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学课程(第一课)
第一学习主题

(半坡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遗址)是我国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2、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前,他们使用骨、木、石质及陶质工具;他们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水稻),他们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最早制成(陶质)小船,他们最早住(木头建造)的木房子;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在(陕西西安),他们广泛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种植粟、麻和蔬菜,他们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他们用麻(纺织麻布),他们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子)。
3、(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没有掌握磨制技术,(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都掌握了磨制技术。
区分"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根本在于(工具是靠打制还是磨制而来),(磨制)是新石器最重要的特点。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
第3课远古的传说1、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最著名的部落是(炎帝)和(黄帝)领导的部落;东方最强大的部落是(蚩尤)领导的部落。
2、炎帝姓(姜),人称(神农氏),他的贡献有: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发现治病的药物;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他的贡献有: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车船。
黄炎部落是(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炎帝陵在(湖南),黄帝陵在(陕西)。
3、(黄帝)以后很久,(尧)担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尧)老的时候,部落首领们推举了(贤能)的(舜)任首领,(舜)后是(禹)任首领。
(尧、舜、禹)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禅让"),即民主推选有才能的人任首领的制度。
尧舜以禅让的办法推选贤能,是取最公道的制度。
1《中国考古》(第一章)

一个单位可以再分若干层位单元,基本层位单元的划分, 有利于对地层或以及单位做进一步研究,以了解其产生、形成、 变化、消亡的过程。
4. 层位与层位关系
层位:是指单位在堆积先后顺序中所处的特定 位置。 层位关系:指在堆积间不同基本层位单元之间 的关系,只指示堆积形成的先后顺序,包括叠 压或打破,用“→”表示。
2 、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堆积层面相 联系的。每个遗迹都是在当时人活动的地面上形成的, 弄清灰坑等遗迹开口的层面和墙体等遗迹基底在哪个 层面,才能确定遗迹形成于哪一个地层所代表的时代。
3 、后期破坏能毁掉地层和遗迹,现在的地层交界面 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人类活动和自然力往 往能大面积的破坏地表,甚至毁灭已经形成的地层和 遗迹堆积。
7、一种堆积的年代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其中 包含物确定的。
8、堆积有原生堆积与再生堆积之分。
6. 地层学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重要性
首先, 在纵向(时间传承)研究方面,地层学为 指导可以使我们获得由层位关系的资料,从而为遗存 相对年代早晚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在横向的研究方面,以地层学为指导,可 以使我们获得有共存关系的资料,从而为确定遗存之 间的横向关系奠定基础。
总之,我们要明确考古地层学的基本任务:土质 土色区分堆积、叠压打破区分早晚,以达到用地层学 的研究结论重建时空框架的目的。
➢局限性
第一、地层学直接确定的是堆积形成的先后关系,据之确定的遗物早晚只 是遗物被埋藏的先后关系,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出遗物制造和使用时的 先后关系。
第二、层位关系相同的堆积单位,地层学就不能判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
北大考古学导论笔记

考古学导论笔记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的语源与定义二、考古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三、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古学”:如《后汉书》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等。
欧阳修《集古录》十卷。
吕大临著《考古图》十卷。
宋徽宗主编《宣和博古图》“金石学”ARCHEOLOGY希腊文“Αρχαιολογíα”,由“áρχαīоs”和“λóγοs”二字构成,狄奥尼修斯写了一部罗马史,名字就叫《罗马考古》antiquaty 苏联《考古学通论》(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认为:“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人类的过去”。
后来夏鼐的定义也很流行,夏鼐(1984):“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
以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1986)说:“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严文明将考古学的定义表达为“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
简单来说,考古学就是利用实物遗存来研究过去历史的一门学问。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的历程一、考古学的萌芽二、近代考古学的发生三、战后考古学的发展1.1845年德贝郡古墓发掘2路易斯安那土墩墓(1850画)误为1784年杰斐逊发掘3.谢里曼(1840年)发掘特洛伊4。
罗塞塔石碑1802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uolaSautuola 5.乌尔城兹格拉特神庙(3000BC)1919-1924发掘6。
1879西班牙Saut之女发现7.汤姆森在丹麦国家博物馆(1846),此前(1836)发表“北方古物指南”8.惠勒1944发掘印度南部9。
卡特发掘图坦卡门墓(1922)1、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等外国人在中国的探险。
2、中国政府聘用外国学者或中外合作发掘,包仰韶和周口店。
历史北师大版七上第一课课件

学习目标: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 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你知道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 说吗?
中国:女娲抟(tuan)土造人 西方:上帝造人说
有哪些传 说啊?
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
远古人类生活在大江大河流域的原因: 水源充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时间: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探究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仔细观察右图 材料二 “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 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 裂的石头和兽骨……”
阅读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说一说我国有多少处原始人类主要遗址? (4分) 答:三处。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 (2)从图上观察到我国境内的许多遗址说明了什么? (1分) 答:说明了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我国是目前世界 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从图上来看,这些原始人类都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2分) 答: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因为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4)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2分)
答:北京人会使用火;捕猎野兽;会保存火种。为我们研究北京人的生 活状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三、山顶洞人
距今约1.8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考古学家在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里 发现的东西:
1、山顶洞人的面貌已经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运用拓展,达标测评 :
7.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 ) A.18000年前 B. 20万年前 C. 70万年前 D. 170万年前 8.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 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9.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 A.神话传说 B. 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 遗骨遗物 10.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位于:(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以上选项都不是
初一历史第1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课件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有哪些?
1、考古意义: 为我们破解人类起源之谜和研 究人类演进过程提供了丰富的 实证;
2、现实意义: 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科 学教育提供了基地。
课堂小结
震惊世 界的考 古发现
1.北京人的发现 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3.北京人的劳动与生活 4.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学习测评
1.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是因为(
前额低平 眉骨突出
头部
嘴巴前伸 牙齿粗大 个子稍矮 骨骼粗壮 与现代人极为相似 与现代人无多大区别
像 猿
猿 人 像 人
其他 上肢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旧石器时代早期 女性)
下肢
北京人手脚已经分工,上肢与现代人极为相似;下肢与现代人也无多大差别,不过微微 有些弯曲;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与现代人有明显的差别。个子比现 代人稍矮,骨骼粗壮。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
三、北京人的劳动与生活
砍砸器
北 京 人 制 作 、 使 用 的 石 器
刮削器
尖状器
北京人制作石器想象图
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他们从河滩上捡来鹅卵石,从山上捡回石块,经过打 制,做成粗糙的石器。这种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
烧石
烧烤食物
烧骨
取暖
火
驱吓野兽
照明
灰烬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
(左侧)
(右侧)
(正面)
裴文中
北京人第五块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头骨复原像
裴文中(1904.1.19~1982.9.18),字明华,河北丰润县(今丰南县)人。史前考古学家、 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旧石器学家,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中 国古人类学的创始人之一。1929年12月2日,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北师大版

合作探究
一、元谋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目内容,先自主思考 以下几个问题,再与同位之间交流一下。3 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好。 问题1、元谋人发现地点 问题2、对于元谋人,我们发现了哪些考古资 料呢?
一、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发现地点: 云南元谋县
学生展示
• 问题1、对于元谋人,我们发现了哪些考古 资料呢?
火还可以吓走野兽。
• 北京人: • 用火情况:使用天然火 • 火的来源、保存、作用 •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目内容,先自主思考 以下几个问题,再与同位之间交流一下。3 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好。 问题1、山顶洞人发现地方 问题2、山顶洞人佩带装饰品,这说明了什么 ?
三、山顶洞人
检查预习
•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年代: _云__南__省__元__谋_县__
• 发现地点:_______________ • 2. 北京人距今年代:__北__京_周__口__店_______,发现地点
:_____________,已经掌握_打_制__石__器____和 _使__用__天__然__火___的技术
• 问题2、什么是化石呢? • 问题3、同学们可以对照一下同桌同学的门
齿,看与元谋人的牙齿有何不自主思考 以下几个问题,再与同位之间交流一下。3 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好。 问题1、北京人发现地点 问题2、北京人特征
二、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
的区别
学生展示,教师明确
总结提升
用表格将本课所学原始人类的知识进行归纳。
原始人 类名称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 人
生活 距今 体质 工具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件北师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01
02
03
人类起源的探索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对于 人类起源的探索具有重要 意义,为世界文明史的研 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化交流的促进
远古人类在与其他地区的 交往中,促进了不同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世 界文明的发展。
人类历史的完善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对于 完善世界历史体系、丰富 世界文明多样性具有重要 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华 大地的远古人类》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远古人类的出现与演化 •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 远古人类的文化与科技 •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影响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本课目标
了解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基本情况,包括起源、发 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掌握远古人类在中华大地上的重要贡献和影响,理 解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远古人类的宗教与信仰
自然崇拜
远古人类对自然力量和现象产生 崇拜之情,认为自然界的力量能 够影响人类的命运和生存,因此 产生了各种自然崇拜和祭祀活动。
图腾崇拜
远古人类认为某些动物或植物与 自己有特殊的关系,将其作为部 落或家庭的守护神,形成了图腾
崇拜的文化现象。
祖先崇拜
远古人类认为祖先的灵魂能够保 佑家族和子孙的平安和繁荣,因 此产生了祖先崇拜的文化现象。
05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影响
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是中国历 史的起点,他们为中华文明的起
源奠定了基础。
文化传承
远古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 造了著名的华夏文化,成为中华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后世的 文化传承。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二、北京人
1、发觉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2、距今年代: 约70万——20万年 3、体质特征: 北京人头骨低矮,眉骨高耸,嘴部
突出,保存着猿旳体质特征。上肢 比下肢发达。
4、工具制造: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用火情况: 6、生产情况: 7、社会组织:
5.火旳使用对原始人类旳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阐明山 顶洞人走得 很远,已经 到了海边。
不对!阐明北京 当初距海很近,因为3 万年前北京旳地貌与
目前不同。
几万年
前北京旳地貌
同目前基本相
你
同。所以,在
答
山顶洞穴里发
对
觉海蚶壳,只
了
能阐明山顶洞
吗
人已经走得很
?
远了。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比较表
约71 到23 万年
保存 猿旳 某些 特征
约 和现 3万年 代人
发觉旳骨器:在北京
猿人洞穴堆积物种,发掘 出不少破碎旳兽骨。有许 多鹿角分割成两端,斫痕 清楚,显然是加工过旳。 截断旳鹿角根粗壮而结实, 能够做锤子用,遗址中出 土旳完整旳鹿旳头骨有成 百件。
发觉旳石器:北京人遗址共出土了大约
十几万件石制品。北京人会采用多种原
料砂制岩作层,,燧最喜石欢层用等旳,石石器料是种石类英多,,主水晶要,吃什么食物? 有刮削器(占总数旳75.2%),尖状器 会穿衣服打扮自己吗?
结论: 北京人旳头部还保存着许多古猿旳特征
3 经过北京人旳体质特征——上肢基本具有 了当代人旳特点,讨论:为何说“劳动发明了 人”?而不是上帝造人?
▪ 手是劳动旳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 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
▪ 一快一慢表达:用进废退,劳动才是人进化旳关键。