4)反对国民党的独裁政治 4、主要事例: 五四运动 济南惨案后 九一八后 一· 二八后 长城抗战爆发后)
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
A B C D E
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代表洋务企业 代表外商企业 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
派 别 事 件 目的、主张 维新派 戊戌变法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君主立宪 救亡图存;推翻清朝统治; 革命派 辛亥革命 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主 共和 新文 前 提倡民主和科学;彻底批 化运 期 判封建正统思想;改造旧 中国,振兴中华 激进派 动 后 传播社会主义 期 马克思主义
4、从发展趋势上看: 实力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 立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完成中国的近 代化。
吾学吾思:结合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谈谈认识和启示: ①民族独立是近代化实现的前提 ②对外开放 ③调整经济结构,开拓创新,科教兴国 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⑤民族工业应加强联合, 优化管理,增强竞争力 ⑥与时俱进、科学 发展观 ⑦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
初 步 发 展 进 一 步 发 展
民族资本主义---一轮复习用

【基础复习检测】
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60、70 年代。 ①时间:19世纪 ________
沿海地区出现。 ②地点: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____
地主、官僚、商人 ③途径: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投资近代 手工工场 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企业; 二是部分____________ 发昌机器厂;_______ 陈启源 创 ④主要企业:方举赞创办的_________ 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等。 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部门?
【单元知识梳理】
晚清 北洋 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抗战 解放 时期 政府 时期 战争 外资侵略,自然经济继续瓦解;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措施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 制改革);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 洋货、提倡国货)蓬勃,促 进民资短暂发展 官僚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
【单元知识梳理】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 术,近代工业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民族 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后,清政策、新政、实 业救国,民资初步发展(第 一个高潮)
【单元知识梳理】
晚清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 十年 抗战 解放 时期 对峙 时期 战争 外资侵略,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群众提 倡国货运动,促进民资发展;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 经济侵略,民资短暂春天;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 来,民资迅速萧条
区 域 分 布
工 业 行 业 、
近 代 民 族
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从分布来看,主要集 中在沿海,不平衡 2、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没 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4、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占绝对的优势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 必修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快 发展
1指9统36治年者结展凭束“借国混国民战家经;权济国建民设政运府动开”;快产发总展值;逐年国增民长生
6、
力获得的沦资陷本区,:这日种军的破坏和 抗资战本爆通常吞是并在半殖民
官僚资本膨胀,
沉重 地半封建国社统会区中:产国生民政府实行 民族资本日益萎
打击
发和后发展起战来时的体。制,官僚资本的 压榨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短暂春天 初步发展
较快发展 迅速萧条
夹缝产生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清政府 北洋政府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国民政府
阶段 时间
原因
主要史实
影响
1、注 目 源1纪意 的 ,9六: 在 而世清于非((的政扩鼓12))刺自外府大励激然 商的税民经 企济 业开 丰始 厚瓦 利解 润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 素有哪些? 答案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主要因素。②封建观念和旧习俗的制约。③动荡不安的时局,使近代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4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概念阐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主要指使用“机
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含义就是中国民间资本
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 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地位和作用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 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 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概要

图一明末清初时期
图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资本主义萌芽:表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即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资本主义产生:则表明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即机器生产。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反映什么信息?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传统的中国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考点梳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
A、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①原因: (客观条件) 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因) C、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 国” 。 ②概况 •表现:企业数、资本额、速度;著名企业
创办人 张謇 荣宗敬、荣德生 周学熙 刘懋赏、冯济川 地点 江苏南通 江苏无锡 河北唐山 山西 名称 大生纱厂 保兴面粉厂 启新洋灰公司 保晋矿务公司
(2)时间:
【考点梳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2)时间、地点、代表企业:
(3)产生途径:
殖民地半殖民地 里替外国资本家 在本国市场上经 营企业,推销商 品的代理人
A、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 B、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4)影响: A、经济: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B、政治:促使资产阶级产生; C、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
③影响:
促进资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为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考点梳理】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1912-1919)短暂春天 (1)状况: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
(2)原因:
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内:辛亥革命影响+实业救国思潮推动+群众性爱国运 纺织业(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上海--天津、 动影响 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面粉业(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发展迅速, 外: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出口欧洲; 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题22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课件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 1.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②“_币__制__改__革__”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③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行动。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心和利润的推动。
(2)表现: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 比重增加。 (3)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限制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4)作用。 ①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逐渐萎缩: (1)原因。 ①国民党发动内战,对经济造成破坏。 ②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③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④_美__国__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2)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2.阻碍因素: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 素。 (2)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通商 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 体系。 (3)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探究点二 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情境素材】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发展 材料一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 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 思维交互:(1)从材料一中找出支撑中国近代火柴业发展的动力。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7.20近代中国民族

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线索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线索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发展陷入绝境。
线索3 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西方文明碰撞和交汇,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
线索4 近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及大众传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近代化、大众化的特点。
第20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机器创造出的文明随列强的“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
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
(2)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3)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列强利用获得的特权,扩大对华________等。
[知识拓展]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重要因素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的经济联系历史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2.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____________的衰败标志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 (1912—1919年)
2 4、表现 、影响 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 促使无产阶级队 本增加: 伍壮大,为以后中国 纺织业(当时最大的新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式工业):上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 --天津、 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 化,为中共的成立, 织业中心; 提供了阶级基础。 面粉业(当时中国的第 促进资产阶级的 二大工业):发展迅速, 壮大,资阶激进派掀 出口欧洲; 起了新文化运动。 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 3、发展特点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特征、第二个高潮 ①发展不平衡: ②在经济上仍处于次要地位: ③发展快但很短暂: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 工业很快萧条下去——说明:外国 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 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 (1912—1919年)
2、表现 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 本增加: 纺织业(当时最大的新 式工业):上海--天津、 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 织业中心; 面粉业(当时中国的第 二大工业):发展迅速, 出口欧洲; 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 3、发展特点 ①发展不平衡: 地区:主要在沿海; 行业:主要是轻工业,没有形成完 整的工业体系。 ②在经济上仍处于次要地位: 在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 民族资本——无法抗衡; 在整个经济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地位——居于次要地位。
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2、概况 (1)1935年以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1936年成为建国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历史年份); (2)官僚资本的形成,并逐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形成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建国后被 改造没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含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 济。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
2、官 僚资 本主 义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 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 由民间投资经营的资本 主义经济,是相对于官 3、民 僚资本而言的。 族资 本主 义
地位和发展
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历经曲折发展,在三大改造中 被改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是近代中国一种新的经济因素, 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具有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 (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 次要地位)的特点,在经济中 不占主导地位。
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与措施 目的: 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 直接目的:防止白 银外流 措施: ①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内容:发行法币, ②进行“币制改革”(1935) 国银国有 地位:中国货币吏 上有重要地位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3)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1928),政 局相对稳定
1、原因 (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 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而来)
(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
(3)洋务运动的诱导 (4)外商企业的刺激 鸦片战争后开始在通商口岸出现, 是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 1895年《马关条约》后取得合法地 位,迅速发展。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发展: 19世纪60—90年代,分两个阶段:前期19世纪60 年代;后期19世纪70—90年代。(资料108页) ①积极:引进、培养、抵制、刺激 影响: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消极: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根源在于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 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而来)
(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标志: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分离) 表现: ①农业: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开始受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影响; 开始卷入:鸦片战争之后; ②手工业: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败; 完全卷入: 19世纪60年代——标 ③商业:外国洋行大量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 志是1865 年中国正当贸易第一次 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出现入超。 实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原料和商品市场) 影响: 带来了灾难,中国逐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附庸;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客观条件; 根本上冲击封建制度,近代社会进步表现
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 (1912—1919年)
1、原因 (1)内: ①辛亥革命影响 推翻专制统治,提高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②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并存 了两大社会思潮) 表现: ③群众性爱国运动影响 A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 (2)外: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 暂时放松对中国经 济侵略 所减少; B为满足战争需要,从中国大 量进口物资。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交通便利 (2)地点:上海、 b.受外国侵略早, 朱其昂贻来牟机器 广东、天津等沿海、 自然经济解体较 磨坊 沿江地区 早 c.经济基础好 (3)途径 ①手工工场引进机器,d.外资企业和洋 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务企业主要分布 1866方举赞发昌机 ②中小地主、官僚、 在东南沿海地区 器厂 商人、买办、华侨等 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1873陈启源南海继 昌隆缫丝厂 (1)代表企业: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 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而来)
(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
(3)洋务运动的诱导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清朝统治集团分化——洋务派和顽固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中外暂时“和好”的局面。 目的: 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实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官僚资本
2)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3)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 陈立夫)
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2、概况 (1)1935年以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1936年成为建国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历史年份); (2)官僚资本的形成,并逐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3)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主要原因:帝国主义的压 迫、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排挤。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影响:
①经济: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 侵略; ②政治: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中国无产阶级19世纪四五十代最早产生在外商企业中,比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要早); ③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
2、抗战胜后(1946-49):陷入困境 (1)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①内: A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2)原因: C官僚资本的压迫——达于顶峰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②外: 美国的经济侵略
六、新生及消亡:建国后(过渡时期)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52):恢复、发展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 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 会生活的变迁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
第1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
形态
是相对本国民族资本而 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 1、外 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拥 国资本 有的资本主义经济。特 主义 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 略性。 2、官 僚资本 主义 3、民 族资本 主义
一战期间: 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 前期:较 快发展
抗日 战争: 日益 萎缩
建国后:获 得新生,改 造为公
19世纪末: 一战后: 初步发展 迅速萧条 夹缝 产生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解放战 争:陷 入绝境
1945
消亡
1949 1952 1956Biblioteka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客观条件 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主要原因 ③民族危机加深,“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热潮高涨。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荣宗敬论述过“实业救民御侵略” 思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 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
张謇 荣宗敬、荣德生 周学熙
江苏南通 江苏无锡 河北唐山
大生纱厂 保兴面粉厂 启新洋灰公司
3、影响 ①形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②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促进新生产方 式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 ③壮大新阶级的力量(资、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 上政治舞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斗争、 思想文化的变迁奠定了阶级基础。
六、新生及消亡:建国后(过渡时期)
2、三大改造时期(1953-56):消亡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矛盾。 政策:“赎买”(有代价的收归国有或集体所有,区别于对 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的没收) 途径:走“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从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等低级国家资本主形式到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