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1、产生,19世纪60~90年代,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迈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到创造条件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短暂繁荣:一战期间,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前期有的发展,后期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打击,排挤下,日趋委琐。
5、新生: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工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改革开放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民族工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1、五四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奉献的精神、敢于斗争、坚持斗争的精神。
2、长征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3、创新精神: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
三、中外几次重大的思想运动及影响。
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欧洲近代思想解放有两次:①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反教权、反专制、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①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基础。
②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奠定了基础。
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理论上的准备。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简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相比较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着很多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解释中国近代的历史现象有很重要的帮助,本文简要论述一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中国还是完整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虽然受商品经济的影响,自然经济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有某种解体的迹象,但是就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基础而言,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和清政府当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取得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我们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大大加快。
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低下。
他们在发展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之下显得束手无力,这可以说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原因。
2.近代工业的出现。
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有: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家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华开办的工厂越来越多,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样我们中国出现了近代的官办企业。
之后,在外国在华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我们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精选文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一、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其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而发展缓慢。
鸦片战争后,西方经济入侵冲击了中国的民族手工业,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夭折了。
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种新的政治力量,他们开始领导中国人民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国进入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思想上,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中国思想解放。
从经济来看,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开始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中,符合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甲午战争后,有些爱国的民族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工厂,以抵制洋商洋货,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且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派已无法垄断近代工业,清政府也无力投资兴办新式企业。
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不得不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民族资本总额大幅度增加,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兴民权,设议院,行君主立宪”。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6.(2012枣庄检测)如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 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 认识正确的是( )
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②反映了列强商品 输出的要求 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 ④便 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2013株洲一模)《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 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 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 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8.(2012泉州模拟)王韬提出“官办不如商办”的口号, 痛斥洋务派垄断新式企业的行为,主张兴办一切企业都 必须“独任商民勿加官督二字,商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 可以督”。上述材料表明王韬( ) A.反对兴办洋务派企业 B.主张自由创办民族企业 C.反对官民合资办企业 D.反对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
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 处于主导地位。
明朝中后期至鸦战争前夕,中国出现了资 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 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洋货涌入中国市场。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纱、洋布、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 因此,“江浙之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 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 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 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 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业为业 的乡村,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
10.(2012湖州期末)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以“各省制 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 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 缫丝厂。这说明( )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11.(2013株洲一模)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 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统 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 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在夹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领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其中包括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和理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近代中国社会背景近代中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束缚下,国内经济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中国开始思考如何改革现有的经济体系,寻找发展的出路。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随着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学习,中国开始尝试引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实业家和商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轻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积极投资于轻工业领域,如纺织、造纸、制糖等。
他们采取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方式,逐渐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
这些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外贸易,为中国提供了外汇收入。
2. 重工业的兴起: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的实业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重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机械等。
他们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工业设备和技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与外国资本合作,建立了一批大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这些企业成为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 金融业的发展:为了支持实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开始积极探索金融领域,建立了一些民族资本主义的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了融资、信贷和资金储备等服务,为实业的扩张提供了支持,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与国家利益的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利益的结合紧密相连。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三步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三步曲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2.兴起条件: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经济条件。
外资的入侵分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客观条件。
外商在华企业利润刺激了官僚、地主、商人的投资热情;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3.投资者:投资于近代工业的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
4.企业分布:集中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5.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州联泰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纺。
6.主要影响: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加了新成分,促进了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使中国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无产阶级发展壮大。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二、中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时间:十九世纪末2.发展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要求(主要原因)。
3.发展表现:商办厂矿数量增加,投资总额迅速增加,企业分布范围更广,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4.历史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
5.萧条原因:由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加剧和瓜分中国狂潮的掀起,使中国民族工业受到严重影响。
三、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1.时间:二十世纪初(1912——1919)2.发展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扫除了障碍;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倡导实业救国;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日、美除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
3.发展表现:新建厂数多,新增资本多,工业部门多(轻工业为主,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分布地区广(集中于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著名实业家多(南张北周和两荣)4.历史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较快,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军阀,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共诞生和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基础。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一、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4、原因:(1)列强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5、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物质基础)。
二、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2、原因:(1)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代表人物及其企业张謇、荣氏兄弟:(行业特点:轻工业;区位特点:沿海地区)4、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经济基础)三、短暂春天:1、时间:(1912-1919)民国初期;2、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3)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发展的特点:总的来说仍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偏: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轻:行业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纺织业、面粉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4)小:传统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5)短:发展时间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4、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进一步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在思想上掀起了新文化运动;(2)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准备了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发
弱,投资于民族工业。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
展
办工业的浪潮,
(
19 世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 维新变法运动
纪 末
影响
发展,中国的民族资 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
收回利权斗争
)
舞台,
辛亥革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当时有哪些条件?又有哪 些特点?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影响?
你们知道吗?
中
企业的刺激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即两面性
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性质 决定的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中9世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纪50 年代
1894年 来源 破产农民手工业者 2
中国 出现 最早 产业 工人
分
布
步
为 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发
展
一、 (1) 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 国内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2)人民群众“收回利权,爱用国 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由于一 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二、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厂矿的数目增多,投资额增大;由沿海向内 地发展;工业门类有所增加;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同时出现了一 批著名的实业资本家,如张謇、周学熙、荣德生等。
三、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明显发展并未根本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 经济特征。民资仍主要分布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帝国主义仍操 纵着中国的经济 命脉,封建自然经济在总量上仍占绝对优势,而 且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走下坡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经济进一步被破坏了。
编辑ppt
8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1)家庭手工棉纺殖织民业地开半始殖衰民落地;里替 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
2)农业生产进上一经步营商企品业化,;推销商品 3)外国洋行大的量代出理现人;
4)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5)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编辑ppt
编辑ppt
5
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请回顾:
1)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 什么地位?
自然经济一直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2)明朝中后期至鸦战争前夕,中国社
中会国的出经现了济资结本构主有义怎萌样芽的,但变自化然?经这济时仍自然然占
主经导济地的位 地位又怎样?
编辑ppt
6
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编辑ppt
口《 岸南
京 条 约 》 规 定 的 通 商
18
民族工业产生的两条途径
• 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 • 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
• 为什么他们现在愿意把存了几十年的钱拿出 来投资兴办工厂呢?
编辑ppt
19
英资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于同 治四年(1865)创办于 上海虹口。它长期租用 浦东的两个船坞,下设 若干分厂……其第一年 度纯利润与资本的百分 比为13.5%,第二年即 升至21%。
1)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农民没有或很少占有土地。
2)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 的自然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 主导地位;
编辑ppt
7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
标志:中国手工棉纺 1)鸦片战争织前业夕的:衰自败然;经济已经有了
某种程度的分解;
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速 度进一步加快。
编辑ppt
14
• 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 兴办工业企业的条件?
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 1. 自然经济。 2. 男耕女织。
编辑ppt
15
• 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 兴办工业企业的条件?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 “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 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 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 棉布不复畅销” ……
的
曲 国民党统治后期 陷入困境;
折
编辑ppt
和平赎买2
编辑ppt
3
概念辨析
资本主义萌芽:表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即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资本主义产生:则表明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即机器生产。
编辑ppt
4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解体;
1、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4、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9
【问题探究】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为什么会 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为什么 会变动?)
1)内部原因: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编辑ppt
10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灾难;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延伸: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哪些一般条件?
原料、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
新设厂 投资总额 矿总数 (万元)
50个 470
549个 1202.95
编辑ppt
平均每 年新设 厂矿数
2
30--31
每年投资额 (万元)
20
63.31
28
民族工业的著名实业家
“
北 周学熙
周 南 张謇
创办启新洋灰公司,劝导绅 商投资工业。
创办18个企业,主张重点 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
荣宗敬 荣德生
以面粉业起家,大战期间创办
申新几个纱厂,后发展成为中
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
编辑ppt
29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影响:
1)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2)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 ——开始救亡图存运动;
戊戌变法(维新派)、辛亥革命(革命派)
编辑ppt
30
【问题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什么?
1)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
供了商品市场;
2)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
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编辑力ppt 市场。
11
结论:
西方的侵略
经济结构变化
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市场 、 劳动力
民族资本主பைடு நூலகம்的兴起
编辑ppt
12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编辑ppt
13
【问题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
阅读导语:
1)什么时候起,中国社会经济中开始出 现新的成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
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哪 些时期?
编辑ppt
1
近 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沿海地区出现;
中 国 甲午战争后
初步的发展;
资 本 辛亥革命到一战期短间暂的春天;
主 义 抗战前夕(1927—短1暂93的6)发展;
编辑ppt
26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 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 “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 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编辑ppt
27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概况
时间
19世纪 70年代
— 甲午战
争前 1895
— 1913
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
编辑ppt 入上海通商口岸 16
一部分棉纺织业 棉布生产者 提供劳动力
手工业者破产失
市场
业
棉布消费者
一部分棉纺织业 降低成本 买洋纱织布
手工业者继续参
与竞争
提高效率
手工工场转 变为近代工
机器 业企业
编辑ppt
17
通第 商二 口次 岸鸦
片 战 争 后 开 放 的
编辑ppt
20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江南制造总局
编辑ppt
21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明 清
鸦外 片国
时 战资
期 争本
资本 后 主
主义 义
萌芽 入
c洋务运动 诱导
b外商企业 的刺激
侵
编辑ppt
22
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贻来牟机器磨坊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途径: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
发昌机器厂
为近代企业
概况:
投资资本额;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主要分布的部门;
编辑ppt
23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为什么会分布于 沿海地区呢?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 该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 较高。
编辑ppt
24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第一个高潮;
1、时间: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 2、原因: 3、概况: 4、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