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锂超高强铝合金沉淀过程研究现状
超高强铝合金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引用格式:邢清源,臧金鑫,陈军洲,等. 超高强铝合金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航空材料学报,2024,44(2):60-71.XING Qingyuan,ZANG Jinxin,CHEN Junzhou,et 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ultra-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s[J]. Journal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2024,44(2):60-71.超高强铝合金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邢清源1,2*, 臧金鑫1,2, 陈军洲1,2, 杨守杰1,2, 戴圣龙1,2*(1.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铝合金研究所,北京 100095;2.北京市先进铝合金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5)摘要:超高强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
合金的极限强度已从第四代铝合金的600 MPa级,逐步发展到650~700 MPa级、750 MPa级,甚至800 MPa级及以上第五代铝合金。
本文首先对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随后,从成分设计与优化、熔铸与均匀化技术、热变形技术、热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模拟计算共五个方面对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最后,结合未来装备的发展需求和国内的技术现状,指出“深入研究基础理论,解决综合性能匹配等问题以及在特定应用场景下专用材料的推广应用”是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方向。
关键词:超高强铝合金;Al-Zn-Mg-Cu系合金;熔铸法;高合金化doi:10.11868/j.issn.1005-5053.2023.000171中图分类号:TG1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053(2024)02-0060-12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ultra-highstrength aluminum alloysXING Qingyuan1,2*, ZANG Jinxin1,2, CHEN Junzhou1,2, YANG Shoujie1,2, DAI Shenglong1,2*(1. Aluminum Alloy Institute,AEC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Beijing 100095,China;2. 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Aluminum Alloys and Applications,Beijing 100095,China)Abstract: Ultra-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 has achieved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the nuclear,aerospace,and aviation industries because of its high specific strength and low density.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ultra-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 has been produced,and in comparison to the fourth generation’s 600 MPa level,its ultimate strength has been consistently redefined and increased from 650-700 MPa to 750 MPa or even 800 MP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research on aluminum alloys with ultra-high strengths and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e key issues and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are further explored,including computer simulation,thermal deformation,heat treatment,homogenization,melting,and casting,as well as composition design. Finally,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future equipment and domestic technology status,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depth study of basic theor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matching,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pecial materials in specific application scenarios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important direction of ultra-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Key words: ultra-high aluminum alloy;Al-Zn-Mg-Cu alloy;ingot metallurgy;high alloying超高强铝合金属于7×××系(Al-Zn-Mg-Cu系)合金,是该系列合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兵器等领域,按照航空铝合金代次的划分,超高强铝合金已发展至第五代合金。
铝锂合金材料发展及综合性能评述

铝锂合金材料发展及综合性能评述李飘;姚卫星【摘要】在抗疲劳设计等工程应用中,对材料综合性能的准确把握是使用材料进行设计的基础.作为一种航空材料,铝锂合金因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性能而受到青睐,与普通铝合金相比,铝锂合金的各方面性能,包括常规力学性能和疲劳断裂性能,具有独特特征.不同时期研发的铝锂合金产品,其各方面性能也有显著差异.本文通过比较铝锂合金和普通铝合金的性能差异,以及比较不同铝锂合金之间的性能差异,对铝锂合金材料性能发展进行综合评述.通过对铝锂合金发展历程、常规力学性能、疲劳极限和疲劳抗力、疲劳裂纹扩展抗力的分析,给出了结构设计选材的一些建议.【期刊名称】《航空工程进展》【年(卷),期】2019(010)001【总页数】9页(P12-20)【关键词】铝锂合金;性能评述;力学性能;疲劳抗力;疲劳裂纹扩展【作者】李飘;姚卫星【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52.20 引言航空工业一直致力于寻找轻质且性能优越的结构材料。
以2024和7075为代表的普通铝合金在航空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系和7系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在质量上不具有优势,在航空发展中逐渐失去吸引力。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对于更轻质实用的铝合金的需求促进了铝锂合金的产生[1-2]。
作为质量最轻的金属元素,锂可以有效地降低合金密度。
在所有降低飞机结构质量的方法中,降低材料密度比增加静强度高效3~5倍[3]。
每增加1%质量的锂,可以带来3%的密度降低,以及6%的弹性模量的增加[4-6]。
近几十年来,复合材料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波音787、空客A380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一点[7]。
尽管复合材料在航空工业中展示出优秀的开发潜能,但相对较低的冲击损伤阻力以及由环境变化(湿度,冷/热环境)带来的复杂力学性能变化,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竞争力[7]。
高性能铝合金铝锂合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性能铝合金铝锂合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包含:
一、项目简介
高性能铝合金和铝锂合金可以用于制造航空航天结构件,电子机械元件,汽车零部件,防腐蚀封装,电池外壳等产品,以满足先进技术需求。
高性能铝合金和铝锂合金的性能相比传统铝合金有着极大的提升,相对而言性能提升更明显,拥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耐腐蚀性强,可以承受各种复杂的工作条件,能有效的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重要的支撑件,悬挂件,制动性能,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
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财务分析
2.市场分析
可以考虑该产品在不同的行业中的应用可行性,获得潜在客户,以及产品的定价,估计产品的销售额。
3.技术分析
该项目的技术储备,技术路线,该产品的生产工艺,以及产品的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问题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
三、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1.项目经济效益的直接利弊。
铝锂合金的研究与应用

铝锂合金 的研究与应用
黄 兰 萍 郑 子樵 李 世 晨 蒋 呐 范 云 强 谢 绍 傻
f 中南大学材料科 学与工 程系, 1 长沙 4 0 8 ; 西南铝 业( 限) 10 3 2 有 责任公司 , 重庆 4 1 2 ) 0 3 6 摘要 综迷 了Al“ 合 宣的研 究历史和应 用情 况等 , 着重阐迷 了近年来各 国在改善 A — i 并 l J台金强 韧性 、 I 各向
a d a p ia i n 0 l y wih a m p a i n r c n mp o e n sof r p ri s s c s s r n t n r c u e n p l t fAILi l s, t D e h ss o e e t i r v me t o e t u h a t e g h a d fa t r c o a o p e t
F n in 。 X E S a jn AN Yu qa g I h ou 。
( De a t n l a e il ce c n g n e i g, n rl S u h Un v r iy Ch n s a 4 0 8 ) 1 p r me to t ras S in e a d En i e rn Ce t a o t i e st , a g h 1 0 3 M ( S u h s u n m b ia i n P a t Ch n Ch n q n 0 3 6 2 o t we tAl mi u Fa rc t l n ia. o g i g 4 1 2 ) o
异 性 和 热 稳 定性 等 方 面的 新 进 展
关键 词
铝 锂台金
研 究进展
性能改善
应用
S u n plc to f Al m i m — t i m l y t dy a d Ap i a i n o u nu Li h u Alo HUANG a p n Z L n ig HENG iio LIS ih n HANG 。 Z qa hc e Na
铝锂合金研究历史和现状

系 列 的 性 能 优 良 的 铝 锂 合 金 , 把 铝 锂 合 用 高 真 空 纯 化 法 熔 炼 Al i 金 得 到 一 种 并 —L 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 的 低 密 度 、 比 强 度 、 比刚 度 、 良低 高 高 优
工 业 技 术
SlC &T HOOY CNE E NLG E C
圃圆
铝 锂 合 金研 究 历 史和 现 状
李 保健 钟 利萍 ( 中南林 业科 技大学 机 电工程学 院 长沙 4 0 4 1 0 ) 0 摘 要: 综述 了国内外铝锂合 金 的研 究历史和 应 用概 况 ; 总结 了我 国铝锂合金 研 究进 入实 际应 用阶段 的主要表 现方 面 ; 同时 指 出因其 具 有低 密 度 、 高比 强度 和 比 刚度 等优 点 , 是一 种 理 想的航 天 材料 。 关 键词 : 铝锂合金 研究 此 强度 比刚度 中 图 分类 号 : G 3 T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3 9 ( O 11 () 0 3 2 1 7 - l Z 1 ) 1c 7 一0 6 -0 1 C - i Ag Mg 因而 提 高 了 合 金 元素 的溶 解 度 , 细化 了 1 2 年 , 一 个 含L 的铝 合 金 S l r n 94 第 i c e o A - u L — — 系具 有 良好 可焊性 的超 高 , ( A卜 1 Z -3 u 0 6 - . L ) 德 国诞 2 n C - . Mn 0 1 i 在 生 。 后 各 国 的 科 学 研 究 者 相 继 研 制 出 一 之 高 强Wed l e 0 9 l ai - 4 合金 系 列 。 t
219413425_LiCl-KCl-MgCl2熔盐体系中Li-Mg_共沉积机理研究

第14卷第3期2023年6月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ol.14,No.3Jun. 2023LiCl-KCl-MgCl 2熔盐体系中Li-Mg 共沉积机理研究张远景1,2, 刘兆庭1,2, 朱实贵3, 路贵民*1,2(1.华东理工大学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237; 2.钾锂战略资源国际联合实验室,上海 200237;3.宜春赣锋锂业有限公司,江西 宜春 336000)摘要:Li-Mg 合金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在新能源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熔盐电解法制备Li-Mg 合金极具优势。
本文采用三电极体系研究了Mg 2+在LiCl-KCl-MgCl 2熔体中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Li-Mg 共沉积机理,探究了MgCl 2浓度对电解共沉积Li-Mg 的影响。
方波伏安法与计时电流法实验结果表明:Mg 2+在钨电极上一步两电子还原为金属Mg ,属于瞬时成核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
计时电位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MgCl 2浓度的增加,LiCl-KCl-MgCl 2熔体电解共沉积Li-Mg 所需的阴极电流密度逐渐增大。
当LiCl-KCl-MgCl 2熔体中MgCl 2浓度为5%时,实现Li-Mg 共沉积的最小阴极电流密度为0.287 A/cm 2。
恒电流电解结果表明:当MgCl 2浓度≤5%时,Li-Mg 产品中金属Mg 含量随着熔体中MgCl 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MgCl 2浓度达到10%时,电解仅得到金属Mg 。
关键词:熔盐电解;Li-Mg 共沉积;电化学;MgCl 2浓度中图分类号:TF822 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Li-Mg co-deposition mechanism in LiCl-KCl-MgCl 2 meltZHANG Yuanjing 1, 2, LIU Zhaoting 1, 2, ZHU Shigui 3, LU Guimin *1, 2(1.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tegrated Utilization of Salt Lake Resources ,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 Shanghai 200237, China ; 2. Joint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for Potassium and Lithium Strategic Resources , Shanghai200237, China ; 3. Fengxin Ganfeng Lithium Industry Co., Ltd., Yichun 336000, Jiangxi , China )Abstract: Li-Mg alloys , as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batteries ,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ield of new energy , and the preparation of Li-Mg alloys by molten salt electrolysis has great advantages.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g 2+ on a tungsten electrode in LiCl-KCl-MgCl 2 melt and the Li-Mg co-deposition process were studied by a three-electrode system ,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MgCl 2 concentration on electrolytic co-deposition of Li-Mg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and timing current method show that the one-step two electrons reduction of Mg 2+ to metallic Mg on the tungsten electrode is an instantaneous nucleation process , which is not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of the timing potentiometric experiment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MgCl 2, the cathodic current density required for the electrolytic co-deposition of Li-Mg from LiCl-KCl-MgCl 2 melt is gradually increased. When the MgCl 2 concentration in the LiCl-KCl-MgCl 2 melt is 5%, the minimum cathodic current density to achieve Li-Mg co-deposition is 0.287 A/cm 2. The galvanostatic electrolysis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MgCl 2 concentration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5%, the metal Mg content in the Li-Mg product increases with MgCl 2 concentration in the melt.收稿日期:2022-05-26;修回日期:2022-06-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20A20147)通信作者:路贵民(1965— ),教授,主要从事熔盐化学与技术、新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
铝锂合金的熔铸工艺研究(二)

铝锂合金的熔铸工艺研究(二)铝锂合金的熔铸工艺研究研究背景•铝锂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强度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工业等领域。
•熔铸工艺是制备铝锂合金的重要工艺,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铝锂合金的熔铸工艺研究可以提高材料的特性并降低生产成本。
研究目的•探究不同熔铸工艺对铝锂合金性能的影响。
•优化铝锂合金的熔铸工艺,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实现铝锂合金材料的高效制备和应用。
研究方法1.熔炼设备:采用工业电炉进行熔炼,确保加热均匀和熔池溶解度稳定。
2.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纯度的铝和锂作为原料,控制杂质含量。
3.熔铸参数:调整熔铸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工艺参数,通过实验和观察数据分析得出最佳参数范围。
4.材料测试:对熔铸后的铝锂合金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显微结构和抗腐蚀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
研究结果及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熔铸温度对铝锂合金的性能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的熔铸温度会导致晶粒粗化或太细,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保温时间可以影响铝锂合金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过长的保温时间可能引起过多的金属间化合物析出,影响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冷却速率对铝锂合金的晶粒尺寸和形态有重要影响,适当控制冷却速率能够优化材料的力学性能。
•铝锂合金经过优化的熔铸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结论•铝锂合金的熔铸工艺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熔铸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工艺参数,可以优化铝锂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本研究为铝锂合金的高效制备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Smith, R. A., & Johnson, M. A. (2015). Advances in the casting of aluminum-lithium alloys. Materials Scienceand Engineering: A, 620, 1-13.•Wang, Q., Zhang, X., Fu, P., & Li, X. (2018). Effect of cooling rat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Li allo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736, .。
2024年铝锂合金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铝锂合金总结范文自上世纪初铝锂合金问世以来,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材料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铝锂合金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不断改进。
本文通过对2024年铝锂合金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展望了未来铝锂合金的发展方向。
一、制备工艺的改进在制备铝锂合金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合金成分和成分控制问题。
2024年,通过改进合金原料的纯度以及制备工艺的优化,成功实现了铝锂合金的精确控制。
通过控制原料的配比和加工参数,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铝锂合金。
这不仅提高了铝锂合金的制备效率,还有效控制了合金中杂质元素的含量,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
二、性能的改进在力学性能方面,2024年的研究成果表明,铝锂合金的强度、刚度和韧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合金中添加微量的稀土元素,可以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
同时,优化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合金的强韧性和疲劳寿命,进而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耐蚀性方面,2024年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改进合金的元素配比和添加适量的耐蚀元素,可以显著提高铝锂合金的耐蚀性。
这使得铝锂合金在恶劣环境下的应用得到了拓展,例如海洋环境和高温高湿环境。
三、应用领域的拓展2024年,铝锂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继续拓展。
在航空航天领域,铝锂合金因其低密度、高强度和良好的耐蚀性,成为高性能航空器结构材料的首选。
在汽车制造领域,铝锂合金由于其轻量化、高强度和良好的成形性能,可以大幅降低汽车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在电子设备领域,铝锂合金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可以用于制造散热器、电子外壳等关键零件,提高设备的散热效能和稳定性。
四、发展方向展望虽然铝锂合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合金成本的问题,尽管随着材料制备工艺的不断进步,铝锂合金的制备成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仍然高于传统的铝合金。
因此,继续降低铝锂合金的制备成本,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锂超高强铝合金沉淀过程研究现状路丽英[1] 屈向前[2] 张建军[1] 苑彩平[1][1]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 (010051)[2]北方重工业集团锻造公司,包头 (014033)摘要: 近年来,含锂超高强铝合金的研究渐多,获得了一定的应用。
重点回顾了含锂超高强铝合金沉淀过程的研究现状及锂元素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锂元素 超高强铝合金 强化相0前言作为传统铝合金的重要分支之一,超高强铝合金的研究及发展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超高强铝合金比重小、强度高、热加工性能良好,广泛应用于航空及民用工业等领域,特别在飞机制造业中,超高-强铝合金是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
近几十年来,通过调整成分、提高冶金质量、采用一系列新的热工艺和热处理制度,其综合性能有了明显的改进,有望与新型Al-Li合金及先进复合材料相媲美。
锂元素作为最轻的金属元素加入铝合金中可以降低合金的密度,提高合金的比强度和弹性模量[1]。
Al-Zn-Mg-Cu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Li,可以减轻这种高强铝合金的密度。
Al-Zn-Mg-Cu-Li合金的沉淀过程研究比较少,但由于Al-Zn-Mg-Cu合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今年来人们开始关注Al-Zn-Mg-Cu-Li合金的沉淀过程的研究。
1 国外 Al-Zn-Mg-Cu-Li合金的沉淀过程的研究现状Huang[2,3]研究了Li在7075合金中的作用,当Li的含量为0.7%时,由于Li与空位高的结合能,使得Li-V积聚作为形核的位置,形成了空位富集的GP区,因为Li与空位的结合使Zn和Mg的传输受到限制,使得形成的GP区里缺少Zn和Mg,从而导致在7075合金中的富溶质GP区变为空位富集GP区,使得以后沉淀形状。
尺寸分布、时效动力学、时效硬化速率发生变化,由原来在7075合金中的形核方式:富溶质GP区→η′相→η(MgZn2)相,转变为:Τ′Τ空位富集GP区→相→相Dinsdale[4]也研究了两种含Li的Al-Zn-Mg-Cu合金,两种合金的基体上都分布着弥散的δ′相和位错形核的S相,在Li(2.6%)、Zn(2.22%)的合金中产生少量均匀分布的S相;而在Li(1.8%)、Zn(3.4%)的合金中产生大量分布的S相,增加的S相使得合金的韧性有所改善,而使强度有所下降,这与基体上δ′相的减少有关。
Sodergren[5]利用DSC和TEM研究了四种Al-Zn-Mg-Cu-Li合金,研究发现由于Li与空位间高的结合能,使得在合金集体上不能形成GP区和η′相,代替的是平衡相η(MgZn2)。
当Li 含量低时(0.4%和0.9%),不能在基体上形成铝锂合金的强化相δ′,在基体上形成的是平衡相η(MgZn2),当Li含量增加时(2%),合金的基体形成Τ相,并且产生了δ′相。
同时研究Zn含量低(3%)的Al-Zn-Mg-Cu-Li合金,发现合金基体上含有强化相δ′和细的板条状的、在晶界和位错处形核的相,通过STEM分析,发现该相含有Cu,进一步分析得出该相为Al2MgLi,在此合金中不存在有η(MgZn2)相。
Gregson[6]基于Zn和Mg可以减少Li在固溶体中固溶度这一事实,进而认为Zn和Mg可以增加强化相δ′的数量,使合金的强度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对 2.6%Li-2.2%Zn-1.76%Mg-0.75%Cu和2.1%Li-3.7%Zn-1.0%Mg-1.0%Cu两种合金进行研究发现,在晶界上存在着η(MgZn2)相和在基体广泛分布的S相,在此合金存在的S相,作者认为可能与相图有关,也可能与在低Zn的情况下,Li的加入使得S相相区的范围扩大有关,大量形成的S 相抑制了η(MgZn2)相的形成。
而S相的均匀分布可能与δ′相的长大、释放出空位和空位的积聚有关,这可以为S相的均匀形成提供机会,当然在基体上也同时析出δ′相。
文献[7]介绍了在含Li量为2.1-2.6%的Al-Zn-Mg-Cu合金中,时效时η(MgZn2)相的析出被抑制,而代之析出了δ′、S、Τ1相,类似于Al-Li-Cu-Mg合金。
Wei[8]研究了三种含Li的Al-Zn-Mg-Cu合金,由于合金中Li含量较高(>1.80%wt),且其与空位具有高的结合能,合金中优先析出δ′相,但δ′相析出和长大缓慢,而Al-Zn-Mg-Cu 合金的强化相η′并没有在基体上析出。
2 国内 Al-Zn-Mg-Cu-Li合金的沉淀过程的研究现状谷亦杰[9]对两种含Li(>2.1%wt)的Al-Zn-Mg-Cu合金沉淀析出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当含Li的Al-Zn-Mg-Cu合金在433K和473K时效过程中,除了在基体上沉淀析出δ′相外,还沉淀析出新的时效沉淀相-X相。
通过研究发现,X相呈长条状,X相的长轴与基体的[110]Al方向一致,X-EDS分析表明该相含有Zn、Cu和Mg。
X相具有准晶的晶体学结构。
当含Li的Al-Zn-Mg-Cu合金经过时效后,除了在基体上沉淀析出δ′相外,在合金的基体上沉淀析出了Τ相。
当含Li的Al-Zn-Mg-Cu合金在513K时效时,除在合金的基体上沉淀析出X相外,还析出S相。
白朴存[10]对含1%Li的Al-Zn-Mg-Cu合金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相长大缓慢,而且非常弥散,当经过120℃时效预处理后,再160℃时效,硬度达峰值时,沉淀相的尺寸只有5nm,且晶界无析出代较窄,约为30~40nm。
将前者解释为Li束缚了大量的空位,减慢了Zn、Mg原子的扩散,使得先析出的η′相长大受阻,进而使η′相趋于弥散分布;后者解释为自由空位减少,扩散到晶界的几率也较小,使晶界无沉淀带较窄。
3 结束语总之,锂元素是一种能显著改变铝合金沉淀析出过程和析出相进而改善铝合金各种性能的元素,对锂元素在铝合金中作用的研究意义重大。
随着新的生产技术的涌现以及对锂元素作用机理认识的深入,锂元素在铝合金中的应用和发展将会有所突破,拓展到新的空间和领域。
参考文献:[1] KADI-HANIFI M,TIRSATINE M,Influence of Cd and Sn on the kinetics of the GPzonesformationinAl-Zn-Mg[J].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0,331-337:1067-1070.[2] Huang.Z.W,Loretto.M.H,Smallman.R.E and White.J.The mechanism of nucleation and precipitation in 7075-0.7Li alloys.Acta.Metall.mater,42(2)(1994),p549-559. [3] Huang.Z.W,Loretto.M.H and White.J. Influence of Lithium additions on precipitation and age hardening of 7075 alloy.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9(1993),p967-980.[4] Dinsdale K,Noble B,Harris S J.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yies in Al-Li-Zn-Mg-Cu alloys.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104(1988),p75-84. [5] Sodergren.A and Lioyd.D.J.The influence of Lithium on the aging of a 7000 series alloys. Acta.Metall.36(8)(1988),p2107-2114.[6] Gregson.P.J,Dinsdale.K,Harris.S.J and Noble.B,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in Al-Li-Zn-Mg-Cu alloys.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3(1987)p7-13.[7] Flower H M,Gregson P J.Solid stste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aluminium alloys containing lithium.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3(1987),p7-13.[8] Wei.B.b,Chen.C.Q,Huang.Z,Zhang.Y.G,Aging behavior of Li xontaining Al-Zn-Mg-Cu alloy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280(2000),p161-167.[9] 谷亦杰,含Li的Al-Zn-Mg-Cu合金沉淀析出与力学性能的研究,北京航空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10] 白朴存,魏芳,周铁涛,等:Li对Al-Zn-Mg-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12:172-175。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 of Ultra-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s Containing lithiumLU Liying[1] Qu Xiangqian[2] Zhang Jianjun[1] YuanCaiping[1] ([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hehaote Inner Mongolia 010051,China.[2] Forges of the North heavy industry group,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3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Ultra-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s Containing lithinum gradually to be many, has obtained the certain application. Reviewed with emphasis of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 of Ultra-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s Containing lithium of 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lithium element action mechanism.Key words: lithinum Ultra-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s Strength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